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官方通報列車砸窗事件沒到“緊急程度”:生命不是拿來作為賭注的

文丨將爺

開局一幅圖:

剛剛,也就是7月5日的中午,廣鐵長沙客運段釋出了上面這則通報。

這個通報,讓我午睡時,格外心神不寧,一直在半夢半醒,一直又驚又怕。

因為我昨天剛寫小夥砸破車窗這事,今天通報就來了,而且,內容對我昨天提出的批評,有點槓上了。——他們竟然認為,當時沒有達到破窗的緊急程度!

我基本不質疑官方通報,原因只有兩個字——不敢!

不是說官方通報就是正確的,而是議程到這步,再質疑的話,可能付出巨大代價

這就是經驗之談,沒什麼好解釋的懂的都懂。所以,很多事件,官方通報一出來,再意難平,也都只能一聲嘆氣,各自散去。

這是目前輿論監督的死不過,今天,我斗膽多說兩句

廣鐵長沙客運段這種主體說的話,老百姓總是可以討論一下的吧?

昨天,我那篇《脫線列車上的砸窗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覺醒》,反響不錯,不是因為閱讀量比較磊,而是留言區一派人間清醒。

我的觀點是,那哥們砸得對,砸得好,是覺醒者,是行動者,是俠之大者,是見義勇為。

當然,除了表揚砸窗人,對這起事件中的小權力,日撅了一通。

總體意思是,他們竟然也配“批評教育 ”砸窗人的義舉?!不想,今天回應就來了!

但,我真不覺得自己翻車了,仍然覺得那個“批評教育”是不正確的。

根據官媒報道的現場影片當時,列車停了3小時,現場乘客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不少人乾脆脫掉上衣了,而且還有乘客中暑暈倒,大家都在喊“要悶死了”“都缺氧了”……

這種情況,這個通報說,工作人員研判認為沒到“緊急程度”。

明明都是危急存亡之秋,都需要緊急避險都只能自救他救咋就不緊急了,砸個窗為啥就要批評教育”?

有資格來“批評教育”他人的,大抵是因為自己是正確的,是站在道德這邊的。

但,從腳底板想到頭髮梢,我還是想不明白,鐵路工作人員這種判斷的依據和自信從哪裡來的。

說實話,看完這則通報,我長吸了一口氣,突然想到媒體領域有一句老話——“喪事當作喜事報”思維

這是一份給自己臉上貼金,為自身問題開脫濃墨重彩進行“自我表揚型”的雄文。

反正,通篇內容都講當時鐵路部門工作做得多麼好,服務得有多麼貼心,說當時已經把廂乘務間、廁所、洗臉間、車廂內能夠開窗通氣的氣窗都開了

這句話,可以琢磨的空間太大了。

把乘務間、廁所、洗臉間的窗開了,這些逼仄空間透過的風,真能吹到狹長空間裡的每個人身邊嗎?

真正的問題是,沒到開車窗的“緊急程度”,這個夠開和不能夠開之間的標準和界線,到底是什麼?

現場有脫衣服的,有頭暈中暑的有喊過氣的,他們能夠承受的生命臨界點在哪點。

我個人認為,儘管他們理由車內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但對真正的危險程度,自己也並沒有十足把握。

因為這個自我表揚的通報,在集中誇讚怎麼給乘客送八寶粥礦泉水時候,還強調叫了10輛120救護車……

這,難道不是在用自己的手指戳自己的雞眼呢?

如果有把握,如果不危急,調動那麼多救護車來,是錢多騷的?

最尷尬的是,這則通報話風一轉,來了一段很陡的轉彎——對小夥砸窗行為進行了否定,自身“批評教育”行為點贊。

承認車內雖悶熱”,強調沒到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反正,正面反面都被你說了,標準都在你那裡,一切都由偉大的中國式文字遊戲來兜底!

說不白了,不就是因為緊不緊急的話語權掌握在你們手中,而乘客的感受並不重要了。

如果真不緊急,為什麼已經有人暈了大家都在狂透不過氣

是的,從通報字裡行間,不難看出,還是在怪老百姓太“矯情”呀,還是在怪大家這點痛苦都不能忍一下!

這,才是這則通報隱藏的文字。

不由想起鄭州地鐵事件了,那次為何會死了那麼多人

當時,人們不敢砸窗,是認為砸窗可能支付的代價可能太大還是現場管理者也在引導還沒到“緊急程度

我的觀點來了:權力倫理的基本底線,是不把普通人推到命懸一線。

我的理由很簡單:生命永遠不是拿來作為賭注的。

常識告訴我們,每個人身體條件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災難的承受程度是不一樣的。

現實告訴我們,很多普通人其實已經很能忍了,這,是他們的高貴,也是他們的悲哀。

只有一個黑衣人砸窗,從側面證明,絕大多數人們都是拱手把自己生死交給了這些大小權力。

縱然如此,哪怕是小人物“服從不絕對”,就是絕對不服從在這種習慣性思維下,權力對待普通人哪怕是一點違逆都要擺出一“氣勢上不能輸”的傲慢和無知。

今天這個通報,真的令我格外悲愴。因為是一個典型的不符合權力倫理的通報。

“你再忍一忍,你再等一等”,這句話,如果是親人戀人說的,可能是安慰,可能是告白;

但,如果是權力對民眾說的,可能就是冷漠,就是蠻霸,就是失職,就是推脫,就是虛於委蛇。

對待權力與民眾的基本邏輯關係是:不憚以最大惡意揣測權力失範的後果,不憚以最大善意悲憫普通人的生活選擇。

人類法治和文明的進步,決定著不能任由權力掌握民眾生死。

誠然,鐵路方面不願開車窗車門,也有其善意考慮。比如,擔心有人下車或摔傷,造成人身安全風險,認為這種風險要大於被悶熱的身體痛苦。

這,這是管理可以彌補的問題,而不是簡單化、一刀切,不去以人為本只知道懶政怠政。

事實上,這次窗戶砸破後,工作人員把持車視窗,也很容易地祛除這個風險點。

那,他們為什麼就是不願在管理服務上多邁出人性的一步?說白了,那樣,累的是工作人員,爽的是普通乘客。

也正為如此,直到現在,他們還在狂讚自己做得有多好,認為沒到緊急程度認為乘客可以“繼續

現在,現場危機解除,輿論危機來了,於是,他們終於拉下面孔,認為對砸窗男子批評教育”,已是仁慈,是給足了面子是柔性執法

不難想象,如果不是輿情這麼大,如果不是民意自覺集體充當砸窗小夥的保護力量,恐怕砸窗小夥就不是隻被“批評教育”這麼簡單了。

真是滴水不漏地自我表揚,真是分毫不差地自證偉大。

但,只要看看網友留言,就明白了,這種權力賞賜意識,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不得不說,人們已經自覺警惕把生死處境判斷隨意交給那些過度傲慢與自信的主體了。

這是因為,太多太多的經驗教訓說明,權力過度自信,往往就是人禍的開端

公民精神最大的價值在於獨立判斷。是時候清醒了,在與一些權力博弈的時候,要學會承受不服從的代價。

這個代價的標準是什麼?顯然,這是個很具體的話題。
但,總體而言,我的觀點是,除了生死,其他任何代價都不重要。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但,到底是不是危牆,得自己判斷,選擇逃離的速度和時機。

讓自己抵達平安之境,接下,冷靜看待一切表演。

還是那句話——只要你不覺得尷尬,尷尬的一定還是別人

或許,這句話,才是當前上下右左的普遍共識。
PS全文完。共2667字。圍繞今天文章內容,特別推薦邱兵這本新作,我們必須讀懂生命的意義,才能懂得在關鍵節點如何選擇。
歡迎大家掃下面二維碼,能加我一個星標,或者加好友,以保能及時找到我,期待一鍵三連,謝謝各位!
請歡迎關注人格志影片號,方便我們在直播間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