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聖和川普,為何會吵成這個樣子?

2月28日,澤連斯基飛越大西洋,來到了白宮的橢圓形會議室。
按照原計劃,澤連斯基要在這裡簽署一份李鴻章看了都流淚的“賣國條約”——美烏礦產協議,並舉行聯合記者會公告天下。
但萬萬沒想到,協議還沒簽,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就當場吵起來了,最終以澤連斯基被趕出白宮而收場!
至於美烏礦產協議,自然也就擱淺了。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
本來吧,28日的見面流程,就是走個過場。
礦產協議文字其實都已經談完了,雙方總統簽字就是個形式而已。所以特朗普昨天還興致勃勃地表示“我們會一直挖呀挖呀挖”,這是美國向基輔提供軍事援助的回報。
按照原計劃,簽字的流程是這樣的:2月28日上午11時,雙方總統在白宮會面,進行簡短會談,然後雙方進行簽字儀式,簽完雙方共進午餐,澤連斯基將在午餐會上發表演講。
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在這種“走過場”的會面中,還能出么蛾子。
那麼,這場爭吵是怎麼發生的呢?
刨根究底,這個鍋恐怕還是要落到北美第一噴王、特朗普的忠犬、副總統萬斯身上。
一開始,特朗普和澤連斯基談得其實還可以,主要還是在礦產協議能不能和安全保障掛鉤拉扯。特朗普說你這個強硬態度,對停戰不利啊。而澤連斯基強調,烏克蘭需要的是安全保障,而不僅僅是停火。
然後,萬斯登場了。
不得不說,萬斯這個二把手當得十分合格,有時候領導連眼色都不用使,萬斯就往前衝了,頗有“主辱臣死”的風範:
萬斯說,我們上一任總統(拜登)不止一次對普京強硬表態,有用嗎?沒用!現在只有我們偉大的特朗普總統,他在用外交行動證明,他正在努力解決烏克蘭戰爭。
然後澤連斯基不慌不忙反問了一句:外交?什麼外交?
澤連斯基這話是有所指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從2014年到2021年,美國無論是奧巴馬、特朗普,一直都是走的“外交路線”,但是有用麼?沒用,2022年戰爭還是爆發了。
所以,澤連斯基可憐兮兮地說:“(普京)佔領了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克里米亞。自 2014 年以來一直如此……他佔領、佔領、殺人……沒有人阻止他。我們和他談過,談了很多次……我在2019 年與他簽約……但在那之後,他打破了休戰協議。”
說完澤連斯基問了一句,你說的是什麼樣的外交,萬斯?
這中間有個小插曲,聽到2014年(指的是明斯克協議)的時候,特朗普還專門強調了一句:那時候我還沒當總統。先把自己摘出來了。
不得不說,澤連斯基說的是實話,因為歷史已經證明了,“停火協議”不是“和平協議”,如果美國只追求“停火協議”,那烏克蘭的安全就無法保證,指不定哪天普京不開心了,戰火就再次點燃了。
澤連斯基翻出歷史其實還有個隱藏的含義,如果你說2014年的明斯克協議你沒有責任,那之後多年俄羅斯和烏克蘭在東烏的衝突,還有對烏克蘭入侵的準備可都是在特朗普任上發生,你怎麼沒有阻止呢?你所說的外交又是什麼呢?
這個話題,萬斯不敢接茬,於是話鋒一轉,開始討論烏克蘭徵兵問題。
你現在強制人當兵,你的部隊兵力不夠了!(言下之意是你現在沒力量再打仗了)
而澤連斯基又反問一句,你去過烏克蘭嗎?你看到我們有什麼問題嗎?(言下之意是你連烏克蘭都沒來過,都不瞭解情況,有什麼發言權?)
被連懟了兩次,萬斯有點不開心了,開始指責澤連斯基的態度:
“你認為來到美利堅合眾國的橢圓形辦公室,攻擊正試圖阻止你國家毀滅的政府,這是尊重的表現嗎?”
這麼玩,像極了夫妻吵架,一旦理虧,都會吼一句:“你這是什麼態度?”
這個帽子太大了,澤連斯基趕緊解釋:“我尊重你的國家。”
然後萬斯又逼問一句:你說過“謝謝”這個詞嗎?
這時候又有個小插曲,在萬斯狂噴時,澤連斯基從放鬆姿態逐漸轉為雙臂環抱的防禦性動作,嘴裡還嘟囔了一個單詞“Cyka”。
Cyka其實就是“蘇卡不列”那個“蘇卡”,翻譯過來就是英語的“Bitch”,雖然萬斯聽不懂烏克蘭語,但估計會議結束,萬斯就會聽到這句斯拉夫人的“國罵”。
面對萬斯的逼問,澤連斯基解釋說:“說過,很多次”。
不過,萬斯需要的“謝謝”和澤連斯基所說的“謝謝”,顯然不是一回事。
澤連斯基說過很多次“謝謝”,但那是對誰說的?對拜登說的啊!不是對特朗普說的!
果然,萬斯聽了,就又使出了女人最喜歡的一招:翻舊賬。
萬斯說:“你應該感謝總統的努力。但在去年十月,你到賓州去參觀一個兵工廠。”
去年10月,澤連斯基訪問美國,見了拜登和哈里斯,然後參觀了賓夕法尼亞的一座彈藥工廠。
賓夕法尼亞是什麼地方?不僅僅是拜登的老家,更是一個關鍵搖擺州,也是特朗普和哈里斯的必爭之地。澤連斯基去那裡,在特朗普看來就是為哈里斯站臺、拆特朗普的臺,所以特朗普非常惱火。
萬斯現在舊事重提,就是在暗示澤連斯基:你要認清楚形勢!你現在要感謝的不是拜登,而是現任總統特朗普!
果然,提起這個陳年舊事,特朗普也激動起來了,加入了爭吵。
特朗普反覆強調:烏克蘭現在有很大的麻煩,手裡沒有“牌”可以打,也不可能打贏戰爭,沒有資格對停火協議挑三揀四。
這個時候澤連斯基還在不停地反駁、插話,說:“戰爭期間,每個人都會遇到問題,甚至你也不例外,但你擁有美麗的大海(隔開俄羅斯),現在可能感受不到,但未來你會感受到的。”

結果特朗普勃然大怒並打斷了他:“不用你來告訴我們,我們會有什麼感受,我們正在努力解決問題。你沒資格決定我們的感受。”

你個彈丸小國,連兵都快沒了,你有什麼資格對我們指手畫腳?
特朗普最後警告澤連斯基:“你的國家有大麻煩了,你不會贏的,你不會贏的……如果沒有我們的軍火,這場戰爭兩週內就結束。你必須保持感恩,你沒有牌了……”
而澤連斯基也絲毫不慫,不停插嘴“我知道,我知道,你說的對,不用兩週,三天我們就完了”,並在最後強調:“烏克蘭不是在打牌,保衛自己的國家!”
最後,特朗普可能意識到現在正在記者面前呢,於是打了個圓場:大家都看到了一場很精彩的TV show對吧,我覺得已經夠多了。然後結束了會議。
事後,雖然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再次進行了二人會晤(沒讓萬斯參加),但顯然都在氣頭上的兩人也談不出什麼了。會後特朗普甚至要求盧比奧,通知烏克蘭代表團,讓他們趕緊滾蛋,連飯都不管了。
既然被趕出了白宮,協議自然籤不成了。
會後,餘怒未消的的特朗普還發了個推文,諷刺澤連斯基“他似乎認為美國的參與是為了幫他在談判中爭取優勢”。“我不想要優勢,我想要和平,他在我們珍視的橢圓形辦公室裡不尊重美利堅合眾國。等他準備好想要和平時再來吧。”
為什麼一場好好的會議,會吵成這個樣子?
從本質上來說,是從兩方立場的根本差異決定的。
澤連斯基的認知是:
第一,停火約束不了俄羅斯,歷史已經證明了,停火協議隨時都能被撕毀,既然烏克蘭在沒有收復失地的情況下停火也保證不了國家安全,那停火又有什麼意義呢?
第二,鑑於俄羅斯的不講信用,美國現在要做的不是逼烏克蘭停火,而是要加大援助,幫助烏克蘭擊退侵略者。
第三,烏克蘭不是在為自己戰鬥,烏克蘭在為整個西方戰鬥(這就是澤連斯基說“現在可能感受不到俄羅斯的威脅,但未來你會感受到的”的含義),西方世界援助烏克蘭是天經地義的!
第四,礦產協議可以籤,但籤的前提是美國給予烏克蘭安全承諾,這才是保證礦產協議能順利執行的條件。
但是在特朗普的認知,完全不同:
第一,我不管歷史如何,也不管你們有啥委屈,我也沒興趣想評價誰對誰錯,這都沒有意義。反正我要停戰,你就必須配合,哪怕再委屈也要配合。
第二,拜登的美國,和特朗普的美國,不是一個美國。也許拜登跟你稱兄道弟,但到我這,都不好使!你也別擺出一副“為西方陣營而戰”的嘴臉,我不吃這一套!誰跟你“咱倆”啊?你配合拜登選舉的帳我還沒找你算呢!
第三,你丫拿了美國3500億美元的援助,對美國總統的態度難道不應該是陪著笑臉麼?連個謝謝都不說?你這麼牛X是給誰看呢?你手上壓根就沒牌,到底是什麼勇氣讓你教美國怎麼打牌?(美國用不著你來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感受什麼,你無權決定美國的感受)礦產協議是給你面子,你別給臉不要臉!你要是想不清楚,就想清楚了再來!
第四,拜登和普京關係不好,所以他才會撕毀協議,我和普京關係很好,他不會撕毀協議。你澤連斯基不要杞人憂天啦!
本來吧,這種分歧最好的辦法,就是私下裡好好談清楚,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只要交換的籌碼足夠多,總能達成一致的。
但是呢?偏偏搞成了電視直播!
面對十幾個攝像機的鏡頭,任何一方都沒有退路,任何一方妥協都會被國內罵死,那咋辦?只能硬剛了!
結果,雙方針鋒相對地一“對賬”,發現立場不對,就吵起來了。
說實話,這場罵戰,如果從工作層面來說,盧比奧是有很大責任的。
一沒協調好雙方立場,沒確定好說什麼不說什麼,你這個國務卿幹什麼吃的?
二沒考慮這種場合到底適不適合直播,光想著露臉給特朗普加政績,結果把屁股露出來了。
三是沒在爆發爭吵苗頭的時候趕緊把記者都攆出去,而是全程坐在那一言不發,眼睜睜看著局面崩壞,危機公關能力為0,搞得美國外交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估計事後,盧比奧這廝會吃很大的掛落。
不過,這場爭吵中更大的責任,其實還在萬斯這裡。
回顧整個爭吵,萬斯用短短幾分鐘時間,做了兩件事:
第一是表忠心。
特朗普為什麼不爽?因為澤連斯基犯了大忌——在記者鏡頭前質疑特朗普的“和平計劃”不靠譜。但有些話,特朗普不方便說,這個時候就要有個下屬“有眼力見”地跳出來,把對方囂張的氣焰打下去。
不得不說,萬斯表現得很好,不僅跳出來大罵澤連斯基不知感恩,而且當特朗普想強調澤連斯基應妥協但又做不出足夠嚴密的理論闡釋的時候(特朗普擅長車軲轆話反覆說,但邏輯性比較差),萬斯還透過列舉美國為烏克蘭做的一切,又用“去年10月為民主黨站臺”來翻舊賬,為特朗普後續指責提供了思路和彈藥。
第二是公開羞辱。
萬斯反覆質問澤連斯基“是否說過謝謝”,甚至在澤連斯基說了“已經多次感謝”之後,仍要求其當場表態。
但問題在於,援助是拜登給的,憑啥感謝特朗普?
萬斯用這種逼問,就是逼澤連斯基低頭,滿足特朗普“有朝一日權在手,殺盡天下負心狗”的心態
這種心態就跟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霸佔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是一樣的,你當年跪舔拜登,現在不還是要乖乖向我低頭?
不得不說,這樣又忠誠還能打,既給領導面子還給領導提供情緒價值的下屬,哪個老闆不喜歡?萬斯昨天這一套小連招,頗有中國古代權臣之風,一方面絕對維護皇帝權威,絕對尊重皇帝尊嚴,絕對忠誠。另一方面體現自己的價值,為皇帝分憂,滿足皇帝需要。
那麼,萬斯為啥這次這麼積極呢?
其實,主要還是萬斯的私心在作怪。
你看,萬斯作為一個和特朗普有舊怨的政客(2016年萬斯曾經稱特朗普為“徹底的騙子”和“美國的希特勒”),現在雖然在背後矽谷資本的支援下成了特朗普的副手,但他知道自己在特朗普心中的形象,其實是有瑕疵的。
而萬斯的目標,也並不是只當個副總統就了事,有哪個副總統不想更進一步的?
可是,因為萬斯的瑕疵,特朗普曾經多次否認過萬斯將成為自己的接班人。
特朗普就職總統後,萬斯的角色也有點尷尬。
馬斯克的DOGE大裁員風風火火,中東停火是史蒂夫·威特科夫談成的,就算美烏礦產協議,也是美國特使基思·凱洛格搞定的,就連去格陵蘭島,也是特朗普的小兒子巴倫去的,萬斯這個副總統,竟然毫無存在感!
如果自己碌碌無為,再加上自己本身資歷就淺薄,四年後還怎麼競選總統?
所以站在萬斯的角度來說,就必須以一種皈依者狂熱的心態,表現得比其他人更忠誠,更賣力,這樣才能透過特朗普的考察,為四年之後問鼎大位創造機會。
所以,萬斯不止一次當著記者的面,誇讚特朗普,甚至在2月初的美國墜機事件後,不提遇難者如何,反而感謝特朗普總統的偉大領導,然後表示美國將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下帶來改變。
還有,前一陣慕尼黑安全會議,萬斯也當了特朗普的嘴替,把歐洲各國從價值觀到國家政策罵了個遍,透過幹髒活贏得了特朗普的讚許。
而這次,萬斯更是擺出一副“主辱臣死”的架勢,狂咬澤連斯基,當著全世界的面顯示了一次自己的忠誠。
萬斯這麼玩,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但問題在於,對美國有好處嗎?
原本拿到烏克蘭50%礦產的協議,對美國非常有利,現在黃了。
原本經過波蘭、法國、英國領導人訪美,已經就美歐立場進行了一次協調,但萬斯這麼一搞,歐盟隨後緊急表態支援烏克蘭,美國的歐洲政策可能會付之東流。
更嚴重的是,萬斯這麼一玩,把美國的傲慢蠻橫、咄咄逼人暴露在了全世介面前,以後哪個盟友會真心信任美國?
所以,當萬斯個人野心與地緣利益碰撞,看似萬斯成功表達了忠心,但美國付出的代價,卻遠超一場爭吵本身。
更關鍵的是,經過一場爭吵,雙方都下不來臺了。
以特朗普睚眥必報的性格,下一步必然是對烏克蘭的猛烈施壓,或者放任俄羅斯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甚至不排除是澤連斯基政治生命乃至生命的突然結束。
不得不說,這就是特朗普上臺的好處,能讓我們吃瓜群眾不斷有瓜可吃,甚至連原來高高在上的國際政治,也能變成現場直播的撕逼真人秀。
那我們還能怎麼做呢?嗑完瓜子,別忘了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