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暴哥來源:暴財經Pro(ID:icaijing123)
全文236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巴菲特,罕見發聲!
1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特朗普上臺後的一系列關稅動作。
2月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的產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對加拿大能源產品的加稅幅度為10%,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
2月3日,特朗普宣佈對墨西哥、加拿大兩國加徵關稅措施暫緩30天實施,並繼續進行談判。根據這一決定,相關加徵關稅措施將於3月4日生效。
2月27日,特朗普宣佈,3月4日起將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徵10%關稅,也就是在2月1日加徵10%關稅的基礎上,再疊加10%,直接加碼到20%!
按照最新的關稅政策,原關稅稅率+之前301調查25%(如沒被豁免)+上任前早些宣佈執行的10%+剛剛宣佈計劃額外加稅的10% = 45%!
對於特定商品,比如鋼鋁產品,那就更高了。產品原有關稅率+232條款關稅率25%+301條款關稅率25%+2025年2月4日起實施的額外10%關稅+2025年3月4日計劃實施的額外10%關稅=總進口關稅率將不低於70%。
插播一個重要資訊,在美元指數略有走低的情況下,今天下午離岸人民幣跌破了7.3。這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加關稅的影響。

回到主題,這還不是全部!
3月2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預計美國將於3月4日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並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最終確定關稅水平。
特朗普的這一瘋狂行為,引發了94歲的巴菲特罕見打破沉默,公開發聲批評:
巴菲特表示,“實際上,我們在關稅方面有很多經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加徵)關稅是一種戰爭行為。”
“久而久之,它們就成了商品稅。”巴菲特笑著說。他還補充道,“然後呢?在經濟學中,你總是要問這個問題。你總是說,‘然後呢’?”。
這位歷經多次經濟週期的投資教父直言,懲罰性關稅最終會化作商品稅,每個美國人都要為此買單!
這是巴菲特首次公開評論特朗普二次上臺後的貿易政策。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巴菲特曾在2018年和2019年對中美爆發的貿易衝突發表了詳細意見,警告說共和黨的激進舉措可能會在全球範圍內造成負面後果。
另外,巴菲特還被問及如何評價美國當前的經濟狀況。
老爺子直接表示,我不會談,我不能談這。
不能公開討論,但老爺子用行動作出了回應。在過去的一年裡,不斷地拋售手中的美股,目前手握著創紀錄的3342億美元現金,用行動來看空美國市場。
謹防走丟,請關注“經財時新”
2
特朗普會不會在意這位耄耋老人的警告,我們不知道。但,我們更好奇的是,特朗普為啥一點都不不但美國通脹問題?
特朗普這次能勝任美國總統,一部分原因是拜登沒有解決好通脹問題。但現在,拜登已經卸任,通脹這個燙手的山芋已經轉到了特朗普的手上。
而回頭看特朗普的政策,加關稅跟降息是兩大核心。利用我們僅有的一點基礎的經濟常識,加關稅是會增加商品價格的,而降息也是會刺激通脹的,那特朗普為何不怕呢?
首先,說一個次要原因:在輿論上特朗普已經找好了藉口,無論特朗普怎麼作妖,他都會把鍋甩給拜登。他一直強調所有的通脹問題都是上一屆政府造成的,和他無關。
有這樣一個基調,特朗普幾乎就不會太在意通脹對他的政績影響。
其次,他的團隊和幕僚早就為關稅政策進行了“辯護”。
財政部長貝森特曾表示:認為特朗普的政策會引發通脹是“荒謬的”;關稅會“分階段實施”而不是在一天全部實施;
J.D.萬斯也曾表示“消費者在關稅下過得更好”。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援引繁榮美國聯盟(CPA)的研究報告表示,10%的關稅將刺激國內生產,從而使家庭實際收入增加5.7%。
第三,相比於通脹,特朗普更擔心的是滯脹。
近期,一系列美國經濟資料釋放出令人不安的訊號,1月份美國消費者支出創下近四年來的最大降幅;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創近四年最大跌幅,悲觀情緒覆蓋各年齡層與收入群體。
亞特蘭大聯儲預測,第一季度美國GDP或收縮1.5%。
與消費疲軟形成對比的是通脹預期的上升, 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攀升至2023年以來最高。

美國經濟似乎正滑向特朗普最不願面對的困境,這就是為何特朗普一定要美聯儲降息的原因。
如果通脹和滯脹兩杯毒藥,必須要選一個,也許通脹才是特朗普的最好選擇。
第四,相比通脹,製造業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美國的經濟問題,特朗普認為商品回到美國國內生產和製造才是未來。
加關稅不是特朗普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透過加關稅,讓在國內生產的企業擁有價格優勢,從而提高在美國的投資和生產。讓製造業迴歸美國,這是特朗普競選的口號,也是他的執政政策之一。
當然,僅靠關稅,還不行,畢竟美國的利率已經歷史高位,企業的財務成本非常高,所以特朗普才強烈要求美聯儲降息,降低企業端的成本。
利率之外,還有一個配套的措施,特朗普提出將企業稅率從目前的21%大幅削減至15%。
這是一套組合拳,少一環效果都大打折扣。
第五,面對通脹特朗普還有殺手鐧,降低能源價格。
這一輪通脹的最大推手,除了放水之外,還有就是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價格上漲。
石油價格不僅關係運輸成本的問題,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很多化工產品也都是石油提煉的。油價跌了,全球生產成本下跌,那消費市場的通脹不就壓下去了。
特朗普曾表示,如果能重返白宮,將在一年內實現美國國內汽油價格減半。
所以,我們看到,特朗普為了壓低能源價格,不惜放棄曾經的盟友,也要讓烏克蘭跟俄羅斯停戰。目的是相當的明確,那就是降低能源價格,拿到更多的,更低的資源價格。
這對於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買賣了。
在媒體眼裡,看到是司機的眼淚,而在特朗普眼裡,那流出來的都是廉價石油,和資源
透過弱勢美元,刺激美國出口,吸引外資到美國投資,美股就能繼續堅挺;透過壓低油價,打壓通脹,最終來盤活自己的整盤棋。不得不說,這特朗普還是有一套的。
就是不知道最後能不能如願,畢竟他手中的籌碼不多,而且還已經明牌了!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