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說美國政壇是一部大型連續劇,那現任總統特朗普一定是那個最擅長“反轉劇情”的編劇兼主演。
這不,當地時間4月4日,其又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佈,要“再給TikTok75天時間”——彷彿他手裡握著的不是行政令,而是一張隨時可以續費的“美國國家安全體驗卡”。

說起來,這已經是特朗普第二次按下暫停鍵,而上一次他這麼做的時候,是今年1月20日也就是他上任首日。
當時他大筆一揮,把原定於1月19日到期的“不賣就停用”法案硬生生延了75天。
如今,在期限再次到來之際,他竟然再次上演“寬限奇蹟”,連網民都忍不住調侃:“特朗普對TikTok的執著,簡直位元朗普大廈的金色外牆還要閃亮。”
這場“拯救TikTok”的大戲,表面上是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圍獵,內裡卻是一齣充斥著政治算計、經濟博弈和選票交易的荒誕劇。
2024年4月,拜登政府聯合國會兩院透過法案,要求字節跳動在270天內剝離TikTok美國業務,否則將在2025年1月19日全面封禁。
然而特朗普一上臺,立刻用行政令把這條“死線”變成了“橡皮筋”——先拉長75天,如今又再拉75天,活生生把一場“國家安全危機”演成了“無限期促銷大甩賣”。他更是在社交媒體上振振有詞:“我的政府為拯救TikTok付出了巨大努力!”
說到底,特朗普對TikTok的“寬容”,絕非出於慈悲心腸,延期策略只是權宜之計。

一方面,TikTok的強制關停或出售可能引發美國技術公司在海外面臨同樣命運的風險。
另一方面,TikTok在美國的使用者群體不僅龐大且活躍,其經濟價值對本地廣告商和中小企業更是不可忽視。大規模關停應用不僅影響了上百萬依賴TikTok生存的當地中小企業,也讓數百萬內容創作者的收入中斷。
更重要的是,美國現有的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生態並未為使用者提供成熟的替代選擇。因此,強制下架雖然符合短期美國利益,但難免會引發使用者的強烈不滿和巨大社會輿論壓力。
看看特朗普的行為就明白了。其根本不是要拯救TikTok,只是在為“無痛”吞掉TikTok做準備。
為了能得到和利用TikTok,特朗普可謂是操碎了心,不僅多次參與談判,而且還親自為TikTok尋找“婆家”。

特朗普曾表示,他願意將 TikTok 出售給甲骨文聯合創始人拉里·埃裡森(Larry Ellison)以及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說這話時,“懂王”信心爆棚,好像TikTok已經被他收入囊中。
4月3日,特朗普又在空軍一號上表示,“多位投資者”即將達成協議。那麼,懂王口中的“多位投資者”又有哪些呢?
據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合作伙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亞馬遜已向白宮提出收購 TikTok 的最後一刻報價。
其他潛在買家包括億萬富翁弗蘭克·麥考特 (Frank McCourt),以及加拿大商人凱文·奧利裡 (Kevin O'Leary),後者是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創智贏家》(Shark Tank)的名人投資者。
Reddit聯合創始人亞歷克西斯·奧哈尼安 (Alexis Ohanian)上個月也在 X 上的一篇帖子中表示,他已加入麥考特的競標。
全球最受歡迎的 YouTuber博主吉米·唐納森(Jimmy Donaldson)也表示,他正尋求作為投資者集團的一員收購 TikTok。
OnlyFans的英國創始人蒂姆·斯托克利(Tim Stokely)也提出以他最近重新創立的公司 Zoop 的名義收購 TikTok。
據報道,計算巨頭微軟、私募股權巨頭黑石集團、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和搜尋引擎Perplexity AI也在競相爭奪股份。

特朗普表示,他的政府已經與四個對 TikTok 潛在交易感興趣的團體進行了接觸,但他沒有透露具體名稱。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甚至報道,關於TikTok的協議已經贏得了現有投資者、新投資者、字節跳動和美國政府的批准,現在就只差中國同意了。
與此同時,特朗普還建議美國提出一項協議,即中國同意批准出售TikTok,以換取美國減輕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其大言不慚地說:“關稅賦予了我們很大的談判權力”,“也許我會給他們一點關稅削減來執行這筆交易”。
好一通軟硬兼施。那麼當事人是如何反應的呢?
正當各路牛鬼蛇神對著TikTok垂涎欲滴時,字節跳動的回應卻是一針見血,“公司尚在與美政府商談之中,未達成任何協議,雙方在很多關鍵問題上仍存分歧。”

這或許才是中美博弈中最具諷刺意味的寓言:當美國政客想把TikTok當作貿易戰的提線木偶,用關稅當鞭子抽打“自由市場”的假面時,中國企業早已跳出了“要麼跪著生、要麼站著死”的殖民式選擇題。
字節跳動的強硬,本質上是對“美國規則即世界規則”霸權邏輯的終極解構。你們可以延長75天、再延長75天,但中國企業的底線,不會隨著白宮行政令的橡皮圖章伸縮分毫。
這種底氣,既來自中國法律鑄就的盾牌,更源於14億使用者築起的護城河,畢竟當1.7億美國使用者每天在TikTok上消耗53分鐘時,所謂的“封禁威脅”早已淪為政治行為藝術。
當特朗普還在用19世紀殖民思維玩“割地賠款”的老把戲時,字節跳動早已在21世紀的數字疆域縱橫馳騁。
這場鬧劇揭示的,不是TikTok的生死存亡,而是美式霸權沒落時最辛辣的隱喻:一個靠關稅續命的舊帝國,最終也許會在自己製造的貿易孤島上,看著代表新技術新應用的TikTok的短影片繼續席捲全球。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