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想幹啥?

過去5年,他在想啥?他想幹啥?
作 者陳斯文
華商韜略出品ID:hstl8888
2019年9月10日,杭州奧體中心。
在《追夢赤子心》的歌聲中,55歲的馬雲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當舞臺燈光漸熄,許多員工已在臺下抹淚。
2018年,馬雲以一封公開信,開啟了退休倒計時。
在遠東經濟論壇上,當被俄羅斯總統普京問到:“你這麼年輕為何退休”時,馬雲的回答是:
“我創業19年,做了一些事,但還有更多熱愛的事要做,比如教育和公益。”
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不久,馬雲的微博名字,悄悄變成了“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
關注鄉村教育,是他長久以來的夙願。
2003年的一個冬日清晨,在浙江臨安出差的馬雲,匆忙爬上了一輛長途客車,冰冷昏暗中,車燈照見了一個小女孩,她穿著棉衣、揹著書包飯盒,在寒風中前行。
汽車轉瞬而過,但小女孩寒冬上學的一幕,卻刻進了馬雲心頭。多年後,馬雲說,這是他關切鄉村教育的一個起點。
鄉村教育的關鍵,是300多萬鄉村教師。
於是,2015年,馬雲啟動了“鄉村教師計劃”:每年評選100位鄉村教師,給予每人10萬元資助和3年專業發展支援。
說,這些錢微不足道,但他“下半輩子都希望作為鄉村教師的代言人,喚起社會對鄉村教師的重視。”
2016年1月17日,首屆“馬雲鄉村教師獎”舉辦頒獎典禮,他力排眾議,將三亞定為永久會址。
這個決定招來了反對之聲:鄉村教育的公益活動,為什麼要選在地遠價高的三亞?這些錢,用在教育上不是更好嗎?
馬雲的回答是:不好!
因為很多鄉村教師,一生沒有走出過大山、沒坐過飛機、沒住過五星級酒店,甚至沒見過大海,沒有體驗,如何啟發孩子的想象力?
重視教師,重建師道尊嚴,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中。

一個優秀的鄉村教師,一生可以影響500個學生;一個鄉村學校的校長,可能會影響100個老師。

2017年,馬雲又啟動了“鄉村校長計劃”:每年評選20位優秀鄉村校長,為每位校長提供50萬元經費和國際交流機會。
2018年,15位鄉村校長遠赴美國,與美國教育家探討學校設計、教學藝術、考察鄉村教育,甚至還在馬雲的安排下,參觀了聯合國安理會會場。
對此,馬雲極其得意:“校長們回去,至少吹牛三年。”
這一過程中,馬雲還進一步發現鄉村教育缺少新鮮血液,於是在2018年,“鄉村師範生計劃”啟動,以10年投3億元,鼓勵青年教師下鄉。
在發現許多鄉村小學路途遠、缺宿舍、沒校車,馬雲還請來了80多位企業家朋友,極力推銷自己的鄉村寄宿學校公益計劃。
於是,教育,成了馬雲退休生活的一條主線。
每一年的臘八節,馬雲都會飛往三亞,參加“馬雲鄉村教師獎”的頒獎典禮,與教師們共赴“臘八之約”。
2025年1月7日,又是一年臘八節,馬雲再次現身“臘八之約”。在活動當日,新一屆100位鄉村教師計劃的入選名單揭曉,馬雲公益基金會資助的鄉村教師數量也增至1001位。在這個特殊的節點,馬雲繼續著他的鼓勵:
“入選的1001位老師,代表了千千萬萬的鄉村老師,希望透過這1001位老師的經歷,讓所有的鄉村教師被尊重,讓鄉村教師變成一個許多人希望去從事的職業。”

目前,馬雲公益基金會已累計支出教育資金17.8億元,實地走訪1500多個鄉村,覆蓋全國26個省份,成為我國鄉村教育的重要支援力量。

2020年1月22日,武漢疫情的最緊要關頭,馬雲釋出了這樣一條微博:
“總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敢於擔當責任!總有這樣一批人,他們的勇氣讓大家感受到世界的希望與美好!向一線醫護人員致敬,武漢加油!”
此後3個來月,馬雲一共釋出了22條微博,全部和疫情有關,而2019年全年,他才發了5條微博。
那期間,馬雲所做的,遠遠不只是發聲。
1月29日,馬雲公益基金會宣佈,捐贈1億元,用於支援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與此同時,一場爭分奪秒的戰鬥悄然打響。
那一年的除夕前後,阿里巴巴的一位高管,幾次接到馬雲的電話,有時甚至是午夜1點,而電話的內容總是“我又找到了資源”
在各種防疫物資緊缺的關口,馬雲“全球無時差”地動用私人關係與資源,為國內協調防疫物資與援助。
整個阿里巴巴,也都被調動起來。多位專案負責人接到的指令是——必須以最快速度對接資源、響應需求,“24小時內必須見到結果”
2月1日,運載了100萬份口罩的俄航SU208次班機抵達中國,由菜鳥物流車轉運直抵疫區。之後,由馬雲親自聯絡的物資,從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紛至沓來。
一位阿里員工曾經回憶過那段緊張的歲月——如同打仗。
2月初,他們從南非籌集到一批醫療物資,但需要協調十二個過境國家的領空航權。馬雲因此每隔幾個小時就要過問,截止2月底,馬雲與阿里基金會,已將價值6.88億元的海外防疫物資,無償運往武漢以及湖北各地醫院。
在物資與捐助之外,還有同樣寶貴的情感支援。
2月27日,武漢的外賣小哥殷志斌騎車奔往武昌區中山路、武珞路,給江蘇、河北援鄂醫療隊送去了下午茶、必勝客快餐各172份。3天內,38021份下午茶,被送到了140多個醫療隊駐地。每份慰問,都附贈了一張心意卡:
醫之大者,亦士亦俠。落款“馬雲敬上”。
一位年輕護士回憶說,所有的辛苦都在一杯奶茶裡治癒了。
自2021年開始,馬雲的退休生活中,多出了一條“隱秘”的軌跡。
這一年的9月,有網友曬出照片,馬雲來到了浙江嘉興平湖,參觀了好幾個農業大棚。
10月,他和雲鋒基金主席虞鋒、融創中國創始人孫宏斌一起,在山東濟南、德州參觀調研了當地的智慧農業專案。
幾天後,馬雲出現在西班牙,打了一場高爾夫球后,他去考察了當地的農業與農產品種植。大約一週後,他又出現在荷蘭的一家農業研究機構,專門考察了當地溫室大棚的技術內容。
進入2022年,馬雲再赴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根據校方資訊顯示,他深入瞭解了可持續畜牧業與漁業,特別是戈壁沙漠地區的農業,以及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
下半年裡,馬雲又連續考察了日本的水產養殖業,包括參觀位於日本和歌山縣的近畿大學水產養殖所,日本海洋大學。
2023年年初,馬雲飛往泰國,與正大國際集團董事長謝國民會晤,作為泰國最大的商業集團,正大依靠農業起家,是全球最大的農業集團,也是中國農業用地最大的外國承租商。
5月,馬雲成為了東京大學東京學院的特聘客座教授,研究方向為可持續農業與糧食生產。

與教育,公益一樣,農業也是馬雲長期關注、極富熱情的領域。

早在2019年的阿里巴巴技術脫貧大會上,馬雲就表達過自己對農業的關注與見解:
“過去,農民們都是靠老天爺賞飯吃,雨水太多或是有地區乾旱,都會給收成帶來影響。如果靠資料吃飯,由大資料來判斷,那麼中國農業在未來會有更大的機會。”
當年的達沃斯論壇上,被問到“如果現在創業會做什麼公司”時,馬雲直接回答道:“我會選擇農業。”
2023年8月,一米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持有一米八10%的第二大股東為杭州大井頭貳拾貳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馬雲正是這家公司99.9%的控股股東。
在“一米八”的對外介紹中,公司之所以起這樣一個有點怪的名字,完全源於馬雲本人參與農業的初心——天底下所有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身高超過一米八。
隨著一米八品牌的正式亮相,兩款新品也隨之釋出:舟山嵊泗列島貽貝和溫州南麂島大黃魚。而源頭追溯、保鮮、數字養殖等技術的應用,成為了這兩款新品有別於同類產品的最大賣點。
全世界參觀考察後,馬雲說:農業做得好的地方,不一定是資源很好的地方,而是往往有獨特思考的地方、有想象力的人。”
做出獨特、想象力,或許也是他對自己做農業的要求和期待。
從鄉村教師到抗疫公益,從遊歷各國到投資農業,馬雲似乎離阿里越來越遠。
但他又彷彿從未離開,只是換了一種方式,來繼續關注、指引與他早已密不可分的阿里巴巴。
2021年3月底,一位阿里員工在阿里內網釋出了一條《火車見聞有感》的帖子。
這位員工在火車上,看到了一位同事長時間高聲打電話,影響到周圍乘客,並且在電話中極力吐槽公司的各種弊病。最終,這位發帖的員工忍耐不住,上前制止了同事的喧譁。
在這個帖子下面,馬雲站出來做了回覆:
“我們更感動的是,那些看到問題並在尋找和發現公司希望的地方努力的同事,靠自己的努力去完善公司,哪怕點滴小事,即便是在火車上的一個對同事的提醒,都是真正的了不起的大事。”
一則小小的內網帖子,馬雲尚且留意,更何況整個阿里巴巴的發展程序。
馬雲退休的五年多時間,也是電商行業格局變化最大的五年。競爭對手的崛起,圍繞市值、使用者、市場策略的爭奪戰,業務板塊高管的上課與下課,在具體業務上出現的增長放緩甚至暫時劣勢,都讓外界產生了“阿里下坡”的疑慮。
甚至,連一貫低調溫和,講話嚴謹的蔡崇信,都公開坦誠:
“我們知道阿里落後了,因為我們忘記了我們真正的客戶是誰。我們的客戶是使用我們的App進行購物的人,而我們沒有給他們最好的體驗。”

這一切,馬雲並沒有袖手旁觀。

2023年5月開始的近一年裡,也是最關鍵與焦灼的時刻,一直儘量淡出公眾視野的馬雲,用三次內部表態的方式,來深度參與阿里的治理,並且一次比一次公開,身份也一次比一次更重。
2023年5月,在只有少數幾位高管參與的溝通會上,馬雲為淘天集團勾勒了未來:迴歸淘寶、迴歸使用者、迴歸網際網路。
半年之後,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馬雲又在內網回帖“阿里會變,阿里會改”,並用一百多字強調了必須付出任何代價和犧牲來推進改革。
這一次,他落款“合夥人馬雲”。
在這之後,阿里宣佈菜鳥暫緩上市,阿里雲放棄了完全分拆。
2024年4月10日,在阿里重組一週年之際,馬雲乾脆釋出了一封千餘字的全員信,提到“要承認糾正昨天的問題,更要面向未來改革”,在這封信的最後,馬雲署上了他在創業時代的阿里花名:風清揚。
在這封信全網傳播的一個月後,阿里三個業務的CEO走馬換將。
整個過程,馬雲都高度重視與強調AI,而阿里在AI也是動作頻頻。尤其是阿里雲的發展,以及對新興AI公司的投資。

2024年12月8日,在螞蟻集團成立20週年的活動上,馬雲公開現身演講,那是他時隔4年後,第一次公開演講。重點強調的,還是AI。

“從今天來看,未來20年的AI時代能帶來的改變,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因為AI會是一個更加偉大的時代。” 
兩個月後的2月10日,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宣佈,所有面向商家的AI產品全部免費,並已接入DeepSeek,將會在2月陸續向商家開放。
而就在1688宣佈訊息的4天前,全球頂尖人工智慧科學家許主洪教授正式加入阿里巴巴,負責AI to C業務的多模態基礎模型及Agents相關基礎研究與應用解決方案。
很多人因此相信,阿里巴巴已真正走出過去,走向未來。
2025年2月11日,穿著印有集團標識的黑馬甲,馬雲出現在了阿里巴巴西溪園區。裡三層外三層的員工,用手機記錄下了面色紅潤、嘴角帶笑的他。
當日,港股開盤後阿里股價衝到108.6港元,兩天後,阿里巴巴與蘋果的合作達成,阿里將為蘋果的使用者建立一個可分析和修改蘋果人工智慧模型的裝置系統。
2月17日,備受矚目的頂級會議,馬雲再次現身。諸多業內人士都在感嘆,阿里真的回來了。
對於這家年成交額超8萬億元的公司而言,無論身處阿里的辦公室,還是三尺講臺、深海魚塘,馬雲都仍然是那個舉足輕重的人。
五年裡,西溪園區的春來春去花謝花開,而2025春天,那裡的風景或許會格外美麗。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援,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宋曉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絡: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總監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號【華商韜略】原創內容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