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小姐肯定是個學渣,從她的畢業學校就能看出來,那所伯XX學院相當於國內掛靠名校的三本獨立學院。該學院畢業生的畢業證根本不是正牌的哥倫比亞大學畢業證,而是“哥倫比亞大學伯XX學院”的畢業證。奇怪的是,國內認證居然將這所學校等同於哥倫比亞大學,不知道是真不懂還是讀這種學校的領導孩子太多。
美國的大學分為兩種,一種是社群學院,相當於我們的職業學院。還有一種是四年制本科,這點和我們一樣。本科學校分為公立和私立兩大類。私立大學靠校友捐贈和理財維持辦學,像常春藤名校們一個個都是富可敵國的存在,每個學校都有幾百億美金的基金。公立學校主要靠政府撥款,但公立名校的校友捐贈也不少。
社群學院的畢業生大多從事藍領工作,美國的藍領工人收入並不低,所以大多數人畢業之後就參加工作了。如果有的學生家庭條件還算不錯,或者自己還有更高追求,就會選擇美式“專升本”考試,公立本科學校會開放不少名額留給社群學院的畢業生。但私立藤校往往不會招這類學生。
目前還不曉得D小姐是如何入學那所學校的,也許是透過社群學院的專升本考試,畢竟社群學院入學門檻太低,做跳板倒是不錯。也許是直接入學伯納德,反正回國就能吹牛逼自己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
美國的醫學院臨床專業通常只招理工科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他們入學之後會經歷四年左右的醫學專業課學習,然後是5到7年的住院醫師規培。期間不但要進行若干次難度極高的考試,還要發表至少三篇高水平論文,進行兩百場獨立考核手術。說實話,讀美國的醫學院難度非常非常大,都是全國的學霸們在讀,雖然讀的很辛苦,但畢業之後的地位和薪金卻都很高。
像D小姐這種學渣,如果在美國讀醫學院,一是她壓根考不上,二是考上也沒法畢業。這都是清晰可見的事實。
別說美國的醫學院,D小姐的成績考個國內的蚌埠醫學院也夠嗆。可人家這個戰五渣卻上了協和醫學院的4+4醫學博士。
據說協和的4+4是學習美國的醫學院培養模式,四年制本科畢業之後再學四年醫學專業知識,然後是三年的住院規培。差不多七年就能拿到博士學位。據說她上的那一年,協和只招了十七個此類博士。看來這些人裡關係戶不少啊。因為那年有個熱點新聞,有個北大光華的畢業生參加了4+4專案的申請,人家本科期間就修了不少醫學相關的生物課程,而且還去知名的生物實驗室實習過,這麼好的條件硬是沒申請成功。但學經濟的學渣D小姐卻申請成功了。
為了照顧這些“特殊”的學生,協和的4+4模式完全和國際脫軌,一是沒有參照美國醫學院協會(AAMC)標準,建立全國統一臨床能力考核體系,消除特殊渠道。二是沒有參與WFME全球醫學教育認證。
如果真的和國際接軌,恐怕這些特殊渠道來的學生一個都畢業不了。正因為脫軌才能暗箱操作嘛。
D小姐本科在一所爛三本讀經濟學,然後讀了醫學影像學的博士,拿了內科博士學位,一年規培之後又成了三甲醫院的外科大夫。從這份非凡的經歷來看,她肯定是個被低估的天才,協和醫學院隱藏了太多勵志的故事。
嗨,此時戰戰兢兢的該是那些特殊階層吧,畢竟普通人很難掛上D小姐的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