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開年,“谷歌華人夫婦血案”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一開始傳出的訊息是“清華學霸谷歌年輕華人夫婦死於家中,疑因裁員釀悲劇”,當時大家都感嘆“名校學生心理承受力太低,受不了挫折”以及“谷歌等大廠近幾年來的大規模裁員,市場的不景氣”等等。
結果突然突然發現是個誤傳,清華學霸夫婦不假,但是逝去的只有一個人,死因是他殺。沒有裁員,只有“家暴”…
而如今,一年過去了,這件事情非但沒有了結,還朝著普羅大眾不希望的方向奔去。
當地時間2025年1月10日,犯罪嫌疑人陳立人現身庭審現場,一年的時間讓他變得有些胖,氣色很好,顯然他沒有受到什麼病痛的折磨,以及良心的譴責,甚至可能根本不擔心庭審結果…
因為在法庭上,他選擇了——拒不認罪。
我們曾經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
2025年1月10號,“谷歌華人夫婦血案”在Hall Of Justice,santa Clara,department 34號庭開庭,原定早上八點半,但由於一系列原因,直到兩點多才開始。
本次庭審是plea hearing環節,陳立人可以選擇認罪或者不認罪,他選擇了不認罪 ( plea not guilty )。
在一開始他家暴妻子致死時,我還以為他是萬念俱灰,一定會選擇認罪,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次又一次缺席的庭審以及網路上對女方輿論的發酵,我發覺,“他會認罪的”——真是一個想當然的想法。
陳立人的律師Wesley J. Schroeder一再讓翻譯不要明確用“無罪”這個詞,也證實了我的想法。
庭審開始時,陳立人的辯護律師已在場內,隨後陳立人被帶出。他身著橙色囚服,外套紅色背心,米色長褲和黑色鞋子,戴著黑色圓框眼鏡。身形比一年前胖了不少…
法官向陳立人一字一句宣佈初審時的要點及他的權利,如,控辯雙方會進行證人、書面、照片、影片物品等多種方式的證據呈現,陳有責任到場,有權保持沉默;如果陳不到場就是放棄為自己作證的法定權力,法庭會進行缺席審判。翻譯向法官提出初審需要2個小時,一個翻譯不夠。
初審時間定在2025年6月23日早上,也就是命案發生的一年之後…而真的要判處,又不知是何年何月…
初審僅適用於重罪刑事起訴。對重罪案,提審是法庭訴訟的開始,宣判是法庭訴訟的結束,而初審則介於中間。其主要目的是確定是否有足夠的證據要求被告回答刑事指控,如果有,是否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被告實施了犯罪;被告辯護律師將以沒有足夠的可能理由支援這些指控來說服法官。初審通常只持續大約一兩個小時,但也可能持續幾天。
而目前網際網路上,關於這個案子的熱度已經消失殆盡。所以我想帶著大家再一次回憶一下這起命案。
2024年一月中旬,谷歌工程師Liren Chen(陳立人,音譯)毆打妻子Xuanyi Yu(於軒一,音譯)致死,被指控謀殺。
據警方所說,陳立人多次使用拳頭猛烈攻擊於軒一的頭部,最終導致於軒一死亡。
陳立人被發現時“右手非常腫脹,呈紫色,衣服、腿、胳膊和手上都有血跡,手臂上還有抓痕”。陳立人也承認了自己右手腫脹的原因是“用手打了妻子”。
根據調查,陳立人和於軒一都是清華大學本科生(2014-2018),研究生畢業於UCSD(2018-2019)。
其中受害者於軒一更是2014年松原市的理科高考狀元,以702分的高分考入了清華大學。她也是谷歌的軟體工程師。
而後,陳立人遭到逮捕。網傳他家境優渥,他的父親在案件一發生就迅速飛往了美國,並且請到了當地頂尖律師Wesley J. Schroeder出手為陳立人進行辯護。
據個人網站顯示,該律師執業超過40年,是資深刑事辯護律師,且一直為“被告”做代理。
他曾處理過12,000+件案件,其中包括15起兇殺案和謀殺案,25起性犯罪以及超過30起與家庭暴力相關案件。他很擅長處理家暴和謀殺案,曾經駁回過好幾起家暴案,以及在謀殺案中,讓陪審團二審做出無罪判決…
與此同時,於軒一的父母當時還在等待簽證…這兩相對比,實在讓人唏噓。
雖然當時案件沒有新的進展,但是關於案件的輿論戰已然打響。不少自媒體號宣稱——於軒一的私生活不檢點以及各種各樣的髒水。一直到現在,我也沒有看到強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於軒一有問題。希望大家保持理性不被輿論所影響!
退一步來說,即使於軒一真的有過錯,也不應該因此喪命!
每次發生這樣的案件,媒體都要探尋受害者的過錯以及嫌疑人的犯罪心理,我只希望大家能給予受害者一點尊重。
不管這個人平常是什麼彬彬有禮大男孩,至少對於於軒一,他是個殘忍的惡魔。
如果他可以被諒解,那麼《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安迪那一刻的忍耐和懺悔又算什麼呢?
案件發生後,陳立人以健康為由,連續五次拒絕出庭,一拖再拖。
當地時間2024年2月9日,陳立人在第六次被法庭提審時首次現身庭審現場。
出席時,陳立人與此前網上爆出的一系列照片並無太大差別,他頭戴人道約束軟殼防護頭盔(一般用來防自殺、自殘),右手並未呈現當初新聞報道中的“手部腫脹”的情況。
本來以為這次庭審起碼應該有一點點進展,結果,辯護律師表示“已收到檢方的指控副本,本庭將不做答辯。”
然而4月19日的首次認罪聽證會上,陳立人依然未入被告席;辯方律師以仍在等待屍檢報告結果為由,向法官提出延後;
6月7日,第二次認罪聽證會,陳立人終於入座法庭被告席,這時的他居然開始發福了…本次開庭出具了屍檢報告,但辯護律師又雙叒叕找藉口申請了擇期開庭…
10月5日,第三次認罪聽證會,陳立人比四個月前更胖了,顯得氣色很好,完全不像我們想象中犯人頹唐的樣子。這次律師依舊選擇了申請延遲開庭。
理由是他收到了一份來自中國的醫療記錄,並表示醫療記錄的內容是關於“行為健康“方面,所以需要時間來翻譯和閱讀這些醫療記錄。
而這件事在網際網路上已經徹底沒了熱度。雖然陳立人還是要接受審判,但是一個缺少關注度+頂尖律師的案子的操作空間有多大,我們真的難以想象…
有權有勢的陳立人家庭一定會拖延足夠長的時間以及找到足夠多的法律漏洞幫他脫罪。
據律師介紹,美國刑事辯護程式異常冗長。由於陳立人遭到的指控是“謀殺”,根據加州法律,陳立人有權利要求預審,而進入到預審程式至少要半年以上。進入預審後還有一系列的審理流程,很可能我們在一兩年後才能看到一個結果。
雖然美國現任總統拜登說過——NO one above the law,但事實是,他放棄了自己的臉面,選擇赦免了他的兒子,趁著還在任上,赦免了一批人。
而懂王,這個被判以重罪的人,州政府最終選擇有罪不罰,不用入獄沒有緩刑甚至不需要罰款,連道歉都沒有一句。
不管女性主義有多盛行,平權運動進行的多如火如荼,女性在網際網路上呼喊的多大聲——
然而生理上的差異與生俱來,我們與男性比不夠高也不夠壯,我們更容易遇到危險,成為被侵害的物件。
2025年1月5日,布萊頓市,曾擔任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動關係學院的人力資源助理院長的53歲勞倫斯·曼庫索(Lawrence Mancuso)選擇槍殺了自己74歲的母親瑪麗·利奇尼(Mary Lachini)和11歲的女兒安妮·曼庫索(Annie Mancuso)。
勞倫斯·曼庫索(Lawrence Mancuso)
除此之外,2024年還發生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商學院亞裔教授David Zhu殺妻事件…
很多同學知道此事後都大為震驚,因為上過David Zhu教授課程的同學普遍都認為,他在課堂上有著很強的情緒感知力,是一位和藹、極為體恤人的授課老師。
除了家庭生活中,情侶之間發生衝突也容易造成血案,比如
2024年8月12日8點50分,澳大利亞悉尼內西區Conder街一棟高層公寓樓內發生慘劇,一對中國留學生身亡。據報道,男子先刺死了女子,又跳樓自盡…
據悉,該案中的兩名死者均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今年21歲,就讀於悉尼大學。
報道中還稱,兩人是戀愛關係。初步猜測,是男生將女生刺死在公寓中,然後選擇跳樓自殺(真的不想逃的會直接選擇死,所以陳立人…)
對於我們來說,這只是一個個聳人聽聞的案件;對於當事人來說,這是生命不堪的落幕;對於家庭來說,這是綿延終生的悲劇。
雖然理智告訴我們——是男性的錯,我們要勸告男生不要犯罪…然而事實是,我們管不了別人,我們甚至分辨不了這個人是好是壞,也許他時好時壞,我們選擇妥協的時候,就是把自己陷於危險中。
甚至我今天看到了一句很離譜的話——《再見愛人4》的三對雖然看起來都很奇葩,但是他們至少沒有動手。
什麼時候,家庭連最起碼的安全都難以維持。結婚時候,大家說著彼此扶持,然而婚後,拳腳相加,這是一小部分婚姻的現狀,但是對於一個處於其中的人來說,那是她的人生…
當然這也不是讓大家就拒絕戀愛婚姻,這不就因噎廢食了嗎?!
找到了合適的物件,是1+1>2,尤其是在留學期間,能有個人陪著你還是非常好的~
選擇開展一段正常的戀愛關係,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判斷一段戀愛關係是否正常呢?
在健康的戀愛關係中,雙方均會尊重彼此的感受和個人空間,不存在任何強迫、控制或貶低的情況發生,如果你的戀人一直在找茬,反覆重複你的缺點,你可能要思考下,自己是否可能是被pua了。
兩個人平等溝通,是一段正常聯絡的必備要素。雙方都可以坦誠地和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對方的意見,以一個平等的姿態去看待戀愛中的問題,並共同解決問題。
戀愛的目的是為了有一個結果,那麼共同目標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但這裡的共同目標,並不是說雙方需有一個相同的準確目標,比如畢業後一定要留在當地或回國;更多指的是價值觀目標,共同變好、共同提升自我同樣也很可取,兩個人共同朝著目標努力,互相激勵。
一段健康的戀愛,不會讓任何一個人在戀愛中失去自我,雙方均可以在戀愛中保持足夠的獨立, 但也存在一定的依賴,給對方提供情感支援和安慰,可以尋找到獨立和依賴的有效平衡,才可以讓戀愛走得長遠。
我們無法具有一眼識別人心的功能,也無法長久地保持防範,只希望大家無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親密關係中,都能保持一定的警惕。
另外雖然每個人的戀愛狀態不同,但是千萬不要合理化一些不同尋常的行為。一旦出現暴力行為,可以直接將這段關係判定為不健康的關係。觀察對方的日常行為模式,是否經常表現出控制、威脅、暴力傾向或跟蹤行為,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訊號。
即便日常的行為模式很正常,也不要過於放鬆警惕。很多人都善於偽裝,但在吵架時,通常會暴露本性,如果在吵架時出現瞭如上行為,趕緊跑!
如果透過以上的判斷方式,你後知後覺發現自己目前所處的戀愛關係並不是很健康,那麼建議你冷靜下來,重新審視一下這段關係。如果真的不健康,一定要儘早逃離。
在前期和對方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儘量保持冷靜和理智,一旦做了離開的決定,就毅然決然地離開,不要被對方的情緒所左右。
如果溝通無果,可以適當尋求家人、朋友、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傾訴你的苦惱,尋求他們的支援,不要自己一個人硬扛,避免自己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Source: The Independent)
針對一些此前已經出現過激進行為的關係,建議不要突然玩消失,可能會激怒對方,從而增加風險。不妨可以透過漸漸減少和對方的接觸,漸漸減少見面頻率等方式來曲線救國。
必要時刻,對方出現威脅或暴力等行為,一定要及時報警,並尋求法律幫助。
NPD,即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一種常被誤解的複雜人格障礙,基本特徵是對自我價值感的誇大。同時他們長期體驗著一種脆弱的低自尊。
在實際中,他們稍不如意,就會體會到自我無價值感。遇到比他們更成功的人就產生強烈嫉妒心。自尊脆弱,過分關心別人的評價,要求別人持續的注意和讚美;對批評則感到內心的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無動於衷的反應來掩飾。
他們不能理解別人的細微感情,缺乏同理心,因此人際關係常出現問題。這種人常有特權感,期望自己能夠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誼多是從利益出發的。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常有普遍性的人際關係;他們的抑鬱情緒、人際困難或不切實際的目標可能影響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們對功利的追逐也可能使他們獲得較高的工作成就。
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診斷,目前尚無完全一致的標準。一般認為其特徵主要如下:
1.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感到恥辱(儘管不一定當即表露出來)。
3.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誇大其辭,希望受人特別關注。
4.堅信他關注的問題是世上獨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瞭解。
5.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分的幻想。
最後千萬不要被條件的優越迷惑了,就算是精英堆裡也會有人渣。
不少小夥伴會在留學時期談戀愛,異國+同胞讓你給予普通的TA非同一般的光環。一定要識別“TA是個好人”or“TA只是對你好”,我們無法保障一段關係永遠執行良好,只能盡最大可能去保證即使“關係破壞 也不會受到傷害”,所以“TA是個好人”真的很重要。
如果有人正處於一段不健康的關係中,一定要主動走出來。有問題的話,記得求助。
家暴受害者,如果害怕不敢第一時間報警,一定要先去醫院做受傷鑑定,然後報警。也可以打家暴熱線,警察會Assign detective以及來你家不斷家訪,找信任的人在旁邊一起還原場景,收集好所有的證據,同時找therapist療愈自己。
每一個人都需要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權利,不要因為害怕或內疚或投入的沉沒成本太高,而繼續讓自己停留在一段不健康的關係中。及時止損,才是智者的決定。
當然,還是更希望所有同學都可以收穫甜甜的戀愛,永遠用不到這些逃離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