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唯二MIT花落這所神秘“島上學校”!還有10個牛劍錄取,逆天了……

前幾天MIT放榜,有一所魔都“神秘”學校斬獲一枚MIT錄取的訊息,震驚了國際家長圈。

大家紛紛打聽,這所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

到底是什麼來頭?竟然能在強者環伺的藤校申請中殺出一條“血路”,成為上海僅有的2枚MIT之一!

其實在去年,新紀元就已經震驚過家長圈一次,原因是這所學校去年竟然收穫了29個牛津面邀!而今年,除了收穫建校首枚MIT這樣的重磅錄取,新紀元還斬獲了10枚牛劍!囊獲了包括美國的範德堡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以及加拿大、香港、新加坡等全世界各國名校offer。
👇滑動看學校offer詳情👇

突然爆發式的收穫offer,這座位於崇明的“島上學校”不免引起了外界的關注,甚至是一些質疑。然而當我們來到這個學校,與學校國際部主任於中連博士、以及那些收穫了offer的學生交流後,我們才知道,這樣的成績,正是源於10年的打磨。

一天的採訪,我們遇到的每個孩子都有故事,其中有:
  • Monica:斬獲多門IG A*,從一開始的沒信心,到今年拿下牛津經管專業錄取的學霸女生;
  • Chen:高考失利,二度追夢終於今年圓夢牛津的數學男孩兒;
  • Joe:從體制內學校轉來新紀元,喜歡經濟的籃球隊長,今年被多倫多大學、墨爾本大學錄取;
  • Eferette:高中就辦了自己的攝影個展,今年申請到瑞士知名酒店管理學校酷boy
小島上的學校,似乎時間和空間都和市區裡完全不同,也正是在這片獨特的場域下,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講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掃碼開啟優質教育之旅👇 
想了解更多學校特色課程、校園環境及招生政策
掃碼新增招生老師即可:
✅ 獲取最新招生簡章

✅ 預約一對一諮詢

✅ 參加校園開放日

拿下含金量超高的牛津錄取之前,

我對自己其實沒有信心……

教經濟學的餘老師在新紀元被稱為“牛劍媽媽”,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餘老師自己的女兒2023年從新紀元畢業,順利拿到了劍橋大學offer;
第二個原因是餘老師是新紀元“牛劍營”專案的全權負責人,正是從這個“牛劍營”裡誕生了新紀元今年的10個牛劍offer。
也許在外人的眼中,這10個offer只是一個數據,而在“牛劍媽媽”的眼裡,這10個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故事。
比如,Monica今年拿到了牛津大學經濟與管理專業(E&M)offer,她的導師正是餘老師。
初次與 Monica 相遇,是在招生辦。她周身散發著溫文爾雅的氣質,謙遜禮貌,在 IG考試斬獲多門A*,給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那時的她,滿心熱愛經濟,當得知我女兒被劍橋大學經濟學專業錄取後,希望我能指導她申請牛劍經濟學專業,或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經濟類專業。我便如同發現了一塊璞玉,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的請求。”

牛津大學經濟與管理專業可以說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專業之一,錄取率僅為6.1%,Monica能拿到這個offer,自然讓人聯想到“天賦異稟”、“牛娃”這樣的名詞。然而餘老師卻說,Monica起初對自己並不是非常自信,尤其是數學,儘管平時基礎紮實,但面對數學競賽這樣的挑戰她總是信心不足。
對Monica來說,攻克數學難題的過程,就是她實現自我進階的契機。在我們的鼓勵和肯定下,Monica 逐漸找回自信,性格也愈發沉穩成熟。”
在申請季,“牛劍營”導師幫助她完成大量的模擬面試課程,不僅培養了她出色的面試技巧,更錘鍊了她的抗壓能力和應變能力。在一次次模擬中,她原本就縝密的邏輯思維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思辨能力也更加清晰敏銳,加上實考成績的助力,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拿下了這枚含金量超高的牛津預錄取通知書!
如果說Monica在翻越了數學這座大山後一馬平川,那麼同樣拿到牛津offer的Chen所走過的道路卻顯得更加曲折。
我爸爸是工程師,他從小就給我做了很多數學的啟蒙。對我來說,做數學題就是一種‘玩’,因此我從來不覺得在數學上花時間是很卷的表現。”

Chen的目標很明確,選擇數學專業,可他一開始並沒有衝擊海外名校的想法,而是從新紀元初中畢業後,去了一所體制內高中參加高考。然而命運弄人,最終Chen在高考沒發揮好,只拿到了一個普通一本院校的錄取通知。
“當時我看了學校的數學專業培養計劃,但和我預想的相去甚遠,又瞭解到了牛津的數學專業培養計劃,覺得這才是我想走的數學道路。”
於是,Chen開始把目標定在了牛津數學專業,他拿下了牛津需要的MAT考試,可由於準備不充分,在面試環節卻鎩羽而歸。
當時老師只給了我一道題,我都沒做出來,其實事後看看題不難,但卻因為我的語言能力和麵試經驗都不夠,整個人就亂了。”
儘管第一次失敗了,但Chen並沒有放棄,完成了整個牛劍營專案後,Chen二次挑戰牛津終於成功了,用他的話說,新紀元這個“超規格”的牛劍營絕對是他成功的關鍵。
這裡的外教很好,培訓強度也足夠,對於我們這些目標明確的學生來說非常有用。老師會收集牛劍面試的各種資料,做成一份份PDF給到我們,讓我非常安心。而且這次面試我運氣很好,直接遇到了在牛劍營培訓時的真題,一切可謂水到渠成。”
新紀元雙語學校牛劍營
是一個精心打造、貫穿全年的系統性培養專案。注重透過科學的階梯式培養,全方位鍛鍊學生的學術能力、自我驅動能力、抗壓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等。
每年3月初進行選拔,暑期有為期7周的課程,進入申請季後還會有專職導師帶學生進行入學考試訓練,為有志衝刺牛津、劍橋,其他G5學校和香港大學的學生提供 “學術 + 申請” 的雙軌支援。
Monica和Chen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學校並不是只要蒐羅到一批“牛劍苗子”、“藤校苗子”,就能收穫頂級offer的,這些孩子也許有天賦、有能力,但同樣也會迷茫、也會遇到瓶頸,一個好的學校,在保護他們之餘,更要用適合他們的方式精心澆灌,才能讓這些“苗子”茁壯成長。

誰說“好苗子”就只能卷學術?

我在新紀元真正做了我自己
在很多人看來,如果一個學校沒把“好苗子”培養進藤校牛劍,似乎就是失敗,然而新紀元國際部主任於連中博士卻認為,作為學校不應該給學生“貼標籤”。每個孩子都有適合自己的路徑。
校籃球隊長Joe是從體制內的一個很有名的高中轉入新紀元的,剛來學校時由於基礎紮實,在很多人眼中是牛劍的好苗子。然而他自己卻笑稱“對不起”學校,因為“愛玩兒”,他最終並沒有走上和Monica和Chen一樣的學術道路。
有一次我媽媽跟於博說:‘不好意思啊,Joe沒達到你們的期望’。於博卻對她說:‘Joe這朵花只是沒開在這裡,但一定會開在別的地方’。”
Joe所說的“愛玩兒”並不是大家想象的不務正業,而是幹了很多學習以外的“副業”。比如作為籃球隊長,他要打理學校籃球隊的各種事物,包括聯絡比賽、組織訓練等等,學校籃球隊還在他和隊員們的共同努力下拿下了全國國際學校校際聯賽第三名的好成績。
■ 新紀元各支運動校隊均由學生自己管理,並取得了多個校際獎項
除此以外,他還對環保、新能源等領域很感興趣,曾多次參與志願者活動,在新能源大會、氫能大會等國際性大會上代表青少年發表倡議,並且和同學一起創辦了學校第一個“綠色金融”社。
剛來新紀元的時候,我選了一門經濟課,老師講課非常有意思,我在那時候喜歡上了經濟。加上媽媽從事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經常會帶我去看展會,這兩個愛好就自然結合上了。
於博推薦我去參加AQA的IPQ考試,還推薦了專家指導我寫出了人生第一篇論文。這對我之後申請學校起到了很大作用。學校從來沒有因為我成績沒達到他們的預期就說‘這孩子廢了’,而是更加不遺餘力地培養我。”
目前,Joe已經拿到了UBC、多倫多大學、墨爾本大學等一大批名校offer,他說他和他的家人都很滿意,不僅是錄取的學校,更是如今他的狀態。
媽媽說我是來了這裡才‘長開了’!”
像Joe這樣不走尋常路的學生在新紀元還有很多。比如初中就在新紀元成長起來的Eferette就是一個喜歡攝影的孩子,前不久他和兩個朋友一起,舉辦了一場頗有影響力的“18”攝影展。
當時我在書店和店主聊天,他看了我的攝影作品後,邀請我在書店樓上辦展。”
當時,Eferette的三個朋友中,兩個都在美國讀書,他們不僅要克服時間和空間帶來的溝通問題,還要自己解決場地測量、製作3D效果圖、撰寫報表、對接廣告公司,到社交媒體宣傳等一系列事情,最終讓攝影展落了地。
辦展在很多學校並不新鮮,然而在於博看來,重點不在於這個展是誰辦的,有多光鮮亮麗,而是辦展這個事兒對青春期孩子的成長價值: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其實心理上、情緒上都會有變化,像Eferette當時就有一些青春期的波動,所以攝影能讓他能把這種波動轉化成明確的方向。你說辦展會不會影響學習,肯定會,但一方面這是他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能力的鍛鍊,一個18歲的孩子能走出校園獨立完成一個專案,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們學校是非常支援他的。”
故事還沒完,儘管影視傳媒方向是Eferette的最大興趣,但最終他卻選擇了瑞士的一個酒店管理院校。
“我原來申請了很多英國這個方向的名校,可我瞭解了一圈發現,這個行業即使從名校畢業,大多還是會去做拍商業廣告片,這不是我想要的。有時候你是必須要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做取捨的。”
Eferette在新紀元學會了取捨,這也許是超越課本的更高智慧。而作為學校,敢於放手讓學生選擇屬於自己的道路,並且無論學生如何選擇都給予100%的支援,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
 👇掃碼開啟優質教育之旅👇 
想了解更多學校特色課程、校園環境及招生政策,掃碼新增招生老師即可:✅ 獲取最新招生簡章 ✅ 預約一對一諮詢 ✅ 參加校園開放日

用10年時間打磨“個性化”的島上學校
聽完學生故事,我不禁好奇,在這些今年拿到名校錄取的學生背後,新紀元這所遠在崇明島上“神奇”學校,到底如何將牛娃普娃都送進自己心儀的夢校?
作為學校國際部的掌舵人,於連中博士首先提到的就是老師:
崇明很遠,10年還願意待在這裡的肯定是‘好老師’。我說得'好',關鍵是有愛、有奉獻精神。我們這兒的老師經常工作到很晚,尤其是申請季幫學生修改文書的時候,基本晚上10點前不會離開學校。我們升學老師曾經給一個孩子改過300多稿文書,沒有對學生的責任感是肯定做不到的。”
說到升學指導,可以說新紀元能拿下如此多亮眼的offer,升學指導辦公室的老師們功不可沒,升學指導李老師告訴我:
這幾年升學變化很大。如果說以前的學生資訊壁壘高,那麼現在的學生則是資訊過載。所以升學規劃的核心矛盾是從‘如何找到資訊’演變為‘如何不被資訊淹沒’,對資訊篩選能力與長期規劃定力要求陡增。

因此,新紀元的升學規劃採用了資料驅動的院校匹配模式,用“三維定位分析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合理的升學路線。

三維定位分析法
硬實力(GPA/標化)+ 軟實力(獎項/活動層次)+ 院校偏好(專業特點、錄取歷史)交叉評估,劃定衝刺/匹配/保底校範圍;
利用資料庫(如Common Data Set)分析目標校錄取率、國際生配額等隱性門檻,減少“盲目衝高”風險。

不僅如此,新紀元還給每個學生建立了動態成長檔案和分層互動機制:
動態成長檔案
每月更新學生學術軌跡(GPA波動分析)、活動里程碑(競賽/科研節點突破)、認知迭代記錄(如對專業的探索,未來職業的體驗,思想心態的變化),形成可追溯的成長證據鏈,避免“申請前臨時補經歷”。
分層互動機制
9-10年級:班主任+升學導師+學科教師聯動,錨定學術興趣(如從數學競賽轉向量化金融探索);
11年級:家長-學生+班主任+升學指導“三角工作坊”,對齊三方預期(如ALEVEL選課與專業方向衝突, 考季安排);
12年級:專職升學指導1v1,陪伴整個申請季。從選校、選專業、文書修政、網申填寫、遞交材料、跟催申請狀態到錄取、定校、準備簽證材料、簽證輔導、入學體檢、申請住宿、繳納學費、行前指導、大學選課等,我們升學老師全程指導,事無鉅細。
這些機制,都是10年來,新紀元一步一步慢慢積累起來的。如於博所說,一個學校哪怕有再高大上的理念,最終是要靠人、靠時間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來的。

因為規劃極致個性化,所以新紀元採用的是“一人一課表”制度。這個詞曾一度成為不少國際化學校的宣傳特色,可這兩年似乎提得越來越少了。於博道出了其中原因:
一人一課表說起來容易,但對具體執行的老師來說實在很為難。我們學校在剛開始執行的時候,教務老師真的是到了邊排邊哭的程度,每學期開學的兩週也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因為這兩週內學生可以自由嘗試,如果覺得課程不合適可以調整選課。
班主任要做大量的選課指導工作,教務老師也要隨時應對學生的選課變化。但我們堅持下來了,並且越做越順手。”
學校制度的完善,於博還強調說,很大程度上還有學生們的功勞。
  • 有學生覺得找老師溝通有困難,於是學校就和這個學生一起,創立了師生溝通組織TSC
  • 有學生覺得不同的社團管理方式不同,很散亂,於是學校就幫助學生創辦了學生社團管理組織SCU……
    站在學生的角度,這最寶貴的青春歲月裡,他們要的不只有offer,更是陪伴和支援。正是“我要為學生做什麼”和“學生需要我做什麼”,兩種思路的完美融合成就了新紀元。
一天採訪下來,我從老師、學生身上看到了新紀元的辦學初心10年裡從未改變,那就是:

辦一所有溫度的學校

辦一所負責任的學校

辦一所適應學生的學校

這是新紀元的理念,而它的成績也說明,迴歸“以學生為本”的初心,學生們自會用自己的表現回饋學校。
 👇掃碼開啟優質教育之旅👇 
想了解更多學校特色課程、校園環境及招生政策
掃碼新增招生老師即可:
✅ 獲取最新招生簡章

✅ 預約一對一諮詢

✅ 參加校園開放日

學校資訊
招生範圍:在讀大班至高一學生
班型:25人
課程體系:美高+AP、A Level和日本EJU
學費標準:小學31000元/學期,初中36000元/學期,高中78000元/學期
上課地點:上海市崇明區陳家鎮陳西村1518號
諮詢電話:郭老師 15900878007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