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牛市裡,景氣的和不景氣的板塊涇渭分明,增速跑輸GDP的行業,基本上無人問津。但是有些行業一直悲觀,優秀的公司卻靠超越行業的增速實現新高。
這裡說的便是服裝家紡裡的361度,在服飾消費明顯不景氣的當下,361度業績仍然維持10%+左右的增長,創歷史新高。在一片頹勢的板塊中,股價也算鶴立雞群。
目前看到的是公司的PE依然低於10倍,增速卻在業內領先,因此,公司看上去已經滿足了較低估值,較高增速的條件,參照海外ON昂跑增速跑贏行業,估值大幅溢價的案例,或許新高後的361,仍然有估值充分向上的空間。
一、領先業績背後
從目前整個經濟的態勢看,紡織服裝的增速一般,從行業幾個玩家的增速也能推斷總增速不佳,其中,安踏主品牌增速為0-5%,李寧負增長,耐克中國負增長,只有規模極小,尚處於市場匯入期的外國品牌,有較高增速,但規模也不過10億。

而目前,361度中國的增速在15%左右,並且是100億規模的收入,所以這個增速水平依然算得上高質量。

從產品看來,公司的核心增長依然來自於跑步領域,繼續在二線跑鞋保持一定競爭力,而得益於約基奇和戈登兩位當紅球星的表現,361度籃球業務也在逐步成長到國內靠前的位置。另外在多個小眾運動細分賽道發力,比如騎行與網球。鞋類業務是公司增長較大的業務。

當然,從觀感上看,公司的籃球業務、跑鞋業務、甚至兒童業務,也沒有達到爆火的地步,距離現象級的暢銷還有距離,更多是來自於公司此前在這些領域的後發性所致,即此前公司籃球業務、跑步業務和兒童業務,大眾普及度不高,滲透率偏低,這些業務都是新進狀態,隨著業務開始推廣,更多從未購買361度產品的人群被滲透,公司也迎來了匯入期紅利,這個跟HOKA、LULU、ON在中國的增長有點類似。
同樣地,業績的表現也來自於公司業務的後發性,國內同行,安踏、李寧、特步,其業績都在21年經濟火熱階段大增,也因此,當時也觸發了戴維斯雙擊,於是給到了極高的巔峰估值。
但361的增長與它們並不同步,可以看到21年361度增長並不出眾,反倒是21年後,公司業績開始奮起直追,也帶動了公司的股價在2023年後才啟動,而從20年至今,361的增速跟李寧特步其實沒有太大的差距。大家都是增長一倍左右。



可以說,公司的增長放在了2022年後,也因此造成了21年牛市過後,可以繼續靠增速消化估值,反倒是李寧跟特步,殺增速又殺估值,造成了特別大的回撤,而目前大家的股息率是差不多的,可以簡單理解為,估值大致上沒有差別,只是上漲的先後次序問題。
361度當下優勢就是增速高,體量較小,未滲透人群比其他家多,但若公司體量繼續擴大,比如到特步,乃至李寧的收入體量,增速能否保持也是一個問題。
同時,相較其他品牌,361度的品牌依然是單一的,與安踏、特步比,多元化不足。這裡延伸出公司主品牌經營能力不俗的優點,但在目前的國內市場環境看來,多品牌還是有必要的。
目前看來,一個運動品牌要想實現快的增長爆發,比如21年的李寧,當下的ON,幾年前的LULU,少不了一些超越行業平均增速,突破常規的破局因素,比如產品力的大幅躍遷,帶動產品層級或者定價的大幅提升,又比如在開拓了某個品類的新賽道,或者在從未涉及的賽道中大幅突破。否則,多年原地踏步也是有可能的。

從歷史上看,361的發展經歷了多年的停滯,在國產品牌的長跑中是掉隊的,曾經361還能是國內兩大運動乒羽的贊助商,如今乒羽、國家隊也基本是安踏李寧這種頭部的專屬。所以,361度要做的是破局,重新回到國內第一梯隊。
這幾年來比較大的破局事件是籃球業務簽約約基奇,盯著當世最強NBA球員的光環,持續擴大其籃球鞋業務的影響力,雖然中鋒不賣鞋,但此前361的籃球鞋在國內都是二三線的。361不拿下約基奇,匹克李寧安踏等都會力爭,這個光環至少能帶動一些消費者試購其球鞋,那也是從0到1了,這幾年的361的增長,跟籃球業務的增長有很大關係。
但同時也能看到,即使是約基奇的光環,也未能幫助公司在海外取得太大的突破,目前海外業務佔比仍然是1.8%,跟多年前的1%相差無幾,也因此,對於中國品牌最重要的品牌出海指標,361依然是缺位的。
公司另外一個表現良好的業務為跑鞋,跑鞋是當前運動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市場空間很大,沒有籃球這樣多的場外因素決定產品銷售,公司做的也是迭代自己的技術材料水平,打造高性價比的專業跑鞋,跟李寧安踏特步等卷高階相比,公司在營銷,跑者穿著率方面是有劣勢的,但產品銷量卻節節攀升,畢竟,營銷也是要看ROI的,真實的產品差距,並不能看這些紙面資料,但對於大眾來說,價格的感知卻是直觀的。

而當下的經濟環境下,價效比消費成為主流,也讓定價更低,產品力不弱,只是缺乏頭部關注度的361獲得客戶的青睞。
綜合以上三個因素,構成了的超額成長,但看下來,破局還是差一點,籃球業務在約基奇簽約兩年後,也需要新的向上動能,跑鞋業務再往上,也基本全是強對手。最能產生高增速的只有靠全球化,但目前並不達標。
二、存貨問題隱患
而對於公司業績的含金量,一直以來也飽受市場質疑,一方面是公司的利潤率太低,低定價,影響了整體的盈利能力。公司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在業內並不突出。

另一方面,公司存貨問題一直是一個雷點,可以看到,從2020年至今,公司經營現金流從未高於利潤,公司存貨及應收賬款猛漲,是經營現金流低於利潤的核心原因,這幾年每年近10億的利潤,沒有進到現金裡,現金賬戶一路走低,而應收加存貨卻多出40億來,在紡織服裝行業內,存貨是第一大觀察指標。這也是公司業績未被認可的核心原因。

這個問題在行業內是普遍存在,公司的解釋是為應對銷量上漲和電商化提升的庫存,可問題是,電商渠道佔比實際上增速並不高。

線下經銷商模式從賬面庫存的角度看,是更低,因為真正的庫存進了經銷商的表內,成為表外庫存,這些隱形庫存更要命,而目前看來,看報表看不出隱形庫存高不高,但連賬面庫存都高,說明總庫存不低,最好的解釋是公司承擔了經銷商的庫存風險,從表外轉表內,如果表內外庫存都高,那麼形勢就很危險。
從特步的報表看來,其庫存就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改善,特步的業績也是穩步增長狀態,但觀察近幾年存貨逐步走低,這也證明,公司的業務成長跟存貨的增加沒有關係。且目前收入是361度1.5倍的特步,存貨已經低於361,這也說明361的庫存處於畸高狀態。

所以,公司的增長優勢,基本被存貨擔憂所抵消,結合當前在行業平均水平的股息率。361度目前看來,還很難跑出高的相對收益。比如說漲50%,來到跟特步一個水平,那麼就面臨股息率低,存貨問題高不少,庫存高,且利潤率低的問題。
50%漲幅就嫌高,這也說明公司的值博率不是很高。
結語
因此,公司的增速高於行業背後,有宏觀成因,也有體量更小的優勢,而幾個點的增速優勢,不能說拉開了同行,更何況,公司特有的庫存問題較為嚴重,已經抵消掉這一優勢。
新高背後,是今年初股息率優勢導致,幾乎7%,現在修復到5%,已經跟李寧特步在同一水平線上,此後繼續跑贏,就沒有股息率優勢了,公司突破上漲空間並不大。
股息率較高,低估值,帶成長,在當前環境下這類股票有很高安全邊際,但這幾乎是整個運動服裝行業的普遍狀況,因為低估值漲起來,也是行業的alpha,公司想要有不依賴行業景氣牛市的表現,則需要拿出更多破局的動作來,比如籃球繼續吃約基奇紅利,帶動增速加速,跑鞋靠質量優勢,力保重點賽事率穿著率不降反升,或者海外收入增速大幅提升,實現中國運動品牌走出去的突破,而吃宏觀的價效比紅利提升市佔率,算不上破局。
1、每日港(A)股覆盤,緊貼每天行情,時機在投資上永遠最重要;
2、重要財經新聞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針對它對企業/行業/股市形勢的影響。
3、有價值的第三方報告 + 紀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鑑與學習參考。
4、每一週至兩週一篇分析員的股票報告,深入剖析投資邏輯和基本面因素。

真是港股圈商務合作微信:Real_hk_manager
(新增好友請備註:公司+合作事項)
真是港股圈內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