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爬出底層的最快方式:模仿曾國藩

文 | 洞見ciyu · 主播 | 阿成

來源 | 洞見(ID:DJ00123987)

曾國藩被稱為“半個聖人”。
有趣的是,他的人生起點很低。
曾國藩生性駑鈍,一個秀才考了七次。
出身也普通,祖輩以務農為主,到了父親這一輩也不過是個鄉村塾師。
沒天賦、沒背景、沒資源,就是一個“三無”普通人。
但他卻憑藉個人努力,制定了日課十二條,完成了超凡入聖的變化,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
曾國藩,是我們普通人最好的模仿物件。
有書君特地從日課十二條裡摘取了六條,分享給大家。
日課十二條裡,排在首位的是:主敬。
曾國藩強調:敬。
整齊嚴肅,無時不慎。
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
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認真地對待每一天、每一件事。
曾國藩每日起床後,會一絲不苟地把衣服穿戴整齊,捋順皺褶,保持“清明在躬”狀態。
他所有文書必親筆批閱,往往逐句圈點。
見客時如果覺得自己言語不夠誠意,便會自我反省。
以恭敬之心對人對事,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能力。
生活中,我們許多人潦草地生活,漫不經心地應付著工作,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但如此敷衍人生,人生自然也會敷衍你。
真正厲害的人,會以一絲不苟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天。
出門時,會穿戴得整潔乾淨;
工作時,專心致志地處理手頭的事情;
讀書時,會一詞一句地推敲。
古話說: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一個萎靡不振的人,不可能持有向上的力量。
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狀態,我們才能一直走在上坡路上。
有書VIP會員,降價了!🎁
3000本高分好書免費聽
10000本原版電子書免費讀
價值上萬的拳頭級精品課免費學
599元的“四大名著”有聲書永久免費
原價38元/月,現僅需8元/月
開通連續續費月卡
享受368元年卡10項特權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訂閱

👇👇👇

曾國藩中進士後,進入了翰林院。
這時候,他開始放鬆自我管理,天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起來之後也不幹正事兒,成天就是串門,喝酒,聽戲,聊天。
到了三十歲那年,曾國藩決定要改變自己。
他給自己制定了早起的規矩:黎時即起,醒後不沾戀。
從那以後,他的生活又重新步入了正軌。
黎明時分的指標,丈量著一個人的自律程度。
喜歡晨起的人,往往會有更多的支配時間。
上天給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但給這24小時賦予價值的是自己。
如果你每天比別人早起1小時,1年下來就是365個小時。
也就是說,每年你比別人橫空多出了整整半個月的時間。
如果把這些時間用來提升自身價值,自然會慢慢領先別人。
另外,習慣早起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會表現出更好的狀態。
建立湘軍的過程中,曾國藩給父親寫信說:
“營中吃飯宜早,此一定不易之理,系早起能振刷精神之故。”
早起的人,作息健康,這使得他們一整天都精神飽滿。
我們常說:
“能控制早晨,方可控制人生。”
任何想完成的事,在夢裡是不可能完成的,早起卻可以。
這也許看似是件小事,但日積月累中,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們的人生。
唐鑑是曾國藩的老師,曾提過一個建議:專治一經,一經通了以後其他經也殊途同歸。
曾國藩便按照這個方法實踐了下:
一本書還沒有讀完,不會再閱讀其他書籍。
看書時,從不會東翻西閱,而是每天必須圈點十頁,讀透讀爛。
曾國藩為此受益良多,在給自己兒子的家信中提及:
“讀書有一個耐字訣,一頁不懂不讀下一頁,今天讀不懂明天繼續讀,今年讀不通明年繼續讀。”
閱讀的專注力,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一個人的專注度,決定了閱讀的深度,閱讀的深度又決定了他思想的尺度。
我不由想到前段時間,牛津詞典釋出了年度熱詞“Brainrot——腦腐”一詞。
指的是,網路上碎片化、低質量的內容,正在廣泛蠶蝕人們的心智狀態,導致大腦像“腐爛”一樣,出現一定的功能衰退。
我們現在太急,以為滑鼠一點,就能“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輕鬆獲得各種知識。
甘願沉浸於低密度的資訊泡沫,一本書、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想花幾分鐘就消化掉。
但碎片資訊的簡單堆砌,不可能成為一個人的精神養分。
這時候,讀書不二,就是治癒腐腦的最好方式。
耐著性子,斟酌好每一句話,悟透每一頁內容,養成深度閱讀,才能真正做到以知識為階梯。
孔子去參觀周王的祖廟,在大殿旁邊,有個小銅人。
這個小銅人很奇怪,嘴巴上貼著封條,背上還刻著幾個字:無多言,多言多敗。
話越多,禍越多,嘴越嚴,人越穩。
如果說話不知分寸,往往很容易惹來禍患。
曾國藩初入官場時,口無遮攔,得罪了不少上司同僚。
惹出禍事後,才給自己立下規矩:謹言。
他自此說話謹慎,每日在睡前,還要回想自己是否有言語不當之處。
《學言》裡講過這樣一句話:
“多言,浮也;謔言,淫也;辯言,愎也;巧言,佞也。 ”
多說多錯,唯有謹言慎行,方能無過。
管住嘴,是做人的修養,也是處世的智慧。
曾國藩在年少的時候,身體虛弱,經常身患大小疾病。
他的父親就經常寫信叮囑:
“節勞,節慾,節飲食。
時時當作養病。”
人要節制操勞,節制慾望,節制飲食,時時刻刻都像養病時一樣地保養自己的身體。 
曾國藩聽進了父親的勸誡,格外愛惜身體。
他吃飯很有規律,每頓飯只一菜一飯,只吃七八分飽,不暴飲暴食,不貪口腹之慾。
曾國藩為此獲得了一個“一品宰相”的美譽。
曾國藩因為深諳養生之道,憑藉這樣的羸弱身體,操持政務、建立湘軍、管理家族等,贏得了功名。
有句話說得好:
“健康若失,繁華皆虛;體魄猶存,希望可棲。”
人只有查出疾病的那一刻,或許才會明白在健康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以往我們為了兜裡有更多的錢,為了地位更上一層樓,為了奢華的房子、車子拼命奔波,不惜透支身體,日夜顛倒。
可等到身體垮了之後才頓悟,這是一種本末倒置。
只有頤養好身體,我們才有資格談抱負、說理想。
孔子和弟子們在談論學習方法時,子夏提到一個觀點: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每天知道一些新知識,每月不忘記學過的舊知識,這可以叫作愛好學習了。
朱熹、錢穆等許多大家都很推崇這個學習方法,曾國藩更是把它當作修煉準則之一。
曾國藩每天都會保持輸入,努力獲得一些新知:
每日楷書寫日記,反思自己的言行;
每日讀史十頁,學習古人如何為人處世;
每日記下自己在茶餘飯後與他人交談中受到啟發或有益的事情,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積跬步,可以至千里,積小流,可以成江海。 
人要時刻保持輸入,日日都有收穫,我們才會一步步靠近自己想要的目標。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貴在積少成多,貴在持之以恆。
比如你可以每天掌握一個新的知識點,或學習一個新的思維模型,或是反思自身的一處不足。
今天比昨天更優秀,明天比今天更進步。
當我們一直堅持每天輸入後,未來的某一刻回頭看,會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好遠的路。
▽ 
曾國藩為了明確修身勵志的理念,把自己的號改為“滌生”。
所謂“滌”就是滌去過去不好的東西,“生”就是重新獲得新生。
曾國藩嚴格執行日課十二條,每一天都在更新自己,最終脫胎換骨,成長為一代完人。
可以說,他為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人生樣板。
我們只要跟著曾國藩學習,步步前行,日日不止,終有厚積薄發時,打破階層的枷鎖。
點亮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洞見ciyu來源:洞見(ID: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5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