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orDash偷拿小費?!6萬外賣員終於拿回公道,紐約州政府出手了!
最近,外賣平臺 DoorDash 被紐約州總檢察長 Letitia James 盯上,原因是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該公司用顧客給外賣員的小費“填補”他們的工資缺口,相當於偷偷扣了小費,補貼自己的成本。
這一操作不僅欺騙了外賣員,也誤導了消費者,最終,DoorDash不得不支付近1700萬美元作為和解賠償,補償曾經在紐約州送過外賣的6萬多名外賣員。

這事兒在紐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畢竟在物價飛漲、外賣員生存艱難的當下,小費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收入,而DoorDash的這種做法,相當於暗中“偷走”了他們的辛苦錢。
DoorDash的小費“套路”是怎麼回事?
一般來說,顧客在下單時給的小費,應該是直接加到外賣員的收入裡,對吧?但DoorDash的操作卻不是這樣——他們有一個所謂的“最低保障工資”制度,比如:
如果一個訂單的“最低保障工資”是 $10,而顧客沒有給小費,那DoorDash會支付全額$10。但如果顧客給了 $9 小費,DoorDash 只會再補 $1,讓總額達到$10,而不是把小費全額給外賣員。
簡單來說,DoorDash相當於用顧客給的小費,去填補他們本應支付的工資,最後不管顧客給不給小費,外賣員拿到的還是那點錢……
這不僅讓外賣員白白失去了本該屬於他們的小費,還讓消費者被誤導,以為自己是在額外獎勵辛苦送餐的騎手,但實際上錢根本沒全到騎手手裡!
Letitia James 在釋出會上怒斥:“這根本就是不公平的!” 她指出,DoorDash在2017-2019年間使用了這種欺騙性薪資模式,影響了紐約州數萬名外賣員,總計超過 1100萬筆訂單 都受到了影響。
在這次和解協議中,DoorDash同意支付 1675萬美元 來補償受影響的外賣員。這筆錢將分配給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間在紐約州送過外賣的6萬多名騎手,他們將獲得10美元到1.4萬美元不等的補償款,具體金額取決於他們當時的送單數量。

這筆錢將直接打入符合條件的外賣員賬戶,他們會收到官方通知,告知如何領取這筆補償金。這筆款項最早在2025年初開始發放。
對於這次的賠償,DoorDash沒有承認任何錯誤,而是用一種“雖然沒錯,但還是賠你錢”的姿態回應:
“我們相信,當時的薪資模式是合理的,並且已經清楚說明了Dashers(外賣員)的薪資結構。” DoorDash發言人 Eli Scheinholtz 表示,“但我們很高興能夠解決這起多年前的糾紛,並繼續為數百萬送餐員提供靈活的賺錢方式。”
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承認自己欺騙了外賣員,但反正已經改了,現在不要再追究了……
不過,這已經不是紐約州第一次為外賣員“討公道”了。
2023年12月,總檢察長辦公室剛剛幫 Drizly 酒類外賣平臺的外賣員追回了400萬美元的被扣小費。
2023年11月,紐約州政府還對 Uber 和 Lyft 提出了 3.28億美元的和解協議,同樣是因為拖欠司機的工資和福利。
在美國,許多送餐員每天工作10-12小時,風裡來雨裡去,但仍然只能勉強維持生活。
DoorDash、Uber Eats、Grubhub等平臺,一直以“靈活就業”的名義,讓外賣員成為“獨立承包商”,這樣就不需要支付最低工資、加班費、醫療保險等福利,而他們的收入極度依賴小費。
2023年,紐約市出臺新規,要求外賣員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7.96美元,並計劃在2025年漲至 19.96美元。加州在2024年1月通過了類似法案,要求DoorDash等平臺為外賣員提供更好的保障。
這些新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賣員的收入,但類似DoorDash的“扣小費”操作,也說明了監管的重要性。如果不是紐約州政府調查並施壓,很多外賣員可能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被“剋扣”了錢。
最雞賊的是,外賣平臺還會把漲工資導致的高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這次事件後,很多消費者開始思考:“那我在外賣平臺上給的小費,真的能全額到達騎手手裡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