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女生留學第9天跳樓身亡:電詐正批次盯上單純的留學生

摘 要
這類案件應成為家庭教育的警鐘。家長應及早向孩子普及防詐知識,增強心理抵禦能力;尤其在孩子身處海外時,更要保持密切溝通,及時發現異常。
近日,一起令人唏噓的事件在網路引發廣泛關注:
    一名來自山東濰坊的20歲中國女生,赴馬來西亞求學,僅僅第9天就墜樓離世。事後調查顯示,女孩是遭遇了一場精心設計的電信詐騙,心理崩潰後走上絕路。
    留學生成“新目標”
    這名女生剛剛抵達吉隆坡一所高校,不久便接到一個自稱“上海虹口公安”的電話,對方嚴肅指控她捲入命案,是跨國犯罪集團的嫌疑人,甚至聲稱她“導致一名老人死亡”。
    更恐怖的是,對方展示了一段透過AI合成的“換臉影片”,栩栩如生,令她信以為真。騙子緊接著引導她繳納25.8萬元所謂“保釋金”,並強調不得告知父母,否則父母也將被牽連。
    被騙女孩慌亂之下開始籌錢,多次與家人聯絡但閉口不提原因。其母雖察覺不對,但因身在國內無法及時阻止。之後連續4天,騙子透過技術手段遠端監控並洗腦,使她徹底與外界失聯。
    最終,精神被壓垮的女孩誤以為自己真的害了人,又覺得拖累父母,情緒崩潰,從公寓樓一躍而下……
    她的父母趕到異國,只見到女兒冰冷遺體和一封絕筆信。
    類似案件頻發
    其實,針對留學生的騙局並非個案。近年來,類似案件頻頻發生,手法層出不窮:
    2023年,一名中國學生在美被“偽綁架”,自己跑到深山藏匿,騙子則用其照片向國內家人勒索。
    另一名在東亞留學的女生,被“冒充大使館”的電話騙至酒店拍綁架照,所幸及時被警方識破。
    詐騙團伙通常精通技術與心理操控:偽裝身份、利用學生資訊製造恐懼,長期施加心理壓力並切斷親友聯絡,讓人陷入絕望。
    據統計,受害學生多為17-22歲之間,超半數出境未滿半年,有的甚至剛抵境1天即中招。
    家長和社會應警覺
    騙子利用留學生“資訊孤島”與家庭溝通障礙,加之獨自在外、認知尚未成熟,極易得手。他們不貪多,往往以家庭可承受的金額騙取資金,成功率極高。
    這類案件應成為家庭教育的警鐘。家長應及早向孩子普及防詐知識,增強心理抵禦能力;尤其在孩子身處海外時,更要保持密切溝通,及時發現異常。
    在這個騙局花樣百出的時代,唯有早教早防,才可能最大限度保護年輕人不被傷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