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發動機來了,一小時到全球?至少領先美國5年

香港《南華早報》最近又給出新的爆料,基於我國有全球最先進的JF12激波風洞,我國科學家成功測試了全球第一臺斜爆震發動機,驅動燃料是標準航空煤油,飛行速度16馬赫,相當於20000公里/小時,這個速度什麼概念?
理論上實現了,一小時可以飛全球。
這款發動機的問世,意義極其重大。港媒形容是“空天動力的革命性突破”,這麼說絲毫不誇張,有了這個斜爆震發動機,七代機也就不遠了。
簡單說一下這個斜爆震發動機的特點,或者說什麼是斜爆震發動機,簡單理解就是用爆炸產生的能量進行驅動,而且我們能控制爆炸產生的能量,以及爆震波的方向。
燃料和以前也不一樣,傳統的液氫換成了商用航空煤油,能量密度高,成本還低。
在6-16馬赫的寬速域內能穩定執行,遠遠超出了傳統超燃衝壓發動機的極限。
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一代飛機一代動力。五代戰機,比如美國的F-22、F-35、俄羅斯的蘇-57、中國殲-20、殲-35等,裝備的是渦扇發動機。六代戰機,比如成飛的殲-36和沈飛的殲-50,裝備的是自適應變迴圈渦扇發動機。
第七代戰機,比如中國正在研製的水平起降二級入軌空天飛機,裝備的是渦輪基衝壓火箭組合迴圈發動機,某水平起降單級入軌空天飛機,可能裝備旋轉爆震-斜爆震組合發動機。
空天動力領域,中國已經甩開美國。我有你沒有,中國逆向封鎖,北約很焦慮,美國很惶恐。
2025年,美國把高超音速研發預算增加到69億美元,但它的超燃衝壓發動機最高速度只有10馬赫,而且美國沒有JF12級風洞支援。
從2020年開始,美國也在研究斜爆震專案,但三次關鍵試車都因為燃燒不穩定失敗,最高只有9馬赫。
洛克希德·馬丁的專家說:“中國解決了激波控制的核心難題,我們至少需要5年追趕。
俄羅斯就不提了,鋯石導彈說是有9馬赫,但因為被制裁,技術基本停滯。
因為這項技術,北約緊急調整戰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緊急召整合員國,商討“高超音速防禦倡議”,計劃投入120億歐元研發攔截技術。
但德國專家說:“別費勁了,現有物理定律下,不可能攔截16馬赫的目標。
更讓美西方焦慮的是,中國開始技術封鎖,對他們“反向卡脖子”,斜爆震發動機的耐高溫材料,比如碳化鉭塗層、燃料配方比如硼基奈米顆粒,都已經申請了國際專利,美國如果強行仿製,就得被告。
五角大樓報告承認:“中國首次在尖端領域對西方實施技術封鎖。”
學習強者,崇拜強者,馬上連鎖反應就來了,中東土豪開始“瘋狂下單”,沙特、阿聯酋已經向中國提出“聯合研發”請求,只要能獲得技術授權,立馬支付1000億美元。
沙特王儲小薩勒曼明說了:“石油美元的時代需要新的武力背書,我們需要東大的保護。”
一向高傲的俄羅斯也妥協了,主動提出用“薩爾馬特”洲際導彈技術交換斜爆震發動機部分專利,還拿“薩爾馬特”當寶貝呢,中方早就看不上了,直接婉拒。
俄軍事專家無奈感嘆說:“蘇聯解體後,我們第一次在核心領域落後給中國。”
我們中國有佔全球產能1/3的全產業鏈,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師隊伍,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在耐高溫材料、流體模擬等領域還實現了全鏈條自主。
這些優勢都是美西方模仿不來的。斜爆震發動機的突破,是一場關乎國運的戰略突圍。
當美國還在用“晶片制裁”等舊手段打壓中國時,我們已用“16馬赫”的速度,把博弈維度提升到了下一個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