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價效比“遮百醜”的斯凱奇,為什麼退市又“賣身”了?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5月6日,美國鞋業巨頭斯凱奇宣佈,同意來自巴西的私募巨頭3G資本(3G Capital)收購自己,交易價格為每股63美元,交易金額高達94.1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685 億元)。用金融學的術語講,就叫“私有化”。
雖然對消費者來說,可能並沒有直觀的影響,但從證交所退市,不就相當於差生退學嗎?長久以來,斯凱奇的產品給人的印象是價效比出色,銷量也不錯,市場地位直逼阿迪達斯和耐克,甚至年報資料都十分亮眼,2024 年,全年營收達 89.7 億美元,同比增長12.1%,增速超過耐克和阿迪達斯,怎麼突然變成“差生”呢?
事實上,在私有化動作背後,斯凱奇正深陷中美兩大核心市場的雙重困境。在美國本土市場,特朗普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持續發酵,對其供應鏈體系造成重創。在中國市場,斯凱奇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銷量頹勢十分明顯。
在此背景下,斯凱奇選擇“賣身”給3G資本,究竟是無奈之舉,還是蓄謀已久的戰略轉身?

文|錢塘陸郎

編輯|王海燕
舒適遮百醜?
相比耐克、阿迪達斯等老牌運動品牌,斯凱奇的成立時間要晚很多——1992年成立於美國加州。但憑藉差異化的定位,斯凱奇曾於2016年一度超過阿迪達斯成為美國排名第二的運動鞋品牌。從全球範圍看,斯凱奇的市場佔有率排第三,也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達斯。
在中國市場,斯凱奇同樣大受歡迎。其使用者群體中,30+女性消費者佔了很大比例,標籤包括白領、精緻媽媽等,她們不僅為自己買運動鞋,還會給家中老人買健步鞋以及孩子的童鞋等產品。
中國消費者對斯凱奇最早產生印象的,可能要屬其招牌產品“熊貓鞋”。這款鞋誕生於2000年,雖然設計笨拙,被人戲稱為“醜鞋”,舒適的厚底鞋,且定價感人,比耐克同規格的鞋便宜近30%2014年,熊貓鞋被重新命名為DLites進入中國市場後,同樣一炮而紅。
斯凱奇線下門店(圖|微博@SKECHERS斯凱奇)
“熊貓鞋”的爆紅,是斯凱奇精心設計的錯位競爭戰略的結果。當耐克、阿迪達斯在專業運動領域廝殺時,斯凱奇敏銳地捕捉到一個被巨頭忽視的藍海市場——日常舒適穿著。因此,斯凱奇主打“記憶棉鞋墊”和“輕量化設計”,解決的是“走路不累腳”痛點。事實上,不少消費者就將斯凱奇的鞋當作通勤鞋使用,迪斯尼甚至為員工標配了斯凱奇鞋,以適應他們在園區內頻繁走動。
在價格策略上,斯凱奇卡位60-100美元(約400-700元人民幣)區間,比耐克、阿迪達斯等同型別產品低30%,但又高於中國國產品牌,介於耐克和李寧之間。
在渠道佈局上,斯凱奇同樣選擇避免跟耐克、阿迪達斯在一二線城市近距離接戰,早早就做起了下沉市場。截至2024年,斯凱奇在中國已開設近3500家門店,覆蓋230多個三線至六線城市及2800個縣城。
一招鮮還能吃多久?
2020-2024年間,斯凱奇的全球銷售額累計上漲96%,其中中國市場營收年均複合增長率曾高達55%,使得中國成為斯凱奇除美國本土外最大的海外市場。
但不太好的訊息是,2024年,斯凱奇的中國銷售額為12.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億元),同比微跌0.9%,第四季度銷售額同比下滑幅度更是高達11.5%。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其中國市場銷售額降幅繼續擴大到16%
中國成為斯凱奇除美國本土外最大的海外市場(圖|微博@SKECHERS斯凱奇)
對比競爭對手,耐克、阿迪達斯、特步、李寧同期在中國市場上的營收均有增長,其中阿迪達斯大中華區年營收同比增長10.3%,第四季度增長16.1%。所以不是中國市場整體表現出問題,而是斯凱奇自己在踏步後退。
斯凱奇遭遇銷量下滑,既有競爭對手擠壓其生存空間的原因,也有自身“不思進取”的緣故。上下這兩股力量約好了似的開始合圍斯凱奇的舒適區。
一方面,安踏、李寧等本土品牌不斷在科技研發上加大投入,例如安踏的“氮科技”、李寧的“䨻bèng科技”,都在鞋底發泡材料上下功夫,主打超輕、高彈、耐疲勞等特性。加上本土品牌透過精準的營銷策略和品牌推廣開始攻城略地,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搶佔了斯凱奇在“平價舒適”市場的份額。
另一方面,耐克、阿迪達斯等一線品牌在下探,紛紛佈局下沉市場,它們透過“工廠店 奧特萊斯”模式將價格帶拓展至300-500元區間。當阿迪達斯把速幹褲從299元砍到179元,當耐克推出100美元以下跑鞋,斯凱奇的價格優勢被動搖。
斯凱奇運動鞋。(圖|微博@SKECHERS斯凱奇
深層次的危機在於創新停滯。2024 年斯凱奇的研發投入僅佔營收的 1.2%,這一比例在行業內處於較低水平,遠低於耐克的 3.8% 和安踏的 2.5%。所以,當耐克研發出Air ZoomX 中底材料,特步開發“氮科技”,李寧祭出“碳核芯、李寧弜、超䨻”等六大核心科技的時候,斯凱奇仍在主打記憶棉鞋底,且五年未升級。
“對等關稅”抄了美國老家
不過,斯凱奇面臨的更大危機是在其美國本土市場。
20254月,特朗普政府宣佈的“對等關稅”政策猶如一記重拳。根據新規,進口鞋類將被徵收最高達46%的關稅,而美國市場超過90%的鞋類都依賴進口。2024年財報顯示,斯凱奇約38%的銷售額來自美國市場,在美國銷售的產品超過95%又依賴進口,主要來自中國、越南和其他亞洲國家的代工廠。
如果這一關稅政策成為現實,美國各大鞋企自海外生產基地的進口成本將大幅攀升。為此,斯凱奇聯合了耐克、阿迪達斯等76個鞋類品牌,透過美國鞋類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致信白宮,請求豁免“對等關稅”,稱這些關稅對鞋類行業構成“生存威脅”。
正因為“當前環境變動過於頻繁”,在4月釋出的一季度財報中,斯凱奇並沒有依照慣例釋出關於下一季度營收預期的“業績指引”。到52日,斯凱奇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一份檔案中發出警告,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對該公司的業務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將大幅拉高該企業的業務運營成本、引發漲價同時拉低銷量。
2025年5月5日,斯凱奇股價創下七年多來最高盤中漲幅。
雖然自特朗普第一個任期開始,斯凱奇嘗試將部分產能轉移至印度、印尼以及拉美地區,但由於供應鏈配套不完善、勞動力技能差異等問題,產能遷徙計劃推進緩慢。
此背景下3G資本的私有化要約似乎成了斯凱奇難得的喘息機會。私有化交易完成後,斯凱奇賬上現金將增至18億美元,以支撐接下來的戰略調整。而且透過退市,斯凱奇可以擺脫上市公司財務披露的約束,獲得更大的經營自主權。
效率之外,創新恐成短板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私募機構之一,3G資本外科手術式” 效率改造聞名。自 2004年成立以來,其主導的百威英博AB InBev、卡夫亨氏Kraft Heinz等收購案均展現出強大的整合能力。
以百威英博為例,3G資本收購後透過成本、運營上的成本整合,加上推動品牌矩陣最佳化,將公司的淨利潤從2008年的19億美元,提升至2015年的85億美元。在卡夫亨氏專案中,3G資本關閉低效工廠、削減 SKU、最佳化渠道結構,使公司運營效率顯著提升。
斯凱奇被收購後,無疑將經歷類似的深度變革。比如3G資本可能推動產能向北美自貿協定USMCA成員國如墨西哥轉移,降低關稅風險。但即便是墨西哥,也面臨著特朗普政府加增關稅的威脅。渠道和組織架構上,可能也將面臨重組。
3G資本的改造模式也存在爭議以卡夫亨氏為例,3G資本激進地削減成本,導致研發投入不足,創新停滯,最終引發市場份額下滑和品牌老化。3G資本過往投資專案平均持有周期約為 5-7 ,其商業模式是提升公司盈利,推高估值。
斯凱奇線下地廣(圖|微博@SKECHERS斯凱奇
但如前所述,運動鞋服行業需要的是長期的研發投入。因此斯凱奇想要鳳凰涅槃,關鍵在於能否在3G資本的效率改造框架下,保留品牌核心競爭力,構建新的增長引擎。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