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袋收費讓美國人更環保?最新研究揭示驚人效果

隨著美國越來越多州和城市推動塑膠袋禁令或收費政策,新研究發現,這些措施確實有助於減少塑膠垃圾,儘管不同政策的效果差異不小。
根據《Science》期刊 6 月釋出的一項研究,在已經實施相關政策的地區,一次性塑膠袋在海灘垃圾中的比例平均減少了 25% 至 47%。
到 2023 年,約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生活在執行某種塑膠袋管理政策的地區。
“總體來說,在有政策的地方,我們在海灘清理中看到塑膠袋明顯減少。” 該研究合著者、特拉華大學教授 Kimberly Oremus 表示。
不過,這些政策也曾引發爭議。以往研究指出,法律漏洞可能削弱禁令成效。
更有大約 20 個州乾脆立法禁止地方政府實行塑膠袋禁令,理由是要防止地方越權。這背後還有保守派遊說組織 American Legislative Exchange Council,於 2015 年擬定了相關樣板法案。
哪些禁令最有效?
研究分析了全國 611 項塑膠袋政策,發現最常見的是全面停用(佔約六成),其次是部分停用(約三成),即禁止薄袋但允許較厚的袋子;最少見的是塑膠袋收費(8.5%)。
有意思的是,雖然收費政策較少,卻在減少海岸塑膠垃圾方面最有效——每個袋子收取 5 至 25 美分的做法顯著減少了塑膠袋的使用。
對超市等大型零售商的全面禁令同樣有效,但略遜一籌。最無效的是“半禁半放”的政策,比如禁止薄袋卻允許厚袋,有的還允許餐飲業繼續使用。
“我們猜測,人們仍然把這些‘可重複使用’的厚袋當作一次性袋子在用。” Oremus 說。
研究還發現,政策施行得越久,塑膠袋垃圾越少。
政策會適得其反嗎?
過往有些研究指出,塑膠袋禁令可能帶來“副作用”。
例如,新澤西州一項由塑膠袋產業資助的研究發現,自 2015 年實施禁令後,一次性袋使用減少了 60%,但可替代的厚袋反而用得更多。
加州也遇到類似問題。該州透過禁令那年,居民丟棄了約 15.7 萬噸塑膠袋,但到 2022 年,這一數字升至 23.1 萬噸。政界人士認為,這源於法律漏洞:厚袋仍允許在結賬臺銷售。
因此,加州決定從 2026 年起,商店只能提供紙袋或可清洗的環保袋。
塑膠袋為何成環境公害?
從便利性來看,塑膠袋無疑是“王者”——這也是它廣泛流行的原因。
1962 年,瑞典人發明了第一款聚乙烯購物袋;1979 年起,這類袋子逐步取代了紙袋,成為美國家庭標配。然而,低成本和廣泛使用也帶來環境問題:塑膠袋容易隨風飄入水體,傷害海洋生物。
“尤其是薄袋,非常容易隨風飄散、進入水源。” 哥倫比亞大學的環境經濟學家 Anna Papp 解釋說,“一旦被動物吞食,可能造成誤食、窒息甚至死亡。”
密歇根大學教授 Shelie Miller 指出,塑膠袋還容易纏繞動物造成困頓。透過 Clean Swell 應用,志願者可記錄此類事件。
資料顯示,在執行塑膠袋政策的地區,動物纏繞事件平均減少三成左右。不過研究人員也承認,纏繞問題並非全由塑膠袋引發。
研究如何驗證政策成效?
研究團隊利用“天然實驗”進行分析。環保組織 Ocean Conservancy 每年支援成千上萬場海灘、湖泊、河流清理行動,並開發了 Clean Swell 應用,用於記錄垃圾型別和數量。
研究人員彙總了 2016 至 2023 年間、全美 182 個地區、超過 4.5 萬次清理活動的記錄,分析塑膠袋在垃圾中的比例變化。
結果發現,塑膠袋是海灘垃圾中第五常見物品,僅次於菸頭、食品包裝、瓶蓋和塑膠瓶,2023 年佔比為 6.7%。
他們比較了同一地區政策實施前後的資料,也對照了未實行任何政策的區域。由於其他垃圾如吸管、瓶子並未出現明顯減少,研究人員判斷,塑膠袋政策確實在發揮作用。
研究人員利用這種“天然對照”方式,不僅對比了某地實施政策前後的垃圾資料,也把這些地方與完全沒有禁塑措施的區域進行比較。
他們還發現,像瓶子和吸管這類塑膠製品在這些年中並沒有顯著減少,說明真正發生變化的是塑膠袋,而不是所有塑膠垃圾。這進一步佐證了:正是塑膠袋政策在起作用,而非整體垃圾排放的隨機波動。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