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人全陽了!新冠成為感冒了嗎?華人寄藥回國,還有人寄領的檢測盒跟維他命….

NEWS
國會內疫情政策放鬆之後相信近期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這種感受:國內的朋友家人陸陸續續都陽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前幾天在一場全國高校科學抗疫的講座指出,2009年世界範圍內爆發甲型H1N1流感,國內約有12萬人患上此病,死亡率大約是0.6%,已經相當高了。現在致死率0.1%左右的奧密克戎約等於普通季節性流感,因為已經不存在肺炎症狀,所以現在已經不適合叫新冠肺炎了,現在發展到的階段實際上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或者簡單說就叫新冠感冒。
據大西洋月刊近日報道,在人群建立了對新冠的免疫力,而且變種變得更加溫和後,人們開始討論一個問題:新冠的未來趨勢會是像感冒那樣嗎?
專家說,至少暫時還不會:在免疫力不足的地區它仍然有可能導致嚴重疾病和死亡;新的變種也仍然可能出現。

在新冠大流行開始時,關於新冠病毒最糟糕的事情之一是它太新了:世界缺乏免疫力、治療方法和疫苗。檢測也很難進行,因此醫生一度難以及時對病人進行診斷。
患者會出現呼吸道疾病的標準症狀,比如發燒、咳嗽等,但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症狀,比如皮疹、腹瀉、呼吸短促、味覺或嗅覺喪失。一種奇怪的新病毒正在以如此不尋常的方式與人們的身體碰撞
休斯頓大學急診科醫生薩默·查韋斯(Summer Chavez)說,有時,新冠的症狀非常奇怪,非常不典型。
15日,演員小瀋陽在社交平臺稱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我和你們都不一樣,我居然是一隻敏陽陽。”不同於一般感染者,小瀋陽感染後表現出的症狀大不一樣。他表示,別人是嗓子疼,全身疼,而他竟是“臉疼”,出現了過敏症狀。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密雲醫院急診科醫生高巍表示,最近他總接到類似的反饋,今天還有人和他說自己身上突然出現大片疹子,原因尚不明確,但有可能是吃太多太雜的藥而引起的反應。
如今,這場危機已持續近三年,人們對這種病毒更加熟悉,其症狀也更加普通和普遍。今年冬天,如果把三個病人放在同一個房間裡——一個新冠,另一個是普通感冒,第三個是流感——“很難區分,”查韋斯說。今天最常見的新冠症狀很普通:喉嚨痛、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咳嗽、頭痛。
一些曾經佔據頭條的奇異症狀已經很少見了。越來越多的人味覺和嗅覺完好無損;“新冠腳趾”幾乎已經不再出現。倫敦國王學院流行病學家、該專案負責人蒂姆·斯佩克特(Tim Spector)表示,發燒以前是新冠的典型症狀,而現在不會進入英國ZOE健康研究項目錄得的症狀的前20名。
ZOE健康研究是一個長期的症狀跟蹤專案,總部設在英國。斯佩克特說,症狀更長、更奇怪、更嚴重的疾病仍然存在,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感染新冠的症狀“非常接近其他病毒,我認為這令人寬慰,

我們正在走向一種類似感冒的疾病,

”斯佩克特說。



自大流行早期以來,許多專家就預測了這樣的軌跡:疫苗和感染不斷增強對新冠的免疫力,最終可能會將新冠馴服為一種像普通感冒一樣微不足道的疾病,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與季節性流感一樣。
廣泛的免疫力將使得新冠的嚴重程度持續得以緩和。只要看一眼美國人的免疫狀況,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平臺期可能即將到來:美國有數億人已經多次接種疫苗,有些人最近還接種了二價疫苗;許多人已經第二次、第三次感染了新冠。



至少,新冠最近的發展軌跡充滿了積極的跡象。平均而言,症狀向氣道上方轉移,而下方几個脆弱的器官得以倖免;這種疾病已經變得更短、更溫和,長新冠的發病率似乎有所下降。
其中許多變化與2021年秋季奧密克戎病毒的到來大致吻合,部分變化可能歸因於病毒本身:總體而言,奧密克戎病毒及其分支似乎更喜歡感染鼻子和喉嚨中的細胞,而不是肺部的細胞。
但專家說,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原因不僅僅跟病毒變弱了有關,在奧密克戎變種傳播之前和傳播之後,免疫防禦系統的積累起了更多的作用。接種疫苗和之前的感染都可以提供保護,幫助將病毒遏制在鼻子和嘴巴附近,防止它傳播到其他組織。
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的病毒學家斯泰西·舒爾茨-切裡(Stacey Schultz-Cherry)說:“疾病真的會根據主要感染的區域而有所不同。”隨著新冠病毒找到了一個更緊密的解剖生態位,我們的身體更善於在區域性殲滅病毒。



隨著病毒在很大程度上被轉移到身體的更小部位,病原體也會更快地從氣道中清除,從而不太可能傳播給其他人。在個人層面上,一種曾經可能發展為肺炎的疾病,現在已經減弱為幾乎察覺不到的流鼻涕,對其他人的風險也降低了;在人口規模上,

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



這就是呼吸道病毒通常的情況。與RSV的反覆鬥爭往往會逐漸緩和;接種疫苗後的流感通常不那麼嚴重。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病毒學家和免疫學家黛安·格里芬(Diane Griffin)說,接種疫苗後感染麻疹的少數人傳播病毒的可能性較小,他們往往會經歷一個微不足道的疾病過程,以至於他們的疾病被稱為“改良型”麻疹。



前方的道路仍然泥濘



2022年初,新冠病例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都有所下降,但需要警醒的是,自那以後的幾個月裡,症狀並沒有出現相對明顯的緩解。舒爾茨-切裡說,在現在和可預見的未來,感染新冠後仍然從無症狀感染,到長新冠、嚴重疾病和死亡,存在著不同的後果。
疫苗接種史和免疫功能低下狀況會影響一個人的具體表現。華盛頓大學的全球健康專家帕特麗夏·加西亞(Patricia García)說,年齡以及性別、遺傳、潛在的醫療條件,甚至是病毒暴露劑量等其他因素也會造成感染。



新的抗體逃逸病毒變種仍然可能出現,甚至在年輕和健康的人群中引發更嚴重的疾病,就像流感偶爾發生的那樣。奧密克戎的BA.2亞變種比它的前身BA.1更具有免疫逃避性,似乎在氣道中積聚得更快,引發更多和更嚴重的症狀。
最新的奧密克戎亞變種的資料仍在收集中,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希盧提·梅塔(Shruti Mehta)說,她看到了一些跡象,

表明某些胃腸道症狀,如嘔吐,可能正在捲土重來。

所有這些都讓前方的道路變得相當泥濘。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家約納坦·格拉德(Yonatan Grad)說,

許新冠有朝一日會被馴服成普通感冒,但這一天至少現在還沒有到來。

新冠病毒似乎仍然比感冒傳播得更有效、更快,而且更有可能引發嚴重疾病或長期疾病。



儘管如此,以前的大流行可能包含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的線索。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流行病學家奧布里·戈登(Aubree Gordon)說,上個世紀的每一次流感大流行都會導致死亡率激增,大約兩到七年後,死亡率就會回落到基線水平。但新冠病毒不是流感病毒;它不一定會遵循相同的流行病學規則,也不一定會遵循可比的時間軸。戈登說,“我認為我們對如何建立對新冠的免疫力瞭解得更少。”

防禦的時間和方式也很重要。幾乎每個人在上小學的時候都感染過流感,或者至少打過流感疫苗;而新冠病毒和新冠疫苗是最近才出現的,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在成年時才獲得免疫,到了此時免疫系統的可塑性可能較差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還會有一兩代人需要繼續接受新冠病毒的考驗,直到大多數活著的人都是在這種新冠的陪伴下長大的。



新冠可能會穩定在比討厭更糟糕的地方。戈登說:“我以前真的認為它會更接近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但嚴重程度並沒有像她最初希望的那樣急劇下降。
在尼加拉瓜,戈登多年來一直在那裡進行研究,她說,接種疫苗的人群遭受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新冠病毒感染,令她失望的是,“

仍然比流感更嚴重

”。即使這種情況最終發生逆轉,如果新冠全年都會發生傳播,它最終可能會比流感奪去更多的生命——就像現在的情況一樣。



戈登說,在達到某個平臺期時,只有在事後才可以證實我們已經到達了這個平臺期,但隨著公眾對病毒的興趣以及監測新冠症狀變化的研究工作遇到障礙,做出這一判斷所需的資料越來越難以收集。ZOE健康研究在今年早些時候失去了政府資助,其新冠症狀應用程式在高峰期吸引了大約240萬定期使用者,現在只有40萬。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流行病學家梅塔在她的新冠研究中也遇到了類似的障礙。在奧密克戎浪潮的高峰期,當梅塔和她的同事們試圖為他們的社群研究尋找人時,他們的名單馬上就滿了。但現在他們的研究徵募已經進行了幾個星期,仍然沒有達到目標。甚至每週參加長新冠研究的人數也有所下降。



目前,研究人員不知道我們是否正在接近新冠嚴重程度的平臺期,他們擔心這隻會變得更難判斷。在美國和其他地方,亞變種仍在蔓延,二價疫苗的使用仍在停滯,隨著新冠病毒與RSV和流感感染增加,住院人數再次上升。
當然,這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新冠。這次,美國傳播的新冠毒株“地獄犬”佔比高達40%。要知道,這個毒株可比奧密克戎猛烈多了。
據美國疾控中心(CDC)最新資料顯示,過去幾周,全美新冠確診病例每週增加45%至50%,死亡人數每週增加60%;
美國近10%的縣都處於高風險之中。
這發出了一個清晰的訊號:新冠病毒疫情出現了新的不確定性風險,新的變種病毒有可能引發新的疫情高峰或者對人的更大傷害。
過去幾周,美國新冠病例每週增加45%至50%,死亡人數每週增加60%。
相較美國,因為國內近期才開始放鬆所以人們面對新冠免疫力的差距巨大,而國內的人們從近期開始到未來的幾個月才開始攜帶病毒,這段時間內可能會產生令人擔憂的變種,所以我們仍然不能稱它為感冒。

疫情爆發藥品難寄 有人改寄維他命

網友在小紅書曝光,代購將Costco的泰諾成箱成箱搬走。(取材自小紅書)
海外華人憂心家人,紛紛買退燒藥、感冒藥和維生素C,郵寄回國。但奈何有人藥物被海關扣留,有的被快遞公司拒收。但也有人想出各種辦法,只求藥物能送到家人身邊。
還有華人網友在網上詢問,如何將新冠檢測套件寄到國內:
也有華人網友在社交媒體上釋出向國內寄新冠測試盒的動態:

這名網友稱,他透過USPS寄了兩個新冠測試套件 Covid self test kit *2,還有兩瓶泰諾退燒藥。
華人李女士日前透過DHL給湖北家人郵寄了泰諾(Tylenol)、美林(Motrin)和Cepaco藥品每樣三小盒。兩天就到了,但是被位海關當局扣下。她說,因為疫情緊急,所以用了加急,運費就要100多元。但是海關說裡面的感冒藥須有處方,難道中國國內泰諾、布洛芬(Ibuprofen)要處方麼?海關特別嚴格?
但也有人用DHL一週前寄的退燒藥,用的小信封,只有兩小盒且標註退燒,日前在北京已清關,估計轉天就能投遞。到底怎麼樣才能容易清關呢?是否用美國郵局郵寄藥品,包裹更容易通關?華人金女士說,郵寄藥品建議使用美國郵局(USPS)的EMS、Priority信封郵寄,因為郵局的EMS通關相對容易。她一個月前用郵局寄過泰諾和維生素,國內家人有收到。
這個星期她又寄了泰諾,且選了最快且有保險的那種,說是三到五天就收到,結果第五天查了一下,包裹還在芝加哥,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讓家人收到。
不過也有人建議保健藥品最好走華人快遞,因為有專屬通道,而FedEx,UPS郵寄的包裹,現在都會被海關拆開檢查,而美國郵局的包裹一般是看目的地海關的嚴格程度決定。華人快遞公司業者Renee表示,最近郵寄發燒藥的人比以往多很多,還有人想郵寄輝瑞口服藥,但輝瑞口服藥他們不收。以往是保健品都可郵寄,但是處方藥海關不允許郵寄。
華人快遞業者Jerry陳表示,最近很多人來郵寄藥品,通常都是泰諾和布洛芬之類的,但是他都會告知客人泰諾在海關有被銷燬的風險,能否寄到要看運氣,如果願意承擔這個風險才能郵寄。現在郵寄快的需三週,慢則需要一個月。主要是節假日包裹擠壓太多,加上疫情,快遞時間變長。
華人Tina說,其實每個華人快遞公司途徑不一樣。她這邊快遞群有一堆寄退燒藥按照維生素寄的人。那邊收沒收到不知道,但這邊已寄出出單號了。
機票業者林先生最近有不少客人詢問,是否有人願意有償帶藥回國。他說,雖然客人說是帶泰諾等感冒發燒藥,且酬勞在幾百元,但帶藥有風險,客人之間不認識,如果出事後果很嚴重,所以他沒接這些。
還有人擔心藥品被海關沒收,跑去超市買大盒VC(維他命C)往家裡郵寄;華人孫先生週末跑到好市多超市,買了好幾大盒VC準備郵寄回家。他說,現在郵寄藥品有風險,VC屬於保健品應該沒問題。畢竟VC可以增加抵抗力,好過讓家裡人一點防備都沒有。
也有人直接在淘寶上買美國產VC寄到家裡。華人張小姐日前在淘寶買VC,她說,上面價格和美國差不太多,即使貴一點也比從美國郵寄回去快,現在最大問題是物流很多都羊了,沒人送快遞。她的訂單明明已到家鄉城市,但一個禮拜都無人投遞到家裡,真的充滿無力感。
點選關注影片號
更多精彩新聞
希望大家點右下角的“”和“在看”,
祝大家心想事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