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和平精英玩家,已逆天改命

“從一個小小架槍手的目標到為國爭光的宏大理想,從改變自己到企圖影響世界。”
12月28、29日,2024PEL五週年慶典暨全明星週末在成都舉辦。在PEL聯合TED X chengdu的演講現場,回顧自己6年多的職業生涯,PEL首屆名人堂的五名成員之一朱伯丞(ID:Pararboy/傘兵)感慨萬千。
這一歷程,也是和平精英發展至今,從“移動電競新物種”,到“全球移動電競先鋒”的歷史縮影。
聚光燈下,電競的故事總是關於青春的熱血和夢想,但攀頂的路從不輕鬆。如同每一項灑滿汗與淚的傳統體育運動,在電子競技這個瞬息萬變的修羅場中,所有人都在暗處拼命,爭取著捧起金牌、榮耀加身的時刻。
被電競改變了人生軌跡的少年們,傳遞著競技精神的火種,也在改寫著屬於自己的電競黃金時代。
時間拉回2008年的夏天。和平精英電競選手馮姝傑(ID:Suk)永遠記得,電腦螢幕裡,一場遊戲對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當激烈的槍戰落幕,冠軍登上領獎臺最高點的那一刻,10歲的馮姝傑彷彿魂穿對方,全身熱血沸騰。
這是讓馮姝傑和電競結緣的最初畫面。一顆稱之為夢想的種子從此埋下,等待著破土而出。
在更大的電競世界裡,許多變化也在迅速地發生。同一年,電子競技正式成為第78號體育競賽項。作為一項新興的競技運動,電競開始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以驚人的速度迅速發展。2018年,隨著中國隊在雅加達亞運會的電競表演賽中奪下2金1銀,全民競技的浪潮衝上新高。
人們逐漸意識到,“打遊戲”可以是一項職業選擇。和傳統體育專案一樣,電競也考驗著選手的天賦、戰術策略、團隊協作等各項能力,網路中的賽場也展現著超越自我、挑戰極限乃至為國爭光的競技精神。
對馮姝傑來說,更具歷史機緣的是,2018年左右,戰術競技品類遊戲火遍全國。和其他PEL首屆名人堂選手一樣,他趕在內測階段,成為了《和平精英》的第一批玩家。
剛剛上手,馮姝傑便展現出了遠超普通玩家的遊戲天賦。他先是迅速打敗了班裡其他50多個同學,接著又在2018年的清明假期,窩在宿舍,用著不那麼順暢的校園網,不停地上分、衝榜,三天時間上升至國服第100名,震驚周圍所有人。
馮姝傑知道,他終於等來了屬於自己的兌現電競天賦的機會。打職業的想法,就在那一刻變得堅定。
馮姝傑(ID:Suk)‍‍‍‍‍‍‍
意料之中的是,這個決定阻力重重。當他向周圍人坦承自己的夢想、表露堅持的決心,“至少40個人的回應是,‘你也配’。”而在老師、父母的眼裡,一個年輕人憑藉打遊戲養活自己,甚至取得成就,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情。
19歲的馮姝傑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條路。他向國內知名職業俱樂部EDG投出簡歷後,很快接到試訓邀約。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他當晚便飛去了分部所在的上海。    
“EDG招聘試訓選手的基本條件是在和平精英全區排行榜上至少前100名。剛下飛機,我就收到戰隊經理發來的微信,告訴我不用這麼早去線下試訓,因為我當時剛好排在第100名……
不過,如今從職業電競成就的角度來講,我已經超越了排在我前面的99個人。”
天賦,是橫亙在普通玩家和職業電競選手之間不可逾越的第一道鴻溝。達到業餘圈頂級水平,是成為一名普通職業選手的基礎。也是在2018年,後來身價超千萬、創下單日淘汰28人記錄的和平精英電競選手糜加誠(ID:誠c),利用暑假時間衝上了新賽季的國服榜一,成功吸引職業俱樂部的注意。
糜加誠(ID:誠c)
學生時代的糜加誠,站在那個即將成年的節點上,按部就班地過著一名普通中學生的生活。對於未來,他的感受更多是迷茫、毫無頭緒。
直至接到職業俱樂部的邀請,少年才第一次在自己的人生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用幾天時間努力說服父母,最終他們同意“試一下”。去往外地俱樂部的那天,糜加誠搭上一班早晨6點的飛機,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但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和期待。
滑行的轟鳴聲中,糜加誠看到了多年後那個理想中的自己——成為最厲害的電競選手,站在國內外各大頂級賽事的舞臺上,閃閃發光。
少年們的夢想,也在這一刻準備起飛。

普通人打職業有多難?    
一位在成都市開辦電競培訓中心的主理人曾介紹過自家資料,7年時間裡,機構總共接收了近800名學員,最後走上職業道路的,僅有2人,更大範圍的比例則遠低於此。機構漸漸衍生出“勸退”業務,幫助那些想要打破孩子幻想的家長,揭露這個殘酷的真相。
而在業餘圈子裡的罕見天賦,只是進入職業俱樂部的門檻。即便通過了試訓,大部分號稱路人王的天才少年真正來到俱樂部之後,也會因為堅持不下去、無法適應集體生活、扛不住訓練強度、三分鐘熱度、高壓的環境、初入社會的壓力等各種原因被大浪淘沙。
最終能夠留下來並站上領獎臺的人,鳳毛麟角。
2018年4月,馮姝傑加入EDG電競俱樂部,碰見了早來一步的另一位名人堂選手鍾鴻森(ID:33Svan)。2000年出生的鐘鴻森從小熱愛電子遊戲,發現自己的天賦後,學習成績不錯的他在學業和電競兩條路中,理性權衡,選擇了後者。
鍾鴻森(ID:33Svan)
2019年,朱伯丞(ID:Pararboy)和曾澤海(ID:Order)在XQF戰隊成為隊友。後來攜手拿下數座重量級獎盃的XQF“雙子星,自此誕生。
粉絲們眼中的PEL歷史第一人朱伯丞認為曾澤海是“真正的天賦型選手”。今年2月的PEL春季賽中,曾澤海成為聯賽歷史上首位達到2000淘汰里程碑的選手。榮耀的背後,是他每天保持著“從下午1點打到4、5點,吃個飯休息一會,又從晚上6點打到10點,覆盤後差不多在凌晨4、5點睡覺。”
想贏的好勝心,以及近乎“瘋魔”的熱愛,也讓朱伯丞經常一天訓練14、15個小時,“磨破了手機鋼化膜”,“躺著休息時,腦子裡也在不停地思考和覆盤。”
那是段簡單而快樂的時光。雖然和平精英電競賽事還不像今天般成熟,但對於遊戲和競技,每個人都抱著一種純粹的喜歡,和不知疲倦的熱情。
NV“雙子星”
左為曾澤海(ID:Order),右為朱伯丞(ID:Pararboy)‍‍‍‍‍
2019年,在眾人的翹首企盼中,第一屆和平精英職業聯賽(PEL)在西安開賽。選手們等來了證明自己的舞臺。當時,鍾鴻森和馮姝傑已隨隊轉會至4AM俱樂部,一個逐漸成長為無可匹敵的“自由人”,另一個成長為得到隊友全部信任的“指揮位”。
PEL預選賽中,4AM戰隊以小組第一的成績率先晉級,成為熱門奪冠隊伍,最終也不負眾望,從總決賽的15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拿下首個聯賽冠軍和90萬元獎金。“PEL雙雄”中的另一支XQF戰隊,則獲得第二名。
金色雨在頭頂落下的時候,屬於4AM的時代開始了。
對馮姝傑來說,10歲時萌生的夢想,在此刻照進了現實。當年不相信他能做到的老師和同學們,也紛紛發來祝賀。
也是在2019年底,第一屆和平精英國際冠軍盃(PEC)拉開帷幕。這是和平精英的首屆國際賽事,4AM戰隊被寄予奪冠的厚望。總決賽前幾局中,4AM穩定發揮,四個人都排在個人積分榜前五名。
但最後一局中,發生了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一幕。當年還是二指操作的朱伯丞,一個人衝在最前方,最終逆風翻盤,以2分的微弱優勢反超4AM戰隊,帶領XQF戰隊奪冠。在大大小小數不清的賽事中,這至今仍是曾澤海印象最深的一場對局。
那一年,無數聚光燈打在了他們的身上。
2019PEC總決賽現場,XQF登頂世界之巔‍‍‍‍‍‍‍‍‍‍‍
第二年,XQF戰隊更名為NV-XQF戰隊,在PEL聯賽S2賽季中再度登頂,並在越過S3賽季的短暫低谷後,相繼拿到2項國際賽事的冠軍,開始締造傳說中的“紫金王朝”。“傘兵”朱伯丞,也成為和平精英第一位將PEL、PEC、PMGC的冠軍全部收入囊中的大滿貫選手。
不過,就像任何一片競技體育賽場,在電競的世界裡,也沒有人能一直高歌猛進。得到榮耀,也意味著要揹負期待,以及期待落空時,別人和自己的失望。
2022年初,衛冕和平精英全球總決賽冠軍後,NV-XQF戰隊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與冠軍領獎臺無緣。近戰能力、打法問題……質疑聲如狼煙四起,朱伯丞也開始迷茫,一邊是團隊成績持續低迷,另一邊是電競首次正式入亞,所有選手們都在搶奪進入國家集訓隊候選名單的資格。
每個競技選手都會碰到這樣的階段,天賦、努力、運氣通通失效,能做的只有儘量不被太多的聲音干擾,保持心態,生熬過去。
進入國家集訓隊後,運動員們壓力巨大,為爭取這個難得的機會,明面和暗處都在較勁。“每天,從吃早餐開始爭分奪秒。”集訓第二週,朱伯丞突然發燒、頭痛,成績退步到墊底,焦慮和絕望的情緒中,他一度想要放棄選拔。
後來,他見到山東ST隊伍裡一位帶傷集訓、極度刻苦的選手,被對方的意志力和競技狀態所衝擊,決定咬牙堅持下去。
再後來的故事,所有人都知道了。
2023年10月1日,朱伯丞隊長帶領中國隊在杭州亞運會電子競技專案和平精英亞運版本決賽中拿下金牌。正是國慶節當天,紅星紅旗在場館的螢幕地圖中冉冉升起,國歌響徹全場。
“金牌掛上脖子的那一刻,份量比我想象中要重得多……我大聲地唱著國歌,眼淚也在眼眶裡打轉。”

杭州亞運會奪冠時刻‍‍‍‍‍‍

走下亞運會最高領獎臺,朱伯丞面臨的考驗還在繼續。
今年6月,在福州NV戰隊待了快6年後,朱伯丞走出舒適區,和北京JDE戰隊雙向選擇。許久不變的ID,換上了新的字首。但是,新團隊磨合不順、頻頻失利,先是無緣今年PEL秋季賽決賽,也沒拿到隨後的PMGC門票。
仍然是“PEL第一人”、粉絲心中的“電競小說男主”,但朱伯丞職業生涯的沉澱期,也已經不由分說地到來了。等待他的是觸底反彈,熬過春天再次來臨前這個寒冷的冬天。
留在賽場上,就意味著過往的成績皆成序章。捧起獎盃的人,總被期待著以此為起點,繼續攀登下一座更高峰。但是,競技運動的殘酷也在於,只有冠軍會被看見,而奪冠有時是一個難以人為掌控的結果。
這個道理,大概少有人比馮姝傑的感觸更深。2021年,PELS4賽季總決賽最後一場進行到關鍵時刻,深圳STE戰隊只剩下一名選手與揚。在6名對手的夾擊中,與揚實現“獨狼一穿六”的驚天逆轉,成功吃雞。STE全員沸騰,解說發出咆哮。馮姝傑愣在對戰席上,表情複雜,難以置信。
“所有看過那場比賽的人,都會記住我在那一刻的無力。我深深意識到,無論你多努力,多認可自己的能力,當一些奇蹟發生的時候,你都無能為力。”    
那段時間,馮姝傑的信心受到重創,甚至逐漸減少了訓練量。傳奇的一幕,成為了某種職業分水嶺般的存在。
與揚一穿六奪冠時刻‍‍
除了心態,對他來說,實際上還有一個更大的考驗,是今年已經26歲。有人稱,電競的黃金培養年齡是15-23歲。目前PEL聯盟中,所有現役選手的平均年齡只有20歲。在這個吃“青春飯”的行業,年歲增長,意味著反應速度、身體機能逐漸落後,難以再維持高水平的競技狀態。
在圈子裡,馮姝傑已經算得上“高齡”。很多人在猜,馮姝傑是不是該退役了。
猜測的聲音多了,賽場表現又不見迴轉,馮姝傑自己也開始想:我還配做一個職業選手嗎?是不是該退役了?
馮姝傑反覆琢磨這個問題。出道以來,他一直視C羅和Faker(韓國英雄聯盟職業選手李相赫)為偶像。如今,39歲的C羅還在綠茵場上奔跑,28歲的Faker也還在拼搏。而馮姝傑自己,在職業生涯裡還有個未竟的夢想,是站上世界賽事的最高領獎臺。
7年前,他在周圍幾乎所有人的質疑聲中,選擇堅信自己的天賦,義無反顧地走上職業電競的道路。今天,他也在PEL聯合TED X chengdu舉辦的五週年演講現場,向所有觀眾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不甘心。
“年齡只是一個數字。只要我還在賽場上,我的青春就永不落幕。”
馮姝傑
馮姝傑在4AM時的老隊友鍾鴻森,也在今年1月走向了一條未知的新徵途。他正式離開了待了快5年、從第一天打PEL就在的隊伍,轉會至成都AG俱樂部。
很多人評價他“身上有一種與年齡不太匹配的成熟”,無論是對待比賽,還是賽後的直播、粉絲互動,用心做好所有準備工作,是鍾鴻森對自己時時刻刻的要求。
他也曾想過退役後的人生。這些歷經輝煌和大起大落的選手們,走下賽場,也不過二十多歲、年輕氣盛的少年。
到那時,鍾鴻森也許會回到校園繼續完成學業,或者像早時家裡規劃的那樣,從事自己感興趣的、金融財經相關的工作。
在第一屆名人堂選手們身上,大多能看到相似的影子。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的這6、7年時間裡,變與不變的部分都清楚而張揚。不變的是對遊戲赤誠的熱愛、對奪冠永恆的好勝心。
變化的,是在競技賽場上淋透風雨,讓當初稚嫩的少年開始成熟,懂得用一種更加沉穩平和的心態去迎接追夢過程中的每一次得失成敗。同時也開始明白,在競爭激烈的競技場裡,哪些是自己真正渴望、失去了會遺憾的東西。
PEL五週年,少年們也走過了職業生涯的“青銅時代”。來時是同一個方向,如今,每個人將帶著各自新的期望,從這裡,走向四面八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