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暴風來襲,歐洲能否安然度過?

歐洲現在就像一艘失去船舵的船陷入各種風暴:經濟遭遇嚴峻考驗,領導人被選民不斷推翻,俄烏戰爭還在持續。更嚴峻的是馬上還要迎來一場“特朗普暴風”,這場暴風正以難以遏制的速度逼近搖搖欲墜的歐洲。所有人都在竭盡全力減少風暴的破壞,但歐洲的未來依然一片迷茫。
隨著特朗普再次上臺,歐洲將迎來一位奉行“美國優先”的民族主義總統,這將加劇歐美的裂痕,大西洋聯盟也會面臨崩潰。2017年,歐洲就在勉力維持,那時局勢還算有利: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已執政十多年,在歐元區危機過後,經濟步入相對平穩期。即便如此,歐洲依然步履維艱。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龍曾表示,歐洲正站在懸崖邊緣,北約也早已“腦死亡”。
如今的歐洲,形勢更加嚴峻。政治局勢空前動盪。德國將於2月23日舉行選舉,可能會更換現任總理奧拉夫·朔爾茨,但新政府最快也要到四月才能上臺。法國正面臨近些年來最深刻的政治危機。由弗朗索瓦·巴伊魯領導的新政府,雖然比前一個僅維持三個月就倒臺的政府穩固些,但依然搖搖欲墜。波蘭,歐盟中的“大國”之一,將於五月舉行總統選舉。如果由自由派總理唐納德·圖斯克支援的候選人落敗,波蘭可能陷入幾年的政治停滯。比利時選舉已經過去200多天,政客們至今還在爭論組閣事宜。
在中歐,奧地利的赫爾伯特·基克爾和匈牙利的維克托·歐爾班,並不贊同歐盟的運作。他們得到了特朗普和埃隆·馬斯克的公開支援,幾位歐洲民族主義者也受邀出席特朗普的就職典禮。特朗普主義者對歐盟沒有好感。並且,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因肺炎住院,健康狀況受限。
在此背景下,歐洲正面對三大全球地緣政治大國的壓力。俄羅斯,最為致命,繼其在烏克蘭的猛烈進攻後,又在波羅的海切斷了通訊線路。歐盟與亞洲的貿易關係趨於緊張。而特朗普則揚言將對歐盟發起一場貿易戰,並提出對北約的威脅(除非成員國大幅增加國防支出),並對格陵蘭島做出挑釁。此外,那些與特朗普關係密切的科技巨頭正推動他放鬆對歐洲社交媒體的監管。面對這些壓力,歐洲的氣氛愈發沉重。根據歐洲對外關係理事會的調查,印度和俄羅斯等國家認為特朗普的迴歸是利好的訊息,然而歐洲人則深感焦慮。
歐盟的領導人知道,必須找到一條新的共同行進路線,但在如何應對特朗普的威脅上仍未達成一致。對於馬克龍而言,歐洲的“戰略自主”至關重要,意味著歐洲應具備沒有美國支援的獨立行動能力,尤其在軍事領域。相反,其他國家,尤其是中東歐國家,認為這一理念不切實際。他們認為,短期內美國依然是保障歐洲安全不可或缺的力量。不如直接透過購買美國戰機和導彈來向特朗普表明忠誠。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