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有娃,我給自己打造了一個獨處的“秘密基地”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結婚多年後,全職媽媽蝦米萌生了一個想法——打造一個獨屬於自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她不用再做誰的媽媽、妻子或兒媳,而只是她自己。她靠自己攢錢、設計和裝修,完成了這個空間的打造,從此這裡成為她獨處的“秘密基地”。她在這裡療愈自己的內心,調整生活的節奏,重塑自己和家人的關係。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很多人對婚姻生活的固有認知——有時候,自我和距離可以讓一段關係走得更容易也更長遠。以下是蝦米的自述:
口述|蝦
撰文|夏天
一個能上鎖的獨處空間
我是2013年結的婚,婚後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婚房是公婆買的,在紹興城區。和婚房一起買的,還有一個樓上的小閣樓,產證面積只有29平方米,可以獨立入戶。小閣樓短暫出租過一段時間,後來一直沒有用起來。有了兩個孩子以後,我感到很需要一個自己住的地方,就想到了小閣樓,想重新裝修一遍再住進去。

一開始提出這個想法,身邊人很多朋友都不理解。他們覺得一家人就應該住在一起,一個房間、一個化妝櫃都算是自己的空間。但我理解的空間,只有我才有鑰匙,別人不能推門就進來。我覺得女性就算結了婚,也要保持一定的獨立空間消化自己的情緒。
對於我的想法,公婆沒有表示反對,只是在我老公面前說過,有好好的房子為啥不住。他們這麼說也能理解,畢竟身邊沒有出現過說需要獨立空間的兒媳婦。我爸爸和老公都提出可以支援我點錢,但我想花自己的錢,覺得這樣主動權就在我手裡。我算了下裝修費用,大概需要10萬塊,我手裡有一部分錢,可是不想動,花了會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又出去工作了半年。錢一湊夠,馬上就開工了。
因為房子面積很小,預算有限,我的想法又比較多,很多裝修公司覺得沒什麼利潤,不願意接。裝修師傅也很不好找,有人拿了我定金人就不見了。我乾脆自己來裝。我大學學的是工程設計,從小練習書法,可能有些審美功底在。每天自己畫圖紙,那種期待和憧憬的感覺很快樂,但過程也很艱難。小閣樓層高有三米多,我決定搭個二層出來,這樣房子的趣味性跟實用性都能滿足,窗戶還沒裝完,又遇到超強颱風,雨水灌進屋子,樓下廚房都被泡了,只好連夜跟公婆、老公一起搶救。中間反覆折騰,我老公也安慰我說好事多磨,還幫我做了瓷磚美縫,安了窗戶。房子前後裝修了200多天,2021年才住進去。
小閣樓完全是按照我的喜好來裝修的,不像樓下的婚房設計,我參與的並不多。我從小就有壁爐情結,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在農村經常烤火,看很多電影和雜誌裡都有壁爐,這個場景就印在我腦子裡了,覺得一定要裝一個。還有可以煮咖啡的檯面,可以泡澡的浴缸。房子裝好後,我經常來樓上喝喝咖啡、看看書、種種菜,有時候早上上去,傍晚才下來。春秋季節,我還會在樓上睡覺。我的孩子、媽媽和朋友也偶爾來住過,孩子會覺得這是另一個“好玩的家”。我想獨處的時候,跟孩子說想自己待一會兒,他們也不會來吵。小閣樓裡所有物品都是為我一個人準備的,孩子如果過來,就自己帶需要的東西,臨走前再帶下去。

以前跟公婆住在樓下的時候,我們房子裡的東西非常多,我也不好隨意處理別人的東西。裝修小閣樓的時候,我不願意往家裡添置很多東西,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狀態。這種極簡風格的形成,可能是因為我越來越願意斷舍離。這種心態也影響了我對人際關係的處理,以前我不太會拒絕別人,哪怕是對觀念特別不合的人,現在我學會了慢慢減少這種沒有意義的人際交往。
我能感到這幾年自己獨立了很多,如果萬不得已需要自己生活,我也完全能接受了。以前我不太能察覺自己的情緒,把滿足家人的需求放在首位,現在我開始在意自己的感受,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了。對我來說,獨立的空間也包括精神層面。比如,夫妻關係拽太緊了,雙方都會很累,我只能表現出自己的誠意,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接下來對方想怎麼做,只能交給對方。作為母親也是一樣,我只能顧好孩子眼前的生活,提供好的飲食,保證他們的健康,至於他們的未來,我能幫到的太少了,也干涉不了太多。

保持距離是為了走得更遠
結婚之前,我在杭州工作了兩年,那時候每月收入還算高。結婚後,我搬來紹興,成為了全職主婦。那時候看問題沒有那麼長遠,後來發現婚姻生活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樣。
婚前我和婆婆相處得還挺和諧,會一起逛街、看電影,每年我都送她一些金首飾、護膚品,她生日或者過節也會給她買鮮花、發紅包。有了小孩以後,我們的關係慢慢變得緊張。在育兒這件事上,我希望能按自己的想法來,但長輩也希望能更多地參與,時間一長就產生了很多衝突。說起來都是一些小事,比如孩子有沒有吃飽喝好、穿什麼衣服、多大開始學走路,在我們眼裡卻被放大了,因為大家都太緊張了。有時候意見不一致,婆婆還會覺得我是針對她,解釋也不接受,慢慢地我在家就很少說話了。

我們結婚前,公婆就說過未來不會和我們住在一起,因為生活是我們自己的。只是我們這邊有個風俗,婚後長輩要跟晚輩住一段時間,他們在這兒住了沒多久,我就懷孕了,又留下來繼續照顧我。剛開始,即使大家理念不合,我想著他們也不會長住,忍一忍就過去了。沒想到我又意外懷上二胎,那時候大寶才八個月,兩個孩子都很小,我孕吐又很嚴重,只能依賴公婆照顧,這期間育兒的矛盾又加深了。那段時間我壓力很大,還去看過心理醫生,醫生給的建議是跟公婆分開住。
一開始,我想的是再另外買套房子,自己一家住過去。二寶三個月大時,我開始看房子,但算算手裡的錢只夠付首付,這樣以後的生活壓力會很大,就不了了之了。沒辦法,我和老公又去找我公婆談,告訴他們,我們想有自己的生活,這是婚前說好的事情。剛聽到這樣的提議,我感覺公婆心裡應該挺不高興的,畢竟他們是來幫我們的,並不是來給我們增加負擔的,我知道他們是出於好意,平時買菜都是他們出錢,家務也基本都是他們做,水果、玩具再貴都捨得給我女兒買。但是,婆媳關係真的需要維持一碗水的距離,天天待在一起不可能很好。最後,考慮到未來日子還是得我們自己過,他們還是回到了鄉下,鄉下的房子全部重新裝修過。對他們來說,也算是開始了自己的老年生活,婆婆會跟鄰居跳跳舞、散散步,公公會打打牌、種種菜。

公婆離開後,我們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也越來越想要一個自己的獨處空間。那時候孩子還很小,我所有時間都被他們佔據了,無時無刻不聽見在叫“媽媽”,我變成只是一個媽媽,沒有我自己了。我又是個很想去滿足別人的人,即使孩子只要“一”,我也想給到“二”,自己也很疲憊。那時候很想逃離,把孩子放在我看不見的地方。
小閣樓裝修好後,我偶爾也邀請公婆來做客,烤烤壁爐,喝喝下午茶。有時候聽見他們問小朋友,住在這麼幹淨整潔的家裡幸不幸福?我就預設這是誇獎了。現在我和公婆的關係迴歸了正常。節假日或者週末我們經常去探望他們,或是邀請他們去旅遊,每隔一段時間他們也會來城裡住幾天,小朋友的生日或者公婆的生日,我們都會全家一起過。現在他們很少再插手育兒的事,反而經常跟小朋友說“要聽媽媽的話,媽媽很辛苦”,感覺他們越來越認可我了。

跟公婆分開,我還有個想法,是讓老公獨立承擔家庭責任,這樣他才會更成熟。否則很多事情總是公婆幫他攬下來,那他自然不用做了。給孩子洗澡、換尿布、泡奶粉這些事,老公都是可以承擔的,何況還有很多事需要兩個人一起分擔。我慢慢意識到,女性在家庭中要有改變丈夫的覺悟,不要覺得他原來不會做的事,就不讓他做了,其實很多事學學也就會了。
有了小閣樓以後,我開始有意識地讓老公獨立帶娃。裝修小閣樓之前,我出去工作了半年,其中有4個月都是老公在帶孩子。每天早上他要先出門買菜,再送女兒去幼兒園,兒子剛學會走路,正是需要人帶著玩的時候,晚上接完女兒放學,他還要回家做飯。我就是想讓他明白,主婦的“工作”並不輕鬆。以前我會覺得對方在外面賺錢,家裡的活兒就自己來吧。後來不這麼想了,我在家裡也是在工作,還是24小時制,連摸魚的時間都沒有。我們要求老公幹的事情,不過是一個普通女人乾的事情。現在我老公幹活主動多了,以前你不叫他就不會動。看到兒子的成長,我公公才理解了我的做法,我本命年那年,他特地封給我一個大紅包表示感謝。

我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狀態。以前我總是對別人有很多期待,期待自己能被理解。現在要麼是放下期待,要麼積極主動地跟家人溝通。有時候,我和老公會邊吃夜宵邊夜聊,交流彼此內心的想法,我會更直接地說出對他的反饋或意見。我曾告訴他,結婚不表示我們的關係永遠這樣了,結婚才是關係的開始。現在,我跟公婆也保持著自然地交往,不會特別親熱,也不會特別疏離,不會再有什麼事能引起我們很大的矛盾。每次他們上門前,我都會打掃好衛生,準備好吃的喝的,讓他們一進家門就感到很舒服,知道我們的日子過得挺好,大可放心。之前我對孩子的學習還有期待,輔導作業的時候容易情緒失控,現在我的心態也變了,只希望他們心理健康,人生的意義要讓他們自己去發現。

現在,我們一家人的關係,很像是一起走在大馬路上,雖然各自腳步有快有慢,每個人看到的風景也不一樣,但大家的目標跟方向是一致的。當我們知道身邊有彼此陪伴,也會感到很安心。
(文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秋秋 / 稽核:小風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