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下臺前特赦有罪兒子,是司法不公還是憲法下權力?

1
紛紛擾擾的又一屆美國總統大選,終於落下了帷幕。
馬斯克在X社交平臺和線下現場瘋狂的助攻,甚至涉嫌在搖擺州花錢賄選,終於把Trump抬進了白宮。
回顧上一任總統拜登在4年執政其的功過是非,整體上而言,他重新激活了了北約以應對俄羅斯對烏克蘭國土的進攻、團結了盟友、恢復了美國在國際上的威望、重振了美國疫情後的經濟、美國股市3大指數依然在不斷創造重新整理點位高度的紀錄。
然而,他的瑕疵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個從冷戰時代成長起來的職業政治家,面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血與火的紛爭,手握一錘定音的實力、軍事武力,他卻瞻前顧後、拖泥帶水,沒有在長達3年的時間裡結束這場二戰以後最大規模的主權國家之間的戰爭,讓當今世界局勢依然動盪不安。

本來,我以為這就是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瑕疵了,真是沒有想到,在他即將離任的最後1個月時間裡,

他違背諾言之舉,又給美國的黨爭留下了空間和話題把柄。

總統拜登,終於還是食言了!
在離任前的日子裡,他簽署了總統特赦令,宣佈全面赦免他兒子:亨特。

他兒子亨特,一直被共和黨、新聞媒體,追著報道,涉嫌3項罪行。

第一項是在拜登擔任美國副總統期間,在烏克蘭一家能源公司擔任職務,每個月領取不超過5萬美元的薪酬。後來經過司法部的調查,並沒有查到擔任副總統的父親,親自參與或者干預的證據。

真正讓亨特有罪的則是2023年9月美國司法部任命的聯邦特別檢察官指控亨特,涉嫌在2018年10月為購買一把左輪手槍而在填寫購槍背景調查表格時撒謊,隱瞞自己當時“服用成癮性藥物”的事實,並持有槍支11天。
其實,成年人吸食大麻等成癮性藥物,在美國並不違法;購買槍支,也完全是合法的權利。
但是,

在購買槍支填寫個人資訊時,必須誠實申報,因為服用成癮性藥物期間購買槍支的權利是受到限制的。

如果是一個普通美國人,只要在持有槍支期間沒有犯下錯誤,那麼沒有誰會去追究購買槍支時是否誠實申報了當時正在服用成癮性藥物。
同樣地,另一起聯邦檢察官的起訴書稱,亨特在2016年至2019年的4年內未能繳納至少140萬美元的聯邦稅,並透過在2020年2月左右提交虛假申報表來逃避2018稅年的稅收評估。2024年9月5日,亨特在法庭宣判之前,選擇和原告達成認罪協議,補繳稅收並且繳納罰金。
其實,這2樁案件,都只是達成了對他有罪的定性判決,還沒有宣佈定量的刑事處罰措施,分別將在2024年12月份的12日、16日宣佈。
外界也很容易看出來,

雖然美國司法部作為原告,是美國行政的內閣部門之一,直接受到美國總統的管轄,但是拜登在任期間還是保持了良好的政治操守,並沒有利用法律賦予的權力干預司法部的調查、起訴。

亨特的2項罪名,都是技術性犯罪,並因為沒有直接受害人。起訴證據,居然是亨特自己寫的自傳《美好的事情》,他把自己的故事寫成書,告誡他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美國普通人在買槍時填寫個人身體狀態時不誠實、無意或者有意漏稅的人多了去了,只要是首次犯罪,那麼絕大多數人都是認罪之後繳納罰款就行,很少上升到刑事起訴,更別提坐牢了。

就是因為他是美國總統的兒子,有反對黨派、眾多新聞媒體在盯梢,輿情太大,因此不得不成為司法的典型案例。

拜登總統和兒子,一開始就應該有這種覺悟,

美國的司法系統對政治人物和家庭成員的標準,就應該是高於普通美國人的。

司法部的檢察官、法院的法官,依然是獨立於政治的,做到了決不徇私。
但是即使要判刑,根據美國聯邦法律的判決先例,作為初犯,他可能只被判2年以下的監禁甚至緩刑。
考慮到12月份之前,拜登、白宮曾多次明確表示:不會赦免或減輕兒子的刑罰,現如今,他放棄承諾,真的震驚到了美國社會。
拜登,星期天(12月1日)透過白宮釋出的一份宣告說:
—— 從我就職的第一天起,我就說過不會干涉司法部的決策,我也信守了這一承諾,即使在我目睹我的兒子被選擇性地、不公平地起訴的情況下。
—— 沒有犯罪中使用、購買多件武器或以代購者身份購買武器等加重因素的情況下,僅因填寫槍支表格的方式而面臨重罪指控幾乎從未發生過。那些因嚴重成癮而延遲支付稅款,但隨後連本帶利償還稅款的人,通常會獲得非刑事解決方案。顯然,亨特受到了不同的對待。他的案件中的指控,只有在國會中一些政治對手為了攻擊我、反對我的當選而煽動後才出現。隨後,由司法部商定的一份經過精心談判的認罪協議,將是亨特案件的一個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國會中的一些政治對手為透過政治施壓影響這一過程而邀功。
——任何理性的人只要瞭解亨特案件的事實,就會得出結論,他僅僅因為是我的兒子而被針對——這大錯特錯。有人試圖擊垮亨特——即使在面臨持續不斷的攻擊和選擇性起訴的情況下,他已經保持了五年半的清醒。在試圖擊垮亨特的同時,他們也在試圖擊垮我,並且沒有理由相信這種攻擊會就此停止。差不多得了。
——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我始終遵循一個簡單的原則:告訴美國人民真相。他們會秉持公正。事實就是:我相信司法體系,但在我反覆思考這件事時,我也相信,赤裸裸的政治感染了這一過程,導致了司法的不公——而一旦我在這個週末做出了這個決定,就沒有理由再拖延。
—— 我希望美國人民能理解,一個父親和總統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那麼,為什麼美國總統可以對已經被定罪的人,進行特赦呢?

2
總統的特赦權,是美國憲法第二條第2款第1項授予總統的特殊權力:
在任的美國總統,對犯有聯邦罪(不包括違反州法律)的犯人,可以特赦;並且這項權力,不會受到國會的制約。
“聯邦憲法對總統的特赦權作了一些限制,例如他只能給予聯邦犯罪特赦,不能給予州犯罪特赦,而且與彈劾有關的案子,他也不能給予特赦,除此之外,總統特赦權沒有其它限制。
總統可以給予任何人特赦,無論罪行如何,也無論有沒有特赦的理由,他都可以給予特赦。
美國憲法賦予了總統這項權力,被視為是美國總統、執政黨展現寬容、彌合社會裂痕的一種方式,並對公眾有利。
只要犯罪者已經認罪,並且承擔了足夠的代價,那麼特赦足以減輕這種人的心理負擔和社會壓力,方便他們重新融入社會,為美國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美國建國之父們設計特赦制度的初衷是:
1、如果總統和幕僚是好人,在多黨激烈競爭制度下,政敵之間相互亂咬、誣陷必定存在,司法也可能被濫用,那麼給予在任總統一些特赦權力,使用在某些有爭議的特殊情形中,讓他們在人民的眾目睽睽之下,以信譽為代價,獲取特殊的喘息空間;
2、假設總統肯定是壞人,雖然國會、法院對總統施政有嚴格的制約,軍方也不會服從總統違憲的命令,但是總統畢竟是行政首腦,能夠調動的行政資源和人事依然很大,那麼在任4年內,他一定會千方百計研究美國三權分立制度、憲法和聯邦法律的漏洞,或者利用個人的影響力煽動信徒們幹壞事。與其這樣,還不如提供一種檯面上的制度賦予的特赦權力,讓他在陽光下實現一部分個人目的,這樣總比總統出於私心干預司法判案,來得強多了。
以華盛頓為首的國父們的高明之處,是假設政府一定腐敗、總統肯定是壞蛋,設計了一套政治制度來馴服傲慢的權力、幽暗的人性。
民主的理想國,不應該是烏托邦式的夢幻天堂,完美無缺;
民主理想國,就是在任何極端情況下,即使政權暫時被惡棍劫持,也只是傷風感冒,體制根基不會被撼動。

因此,自1893年以來,美國司法部設立了專門的總統赦免事務辦公室,負責記錄赦免令並監督執行這些命令的程式。
自美國建國以來,喬治·華盛頓總統在18世紀後期首次使用了這項權力,當時,他在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天,向一個叛亂組織領導人提供了最級別的總統赦免。
美國曆史上最重要的總統赦免,是福特總統赦免了尼克松可能在水門事件中犯下的任何罪行,儘管尼克松並未被指控犯下聯邦罪行或被定罪,而這被稱為預先赦免。
其他重要的特赦還有:
奧巴馬總統,為涉嫌洩密的維基解密創始人切爾西·曼寧減刑;
克林頓總統,為其因販毒被判處一年徒刑的同母異父的哥哥羅傑實施赦免;
里根總統,赦免涉嫌在尼克松的競選活動中提供非法援助的紐約洋基棒球隊老闆喬治·斯坦布倫納。
奧巴馬在其8年任期內共執行了1927次總統赦免權,其中包括212項全面赦免,以及1715項減刑赦免,而老布什總統則是使用這項權力最少的總統之一,他在4年任期內僅使用了77次。
2017年8月25日,Trump的首次總統赦免權力用在了前警察局長喬·阿巴約的身上,他因歧視和有關移民的罪名受到起訴。
2020年11月25日,Trump宣佈赦免他的前任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林,而弗林此前已經承認向聯邦調查局提供了虛假陳述。

所以,

拜登特赦他的兒子,是在美國憲法的框架下,執行憲法賦予他的權力,不受阻礙,不受任何其他下位法的制約。

只不過,這是美國建國以來,第一次有總統是為了自己認罪的兒子,動用特赦權力的!
其他總統,要麼是特赦政治對手,要麼是特赦已下臺的總統,要麼是特赦內閣、屬下,要麼是特赦與己利益無直接關係但是社會影響力大的案件當事人。
拜登特赦兒子,錯不在特赦本身,因為這是他作為總統應該享受的美國憲法賦予的法定權力。

拜登之錯在於,他不應該將兒子有罪的判決,歸咎於美國司法不公;更不應該違背之前的誓言,將政治元首的形象拋在地下自我踐踏。
本來,相對於Trump這個撒謊成性、公器私用、已經被判重罪、一有機會就想獨裁、無時不刻不想破壞美國的政治根基的政治對手而言,拜登完全有機會完美地樹立道德和正義上的優勢的。

在此之前的4年,他做到了。
但是,為何在他政治生涯的最後1個月,他放棄了呢?
3
因為他在80多歲的高齡,在經歷過的最後一場總統選舉中,對美國的選民和政治之風,徹底失望、心寒了。

他的心寒,不僅僅在於過去4年的政績沒有被民主黨所認同、中途被迫退出連任競選讓位於賀錦麗。

更在於,面對一個4年前抗疫重大失敗、敗選後散佈選舉系統性造假謠言、拒絕交權、煽動幾十萬信徒攻擊國會山、被聯邦各級法院判處負有34項罪名的政治對手,超過一半的選民們依舊選擇相信,而背棄主張團結、包容、多元的民主黨和拜登。

馬斯克,明明是自己在大兒子申請變性手術同意書上簽字同意的,卻將髒水潑給了民主黨,汙衊說是民主黨欺騙了他兒子變性的。選民們也不加以查驗、照單全收。
更讓人失望的是5個搖擺州的選民,面對馬斯克在X平臺上編造謠言攻擊民主黨、在賓夕法尼亞州的選舉現場發錢變相賄選,不但沒有認為他們在破壞美國選舉制度的根基,相反還投向了他們的懷抱。

更讓拜登、民主黨感覺到震驚的是,Trump上臺前提名的內閣部長、美國在國際組織或者外國的代表和大使人選。
在上一任期,面對Trump的胡作非為,共和黨的副總統、司法部長、總統抗疫科學顧問、軍方實際最高指揮官米利將軍、國家安全顧問,都不再聽命於他,而選擇效忠於美國憲法,以至於雙方都反目成仇。
因此,他這一任期,吸取了上一任期的教訓,他提名人選的唯一理由是:要麼對他個人完全忠誠,要麼就是他的親戚。

提名曾經誘騙未成年少女(只有17歲)發生性關係的馬特·蓋茨(Matt Gaetz),擔任司法部長,沒想到瞞不過參議院,被駁回了;

提名右翼的Fox電視臺新聞主持人Pete Hegseth,擔任國防部長;

提名相信陰謀論、強烈反對疫苗、主張用消毒水治療新冠的Robert F. Kennedy擔任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部長,掌管Medicare和Medicaid、FDA、NIH等部門;
提名只有高中學歷的Lauren Boebert,擔任教育部長。
Trump有個大女兒Ivanka,美豔動人,因為對政治感覺到厭倦而退出了第二次的競選助選活動。她的公公,Charles Kusher,也就是Trump的親家,2005年僱傭性工作者勾引起姐夫、安排錄制兩人之間的性接觸並將錄音帶寄給他的妹妹而臭名昭著,後被判犯有非法競選捐款、逃稅和證人干擾罪。
Trump在上一任期的最後一年,2020年,特赦了他的這個親家。這一任期乾脆提名這一重罪犯為美國駐法國大使。 
他也沒忘記二女兒Tiffany的岳父,也是他的親家,Massad Boulos為中東高階顧問。
2021年1月6日,總統大選宣告Trump失敗後,他在國會山前講話,煽動支持者衝擊國會大廈,以暴力手段試圖阻止國會認證總統選舉結果。此事導致5人死亡,一百多名警察受傷,美國國際形象遭受重創。
國會山騷亂髮生後,有超過1500人被指控犯有與騷亂有關的聯邦罪行,已經有1000多名被告認罪或被判有罪,其中650多人被判入獄,刑期從幾天到22年不等。
他已經公開宣稱,一旦完成了就職典禮,就要特赦2021年1月6日使用暴力攻國會山、試圖推翻選舉結果、已經被法院判刑的暴徒們,甚至聲稱他們是“人質”、“愛國者”。
他在現實意義上的“成功”,告訴美國人民,相信法律、遵守規則往往沒有好果子吃。如今的世道變了,像Trump及狂熱信徒們這樣無原則、不斷衝擊底線的人,反而吃得開。
現在豪華夜總會海湖莊園,門庭若市、車水馬龍,曲意逢迎之徒如過江之鯽,而美國人卻泰然處之,依然盲目相信美國執行248年的制度基礎不會被慢慢侵蝕掉。
如此示範效應,連老拜登這樣曾經循規蹈矩之人,也寒心。
他再也不相信,Trump上臺後提名的司法部長、CIA(聯邦調查局)局長不會濫用調查和起訴權力,對拜登兒子強追猛打。
他中年喪妻,老年失去了大兒子,如今只剩下這個小兒子能陪伴他安度老年。
既然他曾經為之努力過、寄予厚望的美國選民,再度選擇他為之蔑視的對手,他人生之路即將油盡燈枯,也就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清譽、羽毛,而放任即將過時的權力而不用了。

民主黨拋棄了他,美國選民拋棄了他。

他也沒有必要堅守政治操守了。
任憑身後罵名。
事了拂衣去。
本來,未來將證明,美國選民中的一半略微多數的人,選擇Trump,選擇民粹,其實是記吃不記打,忘記了4年前的那一幕,又走了一段彎路、做了一次錯誤的選擇。
拜登完全有機會向美國選民證明,一部分政客之所以能夠被後世稱為政治家,是言而有信、信守承諾、尊重規則、敬畏法律。
然而,拜登此舉,將自己的形象朝著Trump的水位拉低而去,讓對美國政客失望的人們,更加失望一層。
他將特赦兒子的理由歸結為司法不公、政治迫害,為自己的背信行為開脫,這實際上是仿效自己往日鄙視的對手,卻傷害了美國司法權威和憲法賦予權力的底層邏輯。
這也是我4年前盲目相信Trump、MAGA運動,後來決定打破資訊繭房,不再被矇騙,皈依於理性、規則、邏輯的原因。
因為民粹主義就像是可傳染的病毒,不僅會反噬製造者,同時也會拉更多的人下水,慢慢黑化之。
美國的基礎制度,在過去248年裡,見證了無數的政客、政黨攻訐,依然屹立不倒。
國會、法律、新聞媒體,牢牢制約和監督著行政政治人物。
但是,假如美國政壇,任由政客的誠信隨時變成廢紙、總統選舉變成了說謊比賽、競選承諾變成了欺騙選民的工具,那麼遲早有一天,美國製度會蒙塵政治明會倒退、燈塔會暗淡。
寫在最後:
從基層農村出發,在清華大學完成研究生教育後,明哥走過15年深入商業風雲、直面資本運作、駕馭浮沉股海的歷程。
房價變遷、P2P網貸、瑞幸咖啡造假、長租公寓爆雷、中國銀行「原油寶、螞蟻集團IPO、恒大爆雷……地產巨頭刀尖起舞、網際網路寡頭縱橫捭闔、資本人物掀起權謀大戲,在明哥筆下,纖毫畢現,無所遁形。
埋頭趕路的上班族、披荊斬棘的創業者、商海沉浮的企業主,還是股海中殺伐決斷的股民,雲集而來,抱團前行。
作為領路人,我們為4200+個讀者解答了人生命題,重塑了底層邏輯,在職場、資本市場、房市中助力彎道超車,改變了一批年輕家庭的財富軌跡。

明哥邀請你加入私密知識圈子:知識星球。
7大篇章:商業真相、投資入門、穩健投資、房價解析、下一代成長、人生規劃、思維重構,共1000+精華文章等你垂閱,隨時和明哥一對一問答。
長按上面的綠色圖片,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加入。
下載知識星球App,用微信登入,使用更順滑。
辛辣、深度的文字,見證波雲詭譎的時代。
沒關注?請點選,關注公眾號:
本號隨時可能失聯,請再關注備用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