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的長津湖戰役,以及抗美援朝中最偉大的決策(1/2)

文/老C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中,美國一方最大力宣傳的一次戰役。因此也是抗美援朝中國際上最知名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我方戰略英明,戰士英勇無畏,但戰術上存在失誤。抗美援朝中,有很多英雄事蹟,有我方打得更好的戰役,希望以後能看到更多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
1、
國慶檔,《長津湖》電影就要上映了,聽說拍的很不錯,我定了明天的電影票。但去看之前,和大家聊兩句真實世界的長津湖戰役。
抗美援朝主題的電影,改革開放前拍了不少。《上甘嶺》、《英雄兒女》都是經典。改革開放後,拍的少了。最近才開始再拍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國內2011年有個紀錄片《鐵血長津湖》。
朝鮮戰爭(抗美援朝)在美國算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基本上沒有什麼這個題材的電影。但是,長津湖戰役,在朝鮮戰爭中,算是一個明星。是美國大肆宣傳的一場戰役。
長津湖戰役沒有大銀幕電影,但書籍和紀錄片很多。在亞馬遜上搜索長津湖戰役,有82個搜尋結果,紀錄片,小說,紀實文學,歷史研究。

如果搜尋同期發生的,規模更大的清川江戰役,亞馬遜上,一個搜尋結果也沒有。清川江戰役,基本上在西方世界已經完全被遺忘。
為啥美國人這麼喜歡長津湖戰役?
因為這場戰役,雖然是中國最終勝了,美國失敗了。但中國是慘勝。美國人認為,中國勝之不武,美國敗的英勇,雖敗猶榮。
美國這個國家很有意思,不迴避失敗的事實,也不迴避事實確鑿的問題。但美國能把美國失敗和美國的問題都解釋成美國英雄、美國NB、美國世界第一。
比如這次疫情,死了幾十萬人美國並不迴避。但死幾十萬人不妨礙美國人仍認為美國抗疫韌性世界第一。
長津湖就是例子,美國不否認戰役輸了,但戰役失敗反而證明了美國NB。
然而,從戰役本身結果看,也不能說美國人打腫臉充胖子,確實美國軍隊打得還不錯。
所以美國特別喜歡宣傳長津湖。當然美國的宣傳中也會稱讚中國軍隊。畢竟美國這麼NB還是輸了,說明中國軍隊雖然不如美國,也是挺NB的。
美國喜歡長津湖戰役,又是拍片,又是寫書。因為確實美國軍隊在長津湖戰役中,打得不錯,同樣表現了英勇無畏的精神。
2、
其實長津湖戰役,在中國過去一直不是一個宣傳重點。
我們那時的宣傳重點是同時發生的,第二次戰役西線的清川江戰役。(長津湖戰役是東線)
瞭解抗美援朝歷史的朋友,都聽說過“萬歲軍”的美稱。38軍獲得萬歲軍的稱呼,就是在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清川江戰役表現出色,被彭德懷譽為“萬歲軍”,其中的松骨峰阻擊戰成為作家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主題。
而長津湖戰役,在當時,並不是那麼閃光。
整個抗美援朝戰役中,一共四個正師級指揮員被撤職,長津湖佔了兩個。88師師長吳大林和政委龔傑戰後因為貽誤戰機作戰不力,被撤職。88師番號被撤銷,縮編為1個團。
坊間傳聞:88師所在的26軍整個軍的番號差點被撤銷,88師師長吳大林差點被槍斃
傳聞不知真假,但師長政委雙撤職,番號撤銷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懲罰。
長津湖從結果上打贏了,但沒達到戰役目標,同時我軍損失慘重。
我對長津湖評價是,戰略英明,戰術失誤,戰士英雄。
下面我就具體聊聊長津湖戰役。
3、
為什麼說長津湖戰役,戰略英明?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雙方的實力對比大概是志願軍38萬,對聯合國軍35萬。
其中,西線的清川江戰役(紅框),是志願軍23萬,對聯合國軍25萬。東線的長津湖(黃框)是志願軍15萬對聯合國軍10萬。

整個第二次戰役,志願軍並沒有人數上的優勢。西線的清川江,聯合國軍比志願軍人數還多。東線的長津湖,志願軍也只有3:2的優勢。
但為啥美國人提起長津湖戰役,就是說什麼中國軍隊用人海戰術,四打一五打一呢?
其實也沒錯。這就是我說的,戰略英明
透過戰前的調兵遣將,長津湖戰役,我軍15萬人,實際參戰12萬,而美軍10萬人,實際參戰只有3萬。參戰比例4:1。而第一階段,長津湖附近的戰鬥,我軍6-7萬人,圍攻美軍1.5萬人。
美軍第十軍雖然在整個東線有十萬人,非常分散,軍隊之間相隔上百公里,隔著崇山峻嶺。導致整個第二次戰役美軍都沒能集中全部兵力,一共只有3萬人參戰。
總兵力3:2的情況下,在戰場上能製造4:1以上的優勢,這不是戰略英明是什麼?
4、
然而,雖然戰略非常英明,在總兵力只有3:2時,在主戰場製造了4比1的兵力優勢。但戰術上卻諸多失誤,導致沒有達到戰略目標。
當然,這些評論都是事後諸葛亮,是站在上帝視角。我這裡並沒有任何指責長津湖我軍指揮員的意思。
簡單說。長津湖戰役,戰術上有幾個失誤:
  1. 輕視美軍,第一次進攻沒有準備足夠兵力
  2. 對美軍主力位置判斷錯誤
  3. 對坦克,空軍近距支援威力認識不足
  4. 88師貽誤戰機
  5. 對寒冷天氣估計不足,大面積凍傷減員

長津湖戰役有三個主戰場。柳潭裡(上圖左側綠框),新興裡(上圖右側藍框),下碣隅裡(上圖下方黃框)

志願軍第一個錯誤是輕敵,想同時吃掉三個地方的敵人。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在戰後的總結中說,因為心有點大,想在三個方向上同時打殲滅戰,因此在兵力部署上也存在過於分散的問題。
戰略上美國人分散了兵力,戰術上志願軍也分散了兵力。
9兵團命79師主攻柳潭裡,94師作為預備隊,59師在德洞嶺負責打援;80師進攻新興裡的美31團,58師進攻下碣隅裡,81師監視美32團,89師赴社倉裡,60師切斷陸戰1團和下碣隅裡的聯絡。志願軍同時進攻三個方向:柳潭裡、新興裡和下碣隅裡。還把大量兵力用於預備隊,監視打援軍。3個進攻方向上,志願軍的兵力總共只有三個多師,3.3萬人,美軍是1.5萬人,只有2.2比1的優勢。
隨後,志願軍又犯了第二個錯誤,對美軍主力位置判斷錯誤。
在朝鮮戰爭結束後,美第10軍出版了一份報告,為《HQ, X Corps, Special Report on the Chosin Reservoir》。
報告中稱,在戰役打響時,志願軍將主攻方向放在了柳潭裡,這裡是陸戰一師最強的第5和第7陸戰團,而陸戰一師又是整個第10軍中最強的。換句話說,志願軍將主攻方向放在了整個第10軍最強的方向上。
當時,美軍在柳潭裡有8000人,下碣隅裡有將近4000人,新興裡有3000人。而志願軍三個進攻方向各放了一個師。最終,新興裡兵力對比為4比1,下碣隅裡為2.7比1,最重要的柳潭裡卻只有1.2比1。這完全是避虛擊實,也沒有集中兵力打殲滅戰。
報告稱,如果志願軍將主攻方向放在下碣隅裡的陸戰一師師部,可能結果完全不同,這裡只有陸戰一師師部直屬部隊,人數為3800人,一旦指揮機關被破壞,陸戰一師將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之中。第10軍認為,這是陸戰一師的幸運,從我們的角度看,這是志願軍的遺憾。
另外,進攻下碣隅裡的58師,因為路途更遠機動能力不足,在戰鬥打響第二天才趕到預定位置發起進攻。當時下碣隅裡的美軍已經做好了防禦準備。
下碣隅裡有美軍的簡易機場,其後的幾天戰鬥中,美軍傷員運出和補給進入,都是透過機場進行。如果一開始志願軍集中主力,攻佔下碣隅裡,沒有機場的補給,大機率1.5萬人的美軍,將會全軍覆沒。
在柳潭裡,79師1萬人對兩個陸戰團8000人,打得極為艱苦。但即便如此,79師仍突破柳潭裡外圍陣地,給敵軍造成數千人的傷亡。可惜到天亮後仍沒有攻下柳潭裡,天一亮,美軍空中支援一來,79師完全打不動了,最終功虧一簣。
而準備打援的59師、60師整夜埋伏在冰天雪地裡無仗可打,同時造成大量凍傷。59師,60師後面投入戰鬥時,戰鬥力已經明顯下降了。
志願軍企圖用一個師1萬人,吃掉美軍兩個團,8000人。我不知道是因為情報錯誤,以為美軍只有一個團。還是過於輕敵了。
第三個錯誤,是對坦克和空軍支援的威力認識不足,沒有有效的反坦克手段。當時美軍派出一支部隊從南方增援下碣隅裡,一共只有29輛坦克,不到1000人。
但是,白天,美軍的空中優勢讓志願軍根本無法集結進攻,戰士一露頭就被飛機打。在美國人拍的紀錄片中,美軍飛機在超低空幾十米高度掃射。而志願軍沒有對付坦克的有效手段。
最終,這支部隊的步兵傷亡過半,但29輛坦克,有16輛抵達了下碣隅裡。
第四個錯誤,就是88師貽誤戰機。
1950年12月2日,在20軍和27軍久攻不下的情況下,九兵團司令部命令預備隊26軍投入戰鬥。
兵團的命令於2日到達26軍,令26軍即刻南下,3日凌晨進入攻擊位置,3日晚向美軍集結地(下竭隅裡)發起攻擊。26軍接到命令後認為當夜趕到目的地沒有可能。經過26軍的爭辯,兵團最後同意到達的時間延期一天,改為4日凌晨到達,4日晚向美軍發起進攻。
26軍立刻做出行動計劃,88師的具體任務是全師即刻南下,12月4日凌晨插到下竭隅裡以南的獨秀峰一線,構築陣地,配合其他師攻擊下竭隅裡,阻止美軍南撤。88師接到命令時已經是12月3日零時。從88師部隊駐地離指定阻擊的獨秀峰一線地圖上的距離也有70餘公里,當晚又天降大雪,風雪瀰漫道路難行,所以說這個任務在給定的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
88師接到命令時已經是12月3日零時,部隊已經宿營,師長吳大林擔心風雪中行軍容易掉隊和迷路,沒有下令部隊立刻出發,而於3日下午15時才親率主力262團和263團作為第一梯隊南下,該師的264團和師直作為為二梯隊隨後跟進。88師在白天行軍時,受到美國空軍的反覆攻擊。88師前進指揮所也遭到空襲,吳大林的吉普車被炸燬,司機和警衛被炸死,師長與部隊失去了聯絡整整一天。
88師直到12月7日凌晨,才抵達指定位置,比計劃晚了整整3天。而美軍在12月6日已經開始撤退。88師263團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撞到了美軍撤退的兩個團中間,被一下子擊潰。262團抵達了預定陣地,但還是沒擋住美軍撤退部隊的進攻。
戰役結束後,88師貽誤戰機的罪名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第五個錯誤,對寒冷天氣估計不足,大量凍傷凍死。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很多。我就不細講了。在極端不利的寒冷天氣下,志願軍將士英勇無畏的精神,在長津湖戰役得到了充分體現。
5、
最終,長津湖戰役。志願軍戰鬥傷亡19000人,非戰鬥傷亡29000人(主要是凍傷),合計4.8萬人。
美軍戰鬥傷亡約10495人,非戰鬥傷亡7338人(主要也是凍傷)。合計1.7-1.8萬人。
長津湖戰鬥後,儘管遭受了損失,美國第10軍依然保住了大部分兵力。當時美第十軍的戰鬥力其實遠遠超過了志願軍九兵團。
但是,志願軍的英勇奮戰,徹底打垮了美軍的戰鬥意志。美第十軍決定撤退。大約105,000名士兵,98,000名平民,17,500輛車輛,和350,000噸補給從興南港船運到釜山。美軍認為,這個撤退不亞於敦刻爾克撤退。
雖然美軍失敗了,但美國海軍陸戰隊認為長津湖戰役是在其歷史上最驕傲的時刻,海軍陸戰隊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抵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進攻,併成功撤退。
雖然付出了巨大傷亡,且有美國軍隊突圍,長津湖戰役對志願軍來說還是一場大捷。志願軍成功地將聯合國軍驅逐出朝鮮的東北地區,所以此戰役及在西線清川江戰役的勝利,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大局。
6、
為什麼我們要拍長津湖?這個老實說志願軍戰術上打的並不好的戰役?長津湖戰役後,9兵團基本失去戰鬥力,隨後發生的第三次戰役,9兵團沒有能力參戰。同期的清川江戰役從規模,戰術和最終結果都比長津湖要好。
我覺得,拍長津湖,還是因為長津湖戰役國際上最有名。
我衷心希望,《長津湖》這部電影,只是一個開始。以後能拍更多的抗美援朝影片。抗美援朝中,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有很多我們打得更好,值得我們銘記的戰役。
長津湖戰役,給我們的教訓是什麼?不要驕傲,不要輕敵。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一定要重視敵人,不要覺得美國人是少爺兵,打不了硬仗。
雖然,1950年的美國和今天的美國不可同日而語,但在今天和美國競爭的中國,也要牢記這兩句話。我們應該有長期必勝的信心,戰略上藐視美國;但同時要學習美國的優點,充分認識到美國的實力,戰術上重視美國。今天的美國無疑比中國還是強上一籌,中國還需要加倍努力,需要時間。
未完待續。
下一篇就寫一下抗美援朝戰爭中最了不起的一次決策,諸位看官,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