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新的“打卡聖地”出現了。
在北京,每當夜幕降臨,西二旗的大廠青年和國貿的金融精英,都坐上地鐵,穿越擁擠的人流,在平安里站下了車。
他們的目的地不是新開的酒吧,也不是某個在網上爆火的餐廳,而是一家醫院。
不像一些知名醫院有著壯觀的大樓,這家醫院藏在衚衕中,算不上起眼,是一家二甲中醫專科醫院。
它就是北京按摩醫院,在這座都市漂泊的打工人們,紛紛來這裡“朝聖”,拯救自己未老先衰的頸椎和腰椎。從養生奶茶到按摩治療,打工人們帶火了一個又一個“打卡點”,擠進刻板印象中,本該屬於中老年人的市場。按摩醫院對於年輕人真的有必要嗎?相比按摩院,按摩醫院的賣點在哪?以下,Enjoy:
來源:視覺志
編輯:離蔭
01
白領打卡地
當你踏進北京按摩醫院的大門,都會感嘆這裡“年輕人含量”過高。
大家本以為來這裡求醫問診的以中老年人居多,實際上多是被996和KPI綁架的打工人。

圖源:小紅書@萌萌,站起來!!
有人西裝革履,打著領帶,像是小有名氣的操盤手。
有人一邊在排隊等待叫號,一邊開啟電腦奮筆疾書,甚至有人脖子上還掛著沒來得及摘的大廠工牌。

圖源:北京日報
大家在診室外相聚,揉著脖子或腰,目光交匯,露出苦笑。
這裡一號難求,來看診的年輕人排起了長龍,有的人每週三定好五點五十九分的鬧鐘,睡覺之前把掛號介面調好,醒了之後準時搶號。
當頸椎出現生理曲度變直等問題,醫院常會透過外力牽引頸椎的方式進行治療。
做牽引治療的許多是年輕人,因耐不住“寂寞”而垂頭、曲頸刷手機,護士總要提醒那些一邊治療一邊低頭看手機的患者,不要看手機。

圖源:小紅書@萌萌,站起來!!
隨著年輕人越來越多,為了方便上班族就診,北京按摩醫院將每日的就診時間延長。
不同於北京許多醫院早上8點開診,下午5點半下班,北京按摩醫院開診時間提早到早上7點半,下班延長到晚上9點。
在工作日,忙碌的打工人也可以在上班前或者下班後來按摩,避免請假,還能避開週末高峰。

這裡不是按摩店,而是醫院,那些披著白大褂的醫生們,不把你當顧客,只把你當病人。
他們不關心你在這裡“體驗”如何,只在乎你的症狀有沒有消失。

這裡嚴格遵循“先檢查再治療”的流程,每個人來了都先進行詳細地問診。
醫生還堅持讓初診患者進行一些影像學上的檢查,俗稱“拍片子”。
拍片子既是為了彌補觸診的不足,也是為了排除如骨質疏鬆、錐體融合等特殊情況,避免事故的發生。
拍完片子進入按摩治療環節時,醫生們也沒什麼“服務意識”。
患者拿著按肩頸的片子,就只能按肩頸,想按腰,就得重新掛腰部按摩的號,再帶上腰部的片子。
每位患者只有15分鐘的治療時間,想多按一分鐘都不行。
但按摩時間並不是越久越好,醫生們按的每個穴位都很精準,正骨又快又準,15分鐘足以解決問題。

能在這裡出診的推拿醫生中,視障醫生基本都是本科學歷,還有多位碩士研究生,非視障醫生中還有博士研究生。
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積累,構成了按摩醫院的底氣。

除了專業,價效比也是年輕人選擇這裡的重要原因。
之前,在達到了1800元的醫保起付線後,按二級醫院門診的醫保報銷70%的標準,醫保報銷後,北京按摩醫院的掛號費只需2塊,單次按摩20.1元,一些人的公司還提供二次報銷的機會,四捨五入等於不花錢。
即使北京按摩醫院兩次漲價之後,頸椎按摩從81元漲到115元,腰部從77元漲到125元,但在70%的醫保報銷之後,價格仍舊有競爭力。

更精打細算的年輕人,走進能享受90%報銷力度的社群醫院,尋求按摩治療。
這些“物美價廉”醫院,都成了許多年輕人每週都要“打卡”的地方。
02
最長的套路
在“偶遇”按摩醫院之前,年輕人在按摩上走了太多的彎路,踩了太多的坑。
市面上的按摩店都以盈利為目的,瞄準消費者的錢包,推出各種花裡胡哨的專案。
足療按摩,號稱能幫人疏通各處經絡,保養重點部位,還有著“古月蘭亭”、“玉指飛揚”等讓人云裡霧裡的專案名稱。
泰式按摩手法激烈,技師用手和腳奮力拉伸顧客的骨骼,旁觀的人觸目驚心,彷彿在看某種酷刑。

一些高檔SPA,打出療愈的旗號,號稱自己的治癒方法來自印尼等神秘地區,在按摩時往顧客身上塗各種成分複雜的精油,敲動著能“洗滌靈魂”的頌缽。

一遍流程走下來起碼得一個小時,消費者花了上千元,美美地睡了一覺,但身上的病灶並沒有被根除。
除了這些讓人“大開眼界”的專案外,有些按摩店的套路讓人防不勝防。
有按摩店聲稱可以透過按摩去除脂肪瘤,但實際上只靠按摩手法,根本無法達到這種功效。
一些按摩店會推出天價精油按摩療程,請來“專家”“神醫”坐陣,聲稱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但實際上他們提供的只是普通的按摩服務,使用的精油質量也不高。
上海的唐女士只是跟朋友去做了一次免費按摩,結束後被按摩師說她身體各處都有淤堵,在店內工作人員的輪番洗腦之下,購買了一個近萬元的精油按摩養生療程。
在療程結束後,她更是被哄騙著,陸陸續續夠買了10多個不同的精油按摩療程。

2年時間內,她在這家所謂的“健康管理中心”花掉了近20萬,而那些聲稱有神奇功效的精油,進貨價一盒也就100到200元人民幣。
有網友在按摩店做了一個標價600元的腿部按摩專案,但當網友結賬時,店員卻說,600元是按摩腿部1根筋的價格。

層出不窮的套路,讓許多人對按摩店產生了心理陰影。
許多店員沒完沒了地推銷、催促辦卡,甚至使用一些PUA手段,更是讓身體本就不舒服的年輕人煩不勝煩。
另外,私立的按摩院無法保證技師的專業性,技師們對著顧客脆弱的頸椎、腰椎下手,很可能會造成顧客的癱瘓。
有網友在自家樓下的私人推拿工作室進行按摩後,感到自己的脖子和右手越來越痠麻,過了幾天,右手連筷子都拿不住,右腳也走不了路。
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診斷:已經出現了脊髓損傷,離全身癱瘓只有一步之遙。

類似的新聞,這些年屢見不鮮。
而公立醫院提供的按摩治療,能夠實實在在,物美價廉地解決問題,自然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03
年輕人的健康焦慮
年輕人頸椎和腰椎,越來越不健康了。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頸椎病發病率為17.3%,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超過1名頸椎病患者。

而20-40歲的青壯年中,頸椎病患病率高達59.1%。
據國家衛健委相關資料,我國25-39歲之間的青壯年,腰椎間盤突出問題的檢出率高達13.93%,穩居各年齡段之首。
氾濫的健康問題,引起了年輕人的焦慮,也讓年輕人“小金庫”的大門敞開。

年輕人開始瘋狂地為“呵護頸椎、腰椎”的產品付費,即使這些東西價格不菲,也閉著眼睛下單。
從價值幾百元的護腰坐墊、按摩儀,再到動輒上萬元的人體工學辦公椅,都被年輕人們搶著購買。
後浪研究所釋出的《2022年輕人恐病報告》顯示,有90.58%的年輕人認為自己的身體不健康,49.8%的年輕人購買養生食品,30.27%的年輕人購買按摩儀。
但這些他們一擲千金買來的產品,未必能解決他們的困擾。
開啟搜尋引擎,搜尋“按摩儀”,跳出的結果足以證明大家對按摩儀的擔憂。

在社交平臺上,關於按摩儀的吐槽也層出不窮:按摩不到斜方肌、漏電、按摩力道不足、產品質量有問題……

踩過一個個坑的年輕人,開始迴歸本真,只選擇最合適的消費方式。
他們的焦慮依然存在,但他們不再願意為焦慮付費,而是更關注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最有效地解決自己的健康問題。
他們不在乎那些花裡胡哨的包裝,也不聽銷售人員天花亂墜的吹噓,他們捂緊錢袋子,堅信只要能物美價廉地解決問題,就是好辦法。
然而最好的辦法,還是預防。
可惜,手機讓我們頻頻低頭,工作讓我們久坐傷身。
專業的醫生能解決一時之痛,而造成年輕人透支身體、未老先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有解嗎?
參考資料:
1. 《月銷過億的“護腰神器”,直播間狂割打工人》 Tech星球
2. 《在北京,年輕人開始做能走醫保的按摩了》 三聯生活週刊
3. 《高價推拿按摩,被社群醫院打到了10元》 真故研究室
4. 《夜探北京按摩醫院:老牌按摩醫院為何吸引年輕人?》 搭地鐵逛北京
5. 《藏身衚衕,這家公立醫院為何成了年輕人網紅打卡聖地?》 醫學界
6. 《打工人造孽,逼WLB醫生996!》 脈脈
7. 《推拿,中醫院吸引年輕人的流量密碼》 財經雜誌
8. 《“脆皮年輕人”花式養生,有人月均賬單超千元》 工人日報
9. 《一滴入魂?! 什麼天價“精油按摩套餐”竟騙了消費者一千萬!》 魔都眼
10. 《每十個人中有六人患病,飽受頸椎病困擾的不再是老年人》 今天醫學
11. 《按摩儀的宿命,不該是智商稅》 虎嗅APP
也許你還想看:
經緯張穎:2023,不只克服困難而是習慣困難
經緯張穎內部講話:2024,四大關鍵決策
經緯2023年終盤點:Adaptability is the key to thriv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