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曾被認為是中老年人的專屬疾病,如今卻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隱形健康危機。世界衛生組織將頸椎病列為“全球十大頑症”之一,其年輕化趨勢令人擔憂,而一場對抗頸椎病的反擊戰也由此展開。
近日,一張年輕人扎堆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吊脖子”的照片在網上引發熱議。
照片上, 四五個年輕人排排坐在小板凳上,用一根牽引繩吊著脖子,背後還有一盞中醫理療燈對著後腦勺,散發著魔幻的紅光。
近日,央視新聞也報道了在醫院扎堆“吊脖子”的年輕人。(圖/CCTV13新聞影片)
圖片中的“吊脖子”是頸椎病治療方法中的頸椎牽引。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最常見的方法之一。有網友表示:“我就這樣治好了我的頸椎病,真心推薦每個高強度伏案工作的年輕人都去六院吊脖子。”
據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頸腰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的調查,20—40歲青壯年頸椎病患病率高達59.1%,另有國內一項對2000例頸椎病患者展開的最新調查顯示:近20年來,頸椎病的高發年齡從55歲,一路跌至39歲,低齡化趨勢明顯。
青少年和上班族患頸椎病的人數徒增,30歲以下患者所佔的人數比例比30歲到50歲的患者高出了22%。當代年輕人既要擔心痛風,又要焦慮血糖,如今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除了選擇去寺廟上香,還要定期去醫院“上吊”。
“吊脖子”的學名為頸椎牽引,是一種用於治療頸椎病的物理療法,可解除頸部肌肉痙攣,鬆解軟組織粘連,緩解頸部疼痛和不適。從保溫杯裡泡枸杞到三伏天去公園曬背,從跟著大爺打八段錦到如今扎堆醫院“吊脖子”,這屆年輕人有自己的療愈方式。
今年七月以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康復科牽引室的患者環比增長了20%,其中有超過一半是年輕人。去醫院“吊脖子”,甚至成為一股打卡風潮。
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正骨門診,有專門為頸椎病患者開設的頸椎病專病門診。中醫骨傷科主任醫師、中醫學教研室副主任梁文,每逢週三就在頸椎門診坐診。提及頸椎病的年輕患者的數量,梁主任感嘆:“現在得頸椎病的年輕人太多了。”據國家的青少年頸椎健康普查資料顯示,目前80%的青少年頸椎處於亞健康狀態。
26歲的美甲師陳筠在一家網紅美甲店工作,店裡生意非常好。陳筠每天上班時間從早上11點30分一直到晚上10點。店裡一共有8位美甲師,幾乎每位美甲師的每日實際工作時長都超過11小時。臨近過年期間,她甚至要從早上11點一直工作到夜晚12點。在陳筠工作的第二年,她就患上了頸椎病。
陳筠說,剛開始她經常頭暈、犯困,有時候還會反胃,但並不知道自己是頸椎出了問題,直到被有經驗的同事提醒她“去看看頸椎”。拿著醫院拍出的X光片的她,正式被醫生確診了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那一年陳筠才23歲。
定期去醫院“吊脖子”,成為陳筠生活的一部分。起初她覺得這個治療“看起來很傻”,令人尷尬:“有一次治療室已經沒有位置了,理療師把我吊在治療室門口的位置,所有人在走廊路過都要看我兩眼。那是我人生經歷過最漫長的一次治療。”但她認為這是值得的,每次吊完脖子,頸部輕鬆了不少,呼吸也順暢了。
“吊脖子”不僅在醫院能做,在一些中醫館也可以進行頸椎理療。在廣州某中醫館內,年輕患者龍小姐正在治療室做頸椎牽引。她已經一個星期沒上班了,這是她第三次來“吊脖子”。她從沒想到自己25歲會得頸椎病,但“吊著的時候不舒服,放下來的那一刻巨舒服。”因為長期久坐打字,龍小姐不但有頸椎病,還有腱鞘炎:“頸椎病犯的時候,臉、手全是麻的,後腦疼還想吐。有時按手機久了,胳膊、手都疼,乾點活就很累。目前正在考慮離職。”
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年輕人吐槽自己年紀輕輕得了頸椎病。(圖/小紅書@Mar)
該中醫館的中醫推拿師鍾可心說:“來看頸椎問題的90後、00後,比幾年前大概增加了將近一半。看看自己和身邊的人,十個人中甚至很難找出一條健康的脖子。”
根據鍾可心介紹,除了做頸椎牽引,推拿也能緩解頸椎疼痛,在區域性按壓刺激、釋放筋膜、改變血流,改善疼痛不適的症狀。臨床上,頸椎病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比如反覆落枕、體位性的眩暈、不明誘因的指端麻木、一吹空調脖子就變僵等。腰椎發出的警告則是腰疼、腿麻、腰部僵硬、下肢肌力減弱等。如果出現這些問題,都需要及時就醫。
頸椎病年輕患者的比例增加,與年輕人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裝置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加上不良的坐姿和缺乏運動,頸椎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
歐洲脊柱協會曾發出健康提示,長期低頭玩手機、看電腦,相當於脖子負重25千克;當頭部前傾呈30度角時,頸椎承重大約18千克;前傾呈45度角時,頸椎承重22千克。而現實生活中,習慣盯著螢幕的“低頭族”,低頭45度角的情況再常見不過。
隨著年輕人頸椎問題的普遍化,頸託、頸部按摩儀、護頸枕等各類“護頸神器”在電商平臺上開始紅火。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頸託”,就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護頸神器”,外形看上去是一個簡易的環狀結構,套在脖子上,把脖子支撐直立起來,號稱“低頭族們的救星”“戴上脖子一秒輕鬆”。價格上百元的“護頸神器”,在平臺上銷量過萬件。某品牌一款價格低於100元的護頸神器,在電商平臺的銷量更是達到驚人的20萬件以上。
在某電商平臺上爆賣20萬件的“護頸神器”。(圖/網路截圖)
從事設計工作的小汪,每次久坐後都感到脖子和肩膀有強烈的痠痛感。她在綜藝節目上看到不少明星的脖子上戴著一圈叫不出名字的東西。她上網搜尋後才知道那是“頸託”,價格從9.9元到數百元不等,於是自己也買了一個。“很多明星都在戴,看起來能起到保護脖子的作用,所以我也想試一下。”
與頸託一樣熱賣的還有頸部按摩儀。據Statista資料,2023年全球按摩儀市場規模已突破60億美元,預計2024年將增至75億美元。據智研瞻統計顯示,預計2030年中國頸部按摩儀行業市場規模達267.35億元。該增長顯示出該行業在應對現代人快節奏生活與長時間辦公所誘發的頸椎問題方面所展現出的強勁增長潛力。
為了迎合年輕人追求潮流、時尚的口味,不少頸椎按摩儀在外觀上越來越“小而美”,在品牌營銷上包裝了“按摩黑科技”“人體仿生”“高科技護理”等炫酷概念。
陳筠也在網上購買了一些“護頸神器”,例如把脖子固定的頸託,還有頸部按摩儀。如今在陳筠看來,這些都屬於“智商稅”,“不買不死心,買了就後悔”。頸託因為“戴著非常不習慣,頸椎壓力似乎也沒得到緩解”,買回來後,基本閒置了。
這些年,陳筠在頸椎上的消費已超過五位數:“這兩年因為頸椎病,陸續花了一萬塊是肯定有的——一部分是花在了按摩上,充值按摩卡花了幾千塊;報了瑜伽課也花了幾千塊;剩下的是購買一些護頸神器和頸部按摩儀、護頸枕、頸部艾灸貼等。”
同樣受到頸椎疼痛困擾的外企員工鐘樂兒,買了將近十個枕頭,花費數千元:“枕頭高一點的、軟的或者滑的,都不行,不用枕頭也不行。總之我的日常就是換枕頭,一年要換三四個。售價從一百多元到上千元的枕頭,我都買過。”
頻繁更換枕頭,也不能解決鐘樂兒的頸椎問題。在看過醫生後,醫生沒給她開任何藥方,只是叮囑她日常注意姿態,別坐太長時間。焦慮的她陸續購置了按摩枕、按摩靠墊、筋膜槍幾種針對不同部位的按摩器,直到試了頸椎牽引帶才感覺好些。
在頸椎病專家梁文看來,頸託和頸部按摩儀這類所謂“護頸神器”的作用十分有限,只能幫助患者“暫時性緩解一下,並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他也建議,“可以更換高度合適的枕頭,以及進行瑜伽一類較為溫和的運動”。
他呼籲人們不要太過焦慮。儘管頸椎病人群數量增加,但實際上,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僅為5%—10%,藥物、物理、微創、介入等中西醫結合手段都可針對不同病症程度予以緩解。
陳筠店裡曾經有一位資深美甲師,因為頸椎病太嚴重,長時間的頸部疼痛無法緩解,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不得已離職做治療。“後來聽說她已轉行了。我們在工作中需要長時間保持低頭的姿勢,服務一個客戶至少要一個小時起步,如果遇上款式複雜的客戶,時間要翻倍。我給顧客做過最長時間的一次美甲花了4個小時,全程都是低頭操作。”
頸椎病是現代職場人的緊箍咒,尤其是一些因職業特性需要長期久坐的人群,對此更是深有體會。
頸椎病的發生與患者職業緊密相關,工作需要長時間久坐低頭的職業人群,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人群。曾經有一項針對國內2000例頸椎病患者的調研顯示,IT從業人員居頸椎病高發職業第一位,佔比44.1%,其次是流水作業人員(15.9%)、駕駛員(15.4%)和教師(12.3%)。
早在2019年7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就將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列為“勞動者個人應當預防的疾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孫新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這些都是與職業活動有關的疾病。
丁俊明是某大廠的軟體開發程式設計師,頸椎病也伴隨了他5年之久。27歲那年,丁俊明去醫院看頸椎病。經過各項檢查後,醫生非常嚴肅地告訴他:“你這頸椎真不像是27歲的啊,像60歲的。”
檢查結果顯示,丁俊明的頸椎變形程度已經非常明顯,多節椎間盤突出,纖維環已經破裂。醫生說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後果不堪設想。這些年,丁俊明忙於工作,實在受不了了才會到醫院理療。他嘗試過各種治療方式,除了頸椎牽引,還做過電針療法,吃過中藥。
丁俊明說:“在外面中醫館按摩一個小時要200塊,而在三甲醫院做頸椎牽引一次20塊,一個療程10次,還可以使用醫保。相比之下,醫院‘吊脖子’的價格對於打工人來說還是很友好的。”
對於頸椎病是否納入職業病,丁俊明表示強烈贊同。丁俊明說:“有時候一天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頸椎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問題。沒有人希望辛辛苦苦賺的錢,到頭來都為疼痛買單。”
按照我國《工傷保險條例》,職業病被認定為工傷,普通勞動者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一種疾病是否納入職業病範疇,應從職業病的基本特點來考慮。具體而言,從事某一類職業的工作人員,其工作時的身體姿勢或者工作狀態必然會導致產生某種疾病。但是,從目前來看,將頸椎病等上述疾病納入職業病都存在較大障礙。職業病強調疾病的職業關聯性,即勞動者患病是因為職業危害導致。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實中很難認定頸椎病等疾病與職業有必然的關聯性。長期使用電腦或者久坐的職業可能導致頸椎病,但個人在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如不正確的坐姿、長期低頭使用手機等行為,也有可能導致頸椎病。截至目前,頸椎病、肩周炎等這些上班族最容易患上的疾病,尚不屬於法定職業病的範疇,而只能算是與職業活動有關的疾病。
2023年我們建了一個付費微信群,帶大家認真搞錢,實現全年收入1600w的好成績,今年打算繼續搞!2024,我們的目標是讓群裡每個人都能掙到30w!感興趣的小夥伴快快新增客服微信!
有恆產者有恆心。擁有一筆穩定的資產,可以使人在瞬息萬變的社會里穩住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