《繁花》:最大的浪費,是對頭腦的浪費

01
上個月,陪學生去上海參加考試。
十幾歲的少年,想在出國之前,再逛逛上海,我們就在晚上,一起坐船逛了黃浦江。
看著外灘的繁華夜景,學生問我:經濟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
我說,是人。是投資人和企業家,是保護產權的法制。
我們眼前的這些高樓大廈,都來自人的頭腦。如果一個地方,企業家和投資了,他們的知識都失傳了。有多少高樓大廈,有多少黃金白銀,都無濟於事,都會陷入貧窮。
非洲很多地方,其實盛產黃金。但並沒有富裕起來,因為沒有企業家群體,沒有金融體系,當然,更缺乏生長他們的土壤。

可惜大多數人,只盯著富人的錢。卻看不到,富人們的頭腦和行動力,才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財富。

02
電視劇《繁花》一開頭,想學習做生意的胡歌,去找剛出獄的“爺叔”。
爺叔為什麼會入獄呢?
原來,他因為搞投機倒把(販賣10條香菸),被自己的親戚舉報了。
同樣的行為,在有些年代是違法犯罪,要殘酷打擊;在有些年代是美德,要大力提倡。
爺叔給胡歌講股票,教他做生意的方法,讓他學會打扮自己,並且在和平飯店租了門面。
看著精心打扮後西裝革履的胡歌,爺叔眼中淚光閃爍,彷彿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他16歲就進了證券市場,18歲有了自己的經紀牌照,和平飯店的高檔房間,是他年輕時長租的地方。
這背後的故事,當然一筆帶過,厚重的歷史,盡在不言中。
在爺叔看向胡歌,厚厚的鏡片後面,閃爍的淚光裡。
人生最大的浪費,其實是對頭腦的浪費。這種浪費,有時受制於時代的潮水,無可奈何。
就像《喬家大院》裡的喬東家,年富力強的時候,卻因為得罪了朝廷,只能困於一隅,無所作為。
一個社會,如果大量的企業家、投資人都像喬東家一樣只能躺平,白白浪費生命,那樣的社會,是沒有未來的。
而在一個蓬勃年代,哪怕是《繁花》中如胡歌一樣,原本連股票都沒見過的年輕人,也可以透過“幹中學”,成為市場中的弄潮兒。
這就是土壤的重要性。
03
劇中呈現的,不止歷史的變遷、人物的浮沉,還有知識的命運。
從知識的視角看經濟,是哈耶克為代表的奧派,對經濟學的最大貢獻。
《繁花》中,爺叔們所掌握的關於商業、金融的知識,在特殊時代,失去了用武之地。這些知識甚至隨著很數人的肉體,一起湮滅了。
知識是具備不可替代性的。
不是熟讀《三國演義》《孫子兵法》,就可以構建一個金融市場。
歷史上,1979年,榮老建議掌舵者創辦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開創了第一個對外開放的視窗。(見吳曉波《激盪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電視劇中,則是胡歌去請教爺叔如何做生意,是一幫老人在影響股票市場。
弄潮者為什麼是這些老人?
因為知識斷代了。
年輕人,沒見過金融,不會玩。
知識就是力量。曹德旺為什麼喜歡做生意?榮家為什麼能夠東山再起?因為家族財富雖然在動盪時代裡灰飛煙滅了,但商業知識卻沒有失傳。
《繁花》中胡歌扮演的阿寶為什麼一門心思要做生意?因為他哥哥就是做外貿的。他見過世面。
04
《繁花》這部劇,當然秉持著王家衛一貫的風格,有很多“很裝”的東西。
哪怕是一筆普通生意,也處理的像是中二爽文一樣,一波三折。
比如裡面有個情節是這樣的:
胡歌演的霸道總裁很傲嬌:你的貨,我每件要少給1塊5毛。
合作方:什麼鬼啊,壓榨啊,心疼啊。
競爭對手:我每件多給你1塊錢!看看誰才是上海灘的老大!
合作方:好啊好啊,土豪朋友,我們一起來愉快的玩耍吧!
兩人去開香檳慶祝了。歡呼陶醉中忽然開始打臉:什麼?胡歌的訂單是80萬件,儂只能買5萬件?
浮誇的故事,浮誇的場景,和真實世界,當然隔著十萬八千里。
但這就是爽劇的魔力所在,樸實無華的內容,誰想看呢。
想看真實生活,應該關掉手機去逛街,但沒有濾鏡的真實生活,並沒有任何娛樂性,人們早就看膩了。
作為觀眾,我們就是需要在浮誇的故事裡,暫時忘記現實的沉重。
這也是一切爽劇的魅力所在吧。

雖然浮誇,但《繁華》還是有它獨特的感染力:

在生機勃勃的90年代裡,人們在熱情似火的搞錢。那樣的年代裡,愛恨是庸俗的,也是熱烈的。日夜擴張的城市裡當然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但也充滿了希望。
那是關於市場經濟的,一段青春歲月。
碩博脫單,用理想島!
截至2023年11月,碩博相親平臺理想島VIP註冊使用者超12萬人!其中,來自985及全球百強高校使用者佔80%
理想島VIP核心功能是搜尋,想找什麼樣就找什麼樣。
關注公眾號後,可直接登陸↓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或財富,而是思考問題的層次。掃碼關注理想島,提升認知維度。
▼長按二維碼 關注理想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