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丹霞山發現新微生物;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即將試運營丨科技早新聞

Cover Story
今日封面
近日,在貴州羅甸大小井景區,樹影婆娑,遊船穿梭其間。(來源:視覺中國)
S&T News
早新聞來了
9日,東南大學科研團隊釋出全球首創的仿生自發電-儲能混凝土。以此製成的儲能牆板,可儲存居民住宅約一天的用電量,與光伏配套使用,可提升光伏利用率30%以上,降低用電成本超過50%。(來源:科技日報)
9日,55901次檢測車從重慶東站駛出,標誌著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新建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聯調聯試圓滿結束,已正式進入執行試驗階段。>>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聯調聯試列車經過渝廈高鐵南川站。圖片來源:國鐵成都局
由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牽頭完成的“自主可控智慧發電控制系統”專案,8日透過成果鑑定。這標誌著我國工業控制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專案成果已在300餘臺機組成功投運。>>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9日,國內最大直徑土壓/TBM雙模盾構機“龍崗3號”在深汕鐵路SSSG-8標塘朗山隧道圍嶺盾構段順利始發,標誌著該專案全面進入大盾構施工階段。“龍崗3號”最大開挖直徑達14.29米,相當於5層樓高。(來源:科技日報)
盾構管片拼裝裝置。圖片來源:中鐵上海工程局
近日,全球首款浮筒式雙座水上電動飛機——RX1E-S水上電動飛機完成北京地區首飛。此款飛機的投入使用也標誌著我國電動航空裝備從陸地向水域跨越。(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延慶融媒體中心
廣東省韶關市丹霞山管委會9日通報稱,在廣東丹霞山的紅色岩石中,中山大學丹霞山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科考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微生物,並將其命名為丹霞紅巖桿菌。這不僅是一個新種,更是一個新屬。(來源:中國新聞網)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9日釋出的公報顯示,2024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連續四年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2024年北京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90天,為歷年最多;重汙染天2天,為歷年最少。(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國家文物局9日訊息,位於安徽馬鞍山的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將於16日開館試運營。凌家灘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下游中心聚落,也是中華文明“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關鍵節點,被列為“考古中國”重大專案。(來源:科技日報)

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圖片來源:國家文物局
澳門特區政府治安警察局9日釋出訊息稱,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於9日凌晨3時突破本年度一千萬出入境客流量,比去年提前了13天。(來源:央視新聞)
當地時間8日,洛杉磯奧組委確認洛杉磯紀念體育場和英格爾伍德體育場將成為202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官方場地。(來源:央視新聞)   

Hot News
熱點推薦
近日,“國際珊瑚礁倡議”組織表示,全球84%的珊瑚出現白化現象。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導致珊瑚白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拯救它們?請專家科普一下↓↓

編輯:王璠 郭炘蔚


稽核:朱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