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AI教練大全的文章,他是90後奶爸,也是BAT大廠架構師。
這篇文章,分享了他在35歲遭遇失業,看清職場真相,然後靠AI破局的故事和經驗總結,非常扎心且真實。
如果你對AI感興趣,也可以點下方名片關注他,或者翻到這篇文末,領取他整理的一份【全網最全的GPT指令合集】
坐在醫院產科的候診區,緊握著妻子的手。她已懷孕 37 周,腹部高高隆起,眼中閃爍著對新生命的憧憬。而我,內心卻被巨大的焦慮吞噬。
因為,我失業已經三個月了。
作為一個即將成為父親的男人,一個在網際網路行業摸爬滾打了近 10 年的“大廠 P8 架構師”,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35 歲危機”的寒意。
每一次失敗的求職,都像是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我所謂的專業和自信上。
我看著妻子的側臉,她似乎感受到了我手心的冷汗,轉過頭對我笑了笑。
那一刻,我強撐著擠出一個笑容,但心裡卻一直有個聲音:“我該如何保障這個小家庭的生活?我能給即將到來的孩子一個安穩的未來嗎?”
這個問題,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裡,日夜啃噬著我。
我叫大全,這是一個關於我如何在 35 歲的十字路口,從失業的焦慮中掙扎站起,All in AI,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將個人 IP 做到全網漲粉近 10 萬、月入 10w+的故事。
按照社會對程式設計師 35 歲即失業標準來看,大全其實屬於被淘汰的人群。
但我卻在大環境一蹶不振的情況下,利用 AI 副業開啟了人生的第二曲線,大全如何做到的呢?
今天,我將毫無保留地為大家覆盤這趟過山車式的旅程,如果你也曾像我一樣迷茫,希望我的覆盤,能為你點亮一盞燈。
整個分享主要包含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山頂到谷底,35 歲的失業寒冬
第二部分:絕境逢生,為何是 AI?
第三部分:All in!從學習者到月入 10 萬的行動路徑
第四部分:我的三條核心法則。
第一部分:從山頂到谷底,35 歲的失業寒冬
壓垮一箇中年人的,從來不是失業本身,而是支撐他過去十幾年人生信念的所有“確定性”,在一瞬間全部崩塌了。
我的第一個確定性:職業路徑的確定性。
我的人生,似乎總在繞路。
我從小是在新疆的一個小農村長大的,和很多農村的孩子一樣,家境貧困。
從小看著父母在田地裡,烈日下日夜辛勞的背影,第一次懂得了什麼是“堅韌”。
因為發育遲緩,我比同齡人晚兩年上學,即便如此,小學一年級時還是跟不上班裡的進度,老師多次找家人反饋,我成為了唯一一個留級的孩子。
直到初中受老師影響才開始開悟,體會到父母艱辛,思考人生意義,覺悟後奮發圖強,僅幾個月就從倒數衝到了班級前三。
這份來之不易的堅韌,支撐我高中復讀兩年,最終考入一所 211 大學的法學院。可我偏偏熱愛程式設計,於是大學四年,我一邊讀著法學,一邊旁聽計算機課程,自學程式設計。
2015 年畢業後,我徹底跨行,一頭扎進網際網路。
我的求職經歷,就是一部遷徙史:從新疆到上海,再到北京,再到杭州,再回上海,最後為了家庭定居合肥。
在大城市,我曾經為了省錢和鍛鍊,每天騎著一輛公路腳踏車,來回 40 公里、耗時兩小時上下班。
在那段騎行的時間裡,我聽完了人生中第一部幾千集的玄幻小說《鬥破蒼穹》,也想象著自己能像主角一樣逆襲。

幸運的是,我抓住了網際網路的黃金時代。
從上海的私企,到北京的外企,再到 2019 年進入喜馬拉雅,負責電商中臺從 0 到 1 的搭建,處理億級分銷訂單。
在這裡,我終於成了別人眼中的“大廠 P8 架構師”,那幾年,我的薪資也翻了 10 倍。

那時候的我,以為自己的人生,終於從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匯入了一條寬闊平坦的康莊大道。我的人生,似乎充滿了“確定性”。
我的第二個確定性:家庭支柱的確定性。
2021 年,為了家庭,我決定回到合肥,加入了一家初創公司。
這在當時是一個看起來無比正確的決定。薪資不降反升,手握十幾萬原始股,還拿了兩項國家級技術發明專利,甚至獲得了一次 CEO 提名獎,很快成為了團隊的核心人員。
我以為,這會是我事業的下一個高峰。我將作為公司的核心骨幹,陪著它一路走向上市,實現我作為一個“P8 架構師”的終極理想——財務自由。
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融資困難的時期,我們經歷了兩次降薪、封閉開發 3 個月。那陣子就住在公司,睜眼就開始工作,經常是直接幹到凌晨 1-2 點的節奏。
然而,時代的浪潮襲來,沒人能倖免。
因為我們公司的原始資金是美股,大環境的變化,導致公司的融資最終還是遇到了困難。但最終公司還是沒能度過難關,上頭不得不關閉合肥分部。
前一天我還是前途光明的研發負責人,第二天就成了失業大軍的一員。
離開時,面對公司當時的困境,我選擇放棄了行使價值千萬原始股的回購權利(突出貢獻的特權),希望能以這種方式,為老東家盡最後一份綿薄之力。
做出這個決定時,我沒有猶豫。我覺得,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既是我對老東家的情誼,也是我作為一個技術人的體面。
但這份“體面”,在我隨後三個月的求職中,被現實擊得粉碎。
我所有的“確定性”在這一刻,徹底崩塌了。
然而,35 歲,原本應該是事業的高峰期。但當公司關門的重錘無情落下時,我感到眼前的路突然灰暗不明。
待業的三個月裡,每一次失敗的求職,都像是一記重錘,砸在我所謂的專業和自信上。
我第一次發現,那個曾經被各大獵頭追逐的“P8 架構師”的 title,在“35 歲”這個數字面前,是如此不堪一擊。
那一刻,腦海中只有一個問題不停迴旋:“現在的我,還能做什麼?”
這個問題,在無數個失眠的夜晚,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我的心頭。
此刻,站在人生的谷底,這真的是終點嗎?還是一個重新發現自我和重新定位的契機?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認清生活的真相,然後,重啟我的人生。
第二部分:絕境逢生,為什麼是 AI?
失業的日子裡,我彷彿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四周一片迷霧,每個夜晚,我的思緒都在飄蕩:“我該認命嗎?還是該奮力一搏?” 焦慮和迷茫籠罩著我。
是孕晚期的妻子看出了我的煎熬。一天晚上,我們進行了一次深談。她目光堅定地對我說:“你大膽去闖吧,無論你怎麼選,我和寶寶都會支援你!”
她的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內心的陰霾。我意識到,在不確定的時代裡,家人就是我最大的確定性。有了這顆定心丸,我不再向外尋找那份渺茫的、不確定的工作機會,而是開始向內求,把目光重新聚焦到自己身上。
我開始冷靜覆盤自己近 10 年的職業生涯:溝通能力、技術架構、專案管理……這些難道就因為一次失業而清零了嗎?
不,它們是我最寶貴的財富。我需要一個能將這些優勢整合起來的新戰場。
人們常說:“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他總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
那扇窗,就是 AI。
坦白說,我對 AI 的認知,也經歷了一個從不屑、到震撼、再到迷茫、最後到清晰的過程。
2023 年 AI 風潮席捲而來的時候,我最開始是不屑一顧的,想著又是一個噱頭。
後來開始嘗試使用 GPT 3.5,雖然確實被它的能力驚訝到,但還是感覺有些智障。
直到我使用 GPT4 的瞬間,我才完全被震撼到了。但緊接著,這種震撼又讓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對人類的未來感到迷茫,感覺未來對我以及整個人類來說,都前途未卜。
然而,在一次嘗試中,我向 AI 尋求了建議,雖然起初並不抱有太大希望,但結果令我意外。
透過與 AI 的交流,我找到了未來的方向,我的迷茫消散了。
我豁然開朗,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言:“找對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我要找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可以讓我重新出發的賽道。
而 AI,就是那個最正確的方向。
從宏觀上看,麥肯錫的報告預測,2030 年 AI 將為全球經濟貢獻 13 萬億美元。這不僅僅是技術前沿,更是未來經濟的新引擎。
從個人層面看,我發現 AI 與我過往的經驗高度契合。AI 驅動的內容創作、流程自動化、資料分析……這些領域都能讓我過去的積累價值最大化。
也許你會問,我畢竟有近 10 年的程式設計經驗,選擇 AI 似乎順理成章。但對於更多沒有技術背景的普通人來說,AI 是否也意味著機會呢?
我的答案是:絕對是的!
AI 的浪潮並非只屬於技術精英,普通人同樣有大量機會可以透過 AI 實現職業轉型和自我價值的提升。
以下,就是我透過深度研究後,為大家總結出的一些適合普通人快速入局,實現從幾萬到幾十萬財富積累的 AI 賽道:
1) AI 內容創作與寫作變現
核心玩法: 利用 AI 輔助生成或最佳化各類文案,如短影片平臺的短劇劇本、社交媒體的情感故事或科普文章(可透過流量分成、廣告或內容電商變現)。
IP 結合: 更進一步,可以利用 AI 高效撰寫公眾號、知乎等平臺的深度內容,快速積累素材,打造垂直領域的個人 IP,實現月入過萬甚至 10w+的商業價值。
2) AI 賦能創意短影片製作
核心玩法: 運用 AI 工具實現各種創意視覺效果,如寵物擬人化短劇、老照片動態修復、知識解說類影片的 AI 配音與動畫、風格化 MV 等。
透過平臺流量激勵、電商帶貨或品牌商單獲利。
3) AI 輔助平面與視覺設計
核心玩法: 對於有一定設計基礎或審美能力的人來說,AI 是強大的效率倍增器。
它能輔助快速生成設計初稿、商業海報、PPT 美化、Logo 設計、插畫元素等,極大提升接單能力和交付效率。
4) AI 驅動電商運營與跨境出海
核心玩法: 利用 AI 高效撰寫多語言、多風格的商品描述和營銷文案,快速生成吸引人的商品主圖和詳情頁設計,虛擬模特試穿圖、AI 生成商品展示場景圖等,也能大幅降低實物拍攝的成本和時間,甚至輔助進行市場趨勢分析和廣告投放最佳化。
5) AI 數字人直播與內容生產
核心玩法: 藉助 D-ID、HeyGen、騰訊智影等國內外工具,低成本克隆自己的數字分身,或直接使用模板數字人,實現 24 小時不間斷的直播帶貨、課程講解、IP 內容創作等。
應用場景: 特別適合預算有限、但又希望提升直播頻次和覆蓋時長的中小商家或個人 IP。
6) AI 知識付費與技能培訓
核心玩法: 將你掌握的 AI 工具使用技巧、AI 賦能特定行業(如寫作、營銷、辦公)的方法論,開發成課程、訓練營或諮詢服務進行變現。
7) AI 輔助的定製化服務與諮詢
核心玩法: 結合 AI 工具提供更高效、更個性化的專業服務。例如,利用 AI 輔助進行商業計劃書撰寫與最佳化、求職者的簡歷定製與模擬面試輔導、特定領域(如法律、心理)的初步諮詢資訊整理等。
8) AI 賦能傳統業務與線下引流
核心玩法: 對於已有線下實體業務(如餐飲、教培、零售、房產中介等)的經營者,可以利用 AI 工具快速生成營銷圖文、宣傳短影片、活動海報等,提升在社交媒體和本地生活平臺的曝光度,為線下門店吸引更多精準客戶。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大家看到我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內容產出和質量都有保證,其實核心就是 AI 賦能個人 IP 的打造。
沒有 AI,我需要一個龐大的團隊,試錯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會高到難以承受。
而現在,AI 就像我免費的、擁有不同技能的 10 個員工,幫我完成了大量基礎性、重複性的工作,讓我可以更專注於核心策略和價值創造。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 AI 機會確實很多,但對於一個小白來說,第一步該怎麼邁出去呢?
別擔心,下面來分享個 3 步入局 AI 的方法,它能幫助你從小處著手,逐步建立自信,真正抓住 AI 時代的紅利:
第一步:識別自身優勢,找到結合點。
第二步:學習核心工具,小步快跑實踐。
第三步:擁抱持續成長,在反饋中迭代。
根據反饋不斷最佳化你的內容,學習新的 AI 技能,探索更深層次的應用,讓自身與 AI 領域共同成長。
第三章:行動路徑——從學習者到月入 10 萬
方向既定,剩下的唯有行動。
第一節:瘋狂輸入,死磕到底
2023 年 10 月,我正式開始探索自媒體 。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對於一個連朋友圈都很少發的“遠古”程式設計師來說,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
無數問題鋪天蓋地而來,我一度心臟都疼 。
“個人 IP 是什麼?如何找對標?知乎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如何做出優質內容?如何快速升級?如何快速漲粉?
知乎如何變現?如何安全引流?如何製作鉤子?引流私域如何處理?
私域如何成交?流量如何閉環?產品如何閉環?”
這些問題,像一座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
但既然堅定了方向,咬牙也要堅持 。在那段時間裡,我白天在臨時找到的一份工作過渡,晚上回來再晚,也堅持學習和創作到深夜一兩點 。
我開啟了瘋狂補課模式,在短短 14 天內,深度學習了 AI 提示詞、AI 辦公、AI 程式設計和 AI 小紅書這四個賽道 。
我只有一個信念:先把自己變成一塊海綿,瘋狂吸收這個新世界的一切知識,直到最終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定位 。
但光有埋頭苦幹的決心還不夠,要想在個人 IP 這條路上走得長遠,還得有清晰的認知 。我堅信,想在 AI 自媒體領域做出點名堂,專注是基石,長期主義是信仰 。
到底什麼是個人 IP?
我的理解很簡單:它就是你鮮明的個人品牌。
提到你的名字,大家就能想到你在哪個領域是專家,信得過你,覺得你有別人給不了的價值 。
而為什麼要費力打造它?
因為它能讓你在資訊過剩的時代脫穎而出,更能高效建立信任,從而顯著提升你的商業轉化效率 。
一個用心經營的 IP,影響力可以持續 10 年之久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長期主義。選定一個方向,就像農民種地一樣,得持續投入、深耕細作,別指望一口吃成胖子 。正如老話說的:“每一個偉大的成就,都源於最初的勇敢嘗試。 ”
我當初也是下了決心,要長期在 AI 自媒體這個領域紮下去 。有了這份認知,我們才能談“定位”。
第二節:定位定江山,找到你的“一釐米寬,一萬米深”
我常說,“定位定江山”,你的 IP 定位,直接決定了你能吸引什麼樣的粉絲,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最終能不能賺到錢 。
那麼,剛開始做,怎麼找準自己的位置呢?初期迷茫是正常的,關鍵在於行動起來去試 。方向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幹出來、試出來的 。
就像我,最開始學習 AI 時,也是非常迷茫的,壓根不知道自己適合哪個方向 。
我逼著自己14天試了4個不同賽道,才最終摸索到AI提示詞這個點,所以,別怕折騰,多嘗試 。
找到方向感後,就得靠持續的行動來落地。
-
行動一:輸入輸出都“聚焦”,頂住誘惑。
輸入聚焦: 只看和你定位相關的,別的一概不看。
這裡我感觸頗深,剛開始特別容易被各種新東西誘惑,看到別人賺錢也眼紅,這是大忌! 我當時就死磕“AI 提示詞和 AI+內容創作”這塊。
輸出聚焦: 不管在哪個平臺,只發和你定位一致的內容。我認準了知乎和公眾號,就只發 AI 提示詞入門的東西,吸引想學 AI 的小白。
-
行動二:“尋找對標”並拆解,先模仿再超越。
想快速進步,就得找行業裡的高手,學習他們。
我成長的過程中,前前後後研究了幾十個 AI 領域的賬號,誰哪方面做得好,我就學誰,慢慢進化成了“多邊形戰士”。
開始時別怕模仿,這是最快的學習路徑。用新榜這類工具去找那些做得好的、還在活躍的賬號。
-
行動三:內容上“一釐米寬,一萬米深”,做精做透。
想讓使用者覺得你專業,定位就得足夠“窄”,內容就得足夠“深”。
這就是“一釐米寬,一萬米深”。比如我做 AI,就聚焦到 AI 提示詞的入門和實戰,專門服務那些想用 AI 但又不太懂的小白使用者。
定位準了,就得持續輸出這個方向的高質量內容,最好能做成系列。
我當時就持續出“AI 提示詞結構”、“新手錯誤”、“萬能公式”這類系列內容,慢慢地,大家就認我這個“AI 提示詞教練”了。
有了方向和初步的方法,我意識到,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光靠自己閉門造車式地摸索還是太慢了,時間成本是最大的成本。
我需要一個“加速器”,需要一個能帶我走出迷霧的領路人,需要一個能彼此鼓勵、共同前行的圈子。
於是在2023年10月份中旬,我做出了人生中最大的一筆知識投資——付費 5 位數加入一個社群。
這筆錢,在當時看來是一筆鉅款,抵得上我半個月的工資了。
做出決定的那一週,我內心非常忐忑,既有對未知的興奮,也有對投入大筆資金的恐懼。
但我當時想,時間就是金錢,我已經浪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在焦慮和無效探索上。
這15天的工資投入,如果能買來一個確定的方向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一定是值得的。
現在回過頭看,這次付費,是我“命運齒輪開始轉動”的關鍵節點。
在此之前,我基本上從來沒為任何知識付過費,總想著都是“割韭菜”,習慣了去各種地方“白嫖”資源。
正是這次付費,讓我徹底扭轉了觀念,讓我深刻理解了——付費的本質,是“投資自己”和“連結高質量的圈子”。
它不僅讓我獲得了系統的學習路徑,更重要的是,讓我在迷茫時連結到了很多的“貴人”,獲得了遠超課程價值本身的認知和資源。
第三節:流量為王,我是如何打造爆款內容的?
完成了精準的自我定位,接下來最核心的動作就是透過持續的高價值內容輸出來獲取流量 。畢竟,有了好的內容,才會有流量;有了流量,才有後續的一切可能性 。
那麼,如何才能打造能吸引並留住使用者的“爆款內容”呢?
很多人好奇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想說,AI 不是終結者,而是我們創作的強大助力。
在這個 AI 迅速發展的時代,AI 不會搶走內容創作者的飯碗,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利用好 AI,寫出有血有肉、能打動人心的內容 。
以下是我從一位3個月漲粉150萬的博主那裡學來並親身實踐的 15 條心得:
1. 追 AI 熱點,搶佔先機!
一旦有 AI 相關的熱點冒出來,要毫不猶豫,立刻放下手裡的其他事情,“立馬去幹”!
抓住熱點的第一波流量,是快速獲得關注的絕佳機會。
說一個案例,春節的時候因為我在群裡說 DeepSeek 的熱度要抓住,我的一位合夥人聽了之後,春節都沒怎麼過,立馬開始輸出,直接一篇爆了 70w+的閱讀。
2. 選題,必須從使用者需求出發!
你的內容是寫給誰看的?他們最想知道什麼?“以使用者關心的問題,為導向選題。” 選題一定要“貼近使用者定位” ,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無論是分享實用技巧還是提供獨到見解,比如我最開始發現很多 AI 新手對如何寫出有效的 Prompt 感到困惑。
我的選題就會側重於“Prompt 結構拆解”、“常見錯誤規避”、“拿來即用的模板”等,確保資訊有用,直擊痛點。
3. 用“人話”講明白複雜概念!
AI 領域有很多聽起來很高深的詞彙,作為內容創作者,“需要練就一個本領,就是把深奧的原理講得像家常話一樣簡單” 。
可以用比喻和類比,比如把“大語言模型”比作“超級複雜的填詞遊戲”,把“機器學習演算法”比作“教小孩認字”。
記住,“通俗易懂不代表淺薄” 。
4. 多講故事,少講道理!
人天生喜歡聽故事,相比於枯燥的說教,“一個好的故事,勝過一沓枯燥的說教” 。
與其乾巴巴列舉 AI 工具功能,不如講一個創業者“小王”如何用 AI 搞定商業計劃書的故事 ,讀者會更有共鳴。
5. 融入你的個人經歷和案例!
在內容里加入你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調研的真實案例,這樣你的觀點會“更有說服力,也更有溫度” 。
我經常分享我作為前大廠架構師,是如何利用 AI 學習新技能、提升工作效率,甚至是如何在探索 AI 自媒體過程中踩坑、成長的。
這些真實的分享,遠比空洞的理論更能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只有親身經歷的故事,才能讓聽眾產生共鳴”。
6. 內容要有“人情味”和幽默感!
即使是嚴肅的主題,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表達。 “適度的幽默可以讓內容更具親和力,拉近你與觀眾的距離” 。
“人情味在影片創作中至關重要” ,讓讀者感受到你的真誠。
7. 用資料和研究支撐你的觀點!
用具體的資料和案例,能顯著提升你的內容“可信度和專業度” 。
比如引用“近 3 成媒體行業的從業者已經在內容報告中使用 AI” 或 “50%的消費者能識別 AI 生成的內容,但多數人仍然覺得人寫的內容更有吸引力” 這樣的資料。
引用資料後,記得“你一定要自己解讀” 資料背後的含義。
8. 堅持原創,你是內容的主人!
你的內容一定要是自己思考和創作的。
AI 是幫你提高效率的,“用 Al 做它擅長的事情” ,但“內容的創意和靈魂必須由創作者掌握” 。
9. 積極互動,培養你的“鐵桿粉絲”!
內容輸出不是單方面的,“積極互動,培養 PA 單粉絲” ,“能回覆的評論一定要回復” ,透過深度溝通,“建立起深厚的關係和連結” 。
我幾乎每天都會花固定時間看評論、回覆私信,這不僅能解答使用者疑惑,很多時候使用者的反饋還能給我帶來新的內容靈感,甚至發掘出潛在的付費使用者。
10.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多平臺分發!
一稿多用,多平臺分發 (不同的人,可能適用不同的平臺)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面 。
現在平臺規則變化快,“不要只經營一個平臺” 。如果你有一個好內容,“最好是多平臺分發” ,比如將文章內容轉化為影片或其他形式。
11. 研究平臺演算法,讓好內容找到對的人!
瞭解平臺的規則和資源機會,“讓好內容找到更合適的表達路徑和傳播路徑” 。
但要記住,“最佳化不等於迎合” ,不是讓你去為了演算法而犧牲內容價值。
12. 內容創作的“唯一秘訣”:貴在堅持!
唯一秘訣:貴在堅持 (規律更新,是對使用者的尊重)。
“Consistencyshkey,貴在堅持” ,保持規律的更新頻率,無論是每天還是每週幾次,“對於積累品牌和粉絲的信任度至關重要” 。
我從開始做 IP 起,就給自己定了雷打不動的更新計劃,哪怕再忙再累,也會擠出時間完成。這種確定性的輸出,使用者是能感受到的。
13. 打造鮮明的個人品牌,真實最好!
打造鮮明的個人品牌,讓自己鬆弛點,舒適點 。“風格越真實越好” 。
打造鮮明的個人風格,犯錯沒關係,千萬不要追求完美人設 。真實比完美更重要 。
14. “價值優先”:內容創業是場長跑!
不要一開始就著急變現 。
要“先做價值,後求回報” ,內容創業是“一個長期主義的過程” ,要“靠熱愛和毅力去堅持” 。
15. 保持“持續學習,終生學習”的狀態!
唯有不斷學習、不斷迭代,才能保持競爭力。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好奇心和持續學習的狀態至關重要” 。要“逼著自己去使用新工具和新功能” 。
AI 不是對手,而是我們強大的輔助。結合這些乾貨,用你的真誠和努力,去創作有價值、有溫度的內容!
靠著這些方法,也靠著在圈子裡和各位老師、同學的同頻共振,我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我從 2023 年 11 月 3 日正式開始在知乎和公眾號輸出內容,
就這樣一直堅持著,2 周到知乎 6 級,1 個多月到 7 級,2 個月到 8 級成為知乎大 V,慢慢地,知乎的權重越來越高 。

經過幾個月的積累和運營,到 2024 年 2 月,我終於迎來了第一次爆發,當月變現超過 10 萬元 。
那一刻,當我在後臺看到那個數字時,我第一時間分享給了我的妻子。我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告訴她:“放心,未來,有我。”
然而,故事到這裡,只完成了“自我破局”的上半場。
我慢慢發現,很多朋友、合夥人看到我的經歷後,紛紛來向我請教。我意識到,我的經驗如果只停留在自己身上,那它的價值是有限的。
如果我能把它變成一套可複製的方法,去幫助更多像我當初一樣迷茫的人,那它的價值才會被真正放大。
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賦能他人”。
慢慢地,我打通了公域和私域,就順勢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產品——IP 私教。
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我自己完全是從 0 起步,僅僅幾個月就跑通了 IP 閉環,於是想著可以手把手帶人,把我的個人 IP 成長的經驗傳授給別人。
沒想到,在有了一定的公域和私域積累後,我這個 IP 私教一經推出,盲定的使用者就有 20 多人,這給了我巨大的信心。
緊接著,我又推出了AI+IP 自媒體訓練營。這個產品的初衷,是想著幫助我身邊的一些合夥人,讓他們能按照我的公眾號,知乎方法快速成長。
這同樣是一個“利他”的無心之舉,但慢慢地,就演變成了我們現在訓練營的形式。
運營私域真的遇到了“好多好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公開課,第一次群發售,第一次影片直播……讓我徹底堅定了走個人 IP 的道路。
我發現,原來真正的敵人,只是我們內心的恐懼和猶豫。
我也曾偷偷問過很多早期跟隨我的小夥伴,為什麼願意選擇我?他們說,我的 IP 之路更加接地氣,因為是剛跑出來的,所以可複製性強。
這讓我更加堅信自己的核心理念:做個人 IP,一定要真誠地利他。只要你足夠真誠、並且有能力,在分享和直播的時候,大家都是可以感受到的。
也讓我徹底明白了,我能為別人賦能的核心價值,就是把我這套“接地氣、可複製”的系統,手把手地教給他們,帶他們打通做個人 IP 必經的四個關卡。
第一關:解決“定位卡點”
很多學員零基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比如我們群裡一位 50 多歲的退休大姐,自稱“電腦盲”,她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
我和她深度電話溝通了兩個小時,深度剖析她的個人經歷、職業背景和興趣愛好,為她量身定製最適合她的定位和 IP 成長路徑,2 個月時間副業收入大幾 k。
第二關:解決“內容卡點”
定位清晰後,我會教他們如何用 AI 輔助創作,幫助他們快速打造屬於自己的內容創作工作流。
別人可能需要一兩天才能寫完的內容,我的學員藉助 AI,往往 1 個小時 左右就能高質量地輸出完成。
一位之前絞盡腦汁也寫不出內容的學員,抓住一個 AI 熱點,寫出了一篇閱讀量超過 70 萬的爆款文章,一戰成名,還有好幾個小夥伴寫出了 10w+。
第三關:解決“流量卡點”
IP 的本質是先獲取流量。
我會指導他們在最適合自己的公域平臺上(如知乎、公眾號、小紅書)藉助 AI 做內容,告訴他們不同平臺的規則和玩法,應該輸出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精準流量。
我把在知乎被驗證過無數次的方法論教給學員,幾十個小夥伴用我的方法,一個月左右就能升到 7 級大 V。
最厲害的甚至用兩個賬號在四個月內都做到了 10 級,實現了快速起號到引流。
第四關:解決“變現卡點”
當他們有了流量,苦於不會做產品,無法變現。
我會手把手教他們如何打造產品矩陣,從低價的引流品到高價的利潤品,並用我兩萬多的私域流量幫他們推廣,帶他們完成從內容到產品的商業閉環。
我們孵化的一個企業 IP,幾個月時間就做到了 30 多萬的 GMV;最快的學員,一位同樣 50 多歲的大哥,兩個多月就實現了月入 5 萬的成績。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能明白我打怪升級的路線了:
先是定位,然後進行 AI 乾貨和價值輸出,把知乎快速升級到 8 級,
之後引流到私域的公眾號和微信,秉著利他的精神,超價值服務和交付大家,最終才達到了雙贏。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我不僅擊穿了公域,而且還打造好了自己的流量閉環和商業閉環,並建立起了自己低階、中階以及高階的三個層級的產品。
基本上,一個能持續創造價值的小 IP,就算真正立住了。
這個故事到這裡,只是一個開始。因為我明白,偶然的成功靠的是運氣和拼命,而想要持續的成功,靠的則是一套可複製的法則。
第四章:寫在最後的話
回顧這一路,作為一個新疆農村家庭出身、半路轉行網際網路的草根,從失業程式設計師到 AI 自媒體創業者。
如果說有什麼是我從谷底爬起、開啟人生第二曲線的核心支撐,
那一定是“堅持”二字,一種源於小時候吃了很多苦而鍛煉出來的堅韌,一種不計後果地朝著自己認準的理想去堅持的力量。
正是這份堅持,讓我總結出以下三條最重要的法則,送給每一位想要改變的朋友:
第一條:找到優勢,然後聚焦、聚焦、再聚焦。
做 AI 自媒體1 年多,我總結出來的,找定位就是想找到自己的優勢,然後再來決定你的定位。定位完成之後,就要給自己定近期、中期、長期三個目標。
“聚焦,是成功的唯一通道。”
而且定位了你的優勢之後,聚焦聚焦再聚焦,滴水穿石,單點突破,你就成了。在浮躁的社會中會有太多的事情侵蝕我們的注意力,大家一定要注意保護。
要懂得珍惜自己的時間,學會給自己的時間標價,學會從付費的課程中,獲得成熟方法論,資源、認知,還有人脈。
其實免費的東西才是最貴的,不僅浪費你的時間,而且還會誤導你,得不償失,記住時間就是命。
“成功就是把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第二條:想要快速成長,就從“貼身模仿”開始。
這裡就是要勇於嘗試,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嘗試未知的事情,向有結果的人學習,從模仿開始。
面對未知領域,最快的方法就是模仿,找到你所在賽道的成功者,去拆解他、模仿他、最終超越他。
我當初遇到的所有問題,幾乎都是透過研究對標賬號找到的解決方案。
具體如何做呢?首先找到需要模仿的對標賬號,接著就是拆解、模仿、定標、迭代、覆盤、再對標,看看對方是如何解決各種卡點的。
第三條:別給自己設限,行動起來,你就不再是普通人。
很多人在開始前就輸了:“我是小白,我零基礎,我學歷低,我沒經驗……”他們用無數個“我不行”給自己築起高牆。
與之相反的,應該有強烈的渴望,當你渴望足夠強搞出一番大事業的時候,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幫你,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成這件事情。
但你要知道,我一個資深程式設計師,轉型前對自媒體一竅不通,連社交 APP 都很少用,不也走了過來嗎?
世界上沒有普通人,只有一直不行動的人。
正如那句話所說:“一切偉大的行動和思想,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
願你在探索的路上,勇敢行動,不畏前行,最終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寫到最後:送你一份超值福利!
在AI時代,如果你還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效率,掌握提示詞是非常關鍵的技能!
為此,我特別為大家準備了👇全網最全的GPT指令合集,助你提升AI應用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