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22天
美國在聯合國大會上與俄羅斯共同投票反對一項譴責俄烏戰爭的決議,標誌著美國政策的重大轉變。這項由烏克蘭和歐洲國家支援的決議最終以93票贊成獲得透過,敦促俄羅斯立即無條件撤軍,並強調戰爭對全球穩定的影響。與此同時,美國還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另一項未指責俄羅斯為侵略者、未提及烏克蘭領土完整性的決議,併成功透過。

圖片來源於網路
該舉動凸顯特朗普政府在俄烏戰爭問題上的新立場,歐洲盟友對此迅速作出反應。法國總統馬克龍緊急前往白宮與特朗普會晤,試圖說服美方承認烏克蘭戰局的戰略重要性。英國首相斯塔默計劃本週四赴白宮,並表示英國願意向烏克蘭派遣軍隊以作為和平協議的一部分安全保障。與此同時,歐盟領導人和多國政要齊聚基輔,向澤連斯基表達支援。歐盟正籌備一項至少200億歐元的軍事援助方案,並敦促成員國提供炮彈、防空系統及訓練支援,以增強烏克蘭軍隊的作戰能力。

圖片來源於網路
與此同時,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表示,儘管澤連斯基近日提出以辭職換取烏克蘭加入北約,但該提議“並未重新擺上談判桌”。沃爾茨透露,特朗普政府希望儘快達成協議,並表達對歐洲承擔更多安全責任的期待,強調美方已長期承擔過重防務負擔。此外,儘管特朗普政府正釋放訊號,歡迎美國企業重返俄羅斯市場,但分析認為短期內響應者寥寥。俄羅斯經濟因戰爭承壓,面臨21%的高利率、勞動力短缺及中產階級萎縮等問題。法律環境的不確定性則加劇了投資風險,使許多企業對重返俄市場持觀望態度。

圖片來源於網路
昨天,我在鳳凰衛視俄烏戰爭三週年特別節目中做了幾次點評。感興趣的讀者們可以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檢視部分影片。

一名聯邦法官今日裁定,美國教育部和人事管理辦公室不得向政府效率部(DOGE)共享敏感資訊,認為該決定可能違反聯邦隱私法。這是迄今對馬斯克主導的DOGE最廣泛的法律限制。法官黛博拉·博德曼(Deborah Boardman)在裁決中表示,未經授權披露原告的敏感個人資訊將造成“無法用金錢彌補的不可逆損害”。法院已釋出為期兩週的限制令。與此同時,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警告,尚未全面返回辦公室的政府僱員將被安排行政休假,以進一步強化聯邦工作紀律。他強調,所有人已提前一個月收到警告,並重申特朗普總統的相關行政令,要求聯邦員工恢復現場辦公。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政府提名的國防部政策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正面臨共和黨內部質疑,尤其是他對伊朗核問題的相對溫和立場及其對減少美國在中東軍事存在的主張。儘管柯伯吉獲得特朗普陣營重要人物的公開支援,但他的職業背景與民主黨外交政策圈關係密切,引發保守派的進一步審視。儘管柯伯吉近年來極力與“美國優先”政策保持一致,併成為“新右翼”防務專家中的代表人物,但其立場的靈活性引發傳統鷹派共和黨人的擔憂,尤其是在對伊朗和以色列政策上的不確定性。

圖片來源於網路
柯伯吉的崛起及其對國防政策潛在的深遠影響,使部分主流保守派擔憂五角大樓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可能對以色列的傳統盟友關係持更謹慎態度,同時減少在中東地區的軍事介入。這種內部分歧表明,新一代傾向孤立主義的防務官員或將在未來塑造美國全球戰略,重新定義共和黨內部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方向。

蘋果公司CEO庫克在與特朗普會面後一週內宣佈,蘋果將在未來四年內投資5000億美元,並在美國招聘2萬名員工,同時在得克薩斯州建立新工廠,以推動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這一系列舉措被普遍認為是為規避特朗普政府對華關稅影響。庫克在宣告中表示:“我們對美國創新的未來充滿信心,並自豪地在長期投資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

圖片來源於網路

哥倫比亞大學聘請前國務卿蓬佩奧擔任全球政治研究所(Institute of Global Politics)研究員,反映出精英高校在面對校友、捐贈者及特朗普政府壓力時,正試圖展現對保守派觀點的開放性。該校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凱倫·亞爾希-米洛(Keren Yarhi-Milo)表示,這一任命旨在促進不同立場間的學術辯論,並非對特定政治壓力的回應。
蓬佩奧在採訪中表示,他期待進行“公平、理性和基於事實的討論”,同時批評當前大學校園的左傾氛圍“令人擔憂”。他支援特朗普政府近期對多元、公平和包容(DEI)政策的限制,包括禁止高校在招生和僱傭中考慮種族因素,並威脅撤銷相關聯邦資金。

圖片來源於網路
近年來,常春藤盟校在政治立場上的不平衡性受到廣泛關注。去年,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一項分析顯示,美國頂級公共政策學院的左傾教授與右傾教授比例高達7比1。哥倫比亞大學並未納入該研究,但該校去年在巴以衝突相關抗議活動中因應對不力受到廣泛批評,甚至一度因安全問題將課程改為線上,並取消了畢業典禮。因反猶爭議,學校目前正面臨美國教育部及國會眾議院的調查。哥倫比亞大學表示譴責反猶主義及一切歧視行為,並正採取措施回應外界關切。

西班牙外交大臣阿爾瓦雷斯(José Manuel Albares Bueno)呼籲歐盟在制定對華政策時獨立於美國,避免盲目效仿特朗普政府的對抗性立場。這一表態正值布魯塞爾試圖調整戰略,以應對華盛頓近期對歐洲盟友日益強硬的態度。部分歐盟國家傾向於迎合特朗普政府的鷹派對華立場,以換取更緊密的美歐關係,但另一些成員國警告,此舉可能危及歐盟與中國的經濟聯絡。
近期,特朗普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轉向加劇了美歐裂痕,包括對俄羅斯的開放態度以及對烏克蘭及其領導人澤連斯基的批評。此外,美國政府還暗示可能撤回對歐洲的安全承諾,並淡化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目前,歐盟27個成員國在對華立場上尚未形成統一共識。2019年歐盟曾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對手”,近年來,中歐關係也因貿易爭端及中國對俄烏戰爭的立場而趨於緊張。不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本月提出加強布魯塞爾與中國關係的倡議,顯示雙方關係或有緩和跡象。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德國即將上任的領導人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在選舉結果尚未最終確認時便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策作出強烈批評,稱歐洲與美國長達80年的聯盟可能已成過去。他警告稱,特朗普政府不僅對歐洲不關心,還在外交上向俄羅斯靠攏,這一趨勢可能導致北約的瓦解。梅爾茨強調,歐洲必須迅速加強自身防禦,並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尋找北約的替代方案。這一表態標誌著歐洲安全政策的重大轉折,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的立場已深刻動搖歐洲政治格局。梅爾茨若在組建新政府後堅持這一方針,歐洲可能迎來自1945年以來最劇烈的安全政策調整,尤其是在烏克蘭戰爭和地區安全域性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政府計劃對進入本國港口的中國船舶徵收高額費用,這一提案將對全球航運巨頭中遠海運(Cosco)及丹麥馬士基(Maersk)等公司造成數百萬美元的新成本。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上週五公佈的方案,每艘相關船舶每次停靠美國港口時都將被徵收額外費用,預計這些成本最終將轉嫁給美國進口商和出口商,推高貨運價格。中國船廠在2023年建造了全球超過一半的商船、油輪及其他海運船舶,為包括亞馬遜、大眾以及美國農場主和能源企業在內的客戶提供運輸服務。目前,中國國有航運企業,如中遠海運,運營著全球約19%的商船隊,成為美方重點打擊目標。此外,這項費用也將影響購買大量中國製造船舶的非中資企業,如馬士基和地中海航運(MSC),因大型集裝箱船頻繁停靠美國港口,其累計費用將大幅增加。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美以談判推動下,以色列與哈馬斯正尋求延長第一階段停火協議,以推遲涉及戰爭全面結束的更復雜談判。美國作為關鍵調解方,表示支援進入停火第二階段,但需要更多時間推進。哈馬斯方面初步顯示出可能接受延期的意願。然而,以色列拒絕釋放6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引發緊張局勢。此前,哈馬斯釋放了首階段協議中的最後六名在世人質,以色列隨後以哈馬斯在釋放過程中舉行“侮辱性儀式”為由,暫緩釋放相應的巴勒斯坦囚犯。哈馬斯稱此舉違反協議,並決定暫停原定於週四歸還四具遺體的計劃。

圖片來源於網路

剛果民主共和國宣佈暫停鈷出口四個月,以應對全球市場供應過剩問題。該國佔全球鈷供應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近年來,由於中國礦企洛陽鉬業在當地兩座大型礦山大幅增產,供應增長已遠超需求,導致價格大幅下跌。剛果礦業監管機構ARECOMS主席帕特里克·盧阿貝亞(Patrick Luabeya)表示:“出口必須與全球需求保持一致。”政府於2月22日正式實施該措施,此前一天,總理和礦業部長簽署法令,授予監管機構在市場穩定受到影響時採取臨時限制措施的權力,包括暫停出口。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