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美國矽谷公立小學老師
美國雙語教育學碩士
分享美式教育經驗談
座標加州,10年教學經驗
透過這樣的早期篩查,醫生可以及早發現小朋友是否有眼睛疾病或者視力問題。當天放學時,每個孩子還收到一份報告,與家長分享今天的眼部健康篩查結果。
送孩子們回教室前,醫生遞給我一大堆可以在課堂裡帶孩子們做的“眼部健康活動”,期待著老師在課堂能給孩子們進行“眼部健康”的教育。
其實在美國教書這幾年,我發現美國學校對於“牙齒健康”的教育會更加完善,記得我在南加州工作時,學校會定期邀請牙科醫生來到課堂,教給孩子們如何刷牙,如何使用牙線,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等等。

但是對於“眼睛健康”的教育,似乎就沒有那麼完善了。那麼這個重任就要落到每個老師的頭上,教給孩子們科學用眼的習慣。
對於開學伊始的眼部健康教育,我的安排是每週一個主題,每次20-30分鐘,讓孩子們對眼部保護能有全面的認識。

影片為孩子們示範了生活中常常容易出現的”用眼小錯誤"。
比如,看書的時候離得很近:

不停地揉眼睛:

看電視的時候,離電視很近:

在黑暗的燈光下看書:

接著我們全班一起討論了保護眼睛中的正確與錯誤示範dos and don'ts:


這個眼睛保護的小影片我發在了後臺,大家拿到後可以給孩子播放一下,新學期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
最近的科學課,我們在學習“五感”的概念,其中有一種感官就是“視覺”。

順勢我問孩子們,我們的“視覺”是從何而來的呢?


首先,光線會透過一個透明的小窗戶––角膜(Cornea)。然後它透過眼睛裡的小鏡頭晶狀體(lens),最後觸達眼睛後面的螢幕視網膜(Retine)上。


我拿出來另外一張圖:當我們的晶狀體沒有辦法很好地聚焦,光線無法完全觸達視網膜,我們在看東西時就會模糊,從而產生近視。

我也告訴孩子們,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的眼睛!如果不小心得了近視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可以透過眼睛來矯正晶狀體的聚焦,我們更不要嘲笑那些戴眼鏡的小朋友,因為他們透過眼鏡更好地看清整個世界。

連續兩週的課堂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擁有一雙明亮的雙眼多麼可貴!
比如:在閱讀時候喜歡遮住一個眼睛;經常性地揉眼睛;經常眯眼;看螢幕時總是離得很近;眨眼次數變多。



有找詞小遊戲:

有色弱自測遊戲:


以及各種豐富有趣的視力小活動:


聽到這位家長的反饋我十分欣慰,教育的本質就是關注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學科知識的傳道授業,更是從小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這些習慣將伴隨孩子一生,成為無比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