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危物種白花獨蒜蘭現身雲南;17個新職業42個新工種亮相丨科技早新聞

Cover Story
今日封面
7日,在安徽蕪湖,飛馳的高鐵與麥田、村莊等相映成景。(來源:視覺中國)
S&T News
早新聞來了
8日,搭載鴻蒙作業系統的“鴻蒙電腦”正式亮相,標誌著國產作業系統在個人電腦(PC)領域實現重要突破。鴻蒙電腦研發歷經5年佈局,積累超過2700項核心專利。>>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雲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外調查時,發現一種花型奇特的小白花。經鑑定,確定其為蘭科獨蒜蘭屬植物白花獨蒜蘭,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世界極危物種。(來源:人民日報)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公示,擬增加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電子電路設計師、裝修管家等17個新職業,同時新增黃金鑑定估價師、旅拍定製師、智慧倉運維員、睡眠健康管理師、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測試員、燒烤料理師、服務犬馴養師等42個新工種。(來源:新華社)
西湖大學仇旻教授團隊首次採用冰刻技術,在活體生物表面實現精準微納加工,展現了超高精度的奈米加工技術和極佳的生物相容性,為研製奈米級醫療裝置乃至活體微型機器人帶來新的曙光。相關成果日前刊發在《奈米快報》期刊。(來源:科技日報)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盧靜研究員帶領的中澳研究團隊首次在蘇格蘭以外地區發現了約4億年前的古椎魚化石,將這一早期脊椎動物的年代記錄提前了約1000萬年,並透過CT掃描與三維重建全面還原了古椎魚的腦顱結構,為破解古椎魚身世之謎提供了關鍵證據。相關成果近日在《國家科學評論》發表。(來源:新華社)
南方古椎魚化石照片(左)、三維重建(中)及各骨片生活位置恢復圖(右)。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稱,我國科研團隊成功構建了可同時降解五種有機汙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並透過實際工業廢水樣本驗證,展示了該菌株對高鹽廢水中複合汙染物的高效降解能力。(來源:科技日報)
7日,由中國國產支線飛機C909執飛的印尼翎亞航空8B101航班首次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往返印尼美娜多的國際航線正式開通。這也是C909飛機目前最長距離的商業運營,航程超3300公里。(來源:中國新聞網)
8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釋出訊息,我國首艘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從廣東珠海高欄國際碼頭啟航,駛向中東區域海管作業現場。這是該船首次進入國際市場作業,對提升我國大型海洋工程船舶國際化運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來源:新華社)
8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竣工投產,標誌著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建成投運。>>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國網甘肅電力
8日,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釋出報告稱,2025年4月成為該機構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熱的4月,當月全球平均地表氣溫為14.96攝氏度,僅比2024年同期低0.07攝氏度。(來源:新華社)

Hot News
熱點推薦
中央氣象臺預計,5月8日至9日我國部分地區將有10級以上雷暴大風,最大風力可達11級以上,江西北部等地局地不排除出現龍捲的可能性。這個季節出現如此天氣是否異常,強對流天氣隱藏哪些危險,該如何防範?請專家科普一下↓↓

編輯:劉義陽


稽核:張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