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914 篇文章


題圖:文中插圖來自網路。
作者:高琳,“有意思教練”創始人&CEO,高管教練,曾任摩托羅拉亞太區資訊長,《不被定義》《故事力》《職得》作者。本文來自:有意思教練(ID:EmpowerLeaders)。
金龜子塌房了,原因竟然是因為女兒王逸宸。
近幾年,王逸宸在短影片平臺做直播帶貨,單從資料來看,她確實做得很不錯,有資料顯示,王逸宸賬號 30 天帶貨 13 場,銷售額 1000萬-2500 萬元,1 分鐘影片報價 15 萬元,這個成績遠超其他主播。


然而,一路賺錢的路上,王逸宸卻一路被詬病蹭媽媽流量,作為金龜子的女兒,她的自然流量本身就超出普通人,然而,對於這樣的天然優勢,王逸宸在某場直播的回應是,我媽這麼努力,不就是讓我蹭的嗎?
甚至在回應最後說,您多努努力,您的孩子也能蹭您的。

誒,有意思吧。
又是努力論。
不知道為什麼,怎麼現在主播賺完消費者的錢之後,都讓消費者多努力呢?

上次是讓自己努力,這次是為了孩子努力。
同為父母,我當然知道家長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天經地義。
媽媽們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更好的,然而,這跟理直氣壯蹭媽媽流量是兩碼事,因為當你蹭這波流量的時候,你得知道——
第一,這個流量,是怎麼來的。
第二,這一臉得意洋洋下的所謂成功,真的這麼值得驕傲嗎?

作為 80、90 後的童年記憶,金龜子的形象一齣現,就讓孩子們想起了當年守在電視機前看《大風車》《七巧板》的快樂時光,她聲音、髮型和動作,都極具標誌性。

金龜子和王逸宸都深知這一點,所以我們能看到,哪怕是人到中年,金龜子還是頂著節目中的可愛髮型,在影片展示中露出標誌性的微笑。
而王逸宸自己的賬號,名字就叫,金龜子的娃娃。

這一切都表明,這不是金龜子的孩子要努力工作,但是母親的光環太大,擺脫不了,是母女二人就鐵定要將金龜子這個 IP 價值使用到底。
那這個 IP 是怎麼打造出來的呢?
1991 年,劉純燕進入中央電視臺,開始主持兒童節目《七巧板》。
當時為了快速獲得孩子們的喜歡,劉純燕研究了很多資料,後來她發現很多小朋友喜歡昆蟲,如果把主持人的外形設計成為一種昆蟲,一定會給他們全新的感受。
於是 1993 年,金龜子誕生了。

這讓她成為了央視的第一個卡通形象主持人,並很快獲得了全國小朋友的喜愛。
因此金龜子之所以能有如此龐大的粉絲群體,一方面確實是有她自己的努力,而另一方面,是因為她站在了國家平臺鏡頭之下。
在那個獲取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國家鏡頭下的曝光,讓金龜子家喻戶曉,定時播出的兒童節目,讓孩子們對金龜子的扮演者劉純燕有了一層天然濾鏡。

劉純燕抓住了命運給她的機會,有了經典的個人作品。
但是她用努力獲得成功,這並不意味著其他沒有獲得成功的人就不夠努力,或者就應該被嘲諷。

吃了時代的紅利,站上了國家平臺,本應心懷感恩,而不是說:
”為了感恩粉絲的支援,我們把 XXX 價格打下來了,321 上鍊接。”
當王逸宸說出:“你多努努力,讓孩子也能蹭你的“ 時,大家之所以如此氣憤,也正是因為大家對於劉純燕的喜愛本身就不是因為劉純燕有多努力,而是金龜子的形象是大家的童年回憶罷了。
劉純燕的流量並非專屬於她個人,金龜子的 IP 形象就像迪士尼城堡裡的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
裡面是孩子們最童真,最幸福的夢境。
人們看到迪士尼卡通形象的時候,並非不知道里面是真人扮演,只是迪士尼自知就是靠的就是這波情懷流量,所以極力維護這個夢境。

劉純燕當然知道自己也靠著情懷流量才能博得這麼多人的喜歡,
在之前的節目中,她問了觀眾一句:當年的小朋友過得還好嗎?
馬上引得現場一片淚目。

明知自己靠著情懷,卻又消費情懷,破壞情懷。
當站上了高峰,就忘了是誰幫助自己走到這裡,也忘了自己獲得的是誰的喜愛。
或許,正是這種忘本的行為,才讓大家心寒。

天下父母都會為孩子傾盡所有,劉純燕也只是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工作而已。
這看起來無可厚非,同為父母,我當然明白父母託舉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有一個父母必須要認真思考的課題就是:我們要把孩子託舉到何方?

有資料介紹,因為劉純燕夫婦工作很忙,當其他孩子們在電視前被金龜子哄得開心轉圈時,女兒王逸宸只能在電視外看著媽媽說:“媽媽在電視裡陪那麼多小朋友玩,從來不陪我玩。”
夫妻倆心中對女兒感覺非常愧疚,也正是為了彌補童年的缺失,他們儘量滿足女兒的要求,給予她絕對的自由。
自由讓人快樂,但是過度的自由,就變成了沒有分寸。
王逸宸的爆雷並不是第一次,
她還曾經在影片中掌摑丈夫,向母親的杯子裡吐口水。

在一次家庭聚會中,劉純燕請大家吃火鍋,團了一個 99 元的套餐。
王逸宸看到後不斷吐槽媽媽怎麼這麼摳,點飲料時,劉純燕表示自己喝白開水就行,王逸宸開始惡作劇,要媽媽閉上眼睛,給水裡加點料,結果竟然在劉純燕的杯子裡吐了口水……

劉純燕意識到不對勁,對王逸宸說:“我是你媽你也不能這樣。”
王逸宸卻不依不饒,當看到媽媽喝了一下就噁心地吐出來後,她在一旁捧腹大笑。
這種對他人缺乏尊重,沒有同理心的行為頻頻在王逸宸身上發生。
對於丈夫,對於媽媽,對於網友,她都看不到大家給予她超出常人的支援和包容,只是一味地認為,我擁有,我合理。
這不禁讓人想問,父母的託舉對於她來說,真的起到正向的意義了嗎?
王逸宸的學歷並不低,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得了研究生學歷,而她的種種行為似乎跟這樣的高學歷並不匹配。
這次離譜言行終於衝上熱搜,大家開始口誅筆伐之後,小姑娘開始在鏡頭前哭的梨花帶雨。

但這樣的場景,父母再多的託舉又有何意義?

巧合的是,前段時間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前妻梅琳達最小的女兒,菲比·蓋茨(Phoebe Adele Gates),也上了“爭議熱搜”,作為全球富豪的二代,她的成長伴隨著媒體關注和教育資源的極限加持。
2025 年 4 月,菲比和 21 歲的聯合國青年氣候代表索菲亞·基安尼一起推出播客《倦怠者》,主題是“Z世代的焦慮與重構”。
在節目裡,菲比分享自己常年對“裙帶關係受益者”標籤的不安。

《倦怠者》播出後最激烈的輿論,集中在這句評論:“她說的煩惱,不是我們能理解的。”
很多富二代在表露自己有煩惱的時候,都被外界認為是“矯情”,但生而為人,有困惑本身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面對質疑的時候,菲比沒有沒有走極端敘事,沒有刻意反叛父母、遠離家業;也沒有貪圖現成捷徑、高調繼承股權。
她一邊承認特權,一邊掙脫定義,一邊在眾目睽睽下試圖成為那個“值得被看到”的自己。
事實上,菲比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一個實際的商業計劃——一個名為“Phia(菲雅)”的可持續購物平臺,

靈感來自英國環保設計師斯特拉·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之女),這個平臺主打環保材料、女性品牌和迴圈經濟。
對於菲比來說,與其否定自己已經享有的特權,不如帶著意識和責任感,用光環鋪出一條“屬於我自己”的道路。
對比王逸宸蹭流量事件,人們並非不能接受有人因為運氣原因享受特權,大家不能接受的是,已經擁有特權的你,還以傲慢的姿態,碾壓普通人的人生。
推薦閱讀

與其在王逸宸的失言中憤怒,不如在她的故事中反思。
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認為什麼叫做成功?
對於自己來說,我們自己想要獲得什麼樣的成功,成為什麼樣的人?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想要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未來?
很多時候,託舉是個好詞兒,但要放在合適的地方,努力是個好事兒,但要用於合適的方向。
與君共勉。

直播預告:
今天中午1點,一土致知中學校長、北京大學遺傳學博士劉曉楓,將與華章校長一起探討,如何利用腦科學知識幫助孩子充分發揮大腦的潛能。
直播簡介:
1. 不同年齡段的大腦發育分別有哪些特點?
2. 如何營造對大腦友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3. 對於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學習,家長分別該參與多少算合適?

– The End –



各位讀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歡迎點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呀。投稿或者商業合作的朋友,請郵件聯絡([email protected])。
記得點一下在看和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不端不裝,有趣有夢”的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