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對中國關稅將暴跌,特朗普剛剛服軟了!親口承認:太高!關稅最高3521%,澳幣又漲!罕見的“三殺”出現….

突發!特朗普(Donald Trump)今日突然改變態度!
宣佈將大幅下調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原本高達145%的稅率將明顯下調。

這一齣人意料的緩和舉動迅速點燃華爾街熱情,美股三大指數——道瓊斯、納斯達克與標普500均大漲逾2.5%,市場情緒瞬間逆轉。
此前,特朗普曾強硬推動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的高額關稅,震撼全球,引發一波恐慌潮。
而在今天下午的白宮記者會上,特朗普表示:“145%的關稅太高了,不會長期維持。我們會大幅調降,但不會完全歸零。”
此舉被視為對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在華盛頓閉門峰會言論的正式呼應。貝森特指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已不可持續,並透露未來可能有實質性磋商進展。他的發言一齣,資本市場迅速作出積極回應。
過去數週,中美貿易爭端加劇,美國對華最高關稅升至145%,中國也採取反制措施,對美國產品加徵125%報復性關稅,貿易幾近凍結。而如今來看,中國的強勢反擊初見成效,促使特朗普不得不緩步退讓。

與此同時,美國對東南亞的貿易政策卻顯得愈發強硬。美國商務部宣佈,將對來自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與泰國的太陽能產品徵收高額關稅,其中柬埔寨面臨高達3521%的驚人稅率,旨在遏制“產地漂白”行為。
訊息一齣,東南亞國家高度緊張,越南政府即刻展開出口源頭調查,以防成為他國產品“中轉站”;柬埔寨則由副總理孫佔託親自出面,與美方展開影片談判,試圖減輕壓力。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恐將重塑東南亞製造格局,全球光伏供應鏈也將被迫重新洗牌。

在特朗普對華緩和的同時,另一則爆炸性國際新聞也在發酵: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Gustavo Petro)被美方吊銷簽證,無法赴美參加IMF與世界銀行會議。
他憤怒回應,在部長會議上當眾嘲諷特朗普為“唐老鴨(Donald Duck)”,稱:“我本來不需簽證,但我已經看過唐老鴨很多次了,是時候看點新鮮的了。”此事起因於今年一月哥倫比亞拒絕接收兩架遣返移民的美軍飛機。

特朗普震怒,聲稱將對哥商品加徵25%關稅,並將哥政府官員及親屬列入簽證限制名單。佩特羅雖一度宣佈對美商品加徵同等報復性關稅,但最終在壓力下妥協,接受移民遣返,關稅威脅暫緩。然而,美方仍舊“清算”,吊銷佩特羅簽證,改派財政部長阿維拉(Germán Avila)出席會議。

事件進一步惡化美哥關係,兩國在拜登時期尚算融洽的互動,如今跌入冰點。整體而言,特朗普此次對中政策軟化,更多是出於現實經濟壓力;而他對東南亞及哥倫比亞的強硬,展現出其一貫的外交不可預測性。
隨著特朗普政府對全球貿易格局持續重構,各國對華盛頓下一步動向將保持高度警覺,國際金融市場也將隨之波動。
這一決定釋出,澳幣保持高位上漲:

而針對以上說的3521%的關稅

我們再來看看細節…

近日,美國政壇和經濟領域再次掀起巨大風暴——特朗普政府連出重手,一邊在能源戰線上揮刀加稅,劍指東南亞光伏製造商;一邊高調施壓美聯儲降息,引爆美元、股市、債市“三殺”罕見聯動。這一系列動作不僅讓全球市場神經緊繃,也令澳洲等出口型國家感受到巨大外溢衝擊。
重稅突襲!特朗普對東南亞太陽能產品“痛下殺手”
據外媒報道,特朗普政府近日宣佈對來自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的太陽能產品徵收極高反補貼稅,稅率之高令人瞠目結舌:
  • 越南:395.5%
  • 泰國:375.2%
  • 馬來西亞:34.4%
  • 柬埔寨:更是高達3521%(因“拒絕配合調查”)
此外,一些在當地設廠的中國企業還將被單獨徵收針對性稅率。
這場徵稅風暴源於美方長期以來對“中企借道東南亞傾銷”的指責,認為中國光伏製造商在上述國家設廠是為規避關稅,擾亂市場定價機制。根據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資料,2023年,美國從東南亞四國進口的太陽能裝置總值達到129億美元,佔其光伏裝置進口總量的77%。這意味著,新政一齣,幾乎重塑全球光伏供應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拜登政府時期,美國已經逐步收緊對中資光伏企業的限制,而特朗普此番行動則是全面收網的訊號。
行業專家分析,這將直接推高美國本土太陽能產品價格,嚴重依賴進口的安裝商或將面臨成本大幅飆升的局面。與此同時,中國供應鏈仍佔據全球光伏元件90%的份額,其產業韌性短期內難以替代。
而澳洲作為光伏發展大國,也不得不重新評估其光伏產業鏈的外部依賴程度。

“三殺”來襲!特朗普狂懟美聯儲,美元黃金齊跳水

另一邊,在金融市場上,特朗普再掀輿論風暴。他再次強烈抨擊美聯儲,呼籲立刻降息,並放出狠話:若鮑威爾不配合,可能會考慮撤換。

這番言論直擊市場神經——美股、美債、美元三者罕見同步下跌,形成“1971年以來僅出現過6次”的三殺局面
美元指數跌至三年來最低,全球資金蜂擁逃向避險資產,金價飆升。
分析人士指出,這不僅反映了對特朗普經濟政策的不安,更說明國際社會對美國財政與貿易政策的信心正迅速流失。
值得關注的是,市場原本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5月的議息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4.25%-4.5%區間),但如今輿論和政治壓力讓這一預期變得撲朔迷離。
“特朗普交易”,這一華爾街術語正在從“看漲美國”轉向“做空一切美製秩序”。

國內民意崩塌?“最不被信任總統”再重新整理支援率新低

民調也顯示,特朗普迴歸白宮後的民意支援率持續下滑。根據路透社/益普索最新資料,僅有42%的美國人認可其施政表現,低於上任首日的47%。而59%受訪者認為美國正喪失國際信譽,四分之三明確反對特朗普透過修憲謀求“連任三屆”。
與此同時,美國高校也在集體反擊。哈佛大學已提起訴訟,指控其政府“干預高校撥款、施壓招生名額”,更質疑其對國際學生的敵意政策違反教育公平原則。
在這種背景下,澳洲、加拿大等多國的選民對“仿效特朗普模式”的右翼政治也逐漸失去耐心。民意正轉向更加理性、平衡的政治聲音。

外溢影響蔓延,澳元也開始“發抖”

儘管澳洲央行5月大機率會降息以提振經濟,但國際市場對美元體系的信心動搖,卻給澳元帶來更大波動。當前澳元走勢受全球風險情緒支配,哪怕自身政策寬鬆,也未能減緩市場避險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光伏消費國,在特朗普推動的高關稅政策面前,反而可能透過推動自身新能源自主化佈局,增強光伏產業鏈的全球話語權。
最後再來看日美關係。日本首相石破茂日前披露,特朗普在雙邊談判中“強行要求日本削減貿易逆差至零”,並列出包括汽車、大米、牛肉、水產品在內的清單,要求擴大進口。日本對此罕見強硬回應,令美日自貿協定談判雪上加霜。
國際社會正逐步意識到,特朗普式的“極端雙邊主義”不僅削弱全球規則,也可能加劇不確定性。

從能源產業到金融市場,從國內民調到國際外交,特朗普執政下的“政策極化”正引發連鎖震盪。在這個全球風雲變幻的年代,市場、企業乃至普通人都需要時刻警惕:當政策搖擺不定,唯有穩中求進、靈活應變,才能在全球經濟巨浪中站穩腳跟。
下一場變局,或許已在路上。你準備好了嗎?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