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癌上班不一定會死,失去工作反而風險更大。
前幾天,斯基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條熱搜,說的是:
帶癌上班的年輕人,不敢躺平。
所以那些總說年輕人都躺平的專家,還是應該再調查下,其實大多數人可是連得了癌症,都拿不到躺平豁免權的。
新聞裡講,這些年輕人要一邊面對難纏的疾病,一邊面對難纏的工作,一時間很難說清究竟哪個更難纏一點。
有的人是治療一段時間病情平穩了,就開始繼續工作掙錢,為下一次治療攢點本錢,避免必要時因為缺錢耽誤治療。
有的人乾脆利用抗癌的時間複習考研,上岸後重新回到職場掙錢,身體力行演繹《鍊鋼指南》。
一邊是工作燃燒青春,一邊是癌症透支生命,人生但凡稍微容易一點,誰想要這樣辛苦?
對這些患癌年輕人來說,抗癌是一場持久戰,癌細胞會被階段性抑制,但也會瘋狂反撲。
備戰備荒,邊耕邊收,居安思危是這些人的基本素養,很多人都做到了真正與癌症:
長期共存。
很多時候,這些抗癌年輕人可能還要比別人再卷一點,因為根據《中國護理管理》期刊資料顯示:
癌症倖存者失業率為健康人群的1.4倍。
得癌症不僅沒能拿到躺平豁免權,還平白多了一個“先天卷王聖體”的頭銜,這世界真的是癲成了不敢想的樣子。
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癌症是大病,花費是常規疾病的數倍以上:
帶癌上班不一定會死,失去工作反而風險更大。
在養病和生計之間,這些年輕人不僅要全部選擇,還必須要保障好。
很多時候真相就是這麼赤裸裸,要先努力工作,才有談別的條件:
而患癌青年想談的,比普通人要多些。

如果留意熱搜就會發現,這兩年關於“癌症瞄上年輕人”的話題,熱搜榜都快不夠用了。
什麼“33歲女生愛喝奶茶,已得過5種癌”“22歲小夥兒三餐外賣患癌”,甚至:
“男子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竟也患癌”。
這些層出不窮的熱搜,平等地震懾每一個喝啤酒加枸杞、貼膏藥蹦迪、敷面膜熬夜的年輕人。
熱搜反映現實,現實就是:癌症也的確正在逐漸年輕化。
去年一項研究指出,近30年來,全球50歲以下的癌症新發病例增加了79%。

照這個趨勢,預估到2030年全球早發癌症的發病率還要再增加三成,其中:
40多歲的人群風險最大。
在世衛組織管理的資料庫裡也有跡象,近十幾年,年輕群體患癌發病率增長相當明顯,就集中在15—39歲人群。
問題是癌症是個“謀財又害命”的角色,抗癌是場燒錢的長期戰役。
根據機構的調研資料裡,一半人的花銷在10-30萬,還有四分之一的家庭,花得比30萬還多。
很多抗癌進口藥、特殊醫療器械和手術,醫保不能全報,或者是不在醫保目錄內,患癌家庭往往面臨極高的自付費用。
像大山一樣壓下來的醫療費用,自己湊不齊,眾籌也夠嗆。
艾瑞諮詢在今年的一份報告裡提到,有90%的眾籌使用者,沒能籌集到足夠的醫療費。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
現實就是這麼個現實:得了癌症還不是最慘的,更慘的是得了癌症沒醫保,或者是隻有醫保,還是看不起病。
事實上,在“管基礎保障”的醫保之外,有關部門也在鼓勵發展商業醫療險,來覆蓋醫保不予支付的部分,共同形成大病兜底的合力。
如何補強商業保險這塊,優選哪種保險購買,就成了很多普通人必須關心的問題。像很多年輕人都自發在支付寶上早早買上了好醫保,就是為了兜底大病風險。
斯基看下來覺得,大夥兒最應該優先考慮的是百萬醫療險,保費低、保額高,是能撬動百萬保障的保險。
越早配置,費率越低,而且選對保險,穩定性也是可以的。
主要是,百萬醫療,管的是大病風險,也就扶住了我們生活中最易倒下的那塊牌。

百萬醫療險優點鮮明,但架不住產品型別花樣百出,保險條款紛繁複雜,普通人想買,上來第一步就頭大:
怎麼對比?該選哪個?要點是啥?
斯基覺得,挑東西不能只從優點著眼,得先了解它們的侷限性。
從弱處,比長處。
從百萬醫療這類險種來看,核心必須要注意兩點:一是保證續保期限,二是免賠額。
提到保證續保期,很多人不知道醫療險是一年一續,也就是說,保單有效期只有一年。
如果這一年中一旦生病出險,第二年很容易續不上產品,被迫下車。
所以在購買醫療險的時候,尤其需要關注其是否承諾了“保證續保”以及承諾的“保證續保時長”。
這裡要注意,“可以續保”不等於“保證續保”,後者是被寫入合同裡,不受使用者中間理賠、產品停售等影響。
市面上大多數醫療險最多保證續保20年,但好醫保今年出了把保證期限拉滿的新品好醫保旗艦版:
敢對癌症及11種心血管疾病——保證續保終身。
從這個角度,它也叫——好醫保終身版。

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一大特徵就是年齡越大發生的風險越高,一旦發病,往往“奪財害命”。
特別值得提醒的是,就算之前體檢有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情節不嚴重的話,滿足一定條件一樣能除外承保。
其實醫療險,真的買早不買晚。年輕人還是趁著年紀輕、身體好,早點購保上車,利用保險條款把保障的車門牢牢焊死。
利用終身續保的條款,一次選擇換取終身負責,永遠不擔心被甩下車來。

再來看“免賠額”,因為醫療險是根據花銷來進行報銷的險種,所以大多數醫療險都設定了一個“免賠額”的門檻,多是1萬元。
要是個人承擔的費用金額,沒能達到1萬元,就無法申請報銷。
其實免賠額很常見,但是大多數人確實因為免賠額的設定導致報銷上經常出現爭議——買的時候,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
所以好醫保在去年起就出了“0免賠額”的產品——醫保報完自費的住院等費用,1元起就能報銷。
而好醫保旗艦版,同樣是0免賠額。另外,它針對癌症及11種心血管病是100%的報銷比例;針對一般疾病住院,1萬以下30%報銷比例、1萬以上100%報銷比例。
提醒一嘴,不光是住院,連闌尾炎這樣的門急診手術,也在報銷範疇內。
除了特定疾病保終身和0免賠額,好醫保旗艦版還兼顧了400萬高保額、 醫保目錄內外皆可報銷等優點,在藥品上支援202種癌症院外特藥、質子重離子報銷,包含3種價值約120萬一針的CAR-T療法。
詳細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保險條款,支付寶上買保險還有個好處是,看這些條條框框,確實很清晰。
直接在支付寶搜【好醫保終身版】就可以對照著健康告知看自己是否符合投保要求,畢竟,這種醫療保險,都有年齡、健康上的限制。


其實跟熱衷買保健品的老一輩不一樣,現在的年輕人是很熱衷買保險的,社交媒體上經常能看到各路網友的經驗帖、攻略集。
據《2021年中國保險使用者需求趨勢洞察報告》資料顯示,國內20-40歲購買保險的,已經佔到了總人群的75.9%:
與其保溫杯裡泡枸杞,不如兜裡揣份保險合同更安心。
但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還有點不一樣,傾向更加有“距離感”的社交,牴觸沒邊界的銷售行為。
不愛讀條款繁雜的協議條款,更耐不住性子去跟銷售話術去打太極。
像支付寶上螞蟻保這樣的保險購買平臺,一鍵就能觸達,拿著手機慢慢研究,有問題有難點,平臺上就能互動諮詢。
覺得合適再一鍵下單,後續的理賠申請也可以在支付寶線上完成。
當下的年輕人:
上學和上班之間,選擇了上香;求人和求己之間,選擇了求佛。
說到底,是對未來不可預知的迷茫,是對浪潮中一葉孤舟的恐懼,也是在繁重壓力下的一種無奈消解。
在斯基看來,相比求助於神佛,不如求助於文明,虔誠磕頭的時候,也別忘了給自己穿上套“盔甲”。
生命可貴,終須自救。
來源:老斯基財經(ID:laosijicj) 作者:青梅斯基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侵權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