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m聯合創始人YZ專訪:AI大模型下半場,取勝之道在Web3

頭圖  丨  envato

記者  丨  吳天一
出品  丨  DeThings

ChatGPT、Claude、Gemini……AI 大模型“戰場”愈演愈烈,然而,當網際網路上訓練資料趨同,同一代際的模型已經很難分出差距。與此同時,作為“資料藍海”的運營商私域資料則因隱私問題等成為孤島。
當關鍵資料成為短缺資源,能否將受限的資料打破壁壘成為關鍵。在去中心化理念下,保護隱私的同時解鎖資料,則讓 AI 看到了新的可能——AI 大模型下半場,取勝之道在 Web3。
Web3 DePIN WiFi 和 eSIM 網路專案 Roam 為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構想——透過其“Free to Use”的商業模式,構建一個全球性的開放網路,使得運營商級別的資料能夠跨越地域和行業的邊界,形成一個共同的資料集供 AI 使用。
“這樣,就能夠創造出一個新的、可以為 AI 訓練提供資料的環境,並透過與WiFi聯盟合作,將WiFi的運營標準提高,確保它的高質量和安全性,接近於手機網路的運營模式。”Roam 聯合創始人 YZ 在接受 DeThings專訪時表示。
Roam 的核心功能之一是透過 DID(去中心化識別符號)與 VC(可驗證憑證)和 OpenRoaming 安全證書將使用者移動裝置與 WiFi 網路無縫連線,從而實現媲美蜂窩網路般無感的 WiFi 漫遊體驗。
對於近日大火的 AI agent 概念,Roam 可以為其提供了跨裝置、跨平臺的移動能力,使 AI agent 能夠在多個智慧裝置之間自由流動。“Roam 將私鑰和錢包功能與 AI agent 結合,為其提供了金融屬性和資源配置能力。這使得 AI agent 不僅能夠訪問裝置間的網路資源,還能在裝置間流動時獲得必要的資源和支援。”YZ表示。
無論是賦能 AI,還是深耕去中心化電信網路,Roam 的最終願景都是為了 Crypto Mass Adoption(加密貨幣大規模採用)。透過其 WiFi 網路和全球 eSIM 免漫遊方案,大幅降低了使用者的通訊費用,特別是對於頻繁出差或國際漫遊的使用者,每月通訊成本可減少 30%到 80%,使全球 160 個國家的使用者享受本地流量和免漫遊費用的優勢。
此外,其 Web3 聯結器功能,幫助使用者賺取收入,並引導他們進入 Web3 世界,成為普通使用者接觸區塊鏈技術的橋樑。透過高配置的硬體裝置和 WiFi 節點,為 B 端客戶提供支援,包括 CDN 和廣告服務,間接提升了 C 端使用者的網路服務質量。
Web3 大規模應用的難題面前,遍佈全球的超過 125 萬節點數、高速增長中的註冊使用者(超過 200 萬)是Roam 給出的答卷。
以下是 Roam 聯合創始人YZ採訪實錄:
AI 大模型下半場,Roam 的取勝之道
“當資料成為短缺資源,能否受限的資料打破壁壘成為關鍵。”
DeThings:
去中心化的網路運營商和人工智慧之間是如何關聯的?
YZ:
人工智慧目前有三個核心要素:算力、演算法和資料。演算法中也包含了模型。其實我們和人工智慧的結合一個重要方向是資料層面,大家可能都聽說過“grass”專案,它號稱爬取了全網的資料。
當前,人工智慧在算力和演算法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因此資料成為了一個短缺資源,尤其是新的資料。像grass 這類專案爬取的主要是公開資料。這些資料的價值有限,因為網際網路的大公司都擁有這些資料。
DeThings:
Roam 如何解決資料短缺的問題?
YZ:
這些資料的真正價值通常來自於私有資料,特別是能夠透過 Web 3.0 的形式,將這些原本受限的資料打破壁壘,讓它們成為可以為 AI 使用的資料。我們公司在這方面做的創新,就是推動這個程序,特別是在資料的開放和共享方面。
傳統的網路運營商擁有豐富的使用者資料,涉及時間、地點等,但這些資料通常是封閉的。每個運營商的資料都是割裂的,無法實現全球範圍的資料共享。運營商的商業模式通常是付費使用,而不像谷歌、Meta 這些公司,他們的資料不僅規模龐大,而且是全球性的。運營商的資料通常是區域性的,無法供 AI 使用。安卓和 iPhone 就是這種端到端模式的典型例子。
因此,運營商資料往往形成了資料孤島,不能為 AI 應用提供支援。而我們在這個領域的創新,正是打破了這種現狀。我們透過“Open Wireless Network”模式,從運營商的封閉資料系統中解鎖資料,使其可以為 AI提供支援。與此同時,Roam 鼓勵使用者在時間和空間資料基礎上,進一步貢獻天氣、支付、頻寬等資料,一方面創造更多的價值獲得獎勵,另一方面,釋放更多在私域的資料來給 AI 訓練賦能。
DeThings:
去中心化網路如何賦能 AI Agent?
YZ:
透過與智慧裝置的連線,進一步推動 AI Agent 的發展。AI Agent 最終要獲得自主通訊以及自我資源配置的能力。我們透過建立一個安全的數字身份和證書,確保所有智慧裝置和使用者能夠自動無縫地連線到網路,並提供金融屬性。這些創新使得 AI 能夠在裝置之間自由流動,同時也為 AI 提供了基於數字貨幣、PayFi 等的金融基礎設施。
AI 模型如何呼叫這些資料,我們有相應的技術框架來支援。我們結合了機密計算和隱私保護技術。運營商級別的資料通常包含敏感資訊,但我們透過與無線寬頻聯盟 WBA 和 GSMA 的合作,使用去中心化身份驗證(DID)和安全證書來確保資料的隱私保護,同時為AI 提供訓練資料。
DeThings:
Roam 新發布的兩個產品,帶來了哪些提升?
YZ:
我們最近釋出了“Growth”和“Discovery”兩個產品。Growth 產品的核心是透過賦能 B 端來為 C 端提供幫助。Room 擁有全球最大的 WiFi 節點網路,目前已經超過了百萬節點。Growth 的目標是透過這些節點支援更多的 AI 應用,同時為使用者創造更多的收入。
Discovery 產品則側重於資料層面的合作和生態建設。我們希望透過與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搭建資料資源池,為未來 AI 的發展提供資料支援。
降本增效,Roam 如何解決行業痛點?
“一個百萬使用者的 DePIN 專案”
DeThings:
Roam 專案的願景和核心目標是什麼?
YZ:
Roam 專案的願景是透過去中心化的技術提供全球無縫、安全的網路連線,並使全球使用者能夠擺脫傳統電信運營商的限制。
其核心目標是建立一個由使用者共同參與的去中心化無線網路,透過共享網路接入和硬體資源,使網際網路連線更加普及、低成本和安全。專案不僅提供 WiFi 服務,還將結合 eSIM 技術,使得全球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享受網路連線,無需更換 SIM 卡或依賴傳統運營商。
透過激勵使用者參與網路建設,Roam 推動了去中心化網路的快速擴充套件,並透過獎勵系統使得使用者能夠獲得代幣和積分。此外,Roam 希望透過其創新的模式,打破電信行業壟斷,提供一個更公平、透明的網際網路環境,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網路的建設和發展中。
DeThings:
Roam 如何透過 Web3 技術與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解決電信行業的痛點?
YZ:
傳統電信公司面臨著網路部署成本高、覆蓋範圍有限和安全隱患等問題,而 Roam 透過去中心化的方式降低了這些成本,同時增強了網路的靈活性和安全性。使用者可以透過購買 Roam 礦機並將其部署在家庭或辦公場所,成為網路的一部分。這些裝置不僅提供 WiFi接入,還可擴充套件到其他網路服務如內容分發網路(CDN)。
透過去中心化網路,Roam 減少了傳統電信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投資,確保了全球範圍內的無縫連線,並降低了通訊成本。
DeThings:
Roam 的商業模式如何平衡去中心化與盈利性?
YZ:
Roam 的商業模式透過去中心化的網路架構和 Web3 經濟模型平衡了去中心化和盈利性的關係。專案透過Roam 礦機和去中心化網路的建設,使得每個使用者都能參與到全球網路的提供和維護中來。
使用者透過共享網路接入、部署硬體等方式獲得 Roam Points 和 $ROAM 代幣獎勵。透過這種激勵機制,Roam 不僅吸引了使用者參與,還將網路建設的成本分攤到全球使用者中。
Roam 還透過 WiFi 接入和 eSIM 服務收費產生收入,使用者可以支付代幣或傳統貨幣來使用這些服務。透過代幣化的方式,Roam  實現了去中心化的經濟激勵,並吸引投資者參與其中。
此外,Roam 還與其他企業和廣告商合作,透過資料分析和廣告收入進一步支援平臺的運營。在保證去中心化和使用者隱私的同時,Roam 透過多元化的收入模式確保其可持續性並實現盈利。
De Things:
Roam 如何實現 Web3 Mass adoption?數字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YZ:
數字貨幣的普及,首先是透過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收入機會等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以 Roam 為例,使用者透過我們的 App,可以顯著降低通訊費用。特別是對於頻繁出差的使用者,透過我們的全球網路,他們再也不需要支付高額的漫遊費用,成本可以降低 30% 至80%。對於不常出門的使用者,成本也能降低 30% 至50%。
此外,Room 還是一個 Web 3.0 和 Web 2.0 的聯結器。使用者不僅能透過降低成本節省開支,還能透過Room 的功能賺取收益。更重要的是,Room 幫助使用者進入 Web 3.0 的世界。Roam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使用者數突破百萬,自建節點數超過 125 萬,成為 DePIN 賽道的頭部實力選手之一。
最後,Room 還透過賦能 B 端客戶,提供更高效的服務。比如,我們為 CDN 服務提供支援,降低了相關服務的成本,從而進一步提升了使用者體驗。
最終目標是實現 Crypto Mass Adoption
“與 Solana 的天作之合”
DeThings:
為何選擇 Solana 生態?
YZ:
我非常認可 Solana Mass Adoption 的路徑,這樣幣圈整體的盤才能做大,其他生態可能存在一些形而上學的東西,難以影響主流社會,但是和 Solana 一起我們很有希望實現幣圈人的理想。
從技術上來說,DePIN 專案優先選擇 Solana 這樣更加快速的鏈,而從生態環境來說,Solana 基金會則對專案有很多指導性的支援,非常堅定 Mass Adoption 的路線,執行力相當優秀。
希望 Roam 能和 Solana 一起,結合 DePIN, 不僅能推進 Crypto Mass Adoption,也能極大的加快 AI 在現實社會的 Adoption。
不過 Solana 也有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 ,此前 SOL 價格便宜的時候可能還沒那麼讓人在意,但現在 gas 費已經成為負擔,我們仍在尋找降本增效的方式。
DeThings:
Roam 如何結合 PayFi 推動 Crypto Mass Adoption?
YZ:
Roam 透過其創新的去中心化網路結構和支付系統,為加密貨幣的廣泛普及(Crypto Mass Adoption)提供了有效的推動力。特別是在透過 PayFi 支付方案的結合下,Roam 能夠顯著降低進入 Web3 世界的門檻,讓更多使用者能夠參與到這個快速發展的生態中來。透過 Roam 的硬體裝置和去中心化無線網路的提供,使用者不僅能夠體驗到全球高速、低成本的網路連線,還能獲得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安全性、透明性和激勵機制,進而推動加密貨幣的普及。
PayFi(支付金融)作為Roam推動Crypto Mass Adoption 的重要工具,使得 Roam 不僅能夠降低硬體部署成本,還能夠加速去中心化網路的擴充套件。透過提供按期付款或貸款等靈活的支付方式,Roam 大大降低了進入門檻,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到 Roam 的去中心化硬體網路中。
Roam 的硬體產品並非僅僅是工具,更是透過 PayFi 方案使得參與者能夠快速回本並獲益。透過這種方式,Roam 的業務模式不僅限於硬體的銷售和分佈,還能夠形成一個由全球使用者共同維護的去中心化網路。
而 PayFi 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幫助使用者融資、分期購買硬體,消除了因資金限制帶來的參與障礙,使得更多使用者能夠成為 Roam 網路的一部分,進而推動加密貨幣的普及。
在技術層面,Roam 的 Telecom Data Layer 是其去中心化無線網路架構的核心組成部分。這個層級負責處理 Roam 網路中的資料流動、交易和互動。透過區塊鏈技術,Roam 能夠確保資料的透明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賦予使用者對個人資料的完全控制權。
Telecom Data Layer 不僅是 Roam 網路的技術基礎,還能夠保障未來擴充套件性的需求,為全球範圍內的無線網路建設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援。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與 Telecom Data Layer 的結合,使 Roam 能夠打造出一個無縫、去中心化、無需中介的全球開放性網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進來並透過共享頻寬、硬體裝置等方式獲得收益。這一層級技術的創新,能夠確保 Roam 的網路能夠適應未來不斷增長的需求,同時減少傳統電信運營商的壟斷和控制,使得網路更加開放和公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