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決定將Fiona送往美國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識到這會是她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轉折。
在美高Elite Prep Academy這段旅程中,我見證了Fiona的變化。我始終相信,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內心聲音的過程。
這篇文章記錄了Fiona從轉換賽道到進入美高的成長經歷,以及她的大學申請過程,希望能與大家分享。
我們一開始就有美國留學的想法,但因為疫情的原因,這個計劃一度被擱置。
直到初三下學期,我們決定讓Fiona先進入成都一所排名靠前的國際學校,當時Fiona還免了一科考試順利被錄取。
這所學校的IB課程開設得較早,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國際學校。Fiona進入的IB班雖然是全校最好的班級,但我心裡總覺得還差了點什麼。
作為一個早早就決定送孩子去美國留學的媽媽,我一直在關注留學相關的動態和資訊。
據我瞭解,北上廣深、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國際學校課程更加正宗,而Fiona所在的學校雖然開設了IB課程,但教學模式就像普通高中一樣,學術壓力很大,缺少對孩子個性化成長的關注。
我一直認為,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培養她獨立思考、敢於探索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考慮到美高提供的教育不僅和美國大學申請更加契合,而且教育理念也注重多元化,能夠促進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決定轉換賽道,將孩子送進美高。
我透過一位在美國的朋友瞭解到Elite Prep Academy,她和她家人的孩子都在那裡就讀,學校的口碑非常好,這也成為了我們的首選。
學校的規模較小,白人學生相對較少,而我當初選擇美高的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孩子能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成長。
但我很快意識到,換學校並不容易。儘管我請朋友走訪了幾所其他的學校,但始終沒有找到比這所學校更合適的選擇。
最終,我決定讓Fiona進入Elite Prep Academy。雖然這所學校規模小,但它注重每個孩子的個性化發展,且關注孩子的需求。
在國內的大班制環境中,老師沒辦法照顧到每個孩子的需求,而且只關注學習成績。Elite Prep小而精的環境,是非常適合性格外向的Fiona在這裡成長和發光的。
Fiona進入這所學校後,她的生活開始發生很大的變化。放假回國後,我和她進行了深刻的交流。
我問她,在國外待了半年,感覺如何?Fiona告訴我,最明顯的感受就是“自由的空氣”。
我開玩笑地問她,這份自由是脫離了媽媽的管控,還是其他原因?
Fiona說,確實有這個原因,但更多的是那種發自內心的被尊重的自由。
我想這正是美高相比國內高中的優點之一。美高更尊重孩子的想法,這也是Fiona的真實感受。
記得有一次,我去學校看她,儘管我的英語不太好,但我能明顯感受到一種溫暖的氛圍。
每個老師得知我是Fiona的媽媽後,都熱情地來和我擁抱,還在我面前誇讚她。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感動。
有機會和校長聊起Fiona在學校這半年的成長,校長對她的表現讚不絕口。
校長告訴我,Fiona剛到學校不久,春節就快到了。她注意到學校裡有不少中國孩子,於是提議組織一個春節小晚會。校長說,老師們都非常支援她的想法,就讓她來負責組織和策劃。
我當時只是在電話中聽到Fiona提起要主持晚會,但並不知道她從頭到尾都主辦了整個活動。
後來和Fiona聊起這個晚會時,她告訴我,自己花了很多心思去策劃每一個細節。
她不僅要安排節目、組織同學參與,還要寫主持詞,甚至鼓勵那些缺乏信心的同學一起參與。聽著她的描述,我感到非常驚訝,也非常自豪。
這不僅僅是一次晚會,更是她鍛鍊領導能力和團隊合作的機會。
這次活動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因為有其他學校的幾十個當地的孩子也來參加,快到結束時,校長告訴Fiona,由於其他學校的校車已經到了,需要接學生離場,她的個人舞蹈表演可能沒辦法進行了。
但Fiona並沒有直接接受這一建議,而是走到舞臺上與這些孩子們溝通。
她說,她為了這個舞蹈已經準備了很久,非常希望能完成這段表演,但她也理解大家可能因為校車需要離開。如果有人必須走,她會尊重他們的決定,但仍希望大家能夠留下來看完她的舞蹈。
孩子們都被Fiona的真誠和堅持感動,最終大家都留下來欣賞她的舞蹈。
校長非常認可Fiona的處理方式,稱讚她非常有主見,能夠獨立思考並有效解決問題,而且她的做法讓所有人都感到非常舒適,最終也達到了她的目標。
校長還對我說,如果以後需要推薦信,他非常願意為Fiona寫一封。
雖然在後來的美本申請中,我們並沒有用上,但校長和學校對Fiona的肯定,作為媽媽的我感到無比溫暖和欣慰。
後來Fiona成功申請到範德堡大學,雖然最終的結果還算不錯,但我心裡依然有一些遺憾。
我們後悔沒有更早一些把孩子送來這裡,Fiona是從11年級才開始進入美高的,錯過了一些重要的競賽和課外活動機會。
這些機會對於她的大學申請來說,可能會起到更大的加分作用。我相信,如果她能夠早點進入美高,可能會有更多機會參與競賽,獲得一些獎項,可能有機會衝擊更頂尖的大學。
在選擇留學申請機構時,我瞭解過很多國內的大機構、小工作室等,但始終沒有找到讓我特別放心的。
幸運的是,Fiona所在的學校提供了很多資源。學校與一些優秀的升學指導機構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也有專門的升學指導老師。
覆盤整個美本申請,我認為早規劃是非常重要的是,尤其是語言方面,如果語言能力不過關,肯定會影響到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我在Fiona小學的時候就上過生涯規劃課,我認為要儘可能早地去規劃孩子的長遠發展,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有優勢的地方,然後幫助他們建立信心。
在未來的專業選擇上,我和Fiona都認為,心理學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方向。
因為我們覺得未來是人工智慧的時代,許多職業可能會被機器替代,人們可能會陷入無聊和迷茫的狀態,這也會帶來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
所以,不管Fiona是否選擇這個領域作為職業,她都可以在這個方向上做些探索。畢竟,心理學不僅能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提供幫助,也能為她的生活帶來深刻的理解。
我一直尊重Fiona的想法和興趣,她的未來,最終還是要由她自己來決定。
Fiona的大學申請過程,雖然時間管理上有些不完美,初來乍到對很多細節不太瞭解,也造成了一些小遺憾,但這些並不是大問題,最終的結果我還是相當滿意的。
首先,出國前一定要和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討論一些必須遵守的底線原則,明確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很多家長認為這些事情孩子應該懂,但我覺得有些事情,像性教育、男女交往等,家長必須主動地去引導和教育孩子。
只有家長給到孩子的,孩子才會認為是對的。如果只是從其他地方獲取碎片化的知識,孩子可能會難以判斷這些資訊是否正確或適合自己。
尤其是在交友方面,雖然我們不能直接要求孩子和誰交朋友,但我們可以透過日常的交流來影響他們的交友觀念。
Fiona曾經遇到過一個土耳其同學,兩人發生了一些摩擦,那個男生曾說了一句:“If I have a gun, I’m gonna kill you first.”
我當時非常震驚和緊張,立即告訴了學校老師,讓他們關注這個孩子是否有性格上的問題。
雖然最後沒有發生什麼大問題,但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孩子在國外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文化差異和衝突,家長要有心理準備,並在問題發生時及時干預和解決。
我還建議家長們,要經常和孩子保持聯絡,特別是透過視訊通話,關注她的情緒變化。
我從不直接詢問Fiona的學習情況,而是更關注她的心情,問問她最近過得怎麼樣,是否有遇到什麼困難,是否需要我的幫助。
每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飛得很高,而我認為,放風箏的關鍵是攥好手中的線,而不是控制或者過度放任。
我一直希望Fiona能夠多讀書,明白閱讀對她的成長有多大的幫助。
她去美高時,我對她說:“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在溝通能力,還是在學術上,閱讀都能幫你獲得很大的提升。我希望你能去讀書,但我並不想強迫你做這件事。你有沒有一個方法,能讓自己去做這件事?”
Fiona想了想,然後說:“那我就去學校組織一個讀書分享會吧,這樣我既能感受到成就感,也不那麼排斥。”於是,她在學校分享了《非暴力溝通》《逆商》《心流》等書籍。
我記得在Fiona初中的時候,她曾因為學習壓力大而感到極度沮喪。有一次,她跟我說:“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我就是個廢物。”
那一刻,我意識到自己可能出了問題,可能是我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她的不自信和自我懷疑。
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給了她太多的壓力,是不是過於注重成績,而忽視了她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後來我開始閱讀相關書籍,學習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如何以她能接受的方式去支援她。
漸漸地,我和Fiona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她也願意和我分享更多的事情,不再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
我認為,放風箏的智慧本質是信任風的託舉,敬畏線的價值。當我們從成都的樓頂走向紐約的曠野,終於懂得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那隻能獨自穿越雷雨卻依然記得線軸溫度的風箏。
風箏屬於天空,線軸屬於大地。
我們握線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多有力,而是為了讓孩子在風中自由飛翔中感受到-無論飛得多高,總有一份力量默默為她校準方向。無論多少亂流,大地永遠為她留著溫暖的錨點…
更多留學教育資訊點選關注Finding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