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頂流聊天記錄曝光:28歲男星對16歲女孩說的這句話,讓全網父母失眠

最近韓國明星金秀賢和金賽綸的事大家都聽說了吧?
28歲的金秀賢對16歲的金賽綸說出 “我什麼時候能抱著你入睡,那就真的能睡個好覺了” 這樣的話,看得我火冒三丈!金賽綸和友人聊天還稱金秀賢為 “前男友”“初戀”,這戀愛關係基本坐實。
“為啥一個韓國女明星自殺的新聞,能在熱搜上掛一個多月?”
當我看到韓國明星金秀賢和金賽綸的熱搜又又又又更新時,忍不住想到了這個問題。
有網友說,這件事在韓國討論的並不多,反而國人一直在跟它“死磕”。
是啊,為啥咱國人就非要死磕這件事呢?
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說道說道。
倆人最新的訊息,是金賽綸家屬放出的最新證據。當年28歲的金秀賢對16歲的金賽綸傳送這樣的話:
“我什麼時候能抱著你入睡,那就真的能睡個好覺了!”
“想你了!”
“即使你親我,我也不知道。”
金賽綸和友人聊天記錄裡,只要提到金秀賢,用的稱呼都是
“前男友”
“初戀”
這下,金秀賢與未成年金賽綸的戀愛關係也幾乎被定論。而這起事件之所以能在國內熱搜掛一個多月的原因也愈發清晰:
死磕,是因為我們都恨透了戀童癖,是因為這件事刺穿了我們的良知紅線,是因為這件事給我們所有父母都敲響了警鐘。
而目前金賽綸家屬拿出來的種種證據,都直指“未成年侵害”,哪怕這位大名鼎鼎的韓國歐巴說出再動人的情話,也絕不是什麼浪漫情節,而就是實實在在的成年人利用權力與年齡差實施的操控
而更令人心寒的是,竟有人用“童星早熟”“自願戀愛”來模糊事件本質——當孩子尚未長出完整的判斷力翅膀,任何“自願”都可能是被精心設計的陷阱。
戀童癖,比我們想象得更隱蔽。而一個孩子遭遇侵害的機率,比我們想象得更高。
最近看到一部真實的記錄片,裡面就講了一個曾經的高中女生在一段“你情我願”的不對等戀愛關係中,如何被摧毀的故事。
01
曾經年級第一的學霸女孩,現在連活著都要用盡力氣
女孩名叫阿睿,在一個零食店裡打工,認識她是在紀錄片《是壞情緒啊,沒關係》裡。
她選擇用馬賽克遮住自己的臉,全程只能模模糊糊看到她的表情變化,看不到五官。
她最大的愛好是蒐集植物標本,家裡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盒子,裝著形形色色的植物種子,理由是“種子裡蘊含著潛力”,成為一棵大樹或一株小草的潛力。
她喜歡畫畫,會畫各種各樣的植物,也會隨心所欲畫各種場面,比如把人肢解,比如跟性器官相關的畫面。
她時常覺得大腦中有一種強烈的怒氣和恨意無法控制,還時常想象有一個人,這個人沒有臉也沒有身份。她就用各種東西去打他、傷害他。
這個人是誰呢?
阿睿想了很久,後來她把自己的臉套在這個人的臉上,感覺“合適了”。
她恨的是她自己。
她一次次觀察自己,得到的結果都是厭惡。她討厭自己,全身上下找不到一點兒讓自己滿意、喜歡的點。
可在兩個初中同學眼裡,曾經的阿睿是那麼光芒萬丈。
男同學說,阿睿是學霸,年級第一。還說,那時暗戀阿睿的男生有很多。

另一個男同學則直接承認:喜歡阿睿,至少六年。
那時的阿睿在大家眼裡是一個會發光的女孩,讓暗戀的男孩都喜歡到自卑的女孩。
那時的阿睿躊躇滿志,把北大文學院視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但僅僅兩三年後,阿睿身上的光就消失了,成績下降,眼神暗淡。
她的改變,源於下一個要見的男人。
02
玩弄女孩的大叔,說自己被“道德審判”了
這個男人是阿睿的高中老師。
相遇那年,阿睿15歲,老師40歲左右。
高一上學期時,阿睿沉浸在被老師“寵愛”的幸福裡。他會帶她在田野裡遊玩,會對她說“我喜歡你”。
在老師的講述裡,15歲的阿睿把自己摘到的野花送到他面前。那一刻,他就注意並喜歡上了她。

有一次出去玩兒的時候,老師親了阿睿。後來老師把阿睿帶到了新家,發生了關係。
那次發生了些什麼,阿睿完全想不起來。
在這之後,倆人的隱秘關係一直持續了很久,從高一下學期一直到大二上學期。
但阿睿的精神狀態在高三已經很不對頭了。
她說自己坐在教室裡,腦子會不由自主地回放發生關係的畫面。想著想著就很崩潰,甚至忍不住想要大叫幾聲。
為了控制情緒,她就使勁兒地咬自己,或者拿小刀扎一下自己。

晚上睡覺時會頻繁地做噩夢,要麼是詭異的發生關係的場景,要麼是被媽媽發現並追殺。
一個噩夢驚醒後,又一個噩夢襲來。
那時,她的感覺是,害怕。
上大學後,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當時還是個未成年人,也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為什麼他和一個未成年人發生關係?
  • 為什麼他作為老師,要選擇這麼做?
  • 為什麼在她不懂性的時候,要經歷這些?
  • ……
這些問題,像惡魔一樣糾纏著阿睿。哪怕在她大二主動提分手後,依舊成為繞不開的陰影。
阿睿給自己想象中的夥伴小魚子寫信:
我覺得我一定必須等到一個答案,我真的很難過。
和初中同學見面後,阿睿鼓足勇氣,決定和這個老師再見一面,確定答案。
03
迷惑的自我定位,讓被傷害的女孩持續內耗
阿睿問:“為什麼是我呢?你會不會覺得有點不忍心?”
老師沒有回答,反問:“你想審判我嗎?”
在阿睿追問下又說:“我想了,沒有答案。”

過程中,沒有爭吵但並不愉快。
阿睿說,自己全程沒有太強烈的情緒波動,很開心,她稱這種狀態叫“解離”。
她想起自己上高三時,有一次情緒崩潰了。從老師車上下來後,她就蹲在路邊哭。原本已經開車離去的老師又開回來,把她拽到車上,大聲地質問:
“是不是想把我釘在恥辱柱上?”

那時,她只覺得情緒崩潰全身沒有力氣,壓根就不知道“恥辱柱”指的是什麼。
現如今再回想起來,結合這次見面得到的“答案”,阿睿內心的感受終於得到了證實:
他是一個懦弱的人,不敢給自己答案;
他是一個滿嘴謊言的人,所謂的愛情不過是自我滿足。

她用十年的自我內耗、自我傷害、自我沉淪,終於確定了這一事實,也給倆人的關係定下了性質。
老師一句句“這是愛情”和自己的痛苦感受曾讓阿睿苦苦掙扎:
我是一個受害者嗎?
還是一個不幸的、談了段糟糕戀愛的人?

這不是愛情,這是玩弄。
這不是戀愛,這是一個戀童癖對未成年女孩的傷害。
這不是孩子的錯,這是戀童癖的恥辱。
後來,阿睿畫了一幅畫,一隻小鳥被擊中後像煙花一樣綻放。
精神科醫生說,這幅畫裡潛藏著“想往前”“想變好”的力量。

成年後的阿睿,終於可以大聲告訴自己:
“我沒做錯。”
那些年給自己的憤怒和攻擊,也終於可以還給本就應該擔責的成年人。
她在跟老師見面時,懟了對方一句:
“對,我是想審判你。那又怎樣呢?”

她把那麼多年的自責、攻擊,扔給了摧毀自己人生的男人。儘管那個男人還想要逃避、推脫,但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阿睿不再負重前行。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問:
“阿睿那麼痛苦的時候,父母在哪裡呢?”
是啊,父母又在哪兒呢。
04
無條件的愛和支援,就是留給孩子的求助通道
精神科醫生問:
“沒有跟父母求助過嗎?”
阿睿的回答是:
“沒有這個習慣。”
從有記憶開始,阿睿就沒有感受過被愛。
媽媽從來都是面無表情地看著她。爸爸則脾氣暴躁,打她就是家常便飯。倆人的共同點就是,格外關心阿睿的成績。
有一次,他們全家一起吃飯。阿睿不小心把菜掉到了桌子上,爸爸起手就是一巴掌。一顆門牙掉了,阿睿不敢哭,含著淚吃完飯,發現又掉了一顆門牙。

還有一次,阿睿在學校寫作業。爸爸發現她不太認真,就拿著鐵做的戒尺和鋼管,騎在她身上使勁打。
那次打的她走路都困難,沒法洗澡,去學校都是媽媽揹著去的。
對愛的渴望,成了老師捕獵阿睿的最佳武器。
阿睿說,自己從沒想過能跟一個成年人在一起這麼快樂。
她在老師一聲聲“喜歡你”中,得到了某種類似父親般的關愛。
對被愛的迷戀,讓她選擇對父母隱瞞這段關係。
對被愛的失望,讓她在痛苦時選擇獨自承受,直至身患抑鬱自殺。
讓孩子感受不到愛,就是在關閉孩子的求助通道,就是在把孩子往深淵中推,就是在把孩子往戀童癖、壞人手裡送。
我在查閱資料時,看到太多讓人震驚的例子:
  • 小學女生被保安猥褻;
  • 幼兒園的孩子被親爺爺侵犯;
  • 青春期的女孩被繼父侵犯;
  • 6歲男孩被舅舅猥褻;
  • 13歲男孩猥褻5歲妹妹;
  • ……
這些不是遙遠的社會新聞,而就是正在發生的現實悲劇。我們總以為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就是愛,卻忘記真正致命的傷害往往來自情感荒漠——當孩子連最基本的“被看見”“被珍惜”都成為奢望,施害者遞過來的任何“溫暖”都會成為致命毒藥
此時此刻,看看你身邊那個正在熟睡,或是正在寫作業的孩子吧。TA是否知道真正的愛從不需要用身體交換?TA是否相信無論發生什麼,父母永遠會張開雙臂說“這不是你的錯”?我們要教會孩子的不僅是識別危險觸碰,更要構建起堅不可摧的情感護盾——當家庭成為隨時可以停泊的港灣,當父母的眼神永遠盛滿理解而非評判,孩子才能長出拒絕傷害的勇氣
阿睿用十年時間在畫布上重構了自己的人生,那隻被擊穿卻綻放成煙花的小鳥,終於掙脫了恥辱感的鎖鏈。此刻她最想告訴天下父母的,或許不是如何識別惡魔,而是如何讓孩子永遠不必在家庭之外尋找光明。
當我們用真正的愛與理解澆灌孩子的心靈,那些黑暗中的觸角,便再難找到滋生的縫隙。
同時,不放過一個傷害孩子的人,也是我們中國人一追到底的原因。
往期推薦:

👉孩子周圍究竟潛伏著多少戀童癖?如何自保?

👉兒童奶辣風,打臉是非不分的家長
👉N號房上傳裸照的女孩,獨自長大
👉“養你長大,娶你回家”,這碗愛情毒雞湯喝得我想打110!
👉男幼師午休時猥褻男童被刑拘!以為“男孩比較省心”的家長該醒醒了!
👉9歲女兒被“隔空猥褻”,孩子遭遇的社交陷阱有多隱蔽且恐怖?

1
END
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