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年利潤超過400億元,計劃分給股東三成;特斯拉歐洲銷量繼續下跌,大眾汽車受益;AI眼鏡出貨量今年可能翻倍丨百億美元公司動向

比亞迪年利潤超過 400 億元,計劃分給股東三成。
去年比亞迪總營收超過 7771 億元,其中汽車及相關產品收入佔 6173 億元、同比增長超過 27%。全年比亞迪淨利潤大約 402 億元,他們計劃現金分紅 120 億元左右。
特斯拉歐洲銷量大幅下跌,大眾 ID 系列從中受益。
據媒體援引 Dataforce 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在歐洲電動車整體銷量增長的情況下,特斯拉歐洲銷量同比大跌 45%,僅賣出了 2.59 萬輛電動車。其中 Model Y 銷量下跌 53% 至 1.48 萬輛,Model 3 銷量下跌 26% 至 1.08 萬輛。
大眾 ID 系列成為特斯拉銷量大跌的受益者,歐洲銷量排名前 5 的車型,大眾 ID 系列就佔了 3 款。其中,大眾 ID.4 今年前兩月的銷量為 1.33 萬輛,同比增長 172%,緊隨 Model Y 之後銷量排名第二。大眾 ID.7 以 1.13 萬輛的銷量位居第三,暫時超過了 Model 3。大眾 ID.3 以 1.08 萬輛的銷量排在第五,比去年增長了 141%。
AI 眼鏡今年的出貨量可能要翻倍了。
IDC 資料預測,2025 年全球智慧眼鏡市場預計出貨 1205 萬臺,同比增長 18.3%。其中不具備顯示功能的音訊眼鏡及音訊拍攝眼鏡,即類 Ray-Ban 的 AI 眼鏡預計出貨 547 萬臺,同比增長 101.9%。
從廠商格局來看,全球智慧眼鏡市場呈現一家獨大競爭格局,截至 2024 年第四季度,Meta 佔到全球智慧眼鏡市場 83.8% 的市場份額。國內正在進行百鏡大戰,進度不一,今天媒體訊息稱,被寄予厚望的小米 AI 眼鏡釋出時間從 2 月已經推遲至 4 月。
“稚暉君” 又融錢了,估值來到 150 億元,行業國內第二貴。
智元機器人完成由騰訊領投的新一輪融資,騰訊領投。這輪結束後,智元機器人將以 150 億元估值尋求融資。智元機器人成立於 2023 年 2 月,創始人之一是曾經的華為 “天才少年”、270 萬粉絲的 B 站 up 主 “稚暉君” 彭志輝。
現在國內具身智慧賽道,只有宇樹的估值比智元還高。媒體報道,宇樹正在以 200 億元估值尋求融資。宇樹成立於 2016 年 8 月,其第一款產品四足機器狗在 2017 年釋出;在 2025 年初的春晚上,宇樹的人形機器人上臺表演舞蹈。
智元機器人成立這兩年來,進展也很多,在機器人本體方面,曾釋出遠征 A1、靈犀 X1、靈犀 X2;在模型層面,在今年 3 月釋出了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啟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
具身智慧賽道自 2023 年來湧現不少公司,已經有十幾家公司的估值超過 10 億元。但這個賽道的商業化前景如何,目前還沒有共識。
韓國 AI 晶片企業 FuriosaAI 拒絕 Meta 收購要約。
2025 年年初,Meta 與 AI 晶片企業 FuriosaAI 就出售進行談判,今天 FuriosaAI  CEO June Paik 稱不會繼續談判,將繼續憑自身努力推進 AI 晶片的開發和量產。
FuriosaAI 的估值約為 8000 億韓元(40 億元),而 Meta 此前對其開出了 8 億美元(58 億元)的收購報價。
FuriosaAI 此前計劃在 2025 年下半年實現第二代 AI 晶片 RNGD 的量產,這款產品基於臺積電 5nm 先進製程,採用 CoWoS 封裝集成合計 48GB 的 HBM3 12Hi 記憶體,可以 150W TDP 提供 512 TOPS 的 INT8 算力。簡單來說,RNGD 晶片具備先進製程與封裝技術、高算力與低功耗、大容量記憶體與高頻寬的特點,能夠支援 Meta 的 Llama3 等高階生成式 AI 模型。
Meta 的收購計劃受挫之後,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其在 AI 晶片領域的戰略佈局,繼續依賴自主研發或尋找其他收購目標。
美團要開發一款 “生活小秘書” 原生 AI 產品。
美團核心本地商業 CEO 王莆中今日在社交平臺稱,美團正在做一款原生 AI 產品,願景是 “每個人都能有一個專屬的生活小秘書”。專案由他發起,他會積極參與、貢獻想法,但並非由他帶隊。上週五晚的 Q4 業績會上,美團 CEO 王興稱,原生 AI 產品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我們此前寫過,本次會上,王興提到公司 AI 戰略,“Play offense,not defense”(進攻而非防守),稱要用 AI 連線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並將美團的 AI 戰略分為三層:用 AI 提高員工日常工作的效率和體驗;將 AI 運用至 ToC、ToB 業務中,而且會研發原生 AI 產品;研發內部大語言模型 Longcat(龍貓)。
螞蟻使用國產晶片訓練 AI 大模型,成本降低 20%。
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稱,螞蟻集團使用阿里和華為的晶片,用 MoE(混合專家)機器學習方法訓練模型,成本降低 20%,且效果接近使用英偉達 H800。
螞蟻回應稱,公司針對不同晶片持續調優,以降低 AI 應用成本,目前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也會逐步透過開源分享。
近日,螞蟻釋出論文,推出百靈系列開源 MoE 模型 Ling-Lite 和 Ling-Plus。百靈是螞蟻自研的大模型,關注生活服務、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等場景的應用。
名創優品旗下潮玩品牌 TOP TOY 要在五年內在 40 個國家開店。
TOP TOY 3 月 22 日宣佈啟動全球化,未來五年的規劃是,海外銷售佔比突破 50%,門店佈局超過 40 個國家,產品銷售超過 150 個國家,中國 IP 佔比 50% 以上。
潮玩頭部公司泡泡瑪特 2018 年開始出海。根據財報,2024 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港臺及海外門店數量為 92 家,港臺及海外營收佔比接近 30%。官網顯示,其入駐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線下、線上渠道,產品透過線上渠道銷往超過 80 個國家和地區。
名創優品 2020 年孵化 TOP TOY,後者產品涵蓋盲盒、積木、手辦等品類。2024 年,TOP TOY 營收 9.8 億元,同比增長 45%,首次實現全年盈利。去年 10 月,TOP TOY 開始嘗試全球化,進駐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高階商場。
TOP TOY CEO 孫元文說,公司要聯合多個本土潮玩品牌 / IP 工作室成立 “中國潮玩出海聯盟”,目標是未來五年覆蓋全球 100 個國家核心商圈、開設超 1000 家門店。
Nike 業績下滑,但好於市場預期。
在截至今年 2 月底的財季裡,Nike 淨銷售額 113 億美元,同比下滑 9%,但比市場預期好,淨利潤 7.92 億美元,同比下滑 32%。分品類,鞋履銷售額下降幅度高於服飾和器材,為 12%。按地區,中國市場營收下滑 17%。HOKA、On 等新興運動品牌奪走 Nike 市場份額的同時,Nike 推新品、重振銷售渠道等策略效果尚未體現。
LOEWE 任命 2 名創意總監。
LOEWE 當地時間 3 月 24 日宣佈任命紐約時尚品牌 Proenza Schouler 的聯合創始人 Jack McCollough 和 Lazaro Hernandez 為品牌創意總監,接替在 LOEWE 任職 11 年的 Jonathan Anderson,該任命 4 月 7 日起生效。McCollough 和 Hernandez 畢業、相識於帕森斯設計學院,2002 年創立 Proenza Schouler,任命生效後 “將全面負責 Loewe 女裝、男裝、皮革製品和配飾等系列的創意工作。”
Stellantis 與零跑計劃向西班牙工廠投資 2 億美元,明年一季度在當地量產 B10。
據媒體報道,Stellantis 與零跑汽車將在西班牙生產零跑 B10 純電版,計劃向薩拉戈薩的一家工廠投資 2 億美元。零跑 B10 是零跑最新推出的一款緊湊型 SUV,今年 3 月在國內釋出,預售價為 10.98 萬至 13.98 萬元。
知情人士透露,Stellantis 與零跑正加緊從西班牙供應商採購零部件,以爭取政府提供的最高額補貼。雙方尚未最終敲定方案,但計劃在 2026 年第一季度啟動 B10 的量產。薩拉戈薩位於西班牙東北部。相對其他歐洲國家,西班牙勞動力成本較低,且政府對清潔能源產業提供豐厚補貼,已吸引寧德時代、Envision AESC 等電池製造商在當地建廠。
車企們趕在 4 月新一輪關稅生效前向美國運送汽車。
特朗普此前決定對遵守美墨加協定的汽車廠商給予一個月的關稅緩徵期,但 25% 的加徵關稅仍有可能於 4 月 2 日起生效。據媒體報道,為了降低關稅生效帶來的損失,車企們紛紛趕在 4 月前把更多汽車與核心零部件從歐洲、亞洲運往美國,向美國運送的汽車比平時多了 “數千輛”。
一位汽車運輸公司高管表示,來自亞洲的需求比公司所能承擔的運輸量還多。受這一熱潮影響,2 月份歐盟對美國的汽車出貨量同比增長 22%,日本對美國的出貨量增長 14%,韓國對北美的出貨量增長 15%。
另外,車企也試圖搶先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汽車以規避關稅,包括本田與 Stellantis。Stellantis 表示,公司正在將加墨兩國的庫存運送到美國工廠,並在一個月的緩徵期內生產更多汽車,目前其美國經銷商有相當充足的庫存,大概可以維持  70 到 80 天的供應。
龔方毅 @Barynx  /  欄目主編
徐煜萌 @maaacherie_  /  作者
郭瑞嬋 @stj09twinkle/  作者
王與桐 @meisuomiber/  作者
鄭可書 @qadazhu/  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