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50元的烤鴨,價格貴不貴?
當你選擇喝咖啡的時候,是選擇瑞幸還是星巴克?
寧夏枸杞和其他產地的枸杞的區別是什麼?
晚上8點關門的便利店和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有本質區別嗎?
為什麼有的產品總是能牢牢抓住使用者的心智?
“如果你身處一個老的價值網裡,只會越來越卷……想要脫離這種卷,就需要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中。”
“使用者的問題和場景,比我們熟悉的過去找到的那些使用者城市、使用者收入、使用者性別重要得多。”
上週六,混沌學園創新領教、飛書解決方案專家陳志強老師做客混沌直播間,為大家分享了混沌創新四步法中的重要一步——立產品。
在大家都捂緊錢包精打細算過日子的當下,創業的你特別需要這樣一堂課,讓使用者願意為你的產品開啟錢袋子。
以下是內容精華:
授課老師:陳志強 混沌學園創新領教 飛書解決方案專家

混沌創新四步法
混沌創新四步法,第一步是建模型,要識別自身業務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即確認自己有沒有拿到正確的試卷去答題,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步是找定位,在價值網中圈定邊界,錯位競爭,拿到正確的試卷,答對問題。最重要的一步是我接下來要分享的內容,立產品,錨定戰場在哪裡後,在這個戰場裡打造最順手的武器——產品。
熟悉混沌價值網模型的同學會清楚,如果你身處一個老的價值網裡,只會越來越卷,要不就是產品做的比別人更好,要不就是價格比別人更低,這意味著要比別人更加捲。想要脫離這種卷,就需要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中,在另外一個市場裡邊尋找新生。
門是窄的,路是小的,到那裡的人也是少的。原有的主流市場已經驗證是成熟的,可能90%的競爭都在這個市場裡。但如果你跳到新興的市場之中,你會驚奇地發現:第一,雖然市場看上去小一些,但你面臨的競爭對手也很少,可能只有10%,甚至是5%,它是一個相對的藍海;第二,這個新興市場可能會越來越大。
一旦找到了這個新的市場,第三件事情就來了。即如何打造一件趁手的兵器,讓自己更加方便打進新興市場,這需要創業者打磨一個新的產品。

立產品
這裡出現了一個名詞叫做產品。很多創新者都對這一名詞很熟悉,但如果跳出產品本身,大家是否能回答產品到底是什麼?有的人會說我是做餐廳的,我的產品可能是菜和服務,我是做某個硬體產品的,我的產品是硬體,是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東西。
我特別認同一個概念,產品其實是對生產要素的一種有效的利用和組合。即將已有的一些生產要素利用和組合起來,把它生產成為一個產品。其背後有很多經濟學家的公式,例如Q=f(L,K,T),透過勞動力(L)、資本(K)、技術(T)的組合,最後變成了產品。
德魯克提出“企業的價值是要創造顧客”。它的下一句是如何去滿足顧客,就是要透過產品去滿足顧客的需求。
有一點值得大家特別注意,做產品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有使用者側的視角,要關注到如何去滿足使用者的真實需求;另外一方面,也要關注到自身的生產要素有哪些,哪些是你個人獨有的生產要素,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只看供給,也不能只看需求,一定要兩者兼顧。
在混沌的模型中,產品有一個二維結構。縱軸是我們關注到的使用者需求,可以理解為真使用者、真需求、真場景,橫軸是企業的核心能力,產品則是象限中的點。產品本身是供需流動的載體,一開始是價值輸入,然後有價值的承載,這個承載就是產品和服務,最後到需求側變成了價值輸出。回到產品的定義上,就是人們在供給側選擇某種技術或者某些跟供給相關的要素,透過將它們組合起來,承載到產品上面,然後經由產品傳遞給使用者,去滿足使用者具體的某種需求。
這時,如果大家再回到那個問題:我的產品是什麼?就不再是單方面地具象思考,我能做一種什麼產品出來,或者使用者需要一種什麼東西,而是會增加一個思考維度,使用者需要一種東西,那我能不能做呢?我能做一種產品,那使用者需不需要呢?

A和A+即使存在差異,但在顧客眼裡依然是同一個A
我近期特別喜歡的一位人物是鈴木敏文,他在《零售的哲學》一書中有幾段特別棒的話。
第一個,是從產品自身出發的。有一個產品我們可以理解為叫產品A和它的升級版A+,從供給側看兩者是有差異的,諸如枸杞和水果枸杞,但是從使用者側看,產品A和它的升級版A+仍是同一個東西。寧夏枸杞和其他產地的枸杞,在使用者看來都是枸杞而已。使用者視角和供給側的視角是完全不同的,這個時候,你第一直覺就是真的嗎?第二直覺會告訴你A+和A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大家在做產品的時候,第一直覺一定要感受得到,產品的差異是否能傳遞給使用者,是否能被使用者理解和接受,這點非常重要。

不要為顧客著想,而是要成為顧客
第二個,是從顧客角度出發的。很多人認為要為顧客著想,這句話其實有一個主體,誰來為顧客著想?它的主語被隱藏掉了,這個主語可能是公司的創始人,可能是產品策劃團隊。顧客想要什麼?是更低的價格?是更好的功效?還是使用起來更方便?大家千萬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一定要成為顧客,然後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例如在超市場景下,顧客一定是希望超市的營業時間越晚越好,在顧客看來,八點關門、十點關門、十二點關門,都是同一種類型,這也是24小時便利店的來源。從顧客角度出發,他只會覺得不打烊的超市的好,而不會對幾點關門的超市進行判斷,這種差異本身比資料上的卷更重要。

只有捨棄自己的經驗、經歷和立場,
才能和顧客成為一體
第三句話更有意思,人們只有捨棄自己的經驗和立場,才能夠真正的和顧客成為一體。當你和顧客成為一體的時候,所思考的就不再是A+,而是要做出一個新的產品B。當你捨棄自己的經驗和立場的時候,其實是在重新構建一個模型,其底下的價值主張完全不同了。透過構建新的價值主張,迎接一個新的戰場。
例如,某個國潮可樂想要策劃新年活動,多數人是選擇與其他可樂產品進行比較,從而強化自己的特殊性,諸如可樂的中草藥口感。但是我建議大家在類似的服務過程中,先放下自己的獨特性身份,諸如中藥特色、幾十年積累的品牌屬地化等等,從行業最牛的可樂公司角度出發去思考如何進行新年策劃,活動策劃差不多成型的時候,你關注的一定是使用者,而不是你自身有什麼。這一步成型了,還需要增加一項內容,即關鍵能力或核心差異化。諸如將可樂的中藥特色加進去,這時你會發現,你一定是基於使用者需求,然後用你的核心能力去解決它的。捨棄你自己的經驗和立場,才能真正和市場和顧客成為一體。
很多企業的產品都有特色,這種特色可能是某種能力上面的,可能是某種產品功能上面的,或者是解決了某個場景問題上面的。但是大家要將這些放一放,單純地想一想,產品真正要去解決的使用者問題是什麼?或者說使用者在購買產品的過程中顧慮的是什麼?
這一部分思考結束之後,還需要再進行思考,基於你的關鍵能力、產品特色、產品差異化,能不能解決好這件事兒,或者解決好其中的一個小要素。換句話說,就是捨棄了自己的經驗之後,最後重新再加上它。這樣一輪思考,可以幫助我們重新確認最大的產品差異化到底應該是什麼,反過來可以讓大家更加清楚產品可以相對捨棄的是什麼。回到混沌思維模型單點選穿,真正聚焦的核心單點是什麼?哪一個是需要真正聚焦和擊穿的一,可以捨棄的百分之九十九是什麼。

“失去的20年”7-11做對了什麼?
回到7-11案例,鈴木敏文在書中提到的了日本在“失去的20年”時的經濟狀況。在那種背景下,使用者不敢消費,反而選擇捂緊錢包。在這種狀況下,關鍵是要以高品質為縱軸,以便利性為橫軸,挖掘出一個競爭對手未曾涉足的空白地帶,實現企業的自我差異化。這句話的實質含義,就是要構建屬於你個人的差異性的產品。
首先,要重新錨定價值主張,明確為哪些使用者創造何種價值。
然後,找到一個新興的價值網。
最後,找到高品質和便利性這兩個軸,明確交點所在的空白地帶並深挖。
回到當下環境,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呢?就是用什麼樣的東西去匹配使用者高品質的真需求。鈴木敏文用的詞兒是便利性,讓使用者獲得一個便利性的高品質產品。在這種條件下,縱軸關注的是高品質,橫軸需要尋找食材和工藝的易用性、易獲得性,這就是7-11的核心能力。很多熟悉7-11的人都知道,7-11裡邊有很多類似的產品,比如關東煮、便當、自助咖啡,7-11是在供應鏈上面大量選擇那些更優質的東西,然後以更便利的方式提供給使用者。7-11的便當,大量是以自營、自生產、自制造為核心的。有一些食材是高檔餐廳才會有的,但是以便利性的方式讓使用者買到。

立產品三問:50元的烤鴨,價格貴不貴?
這裡有三個問題留給大家,大家也可以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思考,你的產品是否擁有繼續最佳化的空間。
第一個問題,你發現了使用者什麼真實的問題?這是第一位的。你一定要知道你在解決使用者什麼樣的真問題。
第二個問題,解決這個真實問題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麼?這個時候你就會捫心自問,你有沒有能力去解決它?如果沒有能力解決它,還要去補充什麼樣的核心能力。
第三個問題,如何快速驗證前面兩個問題?交點是你的產品嗎?如何快速驗證產品假設是對的,還是需要去迭代的。
以上這些問題,需要大量的模型支撐,以及方法和工具。這些都將在混沌接下來的創新四步法的課程裡面進行詳細介紹。
這裡再舉兩個例子作以說明:
第一個例子,一隻50元的烤鴨,價格貴不貴?很多時候人們都是將自己帶入了自己角色再進行思考,實際上應該思考的是使用者覺得貴不貴,以及使用者需要購買一隻50元烤鴨去解決哪些問題。
一位網友曾經在評論區和我互動,他說一隻50元的烤鴨挺貴,但也不是不可以買。如果是要買回家孩子和老婆一起吃,我也可以順便吃兩口。但如果是要自己一個人買來做午餐或者晚餐,我就覺得有點貴了。你會發現,無論使用者是白領還是藍領,使用者從來沒變過。但使用者要解決的問題決定了他覺得這個烤鴨的價格貴不貴。
第二個例子,當人們選擇喝咖啡的時候,是選擇瑞幸還是星巴克?一個朋友的答案很有意思,他說是取決於帶的是什麼,如果帶的是狗,那就買瑞幸,因為拿著就走。如果帶的是朋友,那就選星巴克,因為可以坐下來聊天。所以,使用者的問題和場景,比我們熟悉的過去找到的那些使用者城市、使用者收入、使用者性別重要得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