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陸
郵箱
2 月 19 日,蘋果公司將正式釋出新一代入門級 iPhone——iPhone 16e 。

iPhone SE 系列一直被外界稱為“蘋果生態敲門磚”,與 Mac mini 等“入門級”產品構建蘋果“生態入門組合”的最低門檻,以高性價比瞄準中端市場,成為蘋果擴大使用者基盤、強化護城河的關鍵策略。
但不得不承認,在此前,蘋果對於入門級 iPhone SE 的更新都不太上心,截至目前總共也就推出了 3 款,其中 SE2 和 SE3 還都使用了 iPhone 8 的模具,僅更新了處理器型號和網路制式。蘋果對於入門級產品的做法,更多的是在新款推出後,將老款標準版 iPhone 降價,以用來切入低價市場。
本次入門級 iPhone 將其名稱更新為 iPhone 16e,或許代表著今後“價效比” iPhone將會每年都會隨著正代 iPhone 推出,把新款 iPhone 的售價正式“拽”入 4 字開頭。

1
iPhone 16e 的核心競爭力:效能與價格的雙重突破
旗艦級效能下放
iPhone 16e 搭載與 iPhone 16 同款的 A18 晶片,標配 8GB 記憶體,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效能直逼蘋果旗艦機型。這一配置不僅滿足日常使用,還可流暢執行 AI 應用和複雜任務,成為同價位中效能最強的機型之一。

此外,iPhone 16e 首次採用蘋果自研的 Apple C1 5G 基帶晶片,儘管有外媒表示,該晶片在毫米波和載波聚合等方面可能面臨表現爭議,但這一技術突破標誌著蘋果逐步擺脫對高通的依賴,未來或全面轉向自研基帶。
另外,iPhone 16e 是蘋果所有 6.1 英寸機型中續航最長的,官網顯示能夠支援連續播放影片 26 個小時,比 iPhone16 增加了 4 個小時,相較於 iPhone SE3 更是增加了 11 個小時的影片播放時長。

設計向主流靠攏
外觀上,iPhone 16e 終於告別傳統 Home 鍵設計,採用 6.1 英寸 OLED 劉海屏,支援 Face ID,邊框升級為直角設計,整體風格與 iPhone 14 趨同。

這不僅讓消費者可以擁有更大的螢幕,對於開發者來說,也不必再去適配 3 種 不同的螢幕形態,iPhone 的螢幕形態現在僅分為劉海屏和靈動島兩種。
儘管螢幕重新整理率仍為 60Hz,但 OLED 材質的引入提升了顯示效果,進一步縮小與高階機型的體驗差距。當然看到這裡,應該也有不少使用者表示 LCD 擁有更好的護眼效果和觀感,但需要認清現實,無論你是否支援,LCD 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了。
精準刀法下的價效比
後置 4800萬 畫素單攝、USB-C 介面、MagSafe 磁吸充電等配置雖未達到旗艦水準,但結合4499元的起售價(國補後或低至 3 字開頭),其價效比在蘋果生態內堪稱“親民天花板”。對於掃碼、社交分享等日常需求,iPhone 16e 完全能夠勝任。

同時,便宜的 iPhone 也能夠促進使用者有額外的預算去購買類似 AppleWatch SE、AirPods 等生態產品,方便牢牢捆住使用者不流失。
國補政策:撬動市場增量的槓桿
近期推行的“手機國補政策”覆蓋 6000 元以下機型,iPhone 16e 恰好位於補貼範圍內。
參考此前 Android 手機的國補案例,消費者選購 iPhone 16e 時可享受最高 500 元補貼,最終到手價有望降至 4000 元以內。這一價格直接殺入 Android 中端機腹地,憑藉蘋果品牌溢價和生態優勢,iPhone 16e 將成為“價效比果粉”的首選。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指出,iPhone 16e 全年出貨目標達 2200 萬部,其中國內市場佔比或超 40%,國補政策將成為銷量爆發的重要推手。
生態入口戰略:從 iPhone 16e 到 Mac mini 的“低門檻組合”
蘋果正透過低價產品線構建“生態引力場”:
iPhone 16e 作為最便宜的 5G iPhone,吸引安卓使用者首次嘗試 iOS 生態,後續可透過 iCloud、Apple Music 等“軟”服務持續變現。
Mac mini 作為蘋果電腦的入門款,配合教育優惠或企業採購,與 iPhone 16e 形成“手機+電腦”的價效比組合,降低使用者進入全生態的門檻。
國行即將釋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在 iPhone 16e 上的落地,進一步強化了 iPhone 與 iPad、Mac、AirPods、Apple Watch 等裝置的無縫聯動,使用者一旦入局,不僅會慢慢“補全”生態鏈,在換機時也會更加傾向於選擇蘋果全家桶。

1
蘋果的“下沉野心”
4499 元價位的 iPhone 16e 可能分流注重品牌和系統體驗的 Android 使用者,尤其對紅米、真我等廠商的旗艦中端機構成威脅。
透過低價產品吸引使用者後,蘋果可透過服務訂閱、配件銷售提升使用者粘性,形成“硬體低價引流+服務長期盈利”的商業模式。
iPhone 16e 的釋出不僅是產品線的更新,更是蘋果深耕中國市場的戰略落子。
藉助國補政策降低購機成本,以 iPhone 16e 和 Mac mini 為支點,蘋果正將生態入口從高階向中端延伸。
這一策略若能成功,不僅將鞏固其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更將為未來 AR、智慧家居等新賽道積累使用者基礎。
iPhone 16e 將成為蘋果“下沉時代”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