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27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情感和商業是兩條線,二者能兼顧最好,但是回到理性的角度來分析,或許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質。
作者 | 莫小城

京東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網路上的好感度要高於美團。而且,主動承擔起提升勞動者生存狀態的社會責任。
京東自2012年起,為所有一線員工(包括快遞員、分揀員、客服等)繳納五險一金。2025年進一步將外賣騎手納入保障體系,成為行業首個為全職騎手承擔五險一金的平臺。
雖然從情感上,京東贏得了更多網路聲音的支援,但是從商業角度來理性分析,京東打敗美團的可能性比較低。
京東在2月11日宣佈進軍外賣業務之後,宣佈零佣金+五險一金的策略,股價一度上漲4.2%,源於市場對於京東打破外賣行業“高抽傭、低保障”的期待。
但是在4月21日,京東宣佈將全職騎手招聘名額從5萬增至10萬,並推出“超時20分鐘全免單”政策後,當日港股收盤下跌6.32%,市值單日蒸發超280億港元。
這說明一個道理:承擔社會責任和商業可持續性,其實是很難兼得的。
對於京東的股東來說,京東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區,闖入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生意當中,極大提升了自己賺錢的不確定性。
投資是厭惡競爭的,競爭就意味著風險。
京東為騎手提供的五險一金全額覆蓋,單均人力成本飆升至7元,較美團的5.5元高出27%。這27%的競爭劣勢,從哪裡扳回來呢?靠大家的情懷嗎?
外賣平臺這個生意,顧客的忠誠度並不高,大機率是哪家便宜就用哪家。要想闖進來競爭,基本只有價格戰一條路,走價效比路線。
我之前說過,走價效比路線成為好生意的可能性比較低。
京東說只賺5%,這一句話就是投資的大忌。
首先京東說只賺5%,並不意味著給商家的佣金是5%;在扣除掉騎手的薪酬和其他運營的成本之後,加上美團無縫銜接的價格戰,京東外賣這條業務不虧本就謝天謝地了。
在情感上我站京東,但是拿著投資人的錢去慷他人之慨,是萬萬不可的。在接下來和美團進行價格戰的這段時間裡,京東大機率要用其他業務上賺的錢,來補貼外賣這條線。
哪怕最終京東勝出了,如果只賺5%,那麼投資一個5%收益率的生意也不是很好的選擇。
這裡還牽扯到一個評判好公司的標準,就是要慎重看待走多元化路線的公司。
大家都知道,段永平最看好的公司是茅臺和蘋果,也曾在2022年小幅持有騰訊,但是後來宣佈放棄繼續投資騰訊。
他坦言自己看不懂騰訊,因為騰訊做了大量和主業關係不大的投資,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如果公司主業賺錢太多,使用現金最好的方式,就是回購自家的股票,比如伯克希爾哈撒韋;或者把利潤再次投資自己的業務中,比如蘋果。
但如果拿著主業賺來的錢,去投資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其實是在主動擁抱風險,分散了精力。
這可能出於管理層“閒錢不能閒”的顧慮,但是投資風險不確定的業務,比把錢放在銀行存起來更加糟糕。
茅臺和蘋果非常相似的一點,就是走爆款路線,或者叫“單一產品模式”。
單一產品模式是指,一家公司並不需要生產不同型別的產品或系列,只需要一款或幾款有限的爆款,就能滿足絕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
單一產品看似數量少,但做到了“集中優勢兵力”,分攤在單個產品上的研發投入肯定更高,使用者拿到手後,體驗感受也會比“多品種策略”要好。這樣的產品不僅真正做到了“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也會形成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這種生意模式,在未來更容易產生充沛的現金流。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團的業務更加聚焦,而京東則還在走多元化路線,優勢在誰,就不言而喻了。
有哪些公司走的是“單一產品模式”呢?比如茅臺、可口可樂、蘋果、特斯拉、片仔癀等。雖然他們也有不同的品類,但是大部分營收和利潤都來自某一款產品。
比如飛天茅臺一款酒,佔到茅臺總營收的84%。Model Y一款車貢獻了特斯拉2024年70%左右的營收。
優秀的公司都是相似的,也是稀有的。
商業模式的投資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對優秀的商業模式的理解,則需要多學習多總結。
情感和商業是兩條線,二者能兼顧最好,但是回到理性的角度來分析,或許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質。
— THE END —
☀本文選自張湧說財經(peterzhangfinance),前瞻的視角、通俗的語言、深刻的洞見、大眾的立場。作者:莫小城。灼見經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