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看世界
最近幾天看到中國在海陸空等領域諸多的國防科技新的突破,十分激動,可以說激動了好幾天,但作為一個非常非常業餘的軍事迷,還是忍不住想閒聊兩句,純屬個人看完各類新聞客戶端的影片、圖面等,發表的一點感想,沒有任何正兒八經的專業分析,完全僅供閒聊,不對的地方大家批評指正。
如果說中國的整個科技型發展體系當中,最讓人放心的,也就是最讓人踏實的,恐怕非軍事科技莫屬,這不是說我們其他領域的科技發展緩慢,而是其他領域的發展兼顧的目標更多,要面對的市場更加複雜,探索和形成單一的發展聚焦實際上很難。
而國防科技就是聚焦中國的未來國防需求,更集中一些,但這也很難解釋其持續的發展突破,所以這裡面就需要納入中國從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開始的一種逐步獨立攻堅的精神傳統,到最近十多年來完全由軍隊現代化主導的新的發展體系性轉型。
當然,關於最近諸多國防科技和裝備的突破和下水,具體的技術等問題,相信大家已經有非常多的渠道可以關注,而我今天要跟大家閒聊的是另一個問題。
實際上中國的國防科技,目前所面對的,完全是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外部威脅等肯定是有的,而且還不小,但這裡面更主要的一點是,我們的國防科技確實已經在很多領域領先了,另外就是,我們在別人眼裡,也已經非常強大了,這個時候其實是需要同時做兩件事情的,第一件事是,如何選擇更好的時機發布新的國防科技和各類新突破;第二件事情是,如何更好的對外解釋中國國防力量對世界的意義等。
這其實是一種強大之後的煩惱,可能大家還不太明白,其實按照中國各種國防科技的研發和公佈節奏,很多技術和裝備實際上可能並沒有急著公佈。因為現在跟過去完全不同了,過去是全方位的追趕,不需要對外做過多的解釋,落後當然要追趕,現在是已經開始進入從區域性到整體的領先,這個時候你不公佈吧,可能會說你發展停滯或緩慢等,導致各種地區以進口其他國家先進武器為倚,來做各種挑釁算計和輿論等,但要是你公佈了吧,又可能會說你構成了新的威脅等。實際上僅僅要不要公佈這件事,選擇起來就很難。
在這種背景下,實際上選擇公佈時機和做後續的解釋本身就變成了一個,甚至可以說比國防科技釋出等本身還要值得研究和應對的問題。
當然,很多人可能又要說了,為什麼要解釋?實際上我已經說了,這是我們強大之後的煩惱,中國早已不是完全封閉的體系,中國已經深深的鑲嵌在了全球整個市場,我們自己可能沒有覺得,其實整個美國、歐洲等,都早就感受到了各種發展層面的現實衝擊,這種背景下,解釋本身就是一種對發展利益的保護,而不是說解釋是因為要顧及一些國家的感受。
中國跟全球各國的經濟和貿易等互動,已經進入到了多重交織的廣泛分佈體系,我們有全世界最龐大的海上貿易船隊和航線,我們還有遍佈各大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案運營,我們還有進入到全球各個國家的龐大分散性商業和華人華僑,我們還有非常多的航空航天類靜態和動態資產,這些都是需要有足夠的國防科技工業來保護的。
而這種保護,實際上就體現在平時的裝備技術和規模,以及偶爾展示的最新科技層面,只是這種保護並不是那麼直接的給大家一種具體數字的計算,但實際上這種保護帶來的潛在發展條件和機會,是不可估量的。這就類似於說我們現在面臨的,或者說談論的整個煩惱是啥呢,是經濟增長、房價下跌、股市又怎麼了等等。
但如果做一些對比,比如俄烏衝突數十萬人的傷亡,中東等地區持續的,而且是中等國家,比如以色列、土耳其等參與的各類衝突和直接的人員傷亡,我們現在的很多對發展煩惱的討論,實際上是非常“來之不易”的,因為對於很多國家來說,談這些問題有點奢侈了。這不是說我們就不去正視發展當中遇到的問題,而是說相比國防非常弱的國家和民族遇到的災難,我們面對的困難是另一個維度的問題。
好,那基於此,至此年關,國防科技和裝備的集中亮相,具體該如何解釋呢?(僅供閒聊)
首先,最近一、兩年來,全球確實出現了諸多大國都參與其中的衝突,從俄烏衝突當中的歐洲和美國等的持續介入,俄羅斯也有新裝備的亮相,以及最近一些日子以來,中東地區的動盪等,這個時候,中國一直奉行的“促和勸談”等,時不時還被一些國家說三道四。
也就是說,按照中國沉默的體量,真要是讓中國直接介入某個衝突,恐怕世界都會變天,在這種背景下,新的國防科技的亮相,至少要讓各方都可以尊重中國的“促和勸談”主張,這就好比說,當年二戰的時候,瑞士說自己中立,就能中立,但還有很多國家根本就沒有中立的資格,因為實力不夠談中立,瑞士為啥能中立呢,因為瑞士直接把山都挖空了,裡面亮出各種一眼望不到邊的戰機和武器等等,這才能中立,德國等才尊重這種中立。
其次,中國要面對的經濟發展等領域的挑戰也很多,這不僅僅是內部發展,還有外部可能的去全球化、各種壁壘高牆、各種脫鉤陰謀等等,這種背景下,貿易摩擦會不會演變為一些國家的強盜邏輯,這個是很難說的,而且全球有很多國家,我就不明說了,我們周邊也有,一旦中國遇到一些外圍輿論或什麼的國際壓力,就開始落井下石蠶食中國領土,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這也是需要更先進的國防體系來防備的。
第三,中國在未來幾年,甚至可能未來很長時間裡,會啟動數萬億,甚至數十萬億新的投資來刺激經濟(我瞎預計),全面開啟應對新的經濟週期,這些投資裡面,有很多是為了發展邊疆和重要區域的基礎設施等,如果中國的國防能力,無法將威脅推向更遠的距離來消除,也就是如果中國的整個沿海和陸地邊界就是實打實的軍事重地,那這些地區的未來發展戰略還如何規劃。
也就是說,中國為了把各個此前沒有更好的納入到整個大的規劃發展體系的邊疆和臨海等地區,基於國防科技的發展(安全空間外移),都更好的納入到了新一輪的安全空間發展體系下了,就可以大膽的規劃建設了。這也是為什麼同時中國也加速啟動了海南封關和各沿海地區規劃發展,以及內陸邊疆地區鐵路、邊貿基建、水電站等等建設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發展和安全之間的關係,如果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安全需求不僅不會阻礙發展,反而會推升發展的空間,沒有更大安全保障的時候,整個發展層面都會失去安全感,多幾個外國人進來,可能都覺得會不會影響國家安全等,整個國家開放都會受到巨大影響。
也就是說,只有類似當下明面上的技術展示一樣,足夠強大的國防安全保障能力和潛力,中國未來的國家開放程度才會不可逆的越來越高,而反過來說,這種持續的開放,本身對未來可能“收縮”的世界,會帶來新的活力和推力,對全球大部分渴望和平發展的國家來說實際上都是利好,而不是威脅。
基於以上我的自我理解,實際上我們新的國防科技的實現,真正的需求並不是說要讓別的國家說我們多麼多麼厲害,才能滿足一種我們強大了的需求。而正好相反的是,當你強大了之後,如何管理這種力量的釋放,也就是給大家解釋中國跟大家相連的現實發展安全利益和中國過去遭遇的歷史(落後就要捱打),都是很有必要的。
這裡面中國早已嵌入世界的各種網路,中國的全球商業貿易體系、中國的資產和基建等專案遍佈全球各地、中國一直被擠壓的周邊安全空間等等,實際上都是中國發展國防科技的基本需求,而中國的這種國防的強大,反過來對於各國的發展來說,也是一種機會,因為中國的對外投資會更加有安全保障,也就會更加積極和自信的參與全球投資;而有了更大的安全保障,中國的開放會更加擴大,而且會更加包容,這些實際上都是國防科技和裝備更新等給中國帶來足夠安全的自信之後,回饋給世界的機會和實際利益,而不是威脅。
以上僅供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