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手作 · 藝術字畫 · 日用生活良品

一捧五色土,千年窯火煉。
紫砂始於宋,盛於明清,匠人以手塑形,將自然之美、人文之思融入方寸之間。

泥分三色,各有千秋。
因其地質形成條件和礦層分佈的差異,在燒製過程中,溫度微妙的變化都會使其的色澤千變萬化。

紅泥: 純淨溫潤,似少女臉頰般嬌嫩,泡茶後茶湯溫潤甘甜。宜泡高香型茶類,如:烏龍茶、紅茶、生普等
紫泥: 色澤沉穩內斂,如謙謙君子,泡茶不奪茶香,不失本味。宜泡厚重型茶類,如:熟普、黑茶、重焙火烏龍茶等
段泥: 質地細膩,砂質均勻,泡茶清雅脫俗,別有一番韻味。宜泡清淡型茶類,如:綠茶、白茶和黃茶等

三款家藏級礦料 為泡茶而生

紫泥、朱泥、段泥這三款經典泥料,就能輕鬆駕馭大多數茶葉,堪稱“不挑茶”的萬能選擇!
本次一條生活館便為大家前往紫砂的發源地-陶都宜興,尋來了運用3種泥料製成的紫砂壺,現帶給諸位壺友。
本次共有4種規格
天青泥
生砂朱泥
白玉段泥
一套三把

(生砂)朱泥–如紅玉明豔,熱烈張揚

生砂朱泥和朱泥一樣,是制泥工藝的不同,與泥料的產地無關。
生砂朱泥是挑選朱泥礦的核心,質地硬,成砂質,挑選以後,直接篩粉,制泥。

兩者成品的質感相差較大,生砂朱泥比一般的朱泥顆粒感更明顯,比熟砂朱泥顆粒感更加自然,但會有一點雜質。忽略一點小雜質的影響,體驗一把黃龍山朱泥,還是不錯的。

這款用料的吃溫比較窄,燒的是電窯 1.6 號能直接出油性。
看起來很漂亮,窯溫再高就直接起皮且有明顯爆點,這個在圓片上大家就能感受得到,而低於 1.6 號表就會暗淡,看起來明顯吃溫不足。

我們在朱泥中加入了段泥顆粒,豐富紫砂質感和肌理感,並且可相對增加泥的透氣性。壺身豐富的黃色顆粒就是段泥,整體而言,泥料的層次感比單一朱泥提高不少。
我們沒有任何拋光,燒成後自帶油潤度的泥料,已經十分難得了。


這是窯溫測試試片 任何一個精品的出現後面都伴隨工人大量的測試。試片沒有明針工藝會顯得粗糙,但髮色仍是一樣的。

天青泥–如大溪地,深邃神秘

紫泥作為比較常見的泥料我們已經做很多款,而這一次,我們用少見的天青泥來增添一抹別樣的色彩。

天青泥屬紫泥的一種,因此與紫泥泥性相似,卻更為稀有難得。

天青泥窯溫跨度大,顏色變化也會很大。


《陽羨茗壺系》關於天青泥料的簡介,用174個字概敘:嫩泥、石黃、天青泥、老泥、白泥,其中,關於天青泥著墨最多:“天青泥出蠡蜀,陶之變暗肝色。又其夾支有梨皮泥,陶現梨凍色。山靈腠絡,陶冶變化,尚露種種光怪雲”。

用它製成的紫砂壺,不僅保留了紫泥的優良特性,更增添了一份清雅與靈動。

我們測試了幾次窯溫後最終定了電窯的三號表,實物呈現出發青發藍,微透灰之感。

為了豐富客戶的體驗感,我們在原有天青泥的基礎上升級柴燒工藝,成品有古拙之感。

柴燒因草木灰自由落灰,柴燒玩的就是質感,玩的就是不確定性。天青泥屬於紫泥的一種,柴燒出來整體呈現金屬質感,本身豐富的紫砂質感和肌理感,柴燒後這一特性更加明顯。


且柴燒紫砂壺幾乎不挑茶,任何茶葉都可以泡且透氣性強於一般紫砂壺,顏色也更紫一點。


白玉段泥–如白月光,純淨柔和

白玉段是白泥與紫泥的共生礦 泥料中包含多種顆粒,以白顆粒為主,其次還有紫黑顆粒和紅顆粒、嫩黃顆粒,質感相當棒。


白玉段的原礦泥並不是白色的。這是生胚試片,黃龍山的白泥比紅泥還要稀少,所以現在很難見到,我們這批泥料產自南山。



泥料燒成後呈白色調,隨著溫度升高,呈現米白色,經高溫呈淡青白色調,因此綠茶類顏色偏淡,更適合白玉段泥紫砂壺來沖泡。



結合現代審美
傳承非遺精神,慢工出細活

紫砂壺製作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一塊泥巴到一把壺,需經歷數十道工序,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智慧與心血。

手工拍打,千錘百煉: 一把好壺,需經過無數次拍打,方能成型。
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壺嘴、壺把、壺蓋,每一個細節都需精心打磨。
窯火淬鍊,浴火重生: 經過高溫燒製,紫砂壺才能展現出它獨特的魅力。

我們這次的紫砂壺由非遺大師蔣蘭娟監製出品,每一步都嚴格把關,以品質為第一位。
蔣蘭娟,1981年出生於宜興紫砂世家,當代知名陶藝家,新銳實力派匠人,非遺紫砂技藝傳承人。
2004年創辦了工作室,致力於繼承傳統和發揚紫砂工藝藝術。擅長傳統小品薄胎工藝、花器及文房雅玩等,作品構思新穎,做工精細清晰。

她在設計創作的時候注重將作品外形與內在精神相結合,將自己的思想放入其中,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並在多次比賽中都取得了佳績。
同時她的作品也是各大拍賣會的常客。

最近她的設計於傳統紫砂壺基礎之上結合現代審美常態製作,並考慮到了流體力學的因素,創作出幾款,簡約現代的小品壺。

小品聚香,一手可握

且正所謂小品聚香,一手可握。
常聞:“壺小則香易聚,壺大則味不佳”。
小品壺有著卓越的聚茶氣之效,在泡茶過程中,茶葉自身所蘊含的香氣以及獨特的茶性,能夠得到較為充分的聚攏。

對於那些品質上乘、價格不菲的高階茶葉而言,它無疑是絕佳的搭配選擇。
使用小品壺泡茶,能夠有效提升茶葉的利用率,確保每一片珍貴的茶葉都能充分釋放其價值,最大程度地展現出茶葉的優良品質,既讓品飲者盡享好茶帶來的美妙滋味,又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可謂契合了精打細算又追求極致口感的品茗需求。

也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獨處的時光,手中的茶壺也越用越小了。

我們這次推薦這款紫砂壺都是100cc小品壺,非常適合喜歡盤壺的茶客,把玩性十足。

本次幾款壺都採用了輕巧實用的薄胎工藝,握在手中彷彿無物,卻又不失紫砂的溫潤質感。
由於胎薄、成形難,燒製時受熱不均而易燒裂的原因,因而薄胎壺對技術純熟程度的要求很高。

薄胎工藝讓壺身更加輕盈與靈動,完美契合了小壺的精緻與雅緻,實為意趣創作之妙品。

現代美學,重塑經典
演繹線條與力學的藝術之美

我們以現代美學為靈感,用極簡的線條,去繁就簡,勾勒出壺最本真的模樣。
沒有多餘的裝飾,卻以流暢的輪廓和恰到好處的比例,展現出一種低調而高階的美感。

以流暢的曲線勾勒出的壺身,摒棄了傳統紫砂壺的稜角分明,取而代之的是柔和婉轉的線條,宛如一曲悠揚的樂章,在茶席間緩緩流淌。

不僅注重外在美感,更追求實用功能的完美。壺嘴依據流體力學原理精心設計,出水如絲,線條優美,斷水利落。

每一把壺,都融合了新中式美學的精髓,既保留了紫砂壺的傳統韻味,又注入了現代設計的簡約與時尚。
無論是置於茶席,還是捧在手中,它們都能讓人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碰撞出的獨特魅力。

▼
▼
關注我們
本文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