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幅超千元,iPhone“打骨折”了?

“不想聽了,真的。”
去年iPhone 16系列首發時,以10999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了一臺512GB容量iPhone 16 Pro的於蒙,收到朋友發來的微博熱搜截圖時只感覺,“人在無語的時候真的會笑”。
5月11日,“蘋果再次降價降幅超1000元”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第一位。
圖/微博App截圖
有訊息稱,蘋果向渠道商下發調價通知,蘋果iPhone 16 Pro Max所有容量版本降價160美元,對應1313.06元人民幣;而iPhone 16 Pro的128GB版本降價176美元,對應1445.27元人民幣,其他版本降價160美元。
通知顯示最新折扣將從5月11日生效,而“6·18大促”將於5月13日開始,不少人認為,這次調價就是在為大促做準備。
畢竟蘋果也愁賣了。
5月初蘋果剛釋出的2025財年第二財季(截至今年3月29日)報告上,大中華區“不負眾望”,再度成為唯一齣現營收同比下滑的地區。
“等等黨”又快樂了,可蘋果在中國的日子,一時間似乎很難好起來了。
新晉“跳水王”
蘋果“主動”打折似乎已成常態,頻率也在加快。“你不買我不買,下月還能降800”,網友的調侃在iPhone 16系列上多次成真。
早在去年iPhone 16系列釋出後不久的“雙11”大促第一波開賣時,Apple Store天貓官方旗艦店就為iPhone 16系列提供了500元“蘋果驚喜券”。
作為官網之外蘋果唯一的線上直營渠道,Apple Store天貓官方旗艦店擁有同樣的正品保障及相應的退換政策,幾乎等同於官方直接給出500元降幅。
兩個月後,官網又給出了最高800元的全線產品新春優惠。又過了半個月,手機國補上線,256GB容量的iPhone 16,到手價僅需5499元,一時間成了最“香”的蘋果。
所以假如此次調價通知落實,那麼iPhone 16系列官方價格又將被重新整理。
截至目前,不論線下還是線上店鋪,均表示暫未收到具體的降價通知。但有趣的是,該微博熱搜下已經出現了天貓、京東等平臺的6·18大促廣告,領國補加平臺優惠,iPhone 16 Pro最低到手價已經跌破5500元。
圖/微博App截圖
這一價格,比之官網最低128GB容量的iPhone 16 Pro售價,便宜約2500塊錢。這些錢,再多買一部紅米熱銷的K70(16GB+512GB版本國補到手價約2200元)都還有得剩。
有博主笑稱,曾經數碼圈總愛說三星是“跳水王”,如今這個名頭,可以頒給蘋果了。剛用了半年多iPhone 16 Pro的於蒙,也只得搬出數碼圈名言安慰自己: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
Canalys分析師鍾曉磊表示,就目前這個節點來看,調價大機率是為了6·18大促做準備。從iPhone 15系列開始,蘋果就已經開始給出較大力度的折扣,所以再度調價也並不令人意外。
國補則是今年出現的全新變數,目前市場上已有授權專營店的iPhone 16 Pro降價至5999元,進入國補範圍內。據鍾曉磊推測,若6·18期間有更大的折扣力度或官方參與,有望吸引一部分有需求換機的消費者。
“不過,僅憑降價也很難扭轉蘋果在國內的下滑趨勢了。”鍾曉磊補充道。
蘋果不香了
大中華區依然是蘋果的第三大收入來源地區,也依然是季度財報裡唯一一個出現下滑的地區。
此前一個財季,蘋果收穫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季度財報”,蘋果在拉美、中東和南亞等多個市場創下收入紀錄的同時,大中華區的收入為185.1億美元,同比減少了11%,低於市場預期的213.3億美元。
而2025年第一季度,享受到國補的iPhone 16也沒能讓這份新的季報變得更加好看。蘋果2025財年第二財季報告顯示,大中華區收入160.02億美元,同比下降2.26%。
今年2月,蘋果還推出了“廉價版”iPhone 16e,599美元的中端價格或許進一步推動了iPhone在新興市場的增長,但4499元起的iPhone 16e即使享受國補也沒能引起太多人的興趣。
只有一個攝像頭的iPhone 16e除了在續航上強於iPhone 16,晶片、螢幕、影像等方面均遜於iPhone 16。以至於有網友表示,若沒有國補還好,可iPhone 16也能補的時候,再買iPhone 16e就顯得略“小丑”了。
Apple Store天貓官方旗艦店為例,按銷量排序,iPhone 16e甚至賣得還不如iPhone 16 Pro的碧藍色保護殼多。
圖/電商平臺截圖
鍾曉磊指出,在外部競爭環境快速變化的時候,蘋果在國內遇到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僅憑降價或減配能夠解決的了。
Canalys最新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7090萬部,受益於國家補貼政策的提振以及消費復甦的推動,同比增長5%。
而在新機發布的傳統旺季過後,蘋果出貨量為920萬部,同比下跌8%,排在第五位。相比之下,前面四位同行的出貨量則或多或少都有同比增長。
圖/Canalys
與關稅問題和貿易摩擦相比,蘋果在國內市場面臨的更大問題顯然還是來自諸位同行。
雖然在600美元以上的高階市場,蘋果依然佔據約半數市場份額,特別是在超高階領域,在國內能與蘋果一戰的還是隻有華為。但鍾曉磊表示,目前華為仍在增長軌道之中,而其他安卓廠商也正在加緊適配蘋果生態,試圖轉化一部分蘋果使用者。
不久前vivo釋出新旗艦X200 Ultra和X200s,前者的影像能力號稱“超越iPhone”,而更具價效比的後者則將“相容”蘋果生態作為一個重要的賣點。除了互傳檔案,兩款新機可以直接與iPhone配對,無縫接收iPhone推送,就連AirPods也能順暢連線。
此前OPPO、小米等也相繼提供相關服務,可以讓使用者與iPhone等裝置實現檔案互傳。
產業分析師張書樂笑道,不論是“超越”還是“打不過就加入”,安卓廠商的目的都是用新的“姿勢”來撬蘋果的牆腳,影響更多的蘋果使用者。
畢竟這群使用者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其中有大量消費能力較強的優質使用者。
同行們鉚足了勁撬牆腳,而蘋果本身除了“擠牙膏”不再吸引人,推動全球使用者換新的Apple智慧(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國也遲遲沒能落地。
鍾曉磊表示,雖然存在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但在國內AI的步子邁得尤其慢的蘋果,必然會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造成影響。
最新爆料稱,蘋果AI有望在iOS 18.6系統中首次在中國內地啟用部分功能。可對於更多普通消費者而言,若沒有降價的刺激,很難會優先衝著AI功能選擇iPhone 16系列。
張書樂更是補充稱,蘋果AI充其量也不過是“升級版Siri”,很難出現太強的智力飛躍,“但這個本地化的落地也不得不做,不然反而有更多使用者因為缺少AI而覺得買虧了”。
在他看來,蘋果在中高階市場的最大對手甚至不是華為,而是一成不變的體驗。當蘋果越來越難以提供與安卓有明顯差異的應用體驗以及高階的硬體體驗時,蘋果的“高階”自然不再如過去那樣“香”。
除了降價,可能暫時沒有更好的路可走了。
作者:梁婷婷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禮物
推薦閱讀
時髦年輕人怎麼都愛一隻腳系兩副鞋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