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航天儲存賽道打破海外壟斷,這家成都公司拿下億元融資丨36氪首發

其產品已應用於衛星網際網路、深空探測等30餘個航天器型號,在軌執行產品最長時間超過5萬小時。
林晴晴
編輯袁斯來
封面來源IC Photo
硬氪獲悉,近日,商業航天儲存解決方案提供商“艾可薩科技”已完成A輪融資,由成都科創投獨家投資,金額近億元人民幣。此前投資方包括中科創星、深創投等。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宇航級儲存技術研發中心落地,及年產一萬套宇航級SSD模組的智慧工廠建設。
艾可薩科技成立於2018年,專注航天器資料儲存系統研發,致力於解決工業級NAND快閃記憶體空間抗輻射加固、星間資料共享及空間資料結構化管理三大技術難題,已形成從宇航級SSD控制器晶片、儲存模組到星載儲存系統的全棧技術體系。
我國自2020年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後,低軌衛星建設加速推進。據國際電信聯盟備案計劃,我國需在2034年前完成約1.3萬顆低軌衛星部署,其中G60星鏈遠期規劃達1.2萬顆組網。海通證券預測,2030年我國年發射量或達6000顆,賽迪資料顯示,全球在軌衛星總量可能突破5萬顆,我國佔比約25%。同時,伴隨大量遙感載荷大量增加,單日遙感資料量或達20TB量級,對儲存系統的容量、可靠性及即時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航天儲存需在極端環境下保障資料零丟失,技術壁壘極高,核心晶片長期被3D Plus等外企壟斷。國內傳統架構方案難以滿足高軌/深空探測需求,而衛星計算架構升級又催生標準化儲存需求。當前國內僅少數企業涉足該領域,仍以“國家隊”為主導。
艾可薩科技創始人朱榮臻指出,商業航天儲存領域仍面臨鮮明痛點。具體而言,工業級快閃記憶體介質在強輻射環境下可靠性不足,需要依靠從介質篩測、控制器晶片、陣列系統到檔案系統的多層級系統化加固;星內資料共享效率低下,衍生星載分散式儲存需求;海量空間資料缺乏結構化管理系統,增加地面資料處理負擔。
朱榮臻強調,“航天儲存不是簡單的環境加固,而是要從晶片底層開始進行多層級可靠效能力重建。”基於此,艾可薩科技在成立初期,選擇從晶片電路級重構切入。硬氪瞭解到,艾可薩科技基於65nm工藝的宇航級SSD控制器已實現批產,成功應用於我國寬頻網際網路星座批產星、深空探測等近30項重要型號任務。28nm工藝宇航級SSD控制器晶片計劃於2025年完成流片,進一步完善星載計算機及星載算力的生態配合能力。
其自研星載儲存系統AS3,可實現最高1Pb容量、300Gbps讀寫速率,支援JPEG-LS即時壓縮及AI預處理,可降低50%下行頻寬消耗。其SpaceFS分散式空間雲架構可將衛星資料共享效率提升60%。
目前艾可薩科技的產品已應用於國內大型通訊衛星星座、深空探測、載人航天等重大型號任務,併為長光衛星、銀河航天、微納星空等商業航天公司供貨。國際市場方面,公司產品已應用於東歐、中亞等地的遙感衛星,並加速拓展歐洲及東亞市場。
“航天儲存是構建星際資料基座的核心環節。而近兩年是商業航天很重要的視窗期,數量級的變化對比過去幾十年都是劃時代的。”朱榮臻認為,隨著商業航天的發展,衛星發射數量將大幅增加,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每年發射數將是上千顆衛星的規模。這將對整個產業鏈提出更高的產能與質量要求。
團隊方面,艾可薩科技創始人朱榮臻來自安徽安慶,博士畢業於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曾在SST、INTEL、LSI等知名企業擔任資深工程師,並在兆易創新擔任NSG BU技術負責人,具備多年儲存技術研發和團隊管理經驗。此外,研發團隊主導過20nm以下製程儲存控制器開發,並具備十五年以上的航天工程實踐經驗。目前公司研發人員佔比75%,涵蓋FPGA、SSD硬體、韌體、測試等領域。
當前,艾可薩科技已啟動A+輪融資計劃,資金將重點聚焦於存算融合架構、星載分散式系統及介質可靠性三大方向的研究能力建設。
投資方觀點:
成都科創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擁有核心產品,具有硬核實力,是成都科創投集團投資艾可薩科技的關鍵。此次投資艾可薩科技並將其總部招引至成都,也將進一步為推動成都市相關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為成都市打造特色鮮明、要素集聚、智慧高階、開放自主的現代化航空航天產業叢集注入了新動能。後續,成都科創投集團將堅持聚焦企業強支撐,圍繞“拓市場、降成本、給場景、搭平臺”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依託現有的科創資源與產業優勢,深入推進國企“優企強企”功能作用,全面為艾可薩科技提供投後賦能。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相關文章