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拉黑”美聯社


全文共1673字,圖片3張,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文章轉載於“敲山札記
在美國,言論自由本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根本權利,是美國民主體制的核心支柱。然而,近期特朗普政府的舉動,卻令人不禁懷疑這一核心價值是否正在被踐踏。2月14日,白宮宣佈,禁止美聯社記者進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和“空軍一號”總統專機。這一舉措,標誌著美國政府對新聞自由的公然打壓,而這一行為背後隱藏的深層次問題,遠遠超過了單一的新聞機構遭遇封殺。
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正是美聯社未按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服從”。特朗普此前簽署了一項行政令,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但全球其他國家並未承認這一更名。作為全球性媒體,美聯社自然不能隨特朗普的意願隨意更改地名,它依舊使用“墨西哥灣”這一名稱,以確保報道的準確性。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反應,卻是以切斷與美聯社的合作來回應。這一決定,無疑是對新聞機構獨立性的蔑視,也是對新聞報道自由的一次赤裸裸的挑釁。
美國總統與媒體之間的矛盾從來沒有消失過,而特朗普與媒體的關係,早已因其種種過激言論和行為而聞名於世。然而,這次白宮的封殺行動,遠不是單純的“媒體大戰”那麼簡單。從特朗普政府的角度看,它不僅僅是在對抗一家媒體,而是在透過這種方式,強化對媒體的控制權,逐漸摧毀美國媒體的獨立性和公信力。
美聯社作為全球最大的通訊社之一,其報道遍及全球,具有極強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它的獨立性早已樹立了新聞界的標杆。而特朗普政府這次的舉動,顯然是想透過“打壓”美聯社,來向其他媒體傳遞一個強烈訊號,若你不聽話,那麼你就將被邊緣化,甚至被從白宮空間徹底排除。這種做法,不僅僅是在封殺某個新聞機構,更是在進行一場“言論自由”的長期圍剿。
白宮副幕僚長泰勒·布多維奇的言辭中,明顯流露出對於“言論自由”框架下的新聞機構的強烈敵意。所謂“虛假資訊”之說,恰恰成為了打壓新聞自由的口實。在特朗普眼中,所謂“虛假資訊”不過是那些不符合他個人意志的報道。透過這種話語框架的建立,特朗普正試圖以官方話語來定義“真相”,從而將任何不符合政府立場的報道扣上“虛假”的標籤,最終剝奪公眾對獨立媒體的信任。
特朗普政府的這一做法,已經突破了新聞界的一條底線,禁止記者報道總統活動,尤其是封殺掉美聯社這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媒體,意味著新聞自由正遭受空前威脅。過去,美國的媒體一直作為第四權力存在,它的獨立性曾是美國民主制度的重要保障。然而,如今特朗普政府對新聞自由的壓制,已經不再只是個別個案,而是漸漸演變為系統性、政策性的問題。
特朗普政府的這一系列舉措,實際上傳遞了一個危險的訊號:如果政府認為某些報道不符合其政治立場,那麼它就可以隨意剝奪這些新聞機構的報道權利。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這種做法的蔓延,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媒體環境。在全球化的今天,新聞報道不僅僅是單純的新聞事件,更涉及到一個國家的政治與社會生態。而美國作為全球媒體的“領頭羊”,其對新聞自由的壓制,不僅會影響國內的新聞生態,甚至會對全球新聞輿論產生深遠的影響。
面對這種公然的打壓行為,白宮記者協會的反應可謂迅速而堅定。協會發聲稱,特朗普政府這種限制記者採訪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儘管美聯社、記者協會及其他媒體紛紛進行反擊,特朗普政府依然表現出強硬態度。這種情況也讓人不得不思考,未來的美國媒體環境是否還能夠維持其獨立性和多元化的聲音。
特朗普政府的這一舉動,其背後不僅僅是對美聯社的單一報復,更深層的意圖在於透過這一點,摸索如何更有效地在其他媒體上施加壓力。這不僅僅是一次對媒體個體的挑釁,更是一場資訊戰。特朗普清楚地知道,只有透過控制資訊流通,掌控話語權,才能在輿論場上佔據上風,削弱任何不利於其政治利益的聲音。因此,壓制新聞自由,變得越來越成為美國政府操作的一個手段。
美國號稱是全球“言論自由的燈塔”,然而,隨著特朗普政府的日益強硬,曾經那個推崇新聞自由、尊重媒體獨立性的美國,正逐漸走向一個更加集權、更加封閉的政治時代。特朗普封殺美聯社,猶如敲響了“新聞自由”的喪鐘。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