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朵:我和青春期的兒子“抗衡”

青春痘

1. 

大雙馬上要步入青少年行列了,平時還算乖的他,開始了有意無意的“反抗”。

最近大雙青春痘活躍,臉上開始起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痘痘。他和我說了兩次,我覺得青春期的孩子長青春痘是很正常的事,沒引起太大的重視。我就讓他多吃蔬菜水果,多洗澡,多休息, 而把他給“打發”了。
估計人家對我這態度心存不滿,昨天用手機對著自己的臉上的痘痘拍了一個影片,然後上傳到我們家庭的群裡,一句話也沒說。
無聲的抗議啊!
2.
老媽我再木也讀得懂他無聲的語言啊。一分鐘不到,我馬上在群裡舉手表態:兒子,明白了,媽媽馬上給你約醫生啊。
其實我心裡知道,醫生也沒什麼特好的辦法對付青春痘。長青春痘,那意味著你在長個頭,在由小孩子向小夥子轉變呢。醫生再牛,也不能“堵截”你的成長啊。
可是,青春期的孩子多“牛”啊,這些話,咱不敢說。
唯一敢說的就是:好,好,兒子,媽媽立刻就採取點什麼措施啊。
 3.
回到家裡,大雙正在做作業,我很殷勤地湊上前去和他說:“媽媽帶你去藥店買藥膏吧,讓藥店的人親自看看你的痘痘,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可惜,人家堅定地搖搖頭:“不去。”
被撅回來,老媽我心有不悅,可絲毫不敢表露出來,滿屋子轉了一圈又一圈,想說的話也憋在心裡翻了幾個跟頭。
轉累了,累了, 最後長出一口氣,趕緊去做飯。
 4.
晚飯,我還真是多準備了一些蔬菜。水果也洗了,削了,切成小塊,然後殷勤地遞到大雙面前:“兒子,多吃點啊,這有利於消滅“痘痘”。”
人家只是酷酷地看了看我,只說了聲“謝謝”,沒有太多表情。
吃完飯,我再次主動套近乎:“媽媽帶你去藥店買藥吧?”
可惜,人家拿出了作業本:“媽媽,我作業很多,沒時間去。”
我說:“買藥,最多半個小時就回來了。”
人家依然不給面子:“今天不行,沒時間。”
沒轍啊,心裡鬱悶:你不是要治理“痘痘”嗎?承載“痘痘”本人都不去,那咋治理啊?
可是人家馬上要進入青春期,有脾氣啊!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和馬上要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著幹,沒啥好果子吃。
於是我只好再次陪上笑臉:“好吧,那媽媽自己去,就用你照的影片當Sample啊。”
5.  
匆匆趕去藥店,還真有專門治青春痘的藥膏賣。有單支的, 也有系列的。我精挑細選,買了一套殺痘痘的系列產品,Advanced ACNE THERARY KIT。
藥膏買回來了,我溫情地把遞給大雙:“這是媽媽買給你的藥膏,配套呢,有三瓶。用處各不同,你自己看看說明書,看看該怎麼用吧。”

大雙抬起頭看了我一眼,仍然只是酷酷地說了一聲:“謝謝!”
得到一聲謝謝,還能多求啥?至少我這次不用再滿屋子轉圈了,我就又跑到廚房裡忙活去了。
不一會,突然覺得有隻小手摟住了我,然後我的臉頰得到了一個輕輕的,甜甜的吻:“媽媽,謝謝你!”
哎呀媽呀,青春期酷酷的少年,終於被我不斷吹襲的“微風”給感化了!
當時,心裡最想唱的歌就是“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我不想告訴你!
6.
今天,是大雙Cross Country的最後一次比賽。這個季節

,因為工作較忙,也因為有家長carpool 的依賴,一次也沒有去現場看過大雙的跑步比賽。

細細想來,還真有點不應該。
前幾次大雙跑步比賽回來,我想問問結果,結果人家一句話硬邦邦地甩過來: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我不想談這個話題!
我眨眨眼,想說點啥,可猶如魚刺卡在喉嚨裡,啥也說不出來。
誰讓你不關心人家,光關心你自己的工作來著?人家比賽你也不到現場來,還想知道比賽結果?那你自己到網上查唄。
坐在辦公室我如坐針氈,不斷地問自己:“你的工作,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不到兩分鐘,我就想明白了,6次比賽,你已經“工作”重要5次了,再不去,今年的長跑季節就結束了。
“陪孩子成長”,不能只在落在口頭上,要在行動上體現出來,那才是硬道理。
可這麼簡單的道理,我這次怎麼繞了半天啊?昏了頭了!
於是我請了假,匆匆趕往學校。
 7.
到了學校,學區裡所有跑步的孩子,都集中在操場上了,熙熙攘攘的,有200多人吧。
大雙絕對沒想到,我會出現在他比賽的現場,他驚訝地跑過來和我擁抱,然後小聲和我說:“我可拿不了前幾名啊!”
老媽我趕緊宣告:“媽媽來,沒別的目的,就是來給你當啦啦隊,支援你的,僅此而已!”
 你看那些跑步的孩子,密密麻麻的站幾排,其實能得獎的每次也就是那幾個孩子。很多孩子,不為名次,就是堅持,堅持跑到最後。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真為他們驕傲。
指揮槍響了,孩子們箭一樣地飛了出去。
跑出去時各個精神抖擻的,可跑回來時,大都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的。長跑,真的挺單調,也挺累人的。
當大雙滿頭大汗地跑回來的時候,我跟在他後面,鼓掌叫喊:加油,加油!
跑完後,我遞上水,主動給大雙拉書包。小夥子很體貼地擺擺手:“媽媽,我自己來。”
8. 
“媽媽,你今天專門請假來看我跑步?”
“是啊,前幾次,媽媽太忙,沒來得及,這次,不能再錯過。”我坦誠地說。
一路上,小夥子主動和我分享他跑步的花絮和成績,前幾次想從他嘴裡翹出來的東西,我這次沒主動問,他卻像打開了閘門一樣,傾瀉而出。
呵呵,老媽我悟出來了,其實,想不讓人家甩給你:“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也不難,就勤快一點,請個假,來個真心的支援和陪伴唄。
你做什麼,說什麼,想什麼,其實孩子嘴上不說,但他們心裡都清楚得很。
你把事情做到位了,青春期那股擰八勁就順溜多了。
當媽的感悟
9.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他們也不是鐵石心腸,在酷酷的表情下,他們也有一顆柔軟的心。只不過人家那份柔軟,不願意輕易“露”出來罷了。
他“不講理”時,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及時到位的關懷。被撅回來還能陪上滿面春風的笑臉,想發火時,還要能忍得住。
給青春期的兒子當媽,這,大概就是“秘密武器”吧。
其實發不發火,就差那麼一點點,忍過那個想發火的勁,功夫就修煉到家了。
你說這些青少年是吃飽了撐的,故意和你抬扛嗎?咱們更年期時,是不是也有不由自主抓狂的時候?
這麼想吧,青春期到了,他們身體裡有很多心理和生理上的變化和湧動,促使他們想當自己,想有自己的思維,想衝出原來固定的模式,所以就有了“不愛搭理你”類似的各種表現。
他們一定不會永遠這樣! 總有雨過天晴那一天。問題是這段時間,咱們家長應該怎麼辦。針鋒相對,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咱們比人家多吃了幾十年的鹽呢,不能讓這鹽白吃了。
只要咱們的智慧大於他們的慧, 善於和他們周旋,鬥智鬥勇,忍得住他們的冷臉,耐得他們的白眼,雨過天晴時,就會有彩虹!
他們想“出手”,就讓他們打在棉花上而不是硬板上吧!這樣他們即不會受傷,我們也不會發暈。
想明白了,就是這麼回事。
作者簡介:阿朵,生活在美國矽谷的普通碼工。大學,研究生學的是都是工科,心裡卻有一個文學夢。
1997年來到美國,體驗著中美兩國文化的差異,養育著四個生龍活虎的兒子,也被兒子們錘鍊著,教育著,隨筆記下生活中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
作品發表在美國《星島日報》,《僑報》,《美國都市報》,《北京菁Kids》雜誌。文章被收集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外文軒文集《教育,還可以。。。》《生活,還可以。。。》。
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絡作者。
閱讀更多公眾號文章,點選左下角“Read More”。
    部分照片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北美養娃那些事兒》
立足矽谷,放眼世界。《北美養娃那些事兒》由北美家長分享養兒育女,申請大學,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真實故事。
關注《北美養娃那些事兒》, 掃碼吧。
歡迎大家一起分享!投稿請寄[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