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放假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在“糾結”?
心裡頭明明已經有個想去的地方,想趁著放假,帶孩子出去好好放鬆放鬆。
可是,真到了要訂機酒的時候,又好像得了選擇困難症一樣,這兒看看,那兒瞧瞧,總覺得還能再挑個更好的。
一等再等,不光沒找到那個“完美之地”,反倒是機票酒店的價格像爬樓梯似的,噌噌往上漲,對錢包很不友好

。
不瞞大家說,我和身邊的很多小夥伴都是這樣過來的。所以,現在的我們都很“決絕”,看上什麼地方(活動),第一時間就會定下來。
尤其是我們板牙科考營的活動,價格公道、含金量高,哪怕下單早,也不用擔心自己會吃虧(老朋友應該都明白)。
今年寒假,我們依舊選好了N+目的地,準備帶孩子們盡情探索未知,領略自然人文之美。
截至今天,只有新加坡、西雙版納、黔西南等活動,還有少量名額,還在猶豫的同學,明天上午9點,一定要來我們的直播間瞅瞅。
要提醒大家的是,這是我們寒假前最後一次“撿漏”機會,感興趣的同學一定不要錯過~
等不及直播的同學,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瞭解詳情,有任何疑惑,都可以直接諮詢鋁殼老師~

很多人都說,旅行不僅是一次身體的遠行,更是一種心靈的滋養,一種視野的拓展。
在我看來,旅行也是一種放慢腳步的體驗,可以為孩子們帶來寶貴的"留白"和"喘息"。
讓我感到幸運的是,做板牙科考營這9年,我們找到很多理念一致、志同道合的同學,結伴而行。
認真算了算,到現在,我們已開發出大國之美、四季縱橫、化石系列、星空少年、十大山脈、環球博物等系列的40+路線,接待家庭及孩子超過一萬人次。
在“大國之美”系列活動中,我們陪孩子們走遍了雨林、海島、戈壁、沙漠、高山草甸、冰川遺蹟、文化遺產;

在“十大山脈”系列活動中,我們帶孩子們踏上了秦嶺、長白山、天山、五指山、岷山、武夷山、高黎貢山、陰山;

在“時空穿越”系列活動中,我們精選五個在生命演化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群,以生命演化順序為主線,重走地球46億年的環境演變和生命發展之路。
第一次線下活動——湘西化石神秘之旅,大家可以找到哪個是老王嗎~

在“環球博物”系列活動中,我們與孩子們一起走出國門,去到了斯里蘭卡、婆羅洲、新加坡(更多目的地正在開發中),盡覽異域風采。

一次次出行,一次次成長,孩子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
所以,如果你想用一場深度旅行重新啟用孩子的大腦、給養他的心力和體力,這個寒假,和板牙科考營一起出發吧——
可以去西雙版納,追逐穿梭在雨林的斑駁光影,探尋珍稀動植物的奇妙世界;

也可以去鹽城,漫步於黃河之濱,“擁抱”廣袤無垠的溼地,看候鳥展翅翱翔,麋鹿肆意奔跑;

或是去黔西南,感受大國重器的雄偉壯麗、古生物化石的悠遠神秘、喀斯特地貌的奇幻多姿;

也可以去長白山,聆聽“咯吱咯吱”的踩雪聲;呼吸冷冽清新的空氣,遠眺天池,在冰雪覆蓋下如何散發純淨的光芒;

還可以去新加坡,發現這座“花園城市”的更多面……

聽起來是不是還不錯?選擇困難症大爆發的同學,趕緊點選下方連結預約我們明天上午9點的直播吧!
習慣閱讀文字的同學,可以繼續往下看。直播開始之前,我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以上五個活動的精彩之處~
大國之美|西雙版納

大國之美系列活動中,西雙版納雨林科考專案是最經典的活動之一,也是目前授課頻次最高的活動。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南部,終年高溫,降水量大且集中在雨季,得天獨厚的條件,讓這裡擁有成片的熱帶雨林風光。
而茂密的叢林又是野生動物絕佳的棲息地,所以我們能看到下面這種看似離譜的資料:
論土地面積,西雙版納只佔全國的0.2%;
但要論物種,西雙版納擁有約5000種高等植物,佔全國的16%;
有102種哺乳動物,佔全國的21.7%;
有427種鳥類,佔比36.2%;
還有98種兩棲爬行動物和100種淡水魚,分別佔14.6%和2.6%……
它是名副其實的“野生動物的天堂”,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生物間的關係也極其複雜,是研究人與生物與環境的最佳地點之一。

我們的“熱帶植物王國探秘”之旅,會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開始。
這裡收集了12000餘種植物,有38個植物專類區,還儲存了一片原始熱帶雨林,充滿了生命的奇蹟。

當然,時間有限,我們無法將這裡一一走遍,不過,我們挑選了最適合孩子認知熱帶雨林的園區,一起探秘動植物的生存智慧。
那些奇花異卉、國樹國花與溝谷雨林;那些時刻發生著的競爭、寄生與共生;還有鳥類、昆蟲等原住民,以及老莖生花、獨木成林等奇異現象……孩子都能親眼看到。

感受完熱帶叢林旺盛的生命力,孩子們將有機會與亞洲現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陸生脊椎動物——亞洲象,來個“親密接觸”。
亞洲象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
原本它們的足跡遍佈中國大地,但在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影響之下,如今只有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它們最後的“庇護所”。

行程中,我們會帶孩子們深入亞洲象棲息地,追蹤亞洲象的足跡,尋找野生大象。
當然,還有與小象零距離接觸的機會。

這裡給大家著重解釋一下:
我們的零距離接觸可不是騎大象這種旅遊專案(我們也不支援這種活動),而是讓孩子們當一次“象爸”——亞洲象志願者,親身體驗亞洲象的救助與保護,在互動中引發孩子對人與動物、動物與環境間關係的思考。

最後,孩子們會前往傣族村寨,體驗原汁原味的傣族文化,切身瞭解傣族與熱帶雨林之間的相處之道。
傣族的食物為什麼與我們平時吃的不一樣?

這裡的房子為什麼下面是空的?都藏著什麼秘密?

這些答案,我們都將在活動中一一解答,孩子們也會透過這些問題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

亞洲象、植物、昆蟲、傣家風情……這個寒假,一定不要錯過我們的的西雙版納之約。
大國之美|江蘇鹽城

鹽城,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這裡煮海為鹽,因鹽建縣,因“環城皆為鹽場”而得名。
這裡,坐擁江蘇省最長海岸線和最大的沿海灘塗,是名副其實的“黃海之濱的瑰寶”。

這裡,曾是古黃河、古長江東流入海的終點,江河、陸海億萬年交融出了一片“潮汐森林”,像極了地球的“文身”。

百川東到海,遠古時期自東向西的河流運動,又為如今的候鳥南北遷徙提供了休憩場所。

珍貴的潮間帶灘塗和濱海溼地,讓鹽城成了全國唯一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際溼地城市”兩張國際名片的神仙城市。

這裡,就是鹽城,時空、天地、生靈在此完美邂逅。
今年寒假,我們將帶領孩子們再次走進鹽城,探秘自然之美,感受文化韻味,在自然與文化的交融中,培養孩子對自然、科學、人文的興趣。
亮點一:走進世界遺產地
調查溼地灘塗鳥類多樣性和瀕危鳥類
2019年7月5日,位於江蘇省鹽城市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申遺成功。
自此,這個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溼地組成的“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地”,成為了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江蘇首個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型別世界遺產空白,也是我國首個濱海溼地型別世界自然遺產。
可能因為上榜時間比較短,相比九寨溝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等等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低調太多了。
蜚聲海外,在國內反而很少人知道;內行人懂它的珍貴,普通人瞭解得太少。
本次科考活動,我們會帶孩子們前往“鹽城條子泥溼地”。

這裡位於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地的核心區,有著世界罕見地貌——輻射沙脊群,有一線潮、兩分水、潮汐森林、鹽蒿地中國紅等沿海獨特的地貌景觀。
同時,這個區域內生物多樣性豐富,是國際聞名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樣本。
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它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的重要節點和關鍵區域。

這條通道,是“客流量”最大、最“擁擠”的一條。
每年有超過300萬隻候鳥遷飛經過,在此換羽、覓食,還有約十萬只候鳥會在此越冬、繁衍,是享譽海內外的鳥類天堂。
這條通道,也是珍稀鳥類最豐富的一條。
它為23種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鳥類提供棲息地,支援了17種IUCN紅色名錄物種的生存,包括1種極危物種(勺嘴鷸),5種瀕危物種(黑臉琵鷺、東方白鸛、丹頂鶴、小青腳鷸和大濱鷸)。

亮點二:走進自然保護區
瞭解瀕危物種和動物保護的故事
鹽城世界遺產地包含五個保護區:
江蘇大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蘇鹽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蘇鹽城條子泥市級自然保護區
江蘇東臺高泥溼地保護地塊
江蘇東臺條子泥溼地保護地塊
我們會前往其中的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看看那裡的主要保護物件——丹頂鶴,以及其賴以生存的灘塗溼地生態系統。

它是我國最大的海岸溼地保護地,是國際重要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同時,它也是世界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每年約1000只野生丹頂鶴來這裡過冬。

丹頂鶴是國人非常熟悉的形象——羽色黑白相配,頭頂沾紅,配上長腿長嘴,看起來頗有仙風道骨之貌,故有“仙鶴”之稱。

在古代的眾多繪畫作品中,丹頂鶴常和松一起出現,比如著名的“松鶴延年圖”。
可是,現實中的丹頂鶴並不會出現在山野松林,它們更喜歡在溼地活動。
我們會帶孩子們走進丹頂鶴保護區,聆聽感人至深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深入瞭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的生活、繁殖、遷徙過程。

除了丹頂鶴,鹽城還有一種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麋鹿。
因其“角似鹿,臉似馬,尾似驢,蹄似牛”,麋鹿俗稱“四不像”,是吉祥神獸麒麟的原型。
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它的珍稀程度可與國寶大熊貓相媲美。

早在五六千年前,鹽城沿海溼地就是麋鹿的生活棲息地,到了漢朝末年,廣泛分佈在東亞的麋鹿幾乎滅絕,沿海溼地成了它們最後的“避難所”。
然而接下來的一千多年裡,麋鹿因為遭到當權者圍獵,數量越來越少,直到1900年,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
好訊息是,1986年,39只麋鹿遠渡重洋,從英國倫敦等地的動物園移居至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如今,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佔地面積最大、野生麋鹿種群數量最多、擁有最大麋鹿基因庫的自然保護區,目前麋鹿數量已達7840只。
曾經滅絕的動物,重新煥發生機。
亮點三:走進鹽城
體驗鹽都的歷史文化、本地風土和特色美食
鹽城,作為全國唯一以“鹽”為名的地級市,貫穿了2000多年的海鹽發展史,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由海鹽文化凝結髮展起來的“鹽之城”。

這裡歷史悠久,早在吳王闔閭時期,地處淮河以南的鹽城,就有零星先民留下了煮海為鹽的歷史。

如果從漢武帝元狩四年建立鹽瀆縣開始算起,鹽城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如果從東晉改鹽瀆為鹽城算起,鹽城的歷史仍然有1500多年。
我們會帶領孩子們走進海鹽博物館,瞭解鹽城,也瞭解海鹽文化。

比如,孩子們會知道什麼叫“煮海為鹽”:包括“碎場、曬灰、淋滷、試蓮、煎鹽、採花”,每一道都是凝結了無數汗水的體力活。

海鹽文化之外,這裡歷史文化故事和古蹟也很多。
比如,鹽城自古人文薈萃,“北宋三相”范仲淹、呂夷簡、晏殊都曾在此任鹽官。

此外,鹽城還有很多秀色可餐的美食,如傳承百年的“鹽城八大碗”——
八碟八筷、八杯八盞、八碗大菜,主打一個就地取材、土灶烹飪,鮮香撲鼻、滋味綿長,是鹽城飲食文化的“地標”。

時空穿越|黔西南

提到“黔(貴州)”,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是什麼?
是雄奇壯闊的群山、瀑布,頻頻出圈的牛癟火鍋、酸湯魚;

還是無數次登上《新聞聯播》的村BA、貴州橋、中國天眼?

寫不盡、道不完的自然、人文風光,是貴州的亮麗名片,卻不是它的全部。
在這片蒼茫大地,還有很多深埋地下的寶物,靜靜訴說著貴州的前世崢嶸。
比如,讓我們科考營小夥伴每每見到就挪不開步的古生物化石。
貴州,素有“古生物王國”之稱。數以萬計的古生物化石分佈於此,見證了它的地質變遷。
是的,如今“地無三尺平”的貴州,2億年前還是汪洋之地,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貴州曾被海洋覆蓋約7億年之久

如果直接把這些說給孩子聽,他們的小腦袋瓜怕是很難理解。
但是,如果我們以大自然為教室,以山水為課本,讓孩子親自採集、觸控每一塊化石,興許會有大不同。
而這,正是我們推出這次活動的主要原因:讓孩子自己去閱讀、去欣賞貴州這本神秘的百科全書。
黔西南,是方位,也是城市——它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簡稱,地處珠江上游、南北盤江懷抱之間。

包括興義市、興仁縣、普安縣、晴隆縣、貞豐縣、望謨縣、冊亨縣、安龍縣
因為古生物化石遺蹟規模大、數量多,全國罕見,這裡成為了“古生物愛好者必來之地”。

魚類、節肢、菊石、箭石、腹足、雙殼等多種三疊紀海洋古生物化石
從黔西南出發,北有貴陽,南有安順、平塘……大小城市風景各異、熠熠生輝。
我們會帶孩子走進大國工程,探尋國家重大工程的奧秘,感受科學家精神。
開了“困難模式”的地理環境,從未攔住過貴州人的腳步。
腳下無平原的他們,偏要“逆天改命”,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遇山開山、見水搭橋,架起了近3萬座橋樑,敢叫天塹變通途。

北盤江大橋、平塘大橋,一座座重新整理“世界紀錄”的橋樑,讓貴州成為了獨一無二的“世界橋樑博物館”。
而橋樑,也只是貴州基建的一個縮影。
超萬米的大婁山隧道、穿越溶洞的地鐵、震驚世界的中國天眼……貴州人用無數“國之重器”,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這次旅途,我們會帶領孩子參觀中國天眼,讓他們真真切切看到這些曾經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基建奇蹟”。

參觀的同時,我們也會為孩子講述基建者的動人故事,引導他們學習科學家精神:
為中國天眼燃盡一生的南仁東,為什麼光是選址就花了10餘年;他和團隊又是如何二十四年如一日奮戰在山坳的?

我們也會帶孩子們“遊覽”古代海洋爬行動物王國,瞭解兩個重要的三疊紀古生物群。
貴州古生物群,有四個最負盛名:
青巖生物群
盤縣生物群
興義生物群
關嶺生物群
在這趟旅程中,孩子們將深入瞭解“興義動物群”。它由鰭龍類、原龍類、主龍類、海龍類、楯齒龍及魚龍類組成,是瞭解三疊紀中、晚期海洋爬行動物的重要視窗。

孩子們可以看到大名鼎鼎的“貴州龍”的化石標本,還有眾多人們耳熟能詳的中生代海怪……
與此同時,孩子們還能看到另一處演繹三疊紀地球生命史的“關嶺生物群”。

魚龍、海龍、楯齒龍等海生爬行動物,棘皮動物海百合,以及無脊椎動物菊石、雙殼的古生物化石都能在此找到,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儲存完好、形態精美,世界罕見。
在這裡,孩子們不僅能進入博物館開啟跨越2.2億年的對話,還能親手修復化石,在專家的指導下學習如何研究和理解這些生命痕跡。

此外,我們還會一起去往紫雲格凸河地質公園、泥凼石林,瞭解喀斯特地貌、天坑和古河道特徵。
斗轉星移、日月交替,當地殼抬升,海水退卻,貴州終於“滄海變桑田”,形成巍峨高原。喀斯特地貌是海陸變遷的親歷者、更是見證者。
億萬年的風雨侵蝕、流水切割,在貴州大地“雕刻”出千溝萬壑,形成了罕見壯美、千奇百怪的自然景觀。
格凸河地質公園,宛如大自然精雕細琢的藝術殿堂,喀斯特地貌型別琳琅滿目,蔚為壯觀。
深邃幽長的峽谷似天塹橫亙,錯落有致的盲谷隱匿無盡奧秘,溶洞與洞穴星羅棋佈,宛如地下迷宮,引人探秘……

盲谷原始森林,不僅是全國儲存最完好、位置最高聳的古河道遺蹟,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完美展現。
在這片浩瀚的林海中,每一棵樹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每一條小徑都鋪滿了歲月的苔痕,它們共同編織出一幅幅關於生命與時間的壯麗畫卷。

泥凼石林,興義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發育歷史可追溯至三疊紀。
在這裡,岩石歷經幾十萬年的沖刷與溶蝕,形成了出石芽、石柱、石門、石峰等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的石林景觀,令人歎為觀止。

在這些地方,孩子們能夠近距離感受喀斯特地貌的壯闊,也能夠在老師的講解中,弄清它從何而來。
環球博物 | 新加坡
花園城市博物科考之旅

新加坡,這個赤道之上的南洋小國,面積只有735.2平方公裡,差不多相當於中國一個普通縣城的大小,因此被無數留學生稱為“坡縣”。
雖然面積狹小,給新加坡留下了有限的迴旋餘地和較小的容錯空間,卻賦予了它極高的治理效率和靈活性。
短短50多年時間,它以金融貿易、航運物流、電子化工、旅遊等作為支柱產業,實現了妥妥的逆襲,成為亞洲首富,並快速而全面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2024年全球最富裕城市報告》將新加坡評為世界第4富有城市。據統計,在新加坡平均每25人中,就有一位百萬美元富翁。
不僅如此,經濟騰飛、地狹人稠的新加坡,從1970年代開始便謀劃著打造自然之城。
綠化覆蓋率從1986年的35.7%大幅上升至現在的70%左右,擁有超過350個公園和眾多保護區,真正做到了自然與繁華並存,經濟與環境兼得。

而且自從今年新加坡對中國實行免籤後,無數國人把新加坡作為出國遊的打卡地。
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入境新加坡的中國遊客達145萬人次,在外國遊客中位列首位,浩浩蕩蕩的國人擠爆了這個熱帶小國。
我一直對新加坡很好奇,早就想帶兩個孩子去看看。但聽去過的朋友的評價、翻閱網上的攻略,都覺得差點意思。
我們始終認為,出發並不止是為了到美麗的地方看風景,更是為了讓孩子在美麗的地方,發現背後的人文、歷史、文化故事,探知那裡真實的煙火生活。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委託板牙科考營的老師專門開發出符合我們要求的深度遊路線。
而我們的期待,也是板牙科考營規劃各項活動的基本原則,每去一個地方,都要帶著大小朋友從三個方面全面深入地瞭解認識這個地方。
-
解鎖自然地理
-
解鎖人文歷史
-
解鎖煙火生活
這次,我們也會帶大家如此全面解鎖新加坡。
亮點一:體驗新加坡的多樣生態
走進世界文化遺產(新加坡植物園和保護區)
新加坡的生態系統,宛如一部生動的自然教科書,向世人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神奇。
雖然面積狹小,它卻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孕育出豐富多樣的生物群落。
雙溪布洛溼地保護區,擁有世界上最罕見的紅樹林,如同大地的保護神,防止水土流失,守護巨蜥、條紋射水魚等海洋動物的家園。

更是珍稀鳥類的天堂,可以讓它們盡情歌唱,繁衍生息。

武吉知馬保護區,新加坡最大的熱帶雨林公園。
新加坡之所以會成為世界上僅有的保留有大片原始熱帶雨林的兩大城市之一,與它密切相關。

800+種植物、500+種動物在此肆意生長,創造出神秘而美麗的世界。

新加坡植物園,首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熱帶園林,熱帶雨林植物應有盡有,園林景觀設計別具匠心。
其中的國家胡姬花園,收集有3000+胡姬花品種,是植物學研究和欣賞的絕佳場所。

此次出行,我們就將帶孩子們深度參觀新加坡的生態系統,探索它的複雜和精細。
我們會讓孩子們用文字、繪畫、拍照等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合作能力、觀察能力、探索能力和總結、整理能力等,都有可能會得到提高。
亮點二:走進世界級動物園
認識世界各地動物,近距離觀察明星動物
有人說:“新加坡不大,但動物園很大。”
看到這句話,第一次來新加坡的孩子,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很大是多大,它們大在哪裡?
這次旅行,我們將帶著這個問題出發,陪同他們在一次次遊覽中尋找答案。
在新加坡,共有四個動物園,分別為新加坡動物園(Singapore Zoo)、河川生態園(River Safari)、夜間野生動物園(Night Safari)和新加坡飛禽公園(Bird Paradise)。

它們相互聯絡又相互獨立,哪怕從白逛到黑,也很難逛完。
新加坡動物園,長期位列世界前十,高居亞洲榜首。

明明包含了各類猛獸,卻幾乎沒有籠子,只用熱帶雨林和湖泊等天然屏障,精心劃分園區和領地,為動物們營造出舒適的棲息環境。
走入其中,就像置身真正的雨林,時不時就會和平時難得一見的珍稀動物打個照面。

能夠如此近距離地觀察動物的生活狀態和行為習性,孩子們一定會看得津津有味,捨不得離開~

河川生態園,亞洲首個以河流為主題的野生動物園,將世界八大河流流域的動物匯聚於此。

在這裡,孩子們可以乘船遊覽,認識不同河流流域的特色動物,瞭解生態系統對生物的重要性。

對了,在這個園中,還居住著咱們的國寶熊貓,不難想象,孩子們看到它們時有多麼驕傲和自豪~

夜間野生動物園,世界上第一個夜間動物園,可以讓孩子們收穫前所未有的探索體驗~

坐上導覽車,孩子們將踏上一段難忘的奇幻旅程,全面瞭解夜行動物為何能在黑暗中生活,怎麼在黑暗中生活。

新加坡飛禽公園,亞洲最大的飛禽公園,被譽為東南亞最壯觀的“鳥類天堂”。

來自世界各大棲息地的飛禽在此生活,數量超過3500只,物種超過400個。

孩子們不僅能觀賞盤旋的鳥類,還能進入籠子,和它們來個親密互動~

四個園區,四段旅程,孩子們會透過老師的講解,知曉動物們從何而來,弄清物種多樣性和動植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與此同時,他們也將找到心中問題的答案——
新加坡動物園之大,不在面積在實力。
它們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所以,無數生靈在此愜意生活,展現著生命的奇妙與偉大。
而這份敬畏之情,也將打動孩子內心,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
亮點三:走進花園城市
體驗城市與自然的結合,感受未來城市
說到新加坡的稱號“花園城市”,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但大家知道嗎,新加坡還被《國家地理》稱為創新之城,認為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城。
為什麼曾經因面積小被調侃為“坡縣”的彈丸之地,能獲得諸多美譽?
不僅在於其豐富的天然資源,更在其在城市規劃中,將建築與自然完美融合。
為了充分利用每寸土地,新加坡把綠化從地面延伸至空中,設計出無數錯落有致的綠色空間。
在這裡,無論是大廈屋頂,還是道路兩旁,甚至是橋樑和立交橋的護欄上,都能見到鬱鬱蔥蔥的植物。
以濱海灣花園為例,擁有18棵高達25~50米的“超級樹”,樹冠如倒置巨傘,種植了超過16萬株植物,很難想象,這些植物要是種在地上,要用掉多少面積。

除了在垂直方向上想辦法,新加坡還把目光瞄準了建築物內部,打造出眾多獨一無二的的生態空間。
以星耀樟宜機場為例,硬是將巨大瀑布搬進了室內。
40米高的雨漩渦,宛如天際遺落的一縷銀河,自穹頂高處奔騰而下,聲如雷鳴,激盪著每一寸空間,卻又在細膩的霧氣中透露出幾分溫柔與寧靜。

四周則掩映著田園詩歌般的園林景觀森林谷。
所用植物多達120種,分別來自澳大利亞、中國、馬來西亞、西班牙、泰國和美國等國家,數量之多,令人歎為觀止。
參觀這些建築,孩子們既可以體驗到城市與自然的緊密聯絡,也會思考,如何在保護自然的同時發展城市。
亮點四:感受多元文化交融和城市包容性
品嚐新加坡特色美食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特色可以追溯到其悠久的移民歷史。
作為重要的貿易港口,這裡曾吸引了來自中國、馬來亞、印度等地的移民。
他們帶來了各自的宗教、語言、風俗和美食,在新加坡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現象。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在這裡共存,展現著宗教的多樣性。
在牛車水地區,你可以看到馬裡安曼興都廟的印度廟塔與詹美回教堂的八角形尖塔並肩而立。

也有佛教寺廟,如佛牙寺、龍華院等,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吸引著信徒和遊客。

來自不同民族的美食,則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多元文化在舌尖上的碰撞。
海南雞飯是華人美食的代表;叻沙是馬來美食的經典;印度飛餅是印度美食的特色之一……

每個建築,每種味道,都有精彩的故事等著孩子們去挖掘。
限於篇幅,我無法將所有的活動一一介紹,不過我相信,參加活動之後,孩子們的收穫都將是沉甸甸的:
勇敢地邁出了探索世界的第一步,看到了更大的天地,也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感興趣的同學,一定要預約我們明天上午9點的直播,活動的具體安排以及優惠政策,老王會在直播間詳細給大家介紹。
大家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瞭解詳情,有任何疑惑,都可以直接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