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愛上在白宮做保潔的我?中國爽劇北美賺1.5億美元,好萊塢演員日薪飆7倍!

最近,中國短劇在美國市場掀起了一場狂潮:每集不到2分鐘的“狗血爽劇”,不僅讓美國50歲大媽氪金上頭,還讓好萊塢三線演員薪水飆升7倍!
短短一年,中國短劇在美總收入高達1.51億美元海外市場近65%頭部短劇App下載量甚至一度超越Netflix
一位北美短劇投資人感嘆:“中國短劇就像帶著文化衝擊波,把北美影視圈攪了個底朝天。”
這場看似“土到掉渣”的短劇風暴,不僅重塑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方式,也成了留學生和好萊塢失業演員的“救命稻草”。
豪門恩怨、替嫁嬌妻、狼人吸血鬼……這些曾在國內被狂吐槽的短劇橋段,竟精準戳中了北美觀眾的爽點

這劇情真是熟悉啊,果真是抄中國作業,連卡點的精髓也學會了

資料顯示,50歲以上的美國女性付費率高達50%,是國內同類觀眾的5倍。
短劇《花花公子的替嫁嬌妻》成本僅17萬美元,卻能狂攬200萬美元收入。
有觀眾半夜在社交平臺發帖:“劇情狗血得離譜,但我真的停不下來!”美國《綜藝》雜誌專欄更稱:“中國短劇的劇本像是爽文的濃縮精華,哪怕荒誕到極致,依然有觀眾願意為它花錢。”
而且中國短劇的成功帶火了中文短語的流行:在TikTok上,北美粉絲們學著用蹩腳的漢語念出“霸總”、“替嫁”、“贅婿”等詞彙,帶動了中文趣味詞彙的病毒式傳播,成了短影片裡的新梗。
去年好萊塢大罷工讓大批影視從業者失業,沒想到一波“中國短劇熱”成了意想不到的“再就業大禮包”:三線演員的日薪從200美元暴漲到1500美元,特型演員、武行演員的日薪甚至突破4000美元。
90%的在美影視專業留學生也開始湧入短劇劇組,不僅能繼續做後期剪輯、攝影、化妝,還能憑藉熟悉中美文化當劇組翻譯、場務,短劇劇組月薪普遍1.5萬美元起步。
有留學生自曝:“拍短劇一年賺夠洛杉磯房子的首付,根本沒想到留學能靠‘狗血劇情’回本。”
洛杉磯一夜之間冒出20-30家中國短劇製作公司,從選角、拍攝到後期、宣發,幾乎全產業鏈覆蓋。
有業內人士透露:“在洛杉磯,現在比比皆是‘急招能演霸總’‘會演壁咚的男演員’的廣告。”連曾參與《教父》選角的導演也改行幫中國劇組物色“霸總臉”,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最搶手的職業,是給中國短劇挑臉。”
為了迎合北美觀眾,這些短劇的劇本腦洞之大,讓國內網友都瞠目結舌:什麼《和特朗普離婚後,我分了半個美國》《總統愛上在白宮做保潔的我》《穿越到南北戰爭成林肯謀士》等神劇接連上線,劇情離譜程度直逼網路惡搞影片
有美國演員在採訪中表示:“劇本看起來像是AI隨機生成的,但導演要求你演得要像奧斯卡影帝!”
而北美觀眾一邊瘋狂吐槽“劇情荒唐”,一邊按下下一集氪金的手卻停不下來——這“真香定律”似乎跨越了文化、種族和年齡。
而這種現象背後正是中國團隊對網文IP改編的深厚積累:從10年前就開始打磨的“爽感敘事”,結合短影片演算法和高強度產出,最終催生了每7天能拍完100集、平均每集不到2分鐘的高效工業化流程。這種“中國速度”,讓好萊塢劇組自愧不如。
這場短劇狂潮為留學生提供了絕佳的就業風口,卻也埋下隱憂:不少製作人坦言,目前行業內80%的短劇專案都在虧損,題材同質化、AI生成劇本和虛擬演員正快速蠶食真人演員機會。
更有留學生擔心,“土到掉渣”的劇情會讓海外對中國文化形成刻板印象——當美國大媽只知道‘霸總虐戀’,會不會誤以為中國人全靠豪門陰謀過日子?”
專家提醒,如果短劇想繼續火下去,必須在內容上實現升級、在故事上走向多元化,而不僅僅依賴獵奇和“狗血爽感”。

將軍回來帶了個女伴,原配在家中照顧惡婆婆……

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好萊塢演員和留學生都在短劇裡找到了新的可能,甚至有人調侃:“誰能想到,留學之後回國沒有變成金融大佬,反而成了爽劇’搬磚人?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