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臻晶片完成數千萬元融資,加速光量子晶片商用化程序|36氪首發

矽臻晶片的研發重點解決技術落地的“形態”和“生態”問題。

王順
編輯竹笛
封面來源Pexels
36氪獲悉,近日,合肥矽臻晶片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矽臻晶片”)完成數千萬元融資,本輪融資由祥峰投資投資,指數資本擔任財務顧問。融資資金將用於全球領先的全整合光量子計算晶片與通用量子計算系統的研發,推動全整合、晶片化的光量子計算系統落地應用。公司透露,新一輪融資也正在進行中。
矽臻晶片成立於2020年2月,位於合肥市高新區,此前已獲得蘇州國芯等機構的戰略投資。其是一家專注於整合光子和光量子晶片設計與產業化落地的公司,已成功服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國防科大等30餘家高校和企業,初步實現了光量子晶片在科研、工業及商用場景的三維落地驗證。
光量子晶片憑藉其高穩定性、高整合度、工作環境要求相對較低等特性,被視為突破量子計算、量子通訊等量子技術實用化瓶頸的關鍵路徑之一。矽臻晶片透過研發高密度光子整合晶片,致力於解決量子安全的規模化應用、以及傳統計算架構在特定場景下的效率瓶頸等問題。
儘管光量子晶片的技術突破為量子計算的商用化奠定了重要基礎,其規模化落地仍面臨多重挑戰。矽臻晶片創始人陳巍坦言,要實現量子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和行業快速發展,需跨越三大關鍵障礙:“聽不懂、看不見、投/用不起”。
首先,量子技術的前沿特性和複合型量子人才的相對缺乏使該技術較難被產業使用者理解,加之行業內對於量子技術的應用前景和標準尚未達成廣泛共識,限制了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步伐;其次,量子技術的優勢尚未透過直觀的成功案例得到充分展示,導致市場對其潛在價值的認知和認可度不足;最後,當前量子企業的估值和多數產品的價格相對較高,影響了市場化資本和產業鏈的參與熱情。
基於此,陳巍告訴36氪,作為量子產業的初創企業,矽臻晶片的研發重點解決技術落地的“形態”和“生態”問題,以“面向實用化,變數子為例子”作為導向,以光量子晶片為技術支點,深度融入國內矽光產業生態。透過開發兼具高整合度、執行穩定性和系統擴充套件性的相容型晶片,公司著力打造適配現有產業基礎的光量子器件和整合光量子計算整體解決方案,推動量子技術向低成本、小型化方向演進。
目前,矽臻晶片已形成覆蓋量子資訊與光子晶片交叉的產品矩陣,陸續推出了量子隨機數發生器晶片、程控多通道電流電壓源、單光子光源和多通道糾纏源晶片、高速路徑編碼晶片、32-mode光量子計算處理器晶片等產品。據瞭解,矽臻晶片的量子隨機數發生器晶片的尺寸為4mm*4mm,是目前國內尺寸最小的量產化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已透過國家密碼管理局商用密碼檢測中心的密碼檢測,並完成了重要行業頭部客戶的產品匯入,首批10K級晶片訂單已完成交付。
今後,矽臻晶片將推動量子隨機數發生器晶片的規模化應用,並加速光量子計算整機等產品的研發,持續挖掘量子科技的行業需求,透過案例積累助力建立行業認知。
團隊方面,陳巍本碩博均畢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擁有豐富的量子產業化經驗,核心成員在整合光量子晶片方向有超過20年的技術積累。此外,公司高度重視研發工作,團隊中研發人員佔比高達70%以上,確保了公司在技術創新上的持續優勢。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