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新:在綠色科技賽道尋找澳中合作新座標

“僑商不僅推動澳中雙邊貿易,更在文化融合、政策溝通和資源整合方面發揮不可替代作用。新形勢下,應在綠色、科技賽道尋找合作的新座標。”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華商領袖與華人智庫圓桌會議26日在海南博鰲舉行。澳大利亞中國東北總商會(以下簡稱東北總商會)會長姜建新在接受“僑商道·博鰲華商錄”專訪時說。
姜建新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華商領袖與華人智庫圓桌會議。受訪者供圖
成立商會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1988年初,在中國東北深耕紡織業多年的姜建新,敏銳捕捉到南半球商機,毅然決定在澳大利亞投資興建紡織工廠。
2016年,東北總商會成立。姜建新表示,商會成立初衷在於聯結在澳東北老鄉,構建一個融合傳統精神與現代經營理念的平臺,推動澳中企業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實現資源共享與合作共贏。
過去幾年,東北總商會組織會員資源協作,幫助企業解決廠房、融資、倉儲等多重難題,實現了躍升式發展。“這不僅展現了商會在資源整合方面的高效,也讓年輕會員看到傳統實業在轉型中煥發的新生機。”姜建新說。
隨著電商、金融科技、智慧製造新興商業模式的崛起,東北總商會將老一輩僑商企業家的實戰經驗與新一代科技思維對接,探索澳中合作新路徑。
澳大利亞中國東北總商會會長姜建新。受訪者供圖
僑商成連線兩國橋樑
澳中雙方在資源和市場結構上高度互補。
姜建新指出,過去30多年,許多僑商企業家憑藉勤奮和智慧,在澳大利亞打下堅實基礎。中國的服裝、建材、傢俱等產品透過本地化加工提升附加值進入澳大利亞市場,澳大利亞的紅酒、奶製品、肉牛等產品則滿足中國消費市場的需求。
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姜建新尤為關注“開放與互聯互通,區域一體化的未來”與“大變局下企業的應對之道”議題。他表示,東北總商會將繼續發揮“聯結器”作用,幫助企業在綠色轉型和數字經濟等領域對接資源、最佳化供應鏈、提升合作效率。
姜建新說,僑商天然具備本地資源和海外視野,能夠在不同經濟體之間調配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東北總商會積極推動澳中企業跨境對接,促進澳大利亞紅酒、龍蝦等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未來,東北總商會將在鞏固促進傳統合作優勢的同時,也要積極開拓數字科技、綠色能源等新賽道,為澳中企業深化合作創造更多契機。”他說。
尋找澳中合作新增長點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簽署10週年。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礦產和農牧資源,而中國在製造業、消費市場和科技應用方面具備優勢。姜建新認為,未來兩國有望在新能源、人工智慧、醫療健康等新興領域開展合作,尋找新的增長點。
澳中雙方正在探索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綠色能源、食品及汽車零部件等新領域的合作。姜建新表示,東北總商會將為會員企業從專案調研、對接、融資、合規到後續執行,提供全鏈條支援。在全球化背景下,商會以多元佈局、技術賦能和產業協同的方式破局突圍,幫助會員企業在挑戰中創造機遇。
經貿合作離不開文化認同,姜建新認為,在多元文化交織的澳大利亞,理解和尊重本地文化是經貿合作的重要前提。
姜建新告訴記者,東北總商會每年舉辦大量講座、交流會和文化活動,鼓勵會員企業在產品推廣中融入文化文化元素,提升品牌溫度和附加值。“既傳承中華文化,也學習澳大利亞商業規範和價值理念,幫助企業在跨文化交流中高效溝通與合作。”他說。
澳大利亞中國東北總商會會長姜建新。受訪者供圖
姜建新表示,東北總商會未來將圍繞“合作共贏、文化融合、數字驅動”三大方向展開工作:推動氫能、風能、綠色建材等專案合作,搶佔綠色轉型先機;打造澳中“數字創新孵化器”,推動大資料、AI、區塊鏈等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協助農業和食品領域會員與中國東北企業對接,推廣食品溯源機制,打造澳中聯合品牌。
建議年輕創業者抓住機遇
今天的全球化是一場跨文化、跨行業、跨系統的深度融合,既充滿挑戰,也孕育機遇。姜建新建議年輕創業者抓住機遇。
首先,擁抱技術,敢於先行。數字化已成為常態,年輕人應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助力各環節轉型。其次,關注綠色經濟。綠色創業領域從低碳物流到迴圈包裝蘊藏巨大商機,應立足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第三,提升文化適應力與溝通力。理解和尊重文化差異,建立信任,從而更好地拓展國際市場。
此外,還要敢表達,會借力。透過商會等平臺獲取倉儲、融資及合作資源,主動爭取機遇。
姜建新堅信,年輕創業者將在全球化新階段展現出最為生動的創新力量,創造無限可能。

記者:韓輝
責編:馬海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