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陳拙。
今天想跟你們說的,離不開一個“錢”字。
講述者是我們的律師作者常問心,她本職工作是幫人打遺產官司的,父母子女之間起訴,為了爭奪一筆錢。你在豪門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的劇情,就發生在她身邊。
但今天她要講的,是你我這樣普通人身邊也會發生的事兒。
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是常問心,在22年以後,我的城市爆發了非常多的金融借款的案件,就是被錢“坑”了的普通人,銀行就委託我們律師來要,當然和催收公司不同,主要是起訴和執行。
這類案件多到什麼程度呢?
在我這個新一線城市,多到法院根本來不及審,案子一直積壓,案卷也只能一直放在法院,22年開始在法院走立案的程式,24年夏天才輪到這批案子開庭審結。
老闆讓我來接手這樣的案件,我發現自己不是在幫銀行“爭”錢,而是在陪伴欠債人一點點還錢。
很多欠債人處著處著,就變成了能說話的朋友,我發現他們沒犯下什麼大錯,也不是多麼的貪婪去衝動投資,但就是某天起床發現自己沒錢了,變成了千夫所指的老賴,過上了一種被限制的人生。
我這樣的朋友有11位。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講講其中幾位的故事,講他們突然沒錢之前,有什麼危機沒被發現;也講我陪他們一起還款的路上,每一步腳印裡的心酸和成就。
這些都是我以為珍貴的心得。

最讓我感覺唏噓的是一個單身的年輕人。
你看他的資料的話,今年也就32歲,4年前買的房子,也就是他28歲的時候。和我們年輕人一樣,三十了要成家立業,但那個時間,也是我們城市房價的高點。
820萬的房子,他從銀行貸款了480萬。
他買的那個房子非常大,不只是他,這11個人裡有個人和他的情況很像——
他們都不是剛需,全部都是改善房,單身。到21年底就沒有再還款了。
讓人唏噓的是什麼呢?
是這個男生,他未婚買那麼大的房子,可能是想投資學區房,覺得學區房還會繼續漲。
當然也有可能,他是想用來自住,想要“一步到位”的那種自住。
我發現好多人買房子,都特別愛講一步到位,一家人無論是三口還是四口,住進去就要寬敞,孩子也有學區。不然的話他為什麼 20 來歲就買一個這麼大平米數的。
他是事業單位的,局裡的公務員,不是那種有外快的工作。按理來說,他的工資不夠背那麼多的貸款,他應該是有別的經濟來源,做業餘工作、從父母那拿。
不管什麼目的,他2020年下定決心買下這個房子的時候,一定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
然後呢?
開庭那年,我在平臺上查同樓棟戶型面積的房子,報價已經比他四年前買入的總價低了一半,變成 400 多萬。而他經濟上也像是遇到困難,前面每一期貸款都是足額還的,然後突然斷掉了。
開庭的時候這個年輕人是缺席的,根本沒有到。
更鬱悶的是那天下午排的全是缺席判的。

越來越多的欠款人選擇“缺席”
我和一個同行在走廊外面聊天,他問我那個男孩買的房子在哪。
他聽了以後說很難辦,估計房子被法拍也賣不出去。
我問為什麼?
他說這個樓風水不好。
我要他說人話,他說的風水不好,意思是這樓開盤就難賣。因為老買家不買這裡,也就新買家圖一個學區房,但這房子對應的學區房又不好,屬於是中介包裝的一個樓盤,高不成低不就。對於學區來說,只有一線學區和家裡的書房。包裝出來的二線、三線學區只是為了讓價格有梯隊。
而且學區房買個七八十平的就行了,不需要像男孩這樣,買個140平米的,浪費錢。
我突然理解了這個男孩的缺席,他的房子賣不出去,錢還欠著,利息一直增多。
很可能賣了房子都還欠著銀行錢。
當時我是聯絡不上他,如果能聯絡的話,我可能還是會建議他不要缺席。
這種缺席判決有一個比較大的弊端,就是銀行告你,提出的證據是他一方之詞,你不認可是能反駁的。但你人不在,面對銀行舉的證據,缺少被告的質證環節,對於提供原件的合同、符合合同計算方式的金額,法院只能依法採信。

房門上貼上法院通知書
案件量的增多,已經讓很多目光聚焦在了這些被迫或者主動斷供的案子上,有不少人在網路上發言說,房子斷供被銀行起訴,剩下就是走程式了,去開庭應訴根本沒有意義,躺平接受結果就行了。
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
雖然房貸合同是全國統一的,沒有質疑的空間。但銀行是一個機構,不是一個想要你命的債主,誰也不想搶走誰的房子,都是願意坐下來,協商一個靠譜的還錢方案的。
而法官更是在場上最想幫你調解矛盾的人。
只要你有合理的還款方式,他就會有可能幫你爭取一點還款時間,促成調解而不是直接收繳財產。這是他們的業績。
從我辦案件的經驗看,面對訴訟這種明顯不常見的矛盾解決方式,處理方式的不同幾乎不取決於被告的年齡,有時候年輕人面對矛盾的放棄幾乎是秒速,取決於性格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面對訴訟,積極應訴絕對優於缺席。法院履行了送達程式,被告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場,案件就是缺席判決。質證的機會、提出異議的機會、調解的機會全部放棄了。即使想做些什麼也無能為力。
能來法庭的人,至少說明他們對生活還是有盼頭的。就算欠銀行再多的錢又怎麼樣?你該吃啥就吃啥,不坐飛機坐火車也能行。反正都到谷底了,任何動作,都是上升。
但我真見過有的負債人精神恍惚,與世隔絕好多年,也看過那些因為房產,爬上樓頂的年輕人的新聞。我想說,法庭上儘量不要缺席,更不要在本還有可能翻盤的人生中缺席。
如果我還有機會見到那個年輕人,或者說,正好有像他一樣的人看到這裡,我要告訴你:
你只是欠債了,你不是被毀滅了,你是有資格活下去的。

我代理的11起案件裡,有4起男孩那樣的房產貸款,另外4起,就是消費貸了。
消費貸裡有一個女孩,她的處境也挺能說明現在年輕人的狀態。
和同批次的其他案子比,她的金額不大,但是她消費貸款逾期一年多。
法院前一天走送達程式,第二天,她特別著急就聯絡我了。因為我是代表銀行起訴的律師,她跟書記員諮詢能不能不出現在判決文書裡,書記員就把我的電話告訴了她。
她很著急解釋說:“我是要還的。”
我說,我相信你是要還的,但是從銀行的角度來說的話,就是你要還,和你正在還是兩個概念。你想讓銀行相信你有還款的意願,或者還款的能力的話,你必須有行動。
她問我,可是我借的錢沒有你們寫的這麼多啊。我告訴她因為她逾期一年多,罰息就也很高,借款金額、利息、罰息都是合同里約定的,她可以對照合同看看,如果有異議,我們可以處理。她很猶豫的說,可是合同沒有了。又問我,如果現在還的話,這個罰息能不能降?
這是第一個小知識點——逾期的罰息,是真的可以和銀行商量的,甚至討價還價。
我就跟那個銀行的負責人溝通了一下。
大家都是打工人,不會刻意想要整死誰,只要負債人想還,每個崗位都會來幫忙。銀行負責人也答應了,說女孩如果能一次性還清,就抹掉一部分罰息。
相當於我和這個經理為女孩爭取到一個可以不付罰息的機會,一個籌錢的機會。雖然已經進入訴訟程式了,但是全部償還債務之後是可以作撤訴處理的。
女孩說自己要馬上去籌錢。
我說這次給她爭取的時間只有一週。馬上要一週了,她打電話過來,說還差一萬兩千元。我說:“小妹妹,你跟我說我能理解你,可是我幫不了你,因為我代理的是銀行。如果我這樣去溝通,銀行反而會判斷你沒有償付能力,而且你不還完留個尾巴還要繼續算利息,一萬二誰也不敢做主給你抹了,再想想辦法吧。”
這是第二個小知識,可以討價還價,但寬鬆的幅度也有限。
女孩後來又去湊錢了,最後截至那天的上午,她特別著急打電話給我,說下午才能打錢,怕上午不打過來的話銀行會反悔。我答應她去多要點時間,卻是感覺這女孩急得慌了。
下午她真還錢了,總額十萬消費貸和利息,截至那天全部還清了,再也不會收到和這筆錢有關的催收電話。
我就多嘴問了一句這錢拿去幹嗎用?
她就跟我說,這錢是2019年借的,當時她特別痴迷奢侈品,借這個錢是去買包的。我說那你買完包之後,你對於每個月要還的錢有概念嗎?
她說:“我當時覺得看了很多分期貸款的帖子,算了一下我覺得我每個月能還。第一個月我除了還款什麼衣服玩具的都沒買,但是後來每個月都有我想買的東西,我也努力忍了,但是後來就覺得每個月都只有還款的生活太痛苦了,然後就從小東西開始買,後來看到有的人不還錢好像也沒啥,過的還是光鮮亮麗,就拖成這樣了。”
我說:“反正這個案子要結了,我就跟你多說你幾句,你要記住,在你享受的時候,你同時是有債務的。不是你買完這個事情就結束了。”
用女孩的案子打個比方:在有貸款的情況下,如果她每個月能掙1萬元,那能花的就不是1萬元。要扣掉還貸款的錢,剩下的才是她可以支配的錢,如果每月還兩千,她就只有八千能花。而且最好不要對自己太自信,一定要直接綁卡自動扣款,否則突然看到利息是很嚇人的。
我為什麼要跟她講小學生都能算出來的數學題?
因為算出來這個數容易,但實踐到生活裡很難,年輕人生活裡被人擺滿了消費陷阱——
比如這個女孩就跟我說,買完了一個包之後,被銷售加了微信,一到新款就會收到訊息。
她也覺得,買完一個這麼貴的包之後,衣服跟包不配,鞋跟包也不配,一堆東西要換。
我說你沒有這個消費水平,就不應該考慮這個消費貸。
我不光覺得她沒做對,銀行放款也很馬虎。上面男孩的那種房貸,審查是非常嚴格的,要看過往的收入。這種消費貸就很搞笑了,沒有抵押,壞賬率高。
對借貸人來講,這種貸款甚至透過手機上的軟體,就能操作下來。

手機線上借貸額度大也難還
這也是我覺得現代人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大部分娛樂是發生在手機上的,看影片、看文章、買東西,所以你說借錢也從手機上走,就沒有那種真實感——
好像只是操作了一下手機,我就有錢花了。
這個女孩,我也算是陪她一步步見證瞭如何還錢這回事。但我最後在電話裡的建議,她可能聽不太進去,很快就結束通話電話。
掛電話之前,她試圖轉移話題,說自己一個人在外地打工,沒和爸媽住一起,也不想讓家人知道自己買那麼貴的包。這更說明她不在這個消費階級裡,負擔的起這種消費的家庭,只會問你好不好看,不會問你貴不貴。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
好的一面是她有危機感,當發現這筆錢必須還以後,馬上行動,避免將來更大的麻煩。
壞的是她危機感來得太遲,生活在無人提醒的環境裡,她將來可能落入同樣的消費陷阱。
其實要解決這個壞毛病也不是那麼難,我可以準備一個小貼士給朋友們,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遇到特別想買,但不得不貸款的東西,你就拿出這段話看一看——
所有大額的貸款,一萬元以上的,辦理時你全部走紙質合同。
你只有坐在那,身旁有一個銀行的人,他跟你一頁頁翻合同,要求你簽字,那按手印時你才會慌。你會重新評估這東西要不要買,對不對得起你此刻的忐忑不安。
有時候我們消費的不是物品,而是自己的明天。我們可以決定明天是什麼樣的。

前面說的都是年輕人的問題,如果你感覺有用,其實可以馬上就儲存起來,轉發給朋友了。因為我接下來要講一點私人的事兒,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感興趣。
站在行業的風口,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永遠可以賺到那麼多錢。
我身邊有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有這樣的經歷。2019年前,網際網路高速發展,迎來了鼎盛時期。朋友們發展得很好,高槓買了學區房,還有人年終獎一到手就換車。
我們只預期當時最頂格的收入,很少去想明天會怎麼樣,因為一切的態勢都很好啊。
差不多就是故事開頭那個男生買房的同一年,我也去看學區房了。
當時大家在業主群裡吐槽現在小區所屬的學校不好,我說打算去看看學區房,有個鄰居就說,咱們一起去看。
這個鄰居和她老公都是程式設計師,但她的收入更高。因為我們這個小區在主幹道旁邊,環境比較好,距離產業園有10來公里,交通便利。所以小區里程序員超級多。
當時的程式設計師有多掙錢,多好找工作你們都知道。
看房之前,她問我看不看頂級學區房。我開啟房產資訊app,裡面的學區房貴得離譜。
我給她說,頂級學區房除了貴,還有一個問題。
頂級學區裡面的孩子,只有一部分是因為學區房進去了,還有一部分是家裡有資源的孩子。我問鄰居,這些孩子們在同一個班裡的時候,要爭取榮譽或者起衝突的時候,你覺得老師會偏向誰?
她沒有接話兒。
我繼續說,從人性的角度來說,答案顯而易見。咱們的孩子和那幫權貴的孩子就不是一個圈層的,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給別人當炮灰。還有就是我家真的沒有這個財力。
鄰居說,頂級學區的房子買小一點也是可以負擔的。
我說,如果要考慮頂級學區的話,我們假設你買一個60平的房子的話,就是600萬。如果你要上這個學區,無論你們的人脈還是孩子能接觸的資源,得到6000萬這個級別。
否則孩子上六年小學,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小事變成別人的炮灰,變成那個分母。
鄰居聽完說,好像很有道理,我跟你一起去看二線學區房。
這個二線學區房是什麼樣的呢?
比方說,這個學校近三年畢業生的成績,無論是衝擊外國語學校還是重點初中,成績都很好。一般這種二線學區房背後都是大的教育集團。
我們轉完不同的二線學區房後,我問鄰居,你還買嗎?她說要買。
我說,我們家估計不會買了,她問我為什麼?
“咱們是那種小學和初中都有的二線學區,60平米大概在500萬。但是走進那個小區發現特別破,我姥姥都沒有住過那樣的小區。”我說。
小區特別簡陋,沒有保安,院子裡就幾棟舊樓,地磚全部都破了,露出土和水泥。

老舊卻昂貴的學區房
那時候天氣炎熱,我們推開房門,就是汗味、油味,和食物混合到一起的味道。整個房子連帶牆壁都是黑的,裡面擺滿高低床,住的全都是那種陪讀的媽媽和孩子。
我猜這個房子應該是別人買來讓孩子上學,等孩子畢業了,房子沒能出手,所以隔成好多單間出租。。中介跟我說,這套房子現在賣500萬,是房源裡最低價,還有談的空間。
我說,這個給我降50萬,我也不來住。
大家對學區房太狂熱了,預設為升學是突破階層的唯一途徑,才甘願生存在這種惡劣的環境裡。當時我也沒想過,幾年後經濟形式真的不那麼好了,很多博士都找不到工作,可見升學並不是唯一途徑。
如果真是為了孩子好,也可以考慮孩子專業是不是有市場需求?
孩子在學校是談戀愛打遊戲了,還是真學到乾貨了?
不考慮這些的話,無論升學到什麼階段,都不能認為考了一個好分數,報了一個好學校,將來孩子工作就會順利,人生就會幸福。
我在那個房間裡,看到至少三個初中生,他們住在這樣的環境一定不會開心。
有時想想也挺諷刺的,人還年輕的時候,被奢侈品誘惑,人長大有自己孩子了,被學區房誘惑。不管年不年輕,個體真的很難對抗整個社會層面的焦慮和洗腦。
我最後決定不買了,但我的鄰居依然堅持要行動,我只能給了她一些建議。
我希望這些建議大家永遠用不上。
因為我告訴她的,都是將來房價跌了,你們家供不起房要怎麼辦?
第一,不要考慮斷供保房;
任何經濟變化都會引起一系列的變化,比如現在斷供的房子太多了,有人不想失去房子但又沒有足夠的現金還貸,於是有些機構或者個人,就推出了斷供保房的服務。
先解釋一下,大家都知道房子有佔有、居住、收益等權利。這些提供斷供保貸的人就會拆開這些權利,透過設定永久居住權和長期租賃合同等手段,讓想拍下這個房子的人難以使用,這樣在斷貸後,銀行收回房子拍賣的時候,一次次流拍,會導致房子的掛拍價越來越低,之後再以更低的價格買回房產,並透過評估重新獲得貸款。
問題是每一步都不能出錯,否則可能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而且不少人在嘗試斷供保房時被騙,一些斷供保房的操作,可能涉及違法違規行為,如惡意設定租賃和居住權、把房屋價值惡意評高、騙取銀行貸款。
第二,保住自己的工作;
如果真的被解聘,應該儘可能爭取經濟賠償,沒有穩定收入的人,是很難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控制好身上的負債情況的。
負債被控制好的表現是:欠債不超過資產的百分之三十,而且還有一筆應急資金。
最後的第三步,有點難說出口,請大家理性評估自己需不需要——
貸款開始之前,你考慮好了所有自己的問題,也別忘記考慮你身邊的那個人。
那個陪我一起看房的女鄰居,最終買了雙學區頂樓的學區房,房齡30 年。為了規避限購政策,她還和老公離了婚。房子寫在她名下,貸款她還。因為太倉促,他們甚至沒有認真擬好離婚協議,草草一分為二,她堅信,他們只是“假離婚“。但後來老公沒同意復婚。因為孩子,他們還住在一起。
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
大耙子
小旋風 火柴
本篇6305字
閱讀時長約15分鐘
如果你想閱讀更多關於【親密之訴】的故事,可以點選下方圖片↓
關鍵詞
法院
銀行
合同
律師
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